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雨跳珠乱入船
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位于杭州西湖湖畔的望湖楼上有一位大诗人在饮酒,他就是苏轼。
西湖风光极好,醉眼蒙眬的苏轼看着楼下那水天一色的湖面、那轻荡的小船,心情大好。
忽然,夏天的骤雨来了,一刹那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可这只是一瞬间的场景,不一会儿,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依旧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景色的变化让苏轼好高兴,趁着醉意,他拿起了毛笔,写下一组绝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中就有下面这首著名的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像“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而急,杂乱无序。
“白雨跳珠乱入船”,应该是触动苏轼诗兴的景象,他因此为我们留下了这句写雨水的千古名句。
笔者以前学习诗词时,有个诗友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殷宇”。“你也起一个笔名啊!”他鼓动我。初学写作的人都有一颗想表达的冲动之心,“好啊!跟你的笔名对称吧,”我说,“你的‘殷宇’是指红色的宇宙,我就叫‘白雨’,白色的雨珠。”我想起了苏轼的“白雨跳珠乱入船”,觉得“白雨”的笔名非常有诗意。
诗友也觉得“白雨”的笔名很好,说:“以后看见下雨,一定会记起你。”
既然好,那笔者就喜欢用这个笔名吧,多年来,“白雨”是笔者最常用的笔名之一。
之所以说起“白雨”,是因为夏天特别爱下一些骤雨,而雨水往往是爱好写作的青少年最喜爱寄兴的对象。他们都喜欢雨天的浪漫情怀,迷恋下雨天时的蓝色忧郁……
写“雨”通常都不是光为了写景
大昏眩歪扭了一切。
大雷雨狂啸着,怒嚎着,飚舞着,奔突着,野兽般从天上俯冲扑下,从地底汹然勃发,从东西南北栗悍旋涌,从四面八方漭沆激射,山魈似的,魔魇似的,凶狞而阴险,蛮犷而跋扈;它吼着,号着,滚着,仿佛要撕碎整个宇宙,要毁灭全部地球。闪电邪恶地飞走如狂,银的光,白的光,蜡像的光,僵尸的光,大瀑布似的喷吐着,鲸鱼似的喷吐着,飞箭形的,虎豹条纹形的,联珠形的,穹幕形的,球形的,花花色色,倏亮倏灭,蛊诱眩惑,威凌恫吓。像平地涌起几十丈海啸,飙雷轰然崩炸,暴怒地咆哮着交织着大气疏密纵波,缠裹着死腾腾的苍白电光,愤愤然擂击山谷和云层,霹雳爆塌声猛烈摇撼大地,森林,原野,河流,城市……
笔者看到过一段写雷雨的奇文。它奇在是一片文字的激情洪流:这片文字的激情洪流“奔泻”得层次分明,阵气堂堂。开首部分,总写“大雷雨”“仿佛要撕碎整个宇宙,要毁灭全部地球”的凶险模样;接着分写邪恶的闪电、崩炸的飙雷、疯嗥的暴风、扭舞的雨柱,以及大雷雨在天地间奔逐的奇异景象。最后描绘出“风杀雨。雨杀风。风雨杀雷电。雷电杀天穹”这样一个大雷雨狂夜的光与色。这一大片文字的洪流,在作者魔术棒般大笔驱使下,激情澎湃,气势奔涌。闪电、轰雷、暴风、吼雨,仿如电影中一个个大自然的生动画面,表现得分外明晰、跃动,叫人看了为之震撼,叹为观止!看得出,为收到奇伟的视觉效果,作者匠心獨运,采用了古文中大赋的形式,用句式的排比和文字的节奏,刻意描写,着意夸扬。尽管是那样堆砌,却不显得呆板。大雷雨的气派、惊险,无不一一被作者注入新的生命激素。
