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国以来,山西省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基地,肩负着资源输出的重担,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血液。但是最近十年山西省的煤炭工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在资源方面的矛盾非常突出。为了改变山西省存在的资源问题,国务院和山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的煤炭资源使用道路。
关键词:资源利用率;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状况
1.山西省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含煤面积有5.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3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山西省自北向南分布有6大煤田:大同、宁武、太原西山、河东、霍西、沁水及若干个小型煤产地,保有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有2652.8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045.31亿吨(含储量589.21亿吨),资源量1607.53亿吨。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总量约占全国的25%,其中炼焦煤和无烟煤分别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1%和30%。
2.山西省的煤质优良,有“三低两高一强”的特点,即低灰、低磷、低硫、高挥发分、高发热量、粘结性强。煤炭品种齐全,有焦煤、气煤、肥煤、瘦煤、无烟煤、贫煤、若粘结煤、褐煤、长焰煤。开发条件便利,山西的煤炭埋深大概在300m-500m之间,地质结构单一,煤层厚,埋藏浅,断层少,开采条件好。
3.山西省位置适中,交通运输通畅。距离华东和华南市场很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太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条件好。
二、山西省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山西省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平均开采强度在25%以上,由于长时间、大规模、超强度开采,资源枯竭问题日显突出。“十五”期间,全省重点煤矿已有“一局十七矿”衰老矿井关闭破产,衰减生产能力1600万吨。据测算,预计2007到2020年,五个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将有32处矿井面临资源枯竭,衰减生产能力约5400万吨。全省地方国有煤矿及乡镇煤矿,由于大部分矿井主要开采边角、浅层资源,批准井田面积和资源储量小,已开采多年,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减少能力1亿吨。
2.资源回收率偏低。山西省煤矿开采由于管理不科学,技术不到位,资金有限制,一直进行粗犷式的采掘。在开发过程中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偏低,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试点前,经过一轮的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全省的煤矿资源回采率有所提高,达到47%,初步形成煤炭企业节约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的机制。但是地方煤矿的资源回采率仅有15%,导致整个山西省的资源回采率还是很低,浪费非常的大。这样算一下,山西省每开采1吨煤就平均要浪费2.5吨,2006年的年产量大概是6亿吨,那2006年浪费的资源就高达到15亿吨。
3.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偏低。煤矿中蕴含着许多的共生、伴生资源,包括: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山西省每采掘1吨煤大概损耗这些伴生、共生资源高达8吨。每年因为采掘煤炭所浪费派发的煤层气大概60亿立方米,接近于“西气东输”工程输气量的一半。全省的煤矸石的利用率还不到20%,粉煤灰的利用率不足54%,综合利用率很低,浪费了很多有用资源。
4.煤炭开采严重破坏水资源。根据多位专家院士鉴定的《山西省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的研究表明,山西每开采1吨煤需要损耗2.48吨的水资源,每年开采大概6亿吨煤,则破坏14.88亿立方的水资源,相当于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总引水量,而山西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指数(依据人均、亩均、单位面积平均水资源量)排序中列第29位,山西省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加剧了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据统计结果表明,山西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面积高达20352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其中,严重破坏的水资源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一般破坏区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5%,影响区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9%。山西省对地下水系的破坏非常严重,由于采煤排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河流流量下降或者断流,给600多万人,以及几十万头牲畜饮水造成严重困难。
三、山西省煤炭工业资源改革取得的成效
为了解决山西省面临的资源问题,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山西省率先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在《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及其实施方案的政策指导下,首先根据批准的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对全部新设置的煤炭矿业权进行配置,实现了有偿出让。其次对山西省过去已无偿取得煤炭矿业权的煤矿都实现了有偿使用。再次建立了兼顾各方利益的煤炭矿业权价款合理分配机制和使用制度,完善了资源资产化和市场化管理。经过这三个步骤,推进了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初步形成了煤炭企业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机制。
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煤矿矿井由整合前的4389座减少到2598座,共整合压减和关闭淘汰矿井1791座,减幅比例达40.8%。采区回采率由试点前的47%提高到74%。到2010年试点结束后,矿井数量压减到了1000座,矿井单井平均生产能力达到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参考文献:
[1]刘世文.发展循环经济:山西综改区的战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1(5):25-31.
