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aom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疗效。结果:在治疗优良率方面实验组较高对照组,且在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值统计学确切(P<0.05)。结论:血管内栓子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51.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052-02
  在颅内动脉瘤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类型,其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致病因素以颅内动脉瘤为主,再加上病灶所处的部位比较特殊,形态的复杂性,因此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多发40-60岁人群,一旦治疗不及时伴随着疾病的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下文对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66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分组时根据计算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33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年龄自38岁至70岁,均值年龄为(54.0±5.2)岁,发病时间自2d至5d,均值时间为(3.5±0.6)d;实验组患者33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5例,年龄自39岁至72岁,均值年龄为(55.5±5.4)岁,发病时间自2d至6d,均值时间为(4.0±0.8)d。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各数据资料,结果提示可比P>0.05。
  1.2方法(1)对照组经显微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在麻醉药物生效后采取平卧位,对患者颅内动脉瘤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做好标记,切口的形状为弧形,逐层将皮肤、筋膜等切开,将载瘤动脉近端彻底暴露出来,在阻断载瘤动脉时采用的工具为阻断动脉夹,然后使动脉瘤暴露出来,使用永久性动脉瘤夹闭动脉瘤,在显微镜下实施开放侧裂池、颈动脉池,将脑脊液释放出来,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结束治疗。(2)实验组经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在麻醉药效生效之后采取平卧位,并实施面罩吸氧,对全身实施肝素化的处理,然后在颈内动脉处置人微导管,然后按照患者动脉瘤的所在位置对导管头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置人合适的弹簧圈,实施常规血管内栓塞的治疗,当动脉瘤变小后将导管拔出来,采用加压包扎的方式,然后注入适当的肝素,监测患者得到凝血功能。
  1.3疗效判定与观察项目①疗效判定:根据自制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恢复评测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对比。优: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病症有很大的缓解,格拉斯哥评分在4-5分之间,对日常生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病症改善,格拉斯哥评分在2-3分之间,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轻微或加重,格拉斯哥评分为1分,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比较大。②观察项目:对比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将研究取得的治疗优良率与总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录入SPSSl9.0统计学软件中,数据单位由计量资料(n,%)表示,经卡方数据对数据实施对比,当检验P值<0.05证实数据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的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9%)较对照组(66.7%)有明显提高(P<0.05),差异值统计学确切。见表1。
  2.2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9.1%)较对照组(30.3%)有明显降低(P<0.05),差异值统计学确切。见表2。
  3 讨论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临床多发的一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后,可使50%左右的患者继发血肿,而且该病致死率最高可达85%。又及大脑中动脉解剖结构有着特殊性特点,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复杂,所以和其它类型的颅内动脉瘤比较而言,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总体治疗效果不佳。
  以往临床多是采取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但是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结果提示,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并不是很让人满意。分析原因来看,发生在大脑中动脉的M1段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多是处于颞前动脉起始的位置;而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不仅形态多样,而且解剖具有复杂性特点,更是会对分支血管造成影响,所以一旦手术有所差池,便会加大脑梗死发生率。这也是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所在。
  另外,考虑到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主要发生在动脉M1段、与其分叉处,疾病形状更有着复杂的特点,疾病形状的宽颈及瘤体与分支血管、动脉穿支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再加上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又是机体大脑动脉血管网中压力、血流动力最大的部位,所以在治疗时极易发生瘤血管闭塞、动脉瘤破裂等状况,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在此研究中予以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分别予以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通过对比发现,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显微开颅夹闭术适用Hunt-Hess分级低、动脉瘤颈等患者。在这个时期因患者会有颅内高压的现象,进而对脑组织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治疗的目的应以减压与清除颅内血肿为主,通过开颅手术不仅清除了血肿,更开放了脑池,但是开颅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比较大,并不适用年龄较大、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且患者承担的风险比较大,特别是近期动脉瘤有出血、动脉瘤紧密粘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开颅夹閉术会导致瘤体破裂出血,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血管内栓塞适用年龄较大、放置支架的宽颈动脉瘤、Hunt-Hess分级低、囊状窄颈动脉瘤的患者,其优势为操作简单、恢复快等特点,但是并不适用瘤颈造影差、瘤体积小的患者。其栓塞动脉瘤的原理主要有二:①充分借助于弹簧圈闭塞动脉瘤腔;②在释放弹簧圈之后诱发血栓。栓塞手术时应注意:合理的微导管塑性有利于顺利进入到动脉瘤囊肿。且保证在送人弹簧圈时不会出现退出问题。对窄颈囊性动脉瘤,该栓塞术已经被明确是有效且安全的。所以,只要针对患者病症类型、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医生采取恰当治疗方法实施手术,同时倾向于选择微创性的介入栓塞疗法,是可以保证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的。
  总而言之,血管内栓塞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我院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85例,其中新生儿ABO溶血症23例,新生儿窒息23例,早产儿22例,脐炎17例,全部治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着知识创新的竞争,对个人而言,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是工作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知识都是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由于知识的传授者如
患者女,56岁,因突发不语30分钟,于2001 年4月16日12时半急症入院.患者30分钟前生气后上床躺下,开始叫其尚答应,十几分钟后即呼之不应,家属立即将其送至我院急诊科.患者自发病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社会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对培养模式进行思
基层党校是培养基层干部,培训基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校,是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基层党校要以服务于党的方针政策为使命,把服务区委区政府经济发展作为落脚点,不断提
互动式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提高语言能力或交际能力,而是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交互能力,它试图解释语言的创造性本质。从根本上说,交际起源于交互,言语交互的内涵
钦州海西残余地槽是华南仅存的早、晚古生代为连续沉积的北东向裂陷槽,直到早三叠世的印支运动才褶皱关闭[1-3]。有趣的是,该地槽与几个重要的构造事件相关联:(1)它是"钦杭成矿带
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着企业承担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指导教师工程经验不足、实习教学形式单一、实习阶段与理论教学阶段脱节等问题。高校应提高教师
[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探析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原则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乙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较高于甲组73.3%(P<0.05);治疗后,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使
为了探讨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笔者对1998~2000年历下区死亡的117例5岁以下儿童死因进行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