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CNKI收录的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2000~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涵盖新型城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研究、城乡融合研究和空间格局研究三个方面。未来研究应该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方向,从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提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政策体系,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CiteSpace;研究热点
随着新时代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以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研究迎来繁荣期。2019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60%和44.38%,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都进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客观地展现近20年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科学文献可视化软件,为保证原始数据全面精准,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样本来源,使用高级检索进行检索统计,以篇名=“新型城镇化”或者篇名=“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以“中国”为附加检索词,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2020年(2020年6月27日),期刊来源设定为SCI、EI、CSSCI等核心期刊,查找到与该研究主题有关的文献共768篇,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整理,剔除会议、新闻等无效文献后,最终获得有效数据742篇,所有文献统一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二、新型城镇化研究热点分析
(一)热点词可视化分析
图1为新型城镇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城镇化、城镇化道路、社会保障、城市化、市民化、中国新型城镇化、就地城镇化等关键词围绕着主题词“新型城镇化”紧密分布,表明中國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除以上主题词外,图1中较大的节点还有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城乡统筹、农民工、以人为本、农业现代化、产城融合、生态文明等,这些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
(二)热点词聚类分析
由于对关键词的单一分析无法展示该研究领域多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因此,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进一步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热点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通过LLR算法(Log-likelihood rate)对提取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的研究热点聚类情况如图2所示。将通过聚类得到的轮廓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轮廓值大小反映的是轮廓内部节点的紧密和分离程度。一般认为聚类模块值Q>0.3代表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MS>0.5代表聚类结构合理。该聚类Q=0.6293,MS=0.4736,说明该聚类结构显著且较为合理。由此,本文一共得到名称为乡村振兴、土地管理、内涵、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发展、人口、中国城镇化、空间异质性9个显著的聚类结果。
为了更加系统的展示中国近二十年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按照同质性标准对聚类结果进一步总结提炼,最终将研究热点归纳概括为3类,分别是新型城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研究、城乡融合研究和空间格局研究,并结合热点词聚类表(见表1)更为深入地分析各个聚类名称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1. 关于新型城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研究
这部分包含了聚类#2内涵、#3新型城镇化建设、#5产业发展、#6人口、#7中国城镇化。2014年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机理阐释,例如,单卓然从4个角度解读“新型城镇化”概念,并指出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三大内涵,李淑霞认为新型城镇化中“新”的内涵在于将更加着眼于中西部、城市群和小城镇的发展。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出台,2014年以来,学术界将研究焦点集中于“经济、产业、人口、农民进城”等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探析,呈现多角度的研究趋势。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应该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以一元化的公共财政作为有力的支持后盾,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领域的产业创新,形成新型城镇化与工农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要释放城镇化的最大潜力,就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韩嘉玲通过解释农民工家庭子女教育抉择背后的内在逻辑,彰显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市民化的潜力。2020年的全国两会提议“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拖欠机制”,农民工代表胡小燕提出“让二代农民工落户城市”,这些提案无疑为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问题、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2. 关于城乡融合的研究
这部分包含了聚类#0乡村振兴、#1土地管理、#4城乡发展一体化。2013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生态文明、城乡统筹发展几个关键词上。薛翠翠,冯广京等人对如何建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做了深入全面的述评,提出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是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问题的关键。张杨等人提出要创新转变国土利用和管理方式,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框架。2016年以来,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等城乡问题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重点研究内容。推进城镇与乡村优势互补协调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形势新政策下的城乡融合,体现了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乡建设需求,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以实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绿色进阶之路。 3. 关于空间格局的研究
关于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研究主要包含聚类#8空间异质性。近年来,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深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城镇化格局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青睐。例如,李泽众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臧良震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热点分析法测度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趋势;穆学英等人利用ESDA可视化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今后,城市群建设和城镇化的时空差异、区域差异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三)热点词突现分析
所谓突现词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频次或使用频次突然增加的关键词。由图3可知,一共有五个关键词突现,其中,热点词“新型城镇化”在2012年突现,新型城镇化研究开始被学者广泛关注;公共财政、产业发展”均在2014年突现。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在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下,工农业产业也随之进入转型和创新发展时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后,2018年2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号召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此“乡村振兴”成为强度最强的突现词。与此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开始被学术界关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体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关键词聚类的梳理,发现近二十年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包括:新型城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研究、城乡融合研究和空间格局研究三个方面,研究的热点词从“城乡一体化、产业结构升级”等转向“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共享城市”等,进一步和城乡规划等空间研究交叉结合,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更加注重区域差异和地理分异背景下的城镇化空间规划和高质量发展。
(二)未来研究展望
随着《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颁布,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应该以城乡融合为重点方向,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能,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城乡共治模式,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1. 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路径。因此,要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研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分开研究的多,而两大战略如何结合研究的少;二是结合新时代背景和新发展理念研究的少。未来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新发展理念,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结合,提出两大战略结合的跨学科理论范式,在学科交叉整合的基础上从空间、要素、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多尺度综合研究,从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提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政策体系,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2.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我国城镇化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发展质量不高和发展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如“被城镇化”、“半城镇化”等问题,以及出现城镇内部新二元结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因此,未来应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对新时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Rousseeuw P J. Silhouettes:A Graphical Aid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 Applied Mathematics,1987,20(20):53-65.
