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朝着生态性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实践中呈现出更多的是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差异。对于生态建筑的表达方式来说,理性化越来越成为可能,其多样性的特点,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内涵,同时还能够引人深思。在设计和施工中,建筑理想化的表达方式更多是体现人与建筑的共鸣以及通过视觉效果展现出来的美感。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意识;理性化;视觉表达
所谓的生态建筑主要是在尊重自然和生态的基础上,调节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顺应气候的变化并且做到环保节能。自从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建筑领域也焕然一新,其表达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其多样性的特征直接决定了建筑创作的空间意义,建筑文化的本质也得到了突出表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建筑不单单停留在技术的范畴中更多地应该表现在艺术的领域中。
1 生态建筑概念的引入
生态建筑本身就是生态学的相关概念,但是生态建筑也是生态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也考虑到地域的变化以及特点,可见生态学的概念得到了拓展和完善。生态建筑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在表现自身完美特征的同时更多地要体现出人为关怀,另外,其开放性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生态建筑的引入,逐渐完善了设计工作和施工工程,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意识,这种建筑和传统的建筑工程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欧洲的莱斯特大学的工程馆。这一建筑对材料的运用以及表达形式的多样化直接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初衷。建筑中的不同位置都體现出不同的设计效果,但是其共同特点就是融入了生态建筑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在实现技术和建筑协调的基础上,做好相关标识和要求的契合,不断提升生态建筑的价值和设计空间。
2 生态建筑技术的表达方式
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以及建筑当地的文化特点以及环境变化特点。将环境和生态相结合,主要是对美学的形式进行选择和运用。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又不是单纯地拘泥于形式的变换,更多是要实现建筑艺术的再创造。
如果建筑选在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那么建筑工程师需要对其周围的建筑以及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实现生态和建筑的有机结合。世界上不同的建筑都格局特色,选择的形式也各有差异,对生态系统的应用都各具特色。比如,英国的议会大厦就是典型的代表。生态建筑技术以及建筑构件的多样性都需要在建筑形成的原则下进行。所以建筑的结构以及形式艺术等都需要符合建筑自身的标准。所以说,建筑的基本特点也是生态建筑的基本特点,其实用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是表达方式的一种。
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还需要将节能性充分地考虑到其中。比如建筑门窗的设置,光照的强度以及室内各种设施的摆放程度等等都需要实现高效性。保证建筑的节能性和生态性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成本和用途。
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使用者的需求及其对建筑的要求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提升建筑的价值,同时还能够为建筑物本身增添相应的亮点。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同时还需要让人们感觉到建筑从视觉上和大地、自然相连接,提升建筑的生态性。
如果是地价较低的地段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那么建筑的表达方式就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建筑中需要结合地域特征并且配合先进的技术来对建筑进行完美打造,使其能够呈现出别样的特点。对于这一方面来说,比较著名的就是利雅得的礼拜寺,这一城市属于大型城市的范畴。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花费了更多的心血在其中,设计灵感超群。
在与现在流行的轻质分离式结构进行对比后,他确定了一个集中的、成簇状的模式以减少获热。在大礼拜寺屋顶上布置了成排的小塔,为室内提供了自然采光和通风。在大厅和办公部分采用通风塔来减缓建筑中的空气运动,同时提供了间接采光,这样就免除了外墙上的开窗。这种做法也改善了蓄热性能。有一条开敞的水沟被引入司法宫的室内,以增加湿度——这种做法在该地区过去的大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中经常使用,并用来分隔建筑中的不同功能。大礼拜寺和司法宫里都有许多植物庭院,可以增加空气的流动和对流降温,这也是建筑师把该建筑群与市中心组织到一起的策略的一部分。
