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79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我院收治9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止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有效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褥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临床疗效
  【中途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82-01
  产后出血在分娩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子宫切除术虽然能够有效止血,但是对患者盆腔解剖结构造成了破坏,使患者丧失了生育能力,对于卵巢血供以及内分泌功能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产后出血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宫缩药物治疗、子宫按摩为主,但是达不到最佳的止血效果[2]。现在对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使用传统方法止血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我院收治9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定了剖宫产术指征[3],主要为前置胎盘、瘢痕妊娠、胎盘早剥、妊高症、胎儿窘迫、产程停滞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0±4.5)岁,孕周在28~32周之间,其中初产妇者占26例,经产妇占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止血,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5±4.0)岁,孕周在27~32周之间,其中初产妇者占27例,经产妇占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剖宫产指征以及孕周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1.2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对硬膜外麻醉进行处理之后在子宫下段做横切口剖宫产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止血,通过按摩的方法对子宫出血进行治疗,使用浸润热盐水的纱布对子宫出血部位进行压迫,对于子宫静脉和子宫体使用止血药物和缩宫素进行治疗,在患者出血部位使用8字缝合法进行治疗,按照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给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和宫腔填塞纱条治疗;观察组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把子宫从产妇腹腔取出之后,用手对宫体进行慢慢挤压,并对子宫出血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若出血终止,则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产妇子宫下缘的左侧做切口,之后使用1号吸收线垂直进针,和子宫切口边缘相距约2~3cm,在子宫下段穿过,从相应上缘的切口位置出来,在子宫底部把线绕到子宫骶韧带左上方,之后再从外到内穿过子宫,在相应右侧水平出针。根据同样的方式进行缝合,切口缝合之后观察15分钟,待患者子宫的收缩能力好转之后关腹。
  1.2.2 疗效判定 有效指经过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阴道出血量在50ml以下,出血完全停止或者逐渐减少,子宫的收缩情况较好;无效指经过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趋向恶化,阴道流血量在50ml以上,出血症状没有得到控制,子宫收缩出现乏力。
  1.2.3 观察指标 把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有效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褥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并做好记录。
  1.2.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为软件SPSS18.0,以“±s”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记录,采用t法检验其相关性,计数资料相关性的检验方法为卡方法,P<0.05,代表数据的比较差异明显,且统计意义具备。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有效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褥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产后出血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宫缩药物治疗、子宫按摩为主,但是达不到最佳的止血效果,子宫切除术虽然能够有效止血,但是对患者盆腔解剖结构造成了破坏,使患者丧失了生育能力,对于卵巢血供以及内分泌功能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4]。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中,能够避免因为子宫切除造成丧失生育能力,也能够减少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影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性。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临床治疗中,术前通过对子宫的挤压,观察出血症状是否能够被控制,术中注意拉紧缝线,抓紧子宫,避免手术缝线对子宮造成损害,控制好缝线的松紧度。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能够迅速止血,避免了切除子宫,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5]。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有效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褥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蔚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2,34(21):1768-1769.
  [2] 朱莉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6):56-57.
  [3] 明卉芬.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3):2875-2877.
  [4] 吕丽娜.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50-51.
  [5] 冯惠庆.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4):60-61.
其他文献
目的 研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症状特点与呼吸内科治疗方法.方法 以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数表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到2011年7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68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手段,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护理方法为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结果对照组:8例>14分;19例7-14分,10例14分,12例7-14分。22例14是明显焦虑;7-14是可能有焦虑;<7是
期刊
【摘 要】目的:探析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早期诊疗。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产科出现的2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胎盘早剥的主要发病诱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膜早破,多出现阴道流血、腰腹痛、血性羊水等症状,且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加强孕期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率有利于及时发现胎盘早剥以便早期干预,有效防止妊娠期并发症,具
期刊
白光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及监测膀胱癌的传统方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膀胱镜、窄带成像、共聚焦激光内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新型内镜成像技术的出现,能够提高膀
【摘要】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1月份——2013年1月份之间收治的6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综合护理措施做回顾式的比较分析。采用试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率和医疗满意度。结果 62例住院患者经过降糖、抗结核治疗和综合干预护理后,60例患者在半月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占96.77%;56例结核患者在治疗一月内痰培养由阳
期刊
目的 关于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
突发性耳聋为耳科急症,系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减退可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永久性或暂时性.通常突发性耳聋为单侧性,极少数可为双侧性,听力减退可伴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价;急救护理;致残率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高,在临床上有多变、易变、突变、来势凶猛的诸多特点,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1]。70%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都是死于没有及时治疗,死亡时间都在伤后48小时之内。加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是减少残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關键[2]。  1急救护理  1.1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
期刊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做为微创组;同时将这一时期接受传统手
【关键词】 老年患者;慢性病;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90-01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老年人口系数已超过10%,成为老年型社会。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患者年龄逐年增加,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在8811万老年人口中有1000多万人患高血压;600多万人患心脏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