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康:美术馆代表的是一个时期的公共期望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艺术收藏系列之
  对话:北京的今日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被媒体誉为“民营美术馆第一人”,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必须有很好的当代美术馆,美术馆代表的是一个时期的公共期望,要能建立长远的文化价值。本期杂志就中国当代美术馆及当代艺术收藏的现状对话张子康,中国美术馆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如何界定和理解“民营非企业”美术馆的“非营利性”?如何确保美术馆的学术水准?美术馆的馆藏作品标准如何确定?美术馆在引导减家的收藏品味上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收藏·拍卖》你最早接触中国当代艺术是什么时候?你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系,我们知道在你念书的时期,中国学院体系里关于当代艺术的介绍并不多,请问你的美术眼光是何时进入“当代”的?
  张子康:我从1989年以后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那时候只是知道有一拨艺术家在这样创作,但并不是自己的兴趣点。因为我是学美术的,总会关注画家群体的状况,同学中间也有一些人进行当代艺术创作,比如岳敏君。真正跟当代艺术接触是2002年,因为艺术出版的事情跟他们打交道。2004年,我接手今日美术馆馆长工作,实际上这才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深入了解的开始。
  《收藏·拍卖》:你对当代艺术的认识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张子康:刚开始不是很理解。中国人有种传统的审美,尤其我原来是学中国画的,对当代艺术的认知,
  开始也不太清晰。从美术史上看,每个时期非常重要的、有创造力的艺术,都是一次全新美学概念的建立,每一个“大家”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美学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原来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画是挂在家里看、欣赏的,真正的艺术创作却不只是一种对古典经验的欣赏,而是要看创造性。2004年以后,我逐渐感受到当代艺术的活力,它真的有很多想法,有很多新的东西在吸引人,与传统的艺术完全不一样。尽管有些理念是从西方来的,但它毕竟发生在中国,与中国社会现实、文化联系很紧。当代艺术越来越重要。
  《收藏·拍卖》:今日美术馆创始人张宝全先生一开始的兴趣似乎主要在书法和传统绘画,后来美术馆是怎样确定了以当代艺术为主的方向?你认为美术馆推广当代艺术的意义在哪里?
  张子康:今日美术馆确定以当代艺术为方向是在2004年以后,经过一个社会讨论才准确定位的。中国人对当代有三种理解:一种认为只要是当下的就是当代:一种中国学术圈的看法是,有当代理念的,能够在当代有创造力的、代表这个时期的作品才叫当代艺术作品:在国际上的认识又不一样,国际上认为当代艺术就是关注社会、关注政治,与社会批判连结很紧的艺术。在中国大部分是第二种理解。我们经过了讨论,把定位确定在第二种概念的当代艺术上。既然是“今日”美术馆,就要关注当下的、有实验性、有创造力的艺术。
  当代美术馆非常重要。一个国家必须有很好的当代美术馆,因为当代艺术真的需要形成大家的讨论、思考,在思考中推进人的创造力,然后把最好的东西留在艺术史上。如吴我们的美术馆都是博物馆,再强再奸也只是过云的辉煌,当下的东西如果没有高度,没有建立在国际上的高度,一个国家的艺术就永远只是陶醉于过去,新的世界艺术中心就不可能到中国来。
  在经营美术馆的时候又发现个一个问题:大家都看不懂。该怎么样去欣赏它?这就需要美术馆的推广机制。今日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展示具有实验性,你进了美术馆以后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东西是不是艺术?这样的绘画到底好不好?这样的流派为什么跟过去不一样?在问问题的过程中观众一定会产生思考,在思考中推动当代人的创造力。
  举个例子,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原来的美术作品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审美标准和体系,所以我们看作品时就有种固定的审美经验,但是印象派一出现就把它打破了。一开始大家都骂,说印象派画得不好,这么粗的笔触、近处看什么都不是,这叫艺术吗?很多质疑。到了立体派以后质疑就更多了。到现在还有人讨论毕加索的画到底有没有价值,审美上到底好在哪儿。我觉得这些新的东西具有两种价值,一是本身的创造力,另一个是它形成了一种社会思考的风潮,讨论本身就具备了文化价值。
  《收藏·拍卖》:你曾多次在接受采访中说,刚开始接手今日美术馆馆长的工作时,对美术馆该怎么办、干什么概念都很模糊,现在经过了六年的摸索,能否描述一下你自己对美术馆认识的变化过程?