[2]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02):16-22.
[3]李淑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内涵及配套改革研究[J].商业时代,2013(35):11-12.
[4]李玲玲.新常态背景下新疆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7.
[5]王国平.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15(04):6+16.
[6]贾康.关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解读与财政支持[J].國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3):22-24.
[7]夏锋.规模效应、人口素质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考量[J].改革,2013(03):25-36.
[8]韩嘉玲,余家庆.离城不回乡与回流不返乡——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20(06):4-13.
[9]薛翠翠,冯广京,张冰松.城镇化建设资金规模及土地财政改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评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1):90-96.
[10]张杨,严金明,石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框架设计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1):11-17.
[11]谢国明.走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人民论坛,2016(15):18-19.
[12]李泽众,沈开艳.环境规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9(02):21-32.
[13]臧良震,苏毅清.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研究[J].生态经济,2019,35(04):81-85+110.
[14]穆学英,刘凯,任建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7,40(03):671-67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发展理念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20XJL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18XJC790021)。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崔笑容为通讯作者)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CiteSpace;研究热点
随着新时代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以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研究迎来繁荣期。2019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60%和44.38%,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都进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客观地展现近20年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科学文献可视化软件,为保证原始数据全面精准,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样本来源,使用高级检索进行检索统计,以篇名=“新型城镇化”或者篇名=“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以“中国”为附加检索词,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2020年(2020年6月27日),期刊来源设定为SCI、EI、CSSCI等核心期刊,查找到与该研究主题有关的文献共768篇,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整理,剔除会议、新闻等无效文献后,最终获得有效数据742篇,所有文献统一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二、新型城镇化研究热点分析
(一)热点词可视化分析
图1为新型城镇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城镇化、城镇化道路、社会保障、城市化、市民化、中国新型城镇化、就地城镇化等关键词围绕着主题词“新型城镇化”紧密分布,表明中國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除以上主题词外,图1中较大的节点还有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城乡统筹、农民工、以人为本、农业现代化、产城融合、生态文明等,这些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
(二)热点词聚类分析
由于对关键词的单一分析无法展示该研究领域多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因此,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进一步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热点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通过LLR算法(Log-likelihood rate)对提取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的研究热点聚类情况如图2所示。将通过聚类得到的轮廓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轮廓值大小反映的是轮廓内部节点的紧密和分离程度。一般认为聚类模块值Q>0.3代表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MS>0.5代表聚类结构合理。该聚类Q=0.6293,MS=0.4736,说明该聚类结构显著且较为合理。由此,本文一共得到名称为乡村振兴、土地管理、内涵、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发展、人口、中国城镇化、空间异质性9个显著的聚类结果。
为了更加系统的展示中国近二十年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按照同质性标准对聚类结果进一步总结提炼,最终将研究热点归纳概括为3类,分别是新型城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研究、城乡融合研究和空间格局研究,并结合热点词聚类表(见表1)更为深入地分析各个聚类名称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1. 关于新型城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研究
这部分包含了聚类#2内涵、#3新型城镇化建设、#5产业发展、#6人口、#7中国城镇化。2014年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机理阐释,例如,单卓然从4个角度解读“新型城镇化”概念,并指出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三大内涵,李淑霞认为新型城镇化中“新”的内涵在于将更加着眼于中西部、城市群和小城镇的发展。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出台,2014年以来,学术界将研究焦点集中于“经济、产业、人口、农民进城”等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探析,呈现多角度的研究趋势。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应该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以一元化的公共财政作为有力的支持后盾,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领域的产业创新,形成新型城镇化与工农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要释放城镇化的最大潜力,就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韩嘉玲通过解释农民工家庭子女教育抉择背后的内在逻辑,彰显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市民化的潜力。2020年的全国两会提议“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拖欠机制”,农民工代表胡小燕提出“让二代农民工落户城市”,这些提案无疑为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问题、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2. 关于城乡融合的研究