说它美,是美在文字。写闪电,作者用“银的光,白的光,蜡像的光,僵尸的光”同色映衬,层层相叠,状写出闪电焰熠的种种诡异光色;写雨柱子,则用奇异的比喻:“像千万条灰色巨蟒,倏然扭舞,黑淹淹的疾滚……它撕咬风的巨臂,吞噬风的胸膛,殴击风的整个彪体……”出人意料的比喻,尽写暴雨的雄险;写雷雨“狰然狂驰”的姿态,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它吼叫着:‘冲啊!冲啊!冲往海洋!冲往海洋!……”形神俱佳,气宇不凡。
现代文学作品中,写雷雨的作品并不少见,突出者如茅盾的《雷雨前》、曹禺的《雷雨》,但他们的“雷雨”都不是光为写景而写景的,而是大有深意的,具有象征意义。这段“大雷雨”同样如此。“大雷雨”放在小说《印蒂》篇首,绝不仅只是写景状物的闲笔,它显然是借助对“大雷雨”的描写,表现小说发生故事的北伐革命前后风云激荡大时代的复杂背景。它檃栝了那个大时代的光、色、形,小说中主人公印蒂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为时代精神鼓舞投身革命。可见“大雷雨”这段奇文字,涵盖了全书的主题氛围,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精彩的《雨中曲》
我们在欣赏描写或者写作雨水的文字时,应该想清楚作者要借助雨水想表达什么内容才是关键。
2016年12月28日,美国演员黛比·雷诺兹去世。消息传出后,引起人们对她的无限怀念之情。
黛比的代表作《雨中曲》,被誉为美国的“国宝级”影片之一、电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
《雨中曲》(1952年拍)故事发生在1927年,当时丹·洛克伍德与琳娜·拉蒙在荧幕上是一对黄金搭档。在他们的新电影被改编为音乐剧中,丹的表现极佳,然而琳娜的嗓音却奇差无比,导演决定使用替声。于是,凯希·赛顿,一位很有潜力的女演员,加入音乐剧的工作中。其间,丹竟然爱上了她。《雨中曲》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在电影中,黛比·雷诺兹饰演女主角琳娜·拉蒙。
《雨中曲》被公认为电影史上最佳歌舞片。丹·洛克伍德的饰演者吉恩·凯利是美国超级舞蹈家,他一个人在雨中边舞边唱的“雨中曲”,更是歌舞片中的经典,呈现出好莱坞影片在歌舞片类型中所能有的最高水准。可以说影片在词曲与景物的水乳交融、歌曲气氛与舞蹈技艺的相互辉映方面,已臻化境。
电影中将故事与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在音乐中叙事的方法把剧情推向高潮。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使整个影片凸显神采,这也使平淡的剧情具有艺术的美感,观众也有情绪和意境来欣赏影片。《雨中曲》中的音乐就特别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在雨中高歌,那种欢畅淋漓的情感顿时深入人心,意味深长。 吉恩·凯利在雨中提着一把黑伞,轻快自如地跳着,纵情地高歌,电影中声音和情绪反映出影片的主题与片名,它的含义也同时表现了出来,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尽管狂风暴雨大作,路人惊慌逃散,来吧,大雨,你藏不住我脸上的笑容。”吉恩·凯利在雨中漫步、踢踏、旋转、跳跃,时而像个傻子,时而英姿勃发,心旌摇荡,旁若无人。他在雨中放开怀抱、任由大雨冲淋——没有任何东西能浇灭沉浸在爱情喜悦中的男人心中的热情。
雨夜,本该阴沉,多用于伤离别和悬疑惊悚的场面,但是《雨中曲》反其道而行之,用了大量的暖色道具:高亮的路灯、红色的橱窗、红白相间的海报女郎、绿色的盆栽、酒红色的皮鞋。他的舞蹈动作对应每一个节拍,每一种情绪,时而轻盈,时而狂野。在音乐开始的时候,他轻盈的漫步,似乎在回味离别之吻;他跳上路灯的底座,抱着路灯杆,已经准备好拥抱爱情;他轻轻踢踏,挥着雨伞翩翩旋转,面对爱情他心旌摇荡;他来到排水管下面,接受大水冲淋,因为他此刻心中热情似火;他跳进街道,张开雨伞疯狂旋转,走到水中,恣意踢跺荡出水花,他已经欢呼雀跃,无法隐藏了。