  张子康:我觉得目前中国,美术馆到底是什么,90%甚至98%的人都不懂。为什么这么说7因为他们对国内美术馆基本的形态、功能都难以辨识清晰。国际上美术馆有两个定义,
  个是1961年的定义:美术馆是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展示的、学术性的空司;1974年又补充得更完整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
  这两年大家都在思考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但是中国美术馆的形态,包括业内人士很多都依然不清楚。比如说什么叫私人美术馆,私人美术馆怎么界定?美国有很多私人美术馆,它是个人的,不是社会行为的,自己出钱,把自己喜欢、收藏的东西陈列出来,有公益性,但是在社会上不能利用公益性进行运转,不能募资、拉赞助。中国现在涌现出大量的私人美术馆,但是很多不正规,它还经营、卖画,又像画廊。中国的整个政策体系对美术馆的定位还没有明确。到底私人美术馆存在不存在,合法性在哪儿?要是到工商局领执照,那就是画廊,它要交税,没有优惠政策,不符合美术馆的定义。
  还有一种叫私立美术馆,私立美术馆在中国不存在,目前的法律不允许成立,它跟今日美术馆这样的民营非企美术馆是完全不同的。像美国的大都会、古根汉姆都是私立美术馆,它们所有资产的处理是归董事会的,董事会说卖就卖,而中国的民营非企美术馆,公益性资产的处理权归民政局。所以中国这些民间的美术馆都带有半官方性,今日美术馆也是。我们跟美协的基金会拿的是同个执照。美术馆营业执照的标准体系,中国没有建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有一种美术馆,叫国立美术馆,国家给钱的,这样的美术馆在中国也是多样的,有的属于美协管,有的属于文联管,有的属于民政局管……管理方法还是不统一。如果按照国际美术馆的标准来考察,很多都不能达标。
  如果说1980年代是美术学院的时代,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存美术学院,学院对艺术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现在应该是美术馆的时代,可是现美术馆的状况很混乱。美术馆对个国家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艺术中心为什么转移到美国,就是因为美国的美术馆建立了现代主义绘画、波普绘画、极简主义绘画的整个体系,它建立了标准,大量收藏这样的作品,然后影响世界,那个时期基本就是美国的艺术占据了世界最高点。
  《收藏·拍卖》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民营非企的美术馆与官方的美术馆相比,优势在哪里?
  张子康:优势就是灵活,做事情效率高,用人方面,只要不合适马上就可以换。另外,学术委员会做决定可以不受任何其他干扰。国家美术馆其他干扰比较多,考虑的因素多一些。
  《收藏·拍卖》:今日美术馆发展的转折点是注册为“非企业文化机构”,也就是变为非营利性质,接受各 界资金赞助;但是同时美术馆又在做艺术衍生品设计售卖、场地出租等经营性的活动。到底该怎么界定和理解“非营利”?
  张子康:非营利最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所挣的钱不能自己分配,必须用在美术馆的发展中,第二是推广学术的过程中形成的成果,不能直接产生买卖行为,简单地说就是美术馆不能卖画。只要你符合这两点就行了。
  《收藏·拍卖》,所以就出现一个疑问。虽然今日美术馆是学术性的,并不卖画,但创始人张宝全的令典集团同时也是商业性质的画廊,尽管你说两方面“分得很清楚”、“良性互动”,但是也难免让人质疑两者间的暧昧关系,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经由美术馆的展览抬高身价,然后再进入市场流通,通过画廊卖出,虽然美术馆“非营利”,画廊却借力美术馆赚到了钱。你怎么回应这样的质疑?
