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比较TVA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06年9月我院收治的MM,选择分别采用TVAD与VAD方案化疗多个疗程的4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面评价其4个疗程后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TVAD与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率分别为85%及54.2%,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TVAD与VAD治疗中出现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受损及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VAD方案与VAD方案比较,TVAD在治疗难治性和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更好,且毒副作用没有明显的增加,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首选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VAD;TVAD;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5-07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10月至2006年9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均经骨髓穿刺涂片,血清免疫球蛋白及骨骼摄片等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9岁。MM类型分类:IgG37例,IgA5例,不分泌型2例。按Durie-solmon分期标准AⅠ期12例(27.2%),BⅠ期17例(38.6%),BⅡ期5例(11.4%),BⅢ期8例(18.2%),AⅢ期2例(4.5%),其中初患者30例(合并有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2例),经VAD、MP联合化疗后复发者14例。
1.2 治疗方法
VAD治疗组:VCR1mg/d Qod 避光静脉滴注,d1,3;ADM10mg/d 静脉滴注 d1~4;DXM20mg/d静脉滴注,d1~4,d9~12,d17~20。TVAD治疗组:thalidomide100mg/d,d1~28,其余治疗同VAD治疗组,28天为一个疗程,连续四个疗程。两组均给予“制酸(奥西康),止吐(格拉斯琼)”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
1.3 疗效标准
按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之国内疗效标准判定。直接指标:①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②浆细胞肿瘤两个最大直径之积缩小50%以上;③溶骨性损害再钙化。间接指标:①骨髓中浆细胞减少80%以上或降至<5%;②血红蛋白上升20g/L或红细胞压积上升0.06(不输血情况下)持续1个月以上;③高血钙(>2.982mmol/L)降至正常;④血尿素氮(≥10.71mmol/L)降至正常;⑤日常生活自理状况改善两级以上。疗效标准:部分缓解:具有如下两个条件:①直接指标至少有一项达到要求;②间接指标至少有两项达到要求。进步:下列各项中至少一项达到要求:①只有一项直接指标达到要求;②血清或尿中M蛋白减少20%~50%;③浆细胞瘤缩小20%~50%;④至少有两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无效:符合以下两个条件者:①异常值均未达到进步要求,②只有一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
生活自理状况:1级:有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2级:可自理日常生活,但需卧床休息少于半天;3级:可自理日常生活,但需卧床休息多于半天;4级:卧床不起,不能自理生活。
1.4 实验室检查项目
在化疗前及每次化疗结束后第10~14天做以下检查:①血象:检测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②骨髓象:观察骨髓增生程度、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及浆细胞数量;③生化免疫学检查:血清白/球蛋白、肌酐(Cr)、尿素氮(BUN)、肝功能、电解质、碱性磷酸酶、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血沉;④骨骼x线照片:治疗前对颅骨、肋骨、肩胛骨、骨盆、胸腰椎行摄片,治疗后3个月对病变骨骼再行摄片,比较病程前后骨损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通过分组χ2检验分析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主要毒副作用。P<0.05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VAD方案组24例中部分缓解有10例,进步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54.2%。而TVAD组20例中部分缓解有13例,进步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85%。两组疗效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两组方案治疗MM的临床疗效指标变化。
2.2 副作用
TVAD方案组中4例患者血三系轻度减少,但未引起严重的感染,8例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便秘,食纳欠佳,腹胀,腹痛等,经导泻(蕃泻叶)、润肠(麻仁丸)、制酸(奥西康)等处理未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肝功能受损经护肝(甘利欣)改善,肾功能随化疗好转。VAD方案组主要毒副作用详见表2。两组均有末梢神经炎,这可能与长春新碱的末梢神经毒性有关,但反应停的副作用也不能除外。
3 讨论