高投资、高科技建筑在引入生态意识之后,脱下了冷冰冰的外衣,表现出对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尊重,呈现出人性化的趋势,高技术实现了高情感。新德国议会大厦的修复工程举世瞩目,诺曼·福斯特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杰作。议会大厦充分利用了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并结合共生和热能再生系统,以最低的费用、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的收益。该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议会大厦的圆穹顶。圆穹顶是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节能策略之关键。
圆顶将上层较热的空气抽出,同时,轴向风扇和热交换器从废气中获得循环的能量。新鲜空气由室外从西门廊的顶部进入,以低速风的形式穿过整个会议厅,在大厅中缓缓上升,在浮力和抽风机作用下逸出穹顶上的开口。这个穹顶形式无疑来源于对旧议会大厦穹顶的追忆,但它不再是帝国权威的象征。玻璃顶以轻盈、透明、渗透性向外界表达了开放、民主的政治精神。在穹顶下的两条螺旋形坡道引导大家到达会议大厅上空的观景平台上,公众甚至可以通过玻璃俯视着忙碌的议员们。这个工程在生态方面的意义是双重的;它不但是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而且提倡了公众监督下开放、平等的民主政治模式。
3 生态技术的表达类型
一些建筑师主张生态学意识不应被故意隐藏起来。在最终设计中应有清楚的视觉表达。作为对世界建筑文化的丰富,这种独特创造受到公众欢迎。目前这方面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三类:
3.1 夸张、强化生态观念。塞特公司设计的田纳西州水族馆,内容包括展览、研究用房、图书馆、剧场、健康中心和餐馆等。该建筑致力于对历史、科学、文化和水资源的保护,它完全与现有地形相融合。主入口大厅的穹窿用玻璃制成,覆盖着室内热带雨林花园,从室内流出的泉水尽收眼底。这个设计中,并未用高技术的生态技术措施,而是创造性地追求与自然的统一:一种哲学上、美学上以及生理上与环境的结合。作品通过艺术性的夸张,强调建筑元素的形态,创造了人与自然融合的效果,这对于生态建筑的表达来说是具有启发性的。
3.2 以生态技术措施为造型依据。一些建筑师在他们的作品中强调了对生态意识的表达,甚至以“生态”作为创作的出发点。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东京“管之楼”以空气动力学为根据、自然通风的抽风塔、双层表皮等生态技术措施为造形依据,不加修饰地表现生态技术。其平面形式也完全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而定。
3.3 以仿生学原则为依据。小组通过“方舟”展览馆表达自己的理念:人性化的表现是尊重自然、提高生活水准以及以柔软有机的建筑来表现高效、无污染的21世纪技术。该建筑像一只彩色的蝴蝶伏在地上,色彩鲜艳的屋顶是一个由天窗和PV板组成的“可呼吸的、有生命的皮肤”,提供了采光、通风和能量。避免采用几何图形,偏爱源于自然界的自由曲线,以光滑的表面、流线型的形体模仿细胞组织或太空船,借以表达对未来建筑的一种预测。
结束语
强调生态意识的建筑或多或少均受到有机建筑、地域性建筑、仿生建筑、高技派建筑的影响。但由于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刻认识,它们与其原型相比,已有了大幅度的飞跃,有了生态技术的支撑,生态建筑已在科学、理性的土壤中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杨宁,邹威.德国建筑师哈迪·特拉尼作品浅析[J].中外建筑,2014(07).
[2]王菲,乔龙飞.试论建筑的生态化发展趋势[J].青年文学家,2011(13).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意识;理性化;视觉表达
所谓的生态建筑主要是在尊重自然和生态的基础上,调节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顺应气候的变化并且做到环保节能。自从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建筑领域也焕然一新,其表达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其多样性的特征直接决定了建筑创作的空间意义,建筑文化的本质也得到了突出表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建筑不单单停留在技术的范畴中更多地应该表现在艺术的领域中。
1 生态建筑概念的引入
生态建筑本身就是生态学的相关概念,但是生态建筑也是生态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也考虑到地域的变化以及特点,可见生态学的概念得到了拓展和完善。生态建筑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在表现自身完美特征的同时更多地要体现出人为关怀,另外,其开放性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生态建筑的引入,逐渐完善了设计工作和施工工程,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意识,这种建筑和传统的建筑工程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欧洲的莱斯特大学的工程馆。这一建筑对材料的运用以及表达形式的多样化直接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初衷。建筑中的不同位置都體现出不同的设计效果,但是其共同特点就是融入了生态建筑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在实现技术和建筑协调的基础上,做好相关标识和要求的契合,不断提升生态建筑的价值和设计空间。
2 生态建筑技术的表达方式
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以及建筑当地的文化特点以及环境变化特点。将环境和生态相结合,主要是对美学的形式进行选择和运用。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又不是单纯地拘泥于形式的变换,更多是要实现建筑艺术的再创造。