  张子康:今典集团和今日美术馆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今日美术馆并不属于今典集团,今典集团只是美术馆最大的赞助商。美术馆有很多理事,并不只有张总。商业与公益是分离的。美术馆推崇的艺术,所有的画廊都可以寻找它的价值点,这就看你个人的眼光,你愿意炒这个画家就炒,跟美术馆没有关系。今典集团的画廊跟今日美术馆完全是两拨人马,财务电是独立的,完全分离的,他现在这里看展览跟在别的美术馆看展览是一样的,看了以后觉得谁好、愿意签谁也跟我们没关系。
  《收藏·拍卖》:你很强调“美术馆是建立学术制高点的地方”,怎样确保今日美术馆展览的学术水准?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界还处于混乱、理论标准尚未建立的时候,今日美术馆怎样挑选策展人?怎样判断艺术家及其作品?怎么保证独立的、不被市场大潮所左右的学术?
  张子康:利用民主的方式、学术委员会的方式。把所有最权威的独立人放在起来讨论的时候,相对地就成了共识,也有了相对的高度。假如是一个人的意见,那他可能有其他的目的,但是如果有十个人共同推选,总有一定的公正性。
  《收藏·拍卖》-今日美术馆现在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有多少?有哪些艺术家?美术馆应该如何挑选馆藏作品?
  张子康:今日美术馆的藏品总共有几千件。艺术家包括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王广义……我们有方力钧最大的35米的画。美术馆四楼常年是我们藏品的陈列展,但只能容纳一小部分。大部分藏品是艺术家捐赠的。对于那些成名的大牌艺术家,作品市场价格非常高,有些是他们出于对美术馆的支持,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卖给我们。
  挑选藏品也是学术委员会来定。学术委员会里又有一个收藏委员会,每一年收藏委员会都会开会,比如说今年有100万或者500万资金用来买作品,我们一起讨论哪些值得买,列出很多来,最后大家投票买这件或这两件。我们也接受艺术家捐赠,但捐赠的作品也要经过学术委员会讨论,大家同意的才进馆藏,不同意的就不进馆藏。
  美术馆的收藏与个人收藏很不一样,单凭个人的判断和兴趣是不够的。美术馆要代表一个时期公共的期望,有一定的权威性,要能建立长远的文化价值。美术馆的责任在于让整个社会在这个平台上讨论、反思,然后推出作品。
  《收藏·拍卖》:在你的观察里,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大概是什么样的人群和状态?之前曾有很多讨论认为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大部分是西方藏家,加上经过了2008年金融海啸后当代艺术拍卖价格的大起大落,很多收藏者的授机性也显而易见。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是否被高估、被过度炒作了?
