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wug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铜山社区的偏僻乡村中,有着一所以科技教育闻名全国的农村小学——南京市铜山中心小学。学校多年来秉承“让师生得到应有发展”的办学理念,瞄准“在整体优化中展现特色,在特色建设中促进整体优化,让学校成为区窗口、市有位、省知名的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首届提高型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曾连获四届市省模范学校;学校的科技活动多次受到各级表彰,500多项科技新成果获各类奖项,仅国家级发明奖就有近20项;学校的少年科学院先后获得“南京市十佳少年科学院”和“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等荣誉称号。走进南京市铜山中心小学,记者感到学校的科技教育在传承中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铜小”)位于禄口街道铜山社区,从南京市城区驱车一直向南行驶约1小时30分钟才能到达。此处面山环水,视野开阔,全然没有城市车水马龙和高楼林立的景象。然而,在这偏僻的乡村中,却有着一所以科技教育闻名全国的小学。科技教育作为“铜小”的办学特色,从点到面,由普及到提高,其所形成的科技校园文化、科技教育品牌、科技特色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确立目标,让科技教育成为发展动力
  回顾“铜小”十几年的科技教育特色之路,夏翠莲校长说,“铜小”的科技教育始于1995年。1995年5月,吴川同学在周敦荣老师辅导下发明的“自行车省力脚踏”,在全国第九届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银奖。这对于一个农村小学和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十分罕见,也极其荣耀。
  “铜小”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难得的发展契机,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学校虽然没有城区小学那样优越的硬件条件,却有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社会资源。学校南面是连绵的群山,东北面是河网密布的圩区。山中林深草密、鸟语花香,圩中莲藕满塘、稻花飘香,有开展新科技教育的天然资源。当时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科教兴国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重要方针,这意味着我国将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长远战略进行实施。若能抓住这个时机,并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因地制宜办教育,办科技特色教育,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果断制定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拉开了整体推进科技教育的序幕。1998年,学校将“九五”课题调整为“乡村小学科技启蒙教育的探索研究”,逐步将科技教育引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铜小”的科技教育起步之后,学校的管理层潜心研究适合本校发展的科教道路,在明确科技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提出“铜小”独特的科技启蒙教育内涵。目前已退休的“铜小”前校长周大行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孩子们的科技教育应该以启蒙为主,通过科技启蒙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意识和良好的科学品质的目的;教育模式要有别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的“适应型”教育,而应使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教育融为一体。
  对科技教育的内涵、目的等的理性分析和清醒认识,奠定了“铜小”科技特色教育的第一步。
  脚踏实地,让科技教育充满乡土气息
  1.不仅是一种特色,更是一种文化
  实践之初,经费成为最大的难题。在“铜小”担任科技指导近12年的陶武老师说:“作为一所偏僻郊区的农村小学,无法像城区学校那样装备各种机器人、通用技术或三模科技室,经费是首要原因,另一方面这些高科技教育课程对科技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就从农村‘地大物博’这个角度切入,着手建设种植养殖基地,开始发展本土科技启蒙教育。”
  据陶武老师介绍,当时他和周大行校长、郭荣幸等老师,经常在铜山周边的山林寻找树苗和野草,再移植到校园里,形成现在看到的生态林基地的雏形;挖草药回来种植,建成中草药培养基地;采集附近地表的土壤、石头、地衣等原材料,制成标本,陈列在教室里;很多农具在市场上买不到,他们便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很多乡村的老木匠,请人制作样本,带回学校给学生提供原始的学习素材……“我们的想法就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陶武老师朴实的话语中透出无奈,却又蕴含着智慧。走“农村种植养殖实践基地”的思路为“铜小”的科技启蒙教育开辟了新颖独特的空间。
  学校根据周边山林农田的环境特点,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陆续建设了苗木、蔬菜、生态林、中草药、小气象、花卉、肉鸽养殖七个极具农村特色的校内科技活动基地。在这些活动基地初具规模后,学校进一步开发周边社会资源,确立了千亩果园、生态农业园等校外科技活动基地。这些特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开展研究、动手实践提供了理想的舞台,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科技活动内容。
  特色形成之后,还要使特色教育在整个学校里形成一种恒定的教化氛围,“铜小”人继续开动脑筋。夏翠莲校长说,必须坚持“三全策略”,即全员参与,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学校科技教育;全面推开,不仅在科技活动课上开展科技教育,还要在所有学科课程中渗透科技教育,并以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全程实施,将科技教育贯穿在学生小学学习生涯的始终。
  为了科技教育的落实与执行,“铜小”从上至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组织机制。首先,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置“科技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科教室”),指导全校科技教育工作。班主任作为科技辅导员,具体组织学生的科技活动。其次,抓好科技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外出培训、邀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2.不只在课堂,更落实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