《雨中曲》成为影视文学的经典之作,引来了无数电影对它的致敬,从《下一站天后》《丑女大翻身》《爱乐之城》等著名电影中,我们都看到了它巨大的影响。
文学(剧本)是电影之母,希望小作家们也去找这部并不过时的电影来欣赏,借鉴它如何用“雨水”做道具以表现人物性格、故事主题的技巧。
有约候新晴
除了前面提到苏轼写雨出名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笔者也极为欣赏明代广州诗人赵介的一首写雨名诗《听雨》:
池草不成梦,春眠听雨声。
吴蚕朝食叶,汉马夕归营。
花径红应满,溪桥绿渐平。
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
赵介是明代广州著名诗人“南园五先生”中的一位。
“南园”,是古代广州城南一座著名的园林(旧址在今广州市文德南路的玉带濠畔),里面有古树参天,有鸟雀啼鸣,玉带濠清澈的溪水从它中间汩汩流过。那时,这五位才子常常聚集在南园饮酒、写诗。
赵介的《听雨》有两句是写雨声的名句:“吴蚕朝食叶,汉马夕归营。”
写细雨的声音,用蚕食桑叶的轻微声音来形容;写急雨声,用军马归营时急驰带起的声响来形容,描写细致,富有情趣。
诗人用“有约候新晴”来结束诗篇,表明了他一夜无眠,在听雨的同时,也期待明天去南园与朋友会面。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十分精彩。
在确定要做一辑关于写作“雨天”的专题后,我是怀着赵介《听雨》中“有约候新晴”的心情,在期待小作家们的来稿。
看完小作家们写雨的文章,我真的很高兴,因为我发现有不少好文章,像《清明时节雨纷纷》借助雨天的环境描写以表达自己缅怀先人的低迴情绪,就写得很有氣氛;《收玉米》《看伞人》则细致地刻画了在雨天特殊环境下人物的独特行为,场景非常生活化;《美是如此简单》《雨,一直在下》触景生情,作者在感受风雨侵袭的同时,也感悟到磨难出英才的人生道理……
我们选取了七篇小作家写雨的佳作刊登,供大家欣赏。
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位于杭州西湖湖畔的望湖楼上有一位大诗人在饮酒,他就是苏轼。
西湖风光极好,醉眼蒙眬的苏轼看着楼下那水天一色的湖面、那轻荡的小船,心情大好。
忽然,夏天的骤雨来了,一刹那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可这只是一瞬间的场景,不一会儿,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依旧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景色的变化让苏轼好高兴,趁着醉意,他拿起了毛笔,写下一组绝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中就有下面这首著名的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像“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而急,杂乱无序。
“白雨跳珠乱入船”,应该是触动苏轼诗兴的景象,他因此为我们留下了这句写雨水的千古名句。
笔者以前学习诗词时,有个诗友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殷宇”。“你也起一个笔名啊!”他鼓动我。初学写作的人都有一颗想表达的冲动之心,“好啊!跟你的笔名对称吧,”我说,“你的‘殷宇’是指红色的宇宙,我就叫‘白雨’,白色的雨珠。”我想起了苏轼的“白雨跳珠乱入船”,觉得“白雨”的笔名非常有诗意。
诗友也觉得“白雨”的笔名很好,说:“以后看见下雨,一定会记起你。”
既然好,那笔者就喜欢用这个笔名吧,多年来,“白雨”是笔者最常用的笔名之一。
之所以说起“白雨”,是因为夏天特别爱下一些骤雨,而雨水往往是爱好写作的青少年最喜爱寄兴的对象。他们都喜欢雨天的浪漫情怀,迷恋下雨天时的蓝色忧郁……