  张子康: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当代艺术作品价格下跌,这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的问题,如果完全归结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问题,这肯定是不对的。有没有创作的问题々有。商业繁荣的时候,总是会有人画画为了钱,画得多一点,不那么认真,有的作品创造力会受影响,受干扰的艺术家很多。但是价格问题,归根结底不是受学术影响的,要说学术不好影响了当代艺术的价格,这绝对是错误的,经济才影响价格。最近当代艺术的拍卖价格不是又回潮了吗7这么短的时间,学术不可能有什么变化,经济好马上又卖得好了,这就是市场。中国书画、经典艺术卖得好不好,也是看市场,就是齐白石的作品,金融危机来了也照样跌价。但是相对来说,这种经典性的作品它具有长远价值,无论怎么波动,不会跌得一点价值也没有。
  艺术品的价格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但是言的文化价值建立在创造性的基础上,这是两个层面的事。有的当代艺术家,市场主要在国外,国外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大,那他的价格受的打击也大,有的当代艺术家在中国的买家多,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小,那他的价格相对跌得也就少。这直接就是经济关系,跟他的学术价值根本没有关系。
  《收藏·拍卖》:可是很多的藏家对于作品的学术价值不一定有判断力,他会跟着市场的大潮走。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张子康对,那他就得交学费了。如果你跟帮儿走,那就是出于纯经济的目的购买艺术品,有炒对的,也有炒错的。艺术的炒作是正常的,但是你就要接受非赚即赔,这就是商业。至于你跟着谁走,国外的大藏家都是跟着美术馆走。但是中国美术馆建设还不太完善,容易会给大家很多误导。美术馆自己还没形成标准体系,收藏的东西也不见得都是很有学术价值的。一个美术馆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和学术定位,每年公在的藏品水准都经碍住考验,那它当然有可供藏家参考的价值。你看美国的情况,蔡国强的作品被美术馆收藏后,价格一下就上来了。中国收藏者大多跟着商业走——跟着商业走也有好处啊,涨价涨得快,涨得不正常,是操作性的,有可能你一下就赚两百万,但是你跟着学术走有可能十年才赚钱、甚至一百年才赚钱——就看你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就为了马上赚钱,那还是跟着商业走吧。
  《收藏·拍卖》你怎么看“当代艺术F4”成员们这几年作品的飞涨?在涨价之外,他们的创作这几年有成长吗?
  张子康:我跟他们有近距离的接触,在我看来他们这些年一直没有停止思考和创作,尽管也受到商业的影响,但对每幅画的把握还是认真考虑,不断在改变自己。比如岳敏君直在做实验性的东西,他在我们这儿做展览我都没让他展原来最代表性的作品,全部是新作品。新的东西大家很多争议,但这说明他没有停滞不前,不是吃老本。
  另外他们之所以这么成功,不是一个原因,也是大的环境、时机造成的。所以下一拨艺术家的成功可能更值得考察,如果我们的学术机制建立不好,中国接下来成功的艺术家很可能没有未来。
  《收藏·拍卖》,一个健康的收藏心态应该是什么样?你个人对藏家有什么建议?
  张子康:中国的藏家,很多其实是投资商。如果是真正的藏家,他就是收藏自己喜欢的文化,他藏什么,是由他自己的价值观、对艺术品的理解决定的。有的藏家收藏的东西不一定值钱,但是对他本身有很大的意义。好比收藏火柴盒,一个火柴盒价格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但是收藏者跟藏品之间形成了亲密的关系。如果单纯出于经济的目的收藏,那你可能就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没有自己的判断。
其他文献
张大干六十大寿,饶选堂先生步韩昌黎《南山》诗一百零二韵奉贺。昌黎以赋体为诗,《南山》尤推杰作,选翁和作也笔力扛鼎。张大干得诗大喜,写《蜀江图》长卷,乞选堂以此作题之。及大干逝,选堂挽以联云:廿五年前颂眉寿南山,附骥千言,三峡云屏僭题句:十二州共悼画坛北斗,只要一面,重溟烟水永难忘。“颂眉寿南山,三峡题句”云云即指而言此。  某岁中秋,有老中医者,佚其名,张一联于医寓:今夜月明人尽望,老年风湿我能医
期刊