多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一直难以令人满意,常规的VAD或M2方案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40%~60%,中位完全缓解期为18个月,5年生存率为25%,10年生存率为8%,中位生存期为3~4年。MM至今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因为几乎所有的病人最终均要复发和耐药。近年来对MM的发病机制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发现MM可特征性地表现为骨髓微血管密度增加和血管生成活性增加,并且这一特征与浆细胞标记指数(一个增殖活性指标)和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在促进MM微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称反应停,其化学名为肽咪呱啶酮,是一种谷氨酸的衍生物。随着对新生血管在MM发生中的作用及反应停抗血管新生作用认识的加深,不断有反应停应用于MM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的报道。自1999年Singhal等首先报告反应停单药治疗难治性MM84例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其中74例为大剂量化疗后复发者,起始剂量为200mg/d,每两周增加200mg/d,直至800mg/d,27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32.1%,其中8例M蛋白下降大于90%,6例大于74%,7例大于50%,6例大于25%,平均起效时间为29d。但是反应停治疗的最佳剂量尚未确定。Abdalla等用低剂量(100~200mg/d)反应停治疗48~108周,停药后治疗反应可维持23~67周。Leleu等报道对于那些不能耐受高剂量反应停的患者采用低剂量(50mg/d)仍有相当部分(21%)的患者有效。由此可见,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可作为初诊多发性骨髓首选方案。反应停既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在MM特别是复发/难治性MM具有确切的疗效,既作用于支持MM细胞的骨髓微环境,又针对MM细胞;其对MM的多重作用明显不同于常规化疗药。反应停经验性用于对常规及高剂量化疗耐药的MM的治疗,可取得30%的有效率,而与地塞米松联合用于初治的MM的治疗时大多数病人(80%)有效。我们使用TVAD方案治疗MM患者20例,与常规的VAD方案治疗MM患者24例比较显示: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取得了更好的疗效(85%),两者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反应停价格低廉且副作用轻,TVAD方案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首选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Geoff S,Mrpharm S.Overview of drug therapy for multiple myeloma[J].JOnc Phar Pra,2005,11(3):83~100.
[2] Singhal S,Mehta T,Desikan R,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thalidomide in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J].N Engl JMed,1999,341(21):1565~1571.
[3] 张之南,沈梯.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373~377.
[4] 沈志强.2002血液病学新近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16.
(责任编辑:万贤贤)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VAD;TVAD;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5-07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10月至2006年9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均经骨髓穿刺涂片,血清免疫球蛋白及骨骼摄片等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9岁。MM类型分类:IgG37例,IgA5例,不分泌型2例。按Durie-solmon分期标准AⅠ期12例(27.2%),BⅠ期17例(38.6%),BⅡ期5例(11.4%),BⅢ期8例(18.2%),AⅢ期2例(4.5%),其中初患者30例(合并有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2例),经VAD、MP联合化疗后复发者14例。
1.2 治疗方法
VAD治疗组:VCR1mg/d Qod 避光静脉滴注,d1,3;ADM10mg/d 静脉滴注 d1~4;DXM20mg/d静脉滴注,d1~4,d9~12,d17~20。TVAD治疗组:thalidomide100mg/d,d1~28,其余治疗同VAD治疗组,28天为一个疗程,连续四个疗程。两组均给予“制酸(奥西康),止吐(格拉斯琼)”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
1.3 疗效标准
按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之国内疗效标准判定。直接指标:①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②浆细胞肿瘤两个最大直径之积缩小50%以上;③溶骨性损害再钙化。间接指标:①骨髓中浆细胞减少80%以上或降至<5%;②血红蛋白上升20g/L或红细胞压积上升0.06(不输血情况下)持续1个月以上;③高血钙(>2.982mmol/L)降至正常;④血尿素氮(≥10.71mmol/L)降至正常;⑤日常生活自理状况改善两级以上。疗效标准:部分缓解:具有如下两个条件:①直接指标至少有一项达到要求;②间接指标至少有两项达到要求。进步:下列各项中至少一项达到要求:①只有一项直接指标达到要求;②血清或尿中M蛋白减少20%~50%;③浆细胞瘤缩小20%~50%;④至少有两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无效:符合以下两个条件者:①异常值均未达到进步要求,②只有一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