这部分包含了聚类#0乡村振兴、#1土地管理、#4城乡发展一体化。2013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生态文明、城乡统筹发展几个关键词上。薛翠翠,冯广京等人对如何建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做了深入全面的述评,提出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是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问题的关键。张杨等人提出要创新转变国土利用和管理方式,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框架。2016年以来,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等城乡问题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重点研究内容。推进城镇与乡村优势互补协调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形势新政策下的城乡融合,体现了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乡建设需求,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以实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绿色进阶之路。 3. 关于空间格局的研究
关于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研究主要包含聚类#8空间异质性。近年来,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深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城镇化格局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青睐。例如,李泽众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臧良震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热点分析法测度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趋势;穆学英等人利用ESDA可视化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今后,城市群建设和城镇化的时空差异、区域差异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三)热点词突现分析
所谓突现词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频次或使用频次突然增加的关键词。由图3可知,一共有五个关键词突现,其中,热点词“新型城镇化”在2012年突现,新型城镇化研究开始被学者广泛关注;公共财政、产业发展”均在2014年突现。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在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下,工农业产业也随之进入转型和创新发展时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后,2018年2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号召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此“乡村振兴”成为强度最强的突现词。与此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开始被学术界关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体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关键词聚类的梳理,发现近二十年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包括:新型城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研究、城乡融合研究和空间格局研究三个方面,研究的热点词从“城乡一体化、产业结构升级”等转向“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共享城市”等,进一步和城乡规划等空间研究交叉结合,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更加注重区域差异和地理分异背景下的城镇化空间规划和高质量发展。
(二)未来研究展望
随着《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颁布,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应该以城乡融合为重点方向,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能,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城乡共治模式,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1. 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路径。因此,要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研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分开研究的多,而两大战略如何结合研究的少;二是结合新时代背景和新发展理念研究的少。未来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新发展理念,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结合,提出两大战略结合的跨学科理论范式,在学科交叉整合的基础上从空间、要素、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多尺度综合研究,从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提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政策体系,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2.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我国城镇化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发展质量不高和发展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如“被城镇化”、“半城镇化”等问题,以及出现城镇内部新二元结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因此,未来应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对新时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Rousseeuw P J. Silhouettes:A Graphical Aid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 Applied Mathematics,1987,20(20):53-65.
[2]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02):16-22.
[3]李淑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内涵及配套改革研究[J].商业时代,2013(35):11-12.
[4]李玲玲.新常态背景下新疆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7.
[5]王国平.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15(04):6+16.
[6]贾康.关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解读与财政支持[J].國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3):22-24.
[7]夏锋.规模效应、人口素质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考量[J].改革,2013(03):25-36.
[8]韩嘉玲,余家庆.离城不回乡与回流不返乡——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20(06):4-13.
[9]薛翠翠,冯广京,张冰松.城镇化建设资金规模及土地财政改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评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1):90-96.
[10]张杨,严金明,石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框架设计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1):11-17.
[11]谢国明.走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人民论坛,2016(15):18-19.
[12]李泽众,沈开艳.环境规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9(02):21-32.
[13]臧良震,苏毅清.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研究[J].生态经济,2019,35(04):81-85+110.
[14]穆学英,刘凯,任建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7,40(03):671-67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发展理念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20XJL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18XJC790021)。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崔笑容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