如果建筑选在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那么建筑工程师需要对其周围的建筑以及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实现生态和建筑的有机结合。世界上不同的建筑都格局特色,选择的形式也各有差异,对生态系统的应用都各具特色。比如,英国的议会大厦就是典型的代表。生态建筑技术以及建筑构件的多样性都需要在建筑形成的原则下进行。所以建筑的结构以及形式艺术等都需要符合建筑自身的标准。所以说,建筑的基本特点也是生态建筑的基本特点,其实用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是表达方式的一种。
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还需要将节能性充分地考虑到其中。比如建筑门窗的设置,光照的强度以及室内各种设施的摆放程度等等都需要实现高效性。保证建筑的节能性和生态性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成本和用途。
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使用者的需求及其对建筑的要求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提升建筑的价值,同时还能够为建筑物本身增添相应的亮点。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同时还需要让人们感觉到建筑从视觉上和大地、自然相连接,提升建筑的生态性。
如果是地价较低的地段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那么建筑的表达方式就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建筑中需要结合地域特征并且配合先进的技术来对建筑进行完美打造,使其能够呈现出别样的特点。对于这一方面来说,比较著名的就是利雅得的礼拜寺,这一城市属于大型城市的范畴。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花费了更多的心血在其中,设计灵感超群。
在与现在流行的轻质分离式结构进行对比后,他确定了一个集中的、成簇状的模式以减少获热。在大礼拜寺屋顶上布置了成排的小塔,为室内提供了自然采光和通风。在大厅和办公部分采用通风塔来减缓建筑中的空气运动,同时提供了间接采光,这样就免除了外墙上的开窗。这种做法也改善了蓄热性能。有一条开敞的水沟被引入司法宫的室内,以增加湿度——这种做法在该地区过去的大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中经常使用,并用来分隔建筑中的不同功能。大礼拜寺和司法宫里都有许多植物庭院,可以增加空气的流动和对流降温,这也是建筑师把该建筑群与市中心组织到一起的策略的一部分。
高投资、高科技建筑在引入生态意识之后,脱下了冷冰冰的外衣,表现出对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尊重,呈现出人性化的趋势,高技术实现了高情感。新德国议会大厦的修复工程举世瞩目,诺曼·福斯特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杰作。议会大厦充分利用了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并结合共生和热能再生系统,以最低的费用、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的收益。该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议会大厦的圆穹顶。圆穹顶是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节能策略之关键。
圆顶将上层较热的空气抽出,同时,轴向风扇和热交换器从废气中获得循环的能量。新鲜空气由室外从西门廊的顶部进入,以低速风的形式穿过整个会议厅,在大厅中缓缓上升,在浮力和抽风机作用下逸出穹顶上的开口。这个穹顶形式无疑来源于对旧议会大厦穹顶的追忆,但它不再是帝国权威的象征。玻璃顶以轻盈、透明、渗透性向外界表达了开放、民主的政治精神。在穹顶下的两条螺旋形坡道引导大家到达会议大厅上空的观景平台上,公众甚至可以通过玻璃俯视着忙碌的议员们。这个工程在生态方面的意义是双重的;它不但是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而且提倡了公众监督下开放、平等的民主政治模式。
3 生态技术的表达类型
一些建筑师主张生态学意识不应被故意隐藏起来。在最终设计中应有清楚的视觉表达。作为对世界建筑文化的丰富,这种独特创造受到公众欢迎。目前这方面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三类:
3.1 夸张、强化生态观念。塞特公司设计的田纳西州水族馆,内容包括展览、研究用房、图书馆、剧场、健康中心和餐馆等。该建筑致力于对历史、科学、文化和水资源的保护,它完全与现有地形相融合。主入口大厅的穹窿用玻璃制成,覆盖着室内热带雨林花园,从室内流出的泉水尽收眼底。这个设计中,并未用高技术的生态技术措施,而是创造性地追求与自然的统一:一种哲学上、美学上以及生理上与环境的结合。作品通过艺术性的夸张,强调建筑元素的形态,创造了人与自然融合的效果,这对于生态建筑的表达来说是具有启发性的。
3.2 以生态技术措施为造型依据。一些建筑师在他们的作品中强调了对生态意识的表达,甚至以“生态”作为创作的出发点。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东京“管之楼”以空气动力学为根据、自然通风的抽风塔、双层表皮等生态技术措施为造形依据,不加修饰地表现生态技术。其平面形式也完全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而定。
3.3 以仿生学原则为依据。小组通过“方舟”展览馆表达自己的理念:人性化的表现是尊重自然、提高生活水准以及以柔软有机的建筑来表现高效、无污染的21世纪技术。该建筑像一只彩色的蝴蝶伏在地上,色彩鲜艳的屋顶是一个由天窗和PV板组成的“可呼吸的、有生命的皮肤”,提供了采光、通风和能量。避免采用几何图形,偏爱源于自然界的自由曲线,以光滑的表面、流线型的形体模仿细胞组织或太空船,借以表达对未来建筑的一种预测。
结束语
强调生态意识的建筑或多或少均受到有机建筑、地域性建筑、仿生建筑、高技派建筑的影响。但由于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刻认识,它们与其原型相比,已有了大幅度的飞跃,有了生态技术的支撑,生态建筑已在科学、理性的土壤中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杨宁,邹威.德国建筑师哈迪·特拉尼作品浅析[J].中外建筑,2014(07).
[2]王菲,乔龙飞.试论建筑的生态化发展趋势[J].青年文学家,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