[2]袁开智,王克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山西样本[N].中国经济导报,2009-08-06(B02).
[3]赵国浩.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杨伟民.基于煤炭资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4).
关键词:资源利用率;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状况
1.山西省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含煤面积有5.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3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山西省自北向南分布有6大煤田:大同、宁武、太原西山、河东、霍西、沁水及若干个小型煤产地,保有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有2652.8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045.31亿吨(含储量589.21亿吨),资源量1607.53亿吨。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总量约占全国的25%,其中炼焦煤和无烟煤分别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1%和30%。
2.山西省的煤质优良,有“三低两高一强”的特点,即低灰、低磷、低硫、高挥发分、高发热量、粘结性强。煤炭品种齐全,有焦煤、气煤、肥煤、瘦煤、无烟煤、贫煤、若粘结煤、褐煤、长焰煤。开发条件便利,山西的煤炭埋深大概在300m-500m之间,地质结构单一,煤层厚,埋藏浅,断层少,开采条件好。
3.山西省位置适中,交通运输通畅。距离华东和华南市场很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太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条件好。
二、山西省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山西省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平均开采强度在25%以上,由于长时间、大规模、超强度开采,资源枯竭问题日显突出。“十五”期间,全省重点煤矿已有“一局十七矿”衰老矿井关闭破产,衰减生产能力1600万吨。据测算,预计2007到2020年,五个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将有32处矿井面临资源枯竭,衰减生产能力约5400万吨。全省地方国有煤矿及乡镇煤矿,由于大部分矿井主要开采边角、浅层资源,批准井田面积和资源储量小,已开采多年,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减少能力1亿吨。
2.资源回收率偏低。山西省煤矿开采由于管理不科学,技术不到位,资金有限制,一直进行粗犷式的采掘。在开发过程中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偏低,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试点前,经过一轮的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全省的煤矿资源回采率有所提高,达到47%,初步形成煤炭企业节约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的机制。但是地方煤矿的资源回采率仅有15%,导致整个山西省的资源回采率还是很低,浪费非常的大。这样算一下,山西省每开采1吨煤就平均要浪费2.5吨,2006年的年产量大概是6亿吨,那2006年浪费的资源就高达到15亿吨。
3.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偏低。煤矿中蕴含着许多的共生、伴生资源,包括: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山西省每采掘1吨煤大概损耗这些伴生、共生资源高达8吨。每年因为采掘煤炭所浪费派发的煤层气大概60亿立方米,接近于“西气东输”工程输气量的一半。全省的煤矸石的利用率还不到20%,粉煤灰的利用率不足54%,综合利用率很低,浪费了很多有用资源。
4.煤炭开采严重破坏水资源。根据多位专家院士鉴定的《山西省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的研究表明,山西每开采1吨煤需要损耗2.48吨的水资源,每年开采大概6亿吨煤,则破坏14.88亿立方的水资源,相当于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总引水量,而山西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指数(依据人均、亩均、单位面积平均水资源量)排序中列第29位,山西省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加剧了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据统计结果表明,山西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面积高达20352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其中,严重破坏的水资源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一般破坏区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5%,影响区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9%。山西省对地下水系的破坏非常严重,由于采煤排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河流流量下降或者断流,给600多万人,以及几十万头牲畜饮水造成严重困难。
三、山西省煤炭工业资源改革取得的成效
为了解决山西省面临的资源问题,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山西省率先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在《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及其实施方案的政策指导下,首先根据批准的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对全部新设置的煤炭矿业权进行配置,实现了有偿出让。其次对山西省过去已无偿取得煤炭矿业权的煤矿都实现了有偿使用。再次建立了兼顾各方利益的煤炭矿业权价款合理分配机制和使用制度,完善了资源资产化和市场化管理。经过这三个步骤,推进了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初步形成了煤炭企业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机制。
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煤矿矿井由整合前的4389座减少到2598座,共整合压减和关闭淘汰矿井1791座,减幅比例达40.8%。采区回采率由试点前的47%提高到74%。到2010年试点结束后,矿井数量压减到了1000座,矿井单井平均生产能力达到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参考文献:
[1]刘世文.发展循环经济:山西综改区的战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1(5):25-31.
[2]袁开智,王克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山西样本[N].中国经济导报,2009-08-06(B02).
[3]赵国浩.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杨伟民.基于煤炭资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