生活自理状况:1级:有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2级:可自理日常生活,但需卧床休息少于半天;3级:可自理日常生活,但需卧床休息多于半天;4级:卧床不起,不能自理生活。
1.4 实验室检查项目
在化疗前及每次化疗结束后第10~14天做以下检查:①血象:检测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②骨髓象:观察骨髓增生程度、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及浆细胞数量;③生化免疫学检查:血清白/球蛋白、肌酐(Cr)、尿素氮(BUN)、肝功能、电解质、碱性磷酸酶、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血沉;④骨骼x线照片:治疗前对颅骨、肋骨、肩胛骨、骨盆、胸腰椎行摄片,治疗后3个月对病变骨骼再行摄片,比较病程前后骨损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通过分组χ2检验分析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主要毒副作用。P<0.05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VAD方案组24例中部分缓解有10例,进步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54.2%。而TVAD组20例中部分缓解有13例,进步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85%。两组疗效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两组方案治疗MM的临床疗效指标变化。
2.2 副作用
TVAD方案组中4例患者血三系轻度减少,但未引起严重的感染,8例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便秘,食纳欠佳,腹胀,腹痛等,经导泻(蕃泻叶)、润肠(麻仁丸)、制酸(奥西康)等处理未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肝功能受损经护肝(甘利欣)改善,肾功能随化疗好转。VAD方案组主要毒副作用详见表2。两组均有末梢神经炎,这可能与长春新碱的末梢神经毒性有关,但反应停的副作用也不能除外。
3 讨论
多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一直难以令人满意,常规的VAD或M2方案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40%~60%,中位完全缓解期为18个月,5年生存率为25%,10年生存率为8%,中位生存期为3~4年。MM至今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因为几乎所有的病人最终均要复发和耐药。近年来对MM的发病机制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发现MM可特征性地表现为骨髓微血管密度增加和血管生成活性增加,并且这一特征与浆细胞标记指数(一个增殖活性指标)和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在促进MM微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称反应停,其化学名为肽咪呱啶酮,是一种谷氨酸的衍生物。随着对新生血管在MM发生中的作用及反应停抗血管新生作用认识的加深,不断有反应停应用于MM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的报道。自1999年Singhal等首先报告反应停单药治疗难治性MM84例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其中74例为大剂量化疗后复发者,起始剂量为200mg/d,每两周增加200mg/d,直至800mg/d,27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32.1%,其中8例M蛋白下降大于90%,6例大于74%,7例大于50%,6例大于25%,平均起效时间为29d。但是反应停治疗的最佳剂量尚未确定。Abdalla等用低剂量(100~200mg/d)反应停治疗48~108周,停药后治疗反应可维持23~67周。Leleu等报道对于那些不能耐受高剂量反应停的患者采用低剂量(50mg/d)仍有相当部分(21%)的患者有效。由此可见,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可作为初诊多发性骨髓首选方案。反应停既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在MM特别是复发/难治性MM具有确切的疗效,既作用于支持MM细胞的骨髓微环境,又针对MM细胞;其对MM的多重作用明显不同于常规化疗药。反应停经验性用于对常规及高剂量化疗耐药的MM的治疗,可取得30%的有效率,而与地塞米松联合用于初治的MM的治疗时大多数病人(80%)有效。我们使用TVAD方案治疗MM患者20例,与常规的VAD方案治疗MM患者24例比较显示: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取得了更好的疗效(85%),两者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反应停价格低廉且副作用轻,TVAD方案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首选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Geoff S,Mrpharm S.Overview of drug therapy for multiple myeloma[J].JOnc Phar Pra,2005,11(3):83~100.
[2] Singhal S,Mehta T,Desikan R,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thalidomide in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J].N Engl JMed,1999,341(21):1565~1571.
[3] 张之南,沈梯.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373~377.
[4] 沈志强.2002血液病学新近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16.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