写“雨”通常都不是光为了写景
大昏眩歪扭了一切。
大雷雨狂啸着,怒嚎着,飚舞着,奔突着,野兽般从天上俯冲扑下,从地底汹然勃发,从东西南北栗悍旋涌,从四面八方漭沆激射,山魈似的,魔魇似的,凶狞而阴险,蛮犷而跋扈;它吼着,号着,滚着,仿佛要撕碎整个宇宙,要毁灭全部地球。闪电邪恶地飞走如狂,银的光,白的光,蜡像的光,僵尸的光,大瀑布似的喷吐着,鲸鱼似的喷吐着,飞箭形的,虎豹条纹形的,联珠形的,穹幕形的,球形的,花花色色,倏亮倏灭,蛊诱眩惑,威凌恫吓。像平地涌起几十丈海啸,飙雷轰然崩炸,暴怒地咆哮着交织着大气疏密纵波,缠裹着死腾腾的苍白电光,愤愤然擂击山谷和云层,霹雳爆塌声猛烈摇撼大地,森林,原野,河流,城市……
笔者看到过一段写雷雨的奇文。它奇在是一片文字的激情洪流:这片文字的激情洪流“奔泻”得层次分明,阵气堂堂。开首部分,总写“大雷雨”“仿佛要撕碎整个宇宙,要毁灭全部地球”的凶险模样;接着分写邪恶的闪电、崩炸的飙雷、疯嗥的暴风、扭舞的雨柱,以及大雷雨在天地间奔逐的奇异景象。最后描绘出“风杀雨。雨杀风。风雨杀雷电。雷电杀天穹”这样一个大雷雨狂夜的光与色。这一大片文字的洪流,在作者魔术棒般大笔驱使下,激情澎湃,气势奔涌。闪电、轰雷、暴风、吼雨,仿如电影中一个个大自然的生动画面,表现得分外明晰、跃动,叫人看了为之震撼,叹为观止!看得出,为收到奇伟的视觉效果,作者匠心獨运,采用了古文中大赋的形式,用句式的排比和文字的节奏,刻意描写,着意夸扬。尽管是那样堆砌,却不显得呆板。大雷雨的气派、惊险,无不一一被作者注入新的生命激素。
说它美,是美在文字。写闪电,作者用“银的光,白的光,蜡像的光,僵尸的光”同色映衬,层层相叠,状写出闪电焰熠的种种诡异光色;写雨柱子,则用奇异的比喻:“像千万条灰色巨蟒,倏然扭舞,黑淹淹的疾滚……它撕咬风的巨臂,吞噬风的胸膛,殴击风的整个彪体……”出人意料的比喻,尽写暴雨的雄险;写雷雨“狰然狂驰”的姿态,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它吼叫着:‘冲啊!冲啊!冲往海洋!冲往海洋!……”形神俱佳,气宇不凡。
现代文学作品中,写雷雨的作品并不少见,突出者如茅盾的《雷雨前》、曹禺的《雷雨》,但他们的“雷雨”都不是光为写景而写景的,而是大有深意的,具有象征意义。这段“大雷雨”同样如此。“大雷雨”放在小说《印蒂》篇首,绝不仅只是写景状物的闲笔,它显然是借助对“大雷雨”的描写,表现小说发生故事的北伐革命前后风云激荡大时代的复杂背景。它檃栝了那个大时代的光、色、形,小说中主人公印蒂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为时代精神鼓舞投身革命。可见“大雷雨”这段奇文字,涵盖了全书的主题氛围,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精彩的《雨中曲》
我们在欣赏描写或者写作雨水的文字时,应该想清楚作者要借助雨水想表达什么内容才是关键。
2016年12月28日,美国演员黛比·雷诺兹去世。消息传出后,引起人们对她的无限怀念之情。
黛比的代表作《雨中曲》,被誉为美国的“国宝级”影片之一、电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
《雨中曲》(1952年拍)故事发生在1927年,当时丹·洛克伍德与琳娜·拉蒙在荧幕上是一对黄金搭档。在他们的新电影被改编为音乐剧中,丹的表现极佳,然而琳娜的嗓音却奇差无比,导演决定使用替声。于是,凯希·赛顿,一位很有潜力的女演员,加入音乐剧的工作中。其间,丹竟然爱上了她。《雨中曲》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在电影中,黛比·雷诺兹饰演女主角琳娜·拉蒙。
《雨中曲》被公认为电影史上最佳歌舞片。丹·洛克伍德的饰演者吉恩·凯利是美国超级舞蹈家,他一个人在雨中边舞边唱的“雨中曲”,更是歌舞片中的经典,呈现出好莱坞影片在歌舞片类型中所能有的最高水准。可以说影片在词曲与景物的水乳交融、歌曲气氛与舞蹈技艺的相互辉映方面,已臻化境。