朱塞佩·潘扎·德·毕欧莫伯爵(Couni Giuseppe Pa]lza de Biumo)是意大利人,但他却是世界上最早收藏美国1940至196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环境艺术以及观念主义艺术的收藏家。他喜欢像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一样去发掘具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1950年中期,很多美国年轻艺术家作品都是最先被潘扎伯爵收藏,而这些艺术家日后都成了艺术明星。在潘扎伯爵2500多件的艺术
期刊
刘质平与弘一法师    三月初,我突然接到一通电话,是一位十年未曾见面的老朋友打来。他还留着我的手机号码?我不由得心中一喜。见面寒暄,即到正题,他小心地拿出一幅篆书横批“具足大悲心”,原来是弘一法师的墨宝。清旷、冲淡、恬静、朴质的气息跃然纸素。题识:“己巳秋,晚晴院沙门论月,时年五十。是年九月,赠质平居士。时同住白马湖上。”这是1929年9月,夏丐尊、刘质平等为师集资建筑之晚睛山房落成,又逢弘一法
期刊
本展览主要展出20世纪上半叶(1900~1949)名家的绘画作品,侧重北京地区的书画名家的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是首次展出。  传统的中国画在19世纪初期经过一度沉寂,到鸦片战争以后,重新兴旺起来。其成就主要表现在花鸟画上。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些绘画作品,一反过去纸绢相承、孤高冷逸的画风,扩大题材,接近生活,增加时代气息,重新繁荣起来,出现了以沿海城市为中心的“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虚谷、赵之谦、任伯
期刊
在中国,古人将梅花鹿称为斑龙。传说斑龙是一种阳兽,可以活到500岁,因此梅花鹿又称为长生鹿。届时梅花鹿身上的毛皮颜色就逐渐由红褐色变成了白色,成了白鹿。在史籍的记载中,白鹿是瑞兽,是祥瑞的象征。《尚书》记载,周穆王为了获得白鹿,甚至还发动了一场战争。《明史》中也有许多臣下将白鹿进献朝廷的记载。如洪武十二年,河南巡抚都御史吴山进献了一只白鹿,群臣纷纷进表祝贺,以致形成了一种礼仪上的定式,即“自后诸瑞
期刊
亨利·卢梭(Henri Theodore Rousseau,1844~1910年),是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父亲朱利安·卢梭是马口铁工匠。青年时期他当过军乐队队员,后离开巴黎做了海关官员。1885年在香·埃吕西沙龙展出处女作,1886年《狂欢节之夜》参加独立派展览。此后他平均每年都有5幅以上作品展出。他的代表作有《村中散步》、《税卡》、《战争》、《睡着的吉普赛姑娘》、《
期刊
2009年,丁张弓良女士的子女,将丁太生前珍藏的纸币藏品参加拍卖会,举行“丁张弓良收藏中国军用钞票”专场拍卖。由于藏品的“系出名门”以及不少藏品是中国军用钞票史上重要的珍罕的实物,学术份量重,拍品受到场内外数百藏家的热情追捧,三位拍卖师轮番上阵,现场高潮迭起,举牌竞价鏖战竟逾12个小时,全场784件拍品成交率100%,总成交额达853.9万元人民币,创造了钱币拍卖成交率的奇迹。  丁张弓良(191
期刊
张学良,本来被蒋介石软禁在台北,只能去他几位挚友家里活动。直到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逝世后,当局对张学良行动上的限制,才越来越宽。张学良人生的最后,决定和他的伴侣——赵四小姐(赵一荻),移居夏威夷。张学良移居夏威夷的费用,有很大一笔,是来自苏富比拍卖公司帮他办的一场“张学良收藏专拍”。  我最好的朋友,Rita衣小姐,是苏富比SOTHEBY'S拍卖公司进入华人世界的领航者,衣小姐告诉我这场“张学良收
期刊
在古玩行里,“捡漏”的反义词是“打眼”,把东西看错了,以高价买了低值的“古董”算是打眼。打眼也分两层,一是把假货看真,二是把低值看高,低值看高了还有等待升值的可能,说不定哪天就翻身道情;可把假货看真基本就回天无术了。过去打了眼没人声张,也不退货,赔得起钱,丢不起人,往床底下一塞,吃一堑长一智。  白明先生写过一本书《打眼》,我还为其作序,说他敢于晾晒自己在途之伤,算是一份勇气。此书所写的打眼故事还
期刊
油画发展所开创的民族化道路     油画是来自西方的画种,它来到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必然要面对一个民族化问题。通过展览中油画部分的121件作品,观众能窥见到建国60年来艺术家们是如何将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的艺术变革融合到油画之中,从而逐步将油画民族化。其中胡一川的《开镣》(1950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953年)、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1954年)、吴作人的《齐白石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