  “铜小”科技教育的熏陶氛围,表现在利用校园的实体环境对孩子进行熏染。一进校园大门,在教学楼前左手边的空地上就能看到一片植物林,学校按照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顺序,再现了植物的进化过程,每种植物前都有标牌,清楚地介绍该类植物的生活习性等。在这片活的植物标本林中,穿插着动物标本,介绍地球上动物进化的过程。   学校先后完善了多处科技景点,如:精心打造了《科技之花》雕塑;布置了一批富有启迪意义的科学小故事展板;开辟了“科技童心”栏目,展示学生科技成果;创编体现科技理念的标语;制作了小小发明家挂像及作品介绍等。
  校园主干道设置有太阳能路灯;教学楼后方有雨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平时收集雨水进地窖,可用于打扫卫生及校园植物林的灌溉;校园东北角饲养着肉鸽和其他野生或家养的禽类等,旁边是植物生态林……蕴含着科普知识的装置小景、有关科学发明的名人名言以及学生所获荣誉的张贴画,更是在教室和校园里随处可见。漫步在校园里,有一种让人置身于“科学大观园”的感觉。“铜小”科教室主任郭荣幸介绍,虽然学校周边资源非常丰富,但学生上课期间毕竟不能随意去河边及山林里,所以他和科技组的教师利用空暇时间把当地野外名贵的树、草移植到校园里,学生平时在校或者课后就能到这里观察和记录各类植物的生长情况。
  3.不仅有科学实验室,更有众多的实践活动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基地的建立已不能满足全校师生科普教学需求。自2005年开始,学校陆续新建或翻新了一批教室,即目前位于教学楼四层的生态室、研究室、创造室、标本室、电子室、农具室六个科技实践活动室。截至2012年年底,“铜小”除了有标准化的小学“科学实验室”,更有为了配合教学活动而建成的科技实践活动室,已基本能够满足小学科学科普课程的教学需求。现为科教室副主任的陶武老师说:“最开始建生态室时,前校长周大行自己掏腰包垫了一部分资金。这些年的科技教育之路能够坚持下来,很大原因是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境下,校领导始终坚持这条道路,对科技活动场所建设舍得投入,对科技活动给予充分支持,对科技教师十分重视。”
  另外,学校少年科学院的成立为科技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确保了学校科技活动能够富有成效地开展。目前少年科学院有小研究员100多名,他们均是通过班级推荐、年级竞选等一系列环节脱颖而出的。少年科学院实行自主管理,现已开设肉鸽养殖、中药栽培、蔬菜种植、航模、环保等10个研究所和兴趣小组。
  除平时分组分年级开展的科技活动课程,每年11月,“铜小”都要举办盛大的“科技节”活动,全校师生尽情徜徉在科技的海洋之中,观看科技影片、阅读科技书籍、参与各种科技发明的介绍和宣传,校园弥漫着浓厚的科技气息。成百上千件精美小制作、富有创意的小发明、奇思妙想的科幻画、有板有眼的小调查等,都凝结着师生的智慧和心血。记者走进一间科技操作室,教室中央矩形台桌面上层层叠叠摆放着学生的作品,教室前端墙面巨大的相框里,贴满了过去多年科技活动或重大事件的照片,郭荣幸主任说:“这些照片包含了师生们太多的心血,异常珍贵,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换什么场地,我都舍不得丢掉它们!”科教室副主任陶武说,今后学校的科技教学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希望除了能在室外实践基地开展活动,还能在有机床的通用操作室进行模型加工制作等。
  4.不仅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更有校本课程推动特色发展
  当别人把科学课程视为“副课”时,“铜小”却将其视为与“语数外”一样的“主课”。不仅如此,还开发出校本课程,以推动“铜小”的科技教育特色发展。
  “铜小”早在“九五”“乡村小学科技启蒙教育研究”课题中,便确定了学校的科技启蒙教育方针,强调“启蒙”与“渗透”。“ 渗透”指的是把科学的观念和初步的科学技能渗透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渗透在活动课程的兴趣培养之中,渗透在学生一切日常学习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铜小”在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科技教育的素材,总结科技教育经验,逐步形成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铜小科技》就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内容:低年级为兴趣培养,以观察了解的方式加入到学校的科技教育中;中年级为科技素养的发展阶段,以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为主;高年级为科技素养的提高阶段,以发明创造为主。各年级科技教育校本教材既体现连续性又相互独立,将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技能贯穿于实践活动中,加强了校本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使孩子们了解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达到培养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铜小”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最大亮点不是知识传播,而是体现在科技实践活动中。每周至少一节的科技活动课是强化科技教育的最佳时机。每一门学科的任课教师都知晓各科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掌握学科渗透的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面对未来,让尚新理念提升科技教育创新力
  “铜小”的科技启蒙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奖项,目前已有两位学生获得“中国少科院小院士”称号;勤勤恳恳工作十几年的科技老师郭荣幸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关于“铜小”科技教育的新闻屡屡见诸媒体……
  为了将学校现已形成的科技启蒙教育特色之路继续深化发展,踏实的“铜小”人正在积极进行探索。夏翠莲校长说,科技教育已成为一种文化深深融入学校的血液之中,这一特色不会因为校领导的更替而改变,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是每一位“铜小”管理者的责任。在新时期,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丰富科技文化内涵,打造尚新教育品牌’”,夏翠莲校长说。
  “铜小”的科技启蒙教育特色之路创出了自己的品牌,走出了南京,走向了全国,这是南京科技特色教育的骄傲。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不仅提升了“铜小”的办学品位与档次,更为铜山人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为“铜小”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平台。然而一所偏远农村小学,十几年如一日开拓科教特色之路并非易事,我们期待,对于像“铜小”这样坚持不懈追求发展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研究机构能够给予更多的引领和支持。
其他文献
一、数字校园的内涵  1.数字校园的定义  数字校园是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手段,强调合作、分享、传承的精神,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教育环境。这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环境提供了适应学习者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多种媒体组合的学习资源,能够创新地运用和创造资源。数字校园环境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服务下,强调