电影中将故事与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在音乐中叙事的方法把剧情推向高潮。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使整个影片凸显神采,这也使平淡的剧情具有艺术的美感,观众也有情绪和意境来欣赏影片。《雨中曲》中的音乐就特别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在雨中高歌,那种欢畅淋漓的情感顿时深入人心,意味深长。 吉恩·凯利在雨中提着一把黑伞,轻快自如地跳着,纵情地高歌,电影中声音和情绪反映出影片的主题与片名,它的含义也同时表现了出来,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尽管狂风暴雨大作,路人惊慌逃散,来吧,大雨,你藏不住我脸上的笑容。”吉恩·凯利在雨中漫步、踢踏、旋转、跳跃,时而像个傻子,时而英姿勃发,心旌摇荡,旁若无人。他在雨中放开怀抱、任由大雨冲淋——没有任何东西能浇灭沉浸在爱情喜悦中的男人心中的热情。
雨夜,本该阴沉,多用于伤离别和悬疑惊悚的场面,但是《雨中曲》反其道而行之,用了大量的暖色道具:高亮的路灯、红色的橱窗、红白相间的海报女郎、绿色的盆栽、酒红色的皮鞋。他的舞蹈动作对应每一个节拍,每一种情绪,时而轻盈,时而狂野。在音乐开始的时候,他轻盈的漫步,似乎在回味离别之吻;他跳上路灯的底座,抱着路灯杆,已经准备好拥抱爱情;他轻轻踢踏,挥着雨伞翩翩旋转,面对爱情他心旌摇荡;他来到排水管下面,接受大水冲淋,因为他此刻心中热情似火;他跳进街道,张开雨伞疯狂旋转,走到水中,恣意踢跺荡出水花,他已经欢呼雀跃,无法隐藏了。
《雨中曲》成为影视文学的经典之作,引来了无数电影对它的致敬,从《下一站天后》《丑女大翻身》《爱乐之城》等著名电影中,我们都看到了它巨大的影响。
文学(剧本)是电影之母,希望小作家们也去找这部并不过时的电影来欣赏,借鉴它如何用“雨水”做道具以表现人物性格、故事主题的技巧。
有约候新晴
除了前面提到苏轼写雨出名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笔者也极为欣赏明代广州诗人赵介的一首写雨名诗《听雨》:
池草不成梦,春眠听雨声。
吴蚕朝食叶,汉马夕归营。
花径红应满,溪桥绿渐平。
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
赵介是明代广州著名诗人“南园五先生”中的一位。
“南园”,是古代广州城南一座著名的园林(旧址在今广州市文德南路的玉带濠畔),里面有古树参天,有鸟雀啼鸣,玉带濠清澈的溪水从它中间汩汩流过。那时,这五位才子常常聚集在南园饮酒、写诗。
赵介的《听雨》有两句是写雨声的名句:“吴蚕朝食叶,汉马夕归营。”
写细雨的声音,用蚕食桑叶的轻微声音来形容;写急雨声,用军马归营时急驰带起的声响来形容,描写细致,富有情趣。
诗人用“有约候新晴”来结束诗篇,表明了他一夜无眠,在听雨的同时,也期待明天去南园与朋友会面。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十分精彩。
在确定要做一辑关于写作“雨天”的专题后,我是怀着赵介《听雨》中“有约候新晴”的心情,在期待小作家们的来稿。
看完小作家们写雨的文章,我真的很高兴,因为我发现有不少好文章,像《清明时节雨纷纷》借助雨天的环境描写以表达自己缅怀先人的低迴情绪,就写得很有氣氛;《收玉米》《看伞人》则细致地刻画了在雨天特殊环境下人物的独特行为,场景非常生活化;《美是如此简单》《雨,一直在下》触景生情,作者在感受风雨侵袭的同时,也感悟到磨难出英才的人生道理……
我们选取了七篇小作家写雨的佳作刊登,供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