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对挫折,大多数孩子会感到无助、沮丧、不知所措。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的抗挫能力,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让孩子参加多种活动,进行身体的磨练。
目前,不少孩子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实,这种适应能力只有在适度变化的逆境中才会变得更加强大。适度的“劳累”反而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如经常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以及组织能磨练孩子身体的体育活动等都是很好的的方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开展一些竞赛性的体育游戏,既能增强幼儿体质,更能磨炼其意志,锻炼毅力,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培养起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精神。总之。让孩子从活动中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知道生活中只有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二、利用榜样进行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所以,榜样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1、教师和家长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为孩子树立榜样。
2、教师和家长可以向孩子讲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
3、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如体育游戏走“独木桥”时,有的小朋友会说:“老师我怕,我不敢走”。这时教师如果说“别怕,你能行,你看XX小朋友能走过去,勇敢点儿!”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最终会战胜困难走过去。这时,教师再说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三、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孩子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成人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创设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孩子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
孩子有的不会系鞋带,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可以帮他系一次,并交给他怎样系,第二次则让孩子自己动手,如果他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也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一些系鞋带的游戏进行锻炼,这样,孩子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自理能力。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否则,过度的挫折会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四、多鼓励,改变孩子的受挫意识.
成人要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一有进步,要马上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孩子只有不断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才能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如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衣服自己穿脱,自己进餐,独自午睡等。一旦他取得进步后,就表扬他“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会成功的”、“你很能干”“继续努力”等等,让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温存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既能激发孩子追求自主自强,使他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五、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在与同伴交往中,孩子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问题,教师和家长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如果自己对了,就要坚持,还要让同伴理解;自己错了,要勇于认错,敢于道歉。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教育孩子学会忍让,与同伴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服从多数人的意见。这一些,均属于耐挫折教育的内容。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孩子的耐挫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的社会, 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使其能正视并战胜挫折,逐步提高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健康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让孩子参加多种活动,进行身体的磨练。
目前,不少孩子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实,这种适应能力只有在适度变化的逆境中才会变得更加强大。适度的“劳累”反而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如经常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以及组织能磨练孩子身体的体育活动等都是很好的的方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开展一些竞赛性的体育游戏,既能增强幼儿体质,更能磨炼其意志,锻炼毅力,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培养起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精神。总之。让孩子从活动中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知道生活中只有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二、利用榜样进行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所以,榜样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1、教师和家长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为孩子树立榜样。
2、教师和家长可以向孩子讲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
3、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如体育游戏走“独木桥”时,有的小朋友会说:“老师我怕,我不敢走”。这时教师如果说“别怕,你能行,你看XX小朋友能走过去,勇敢点儿!”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最终会战胜困难走过去。这时,教师再说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三、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孩子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成人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创设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孩子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
孩子有的不会系鞋带,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可以帮他系一次,并交给他怎样系,第二次则让孩子自己动手,如果他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也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一些系鞋带的游戏进行锻炼,这样,孩子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自理能力。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否则,过度的挫折会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四、多鼓励,改变孩子的受挫意识.
成人要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一有进步,要马上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孩子只有不断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才能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如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衣服自己穿脱,自己进餐,独自午睡等。一旦他取得进步后,就表扬他“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会成功的”、“你很能干”“继续努力”等等,让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温存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既能激发孩子追求自主自强,使他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五、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在与同伴交往中,孩子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问题,教师和家长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如果自己对了,就要坚持,还要让同伴理解;自己错了,要勇于认错,敢于道歉。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教育孩子学会忍让,与同伴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服从多数人的意见。这一些,均属于耐挫折教育的内容。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孩子的耐挫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的社会, 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使其能正视并战胜挫折,逐步提高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健康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