期刊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原成都市龙泉中学)创办于1944年,系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于2006年着力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规划与建设。近5年育人质量一年一个台阶,已跻身省市名校前列。  纵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飞速提高与社会声誉的与日俱增,我们发现这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紧密相关,更是与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密不可分。现将学校实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管理与应用情况归结如下。  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无疑成为学生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难觅踪影,呈现出学生合作展示的积极学习状态。但在实践操作中,普遍存在分工而不合作、展示流于形式、表面热闹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热情降低。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突破上述困境,关键是从合作学习的深层次去探究实践。  一、巧妙分工,优化小组内部组织结
期刊
匡爱红,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曾获镇江市首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扬中市首届“十佳教学能手”,扬中市首批“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材实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任扬中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扬中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正校级督学,扬中市教育局督导科科长。  :匡校长,您好!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成立于2011年7月,是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贵校依托哪些条件,创
期刊
所谓特色数据库,是指图书情报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某一学科、专题、地域特色文化、人物等为研究对象,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整理、存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化要求,建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库。日本学者香山健一说:“从文明的角度看,进步基于差别,单调就是死亡,再生于对比之中。”“万物莫不相异”,没有个性就没有事物,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发展。少儿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编者按:  成都市金沙小学(以下简称金沙小学)位于成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羊区,青羊区是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区。金沙小学借势崛起,走出了一条具有开放性、国际性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钟樱,现任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曾获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劳动模范、成都市首批特级校长以及成都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她发表的多篇论文和参与的多项研究课题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主编
期刊
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笔者在用好课本实验的同时,还敢于质疑课本实验的不足,合理利用现有的仪器和代用品,成功改进和设计了一些化学实验装置[1]。  改进和设计化学实验,笔者常以发明创造学上的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模仿法等技法为基础,然后灵活利用组合法、移植法、替换法、缩小法、逆向法等技法去改掉缺点、落实希望。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实验创新,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201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
期刊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笔者携外甥女去逛新华书店,在琳琅满目的故事书中,她挑选了一本图画书坐在那里看,而且越看越着迷。笔者对她的反常行为感到很惊奇,走过去翻开封面一看,原来是一本由美国知名的童书作家米歇尔·努森写的《图书馆狮子》。书中生动活泼的图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外甥女极大的阅读兴趣。因为职业的原因,笔者将这本书一连看了多遍,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于狮子的求知若渴、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期刊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而建立物理模型则是物理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两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均起着关键作用。高中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重视物理实验,同时将“过程与方法”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予以显化呈现,而建模方法正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成为广大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教学一线,在实验与物理模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小部分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与物理模型建立基本上为“
期刊
双流县地处成都近郊,县域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面积1 032平方米,辖21个镇、3个街道,人口92万余人。地理分布深丘、浅丘、平原各占1/3,受地域影响,24个镇、街道经济及基础差异很大。现有中小学71所,在校学生100 697人。  2007年前,学校间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实验教学场地及设备设施差异极大,严重制约了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