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词语考查题类型及解答技巧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几乎是现代文阅读题的必考部分。所谓的“重点词语”,指的是含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含有特定手法技巧的词语等。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词性、联系本义、联系语境。这部分试题的常见考点有如下两种:
  考点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所做事件和细节描写)、作者感情(感情色彩)以及上下文(结构上)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例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云和梯田》第3题: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6分)
  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作答时要抓住引号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另外理解句段的意思应抓住关键词和文章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①引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加上引号以后梯田就不仅是一种具体事物,更是一种象征。②“移动”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梯田”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人物的细节描写
  当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如2014年高考复习题《秋祭》第2题:结合小说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郁郁”在语境中的意思是情绪不佳。
  参考答案: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知晓;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婆婆现在的处境凄凉。(答出两点给满分)
  三、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单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说起梅花》第6题: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本题即为词语理解题,需要解释词的本义,语境义及情感主旨。“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了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书香”本义指笔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绘画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在文中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呈于书本,萦绕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灵魂和心里。并且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陶冶人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这种品格的赞美。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在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许多分析词语含义的试题都需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这一方法尤其要认真掌握。例如2015高考江苏卷《比邻而居》第2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此题应该说是难度不大,只要把握住作者的评价语,对接“孱弱”的意味和对比第一家的风格,答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参考答案: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五、结合修辞手法等理解词语含义
  有些词语含义需要结合修辞手法或其他技法赏析,答题套路是: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第1题: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4分)
  ①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②但最终还是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
  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对应词语上下文语段,“凝固”是动词,描写邻人的动作细节,体现邻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体现小狗“走近”的姿态,也体现小狗的心理。两句结合在一题里分析,结合两者在文中的关系,体会散文的主旨。注意答题规范。
  参考答案:“凝固”本意为液态变为固态,此处运用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人想抚摸柯基犬而柯基犬跑掉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柯基犬对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小狗之间的隔阂。(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
  考点二: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也可以变式为理解,分析或赏析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辞);主旨表达倾向,感情色彩等(主观);描写对象特点(客观);结构性作用:在篇中的地位及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总的来说,对文章中重要词语作用的理解一定要与所在的句子或段落整体结合。   综合答题套路: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一、贬词褒用
  答题示例: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分析“挑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挑逗”一词在句中贬词褒用,表示“嬉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活力,表现了“我”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化无形为有形,或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示例: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题目: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弹性”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的风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三、运用修辞,通常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
  答题示例: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参考答案:①语境义:露出、现出、显出。(意同即可若只答本意“开放”给1分)②作用:将人的笑颜比作花,形象地写出了看到花时的喜悦之情。如将词义解释成本义,但能结合比喻手法分析的,给3分。
  四、圈点词语,如果没有使用任何表现手法或者技法,如何分析
  答题流程:本义+语境义(引申义或者语境义)+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作者说:“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浸”字既再现了月光的晶莹透明、无处不在,也写出了作者的深深陶醉之感。(意对即可)
  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有时还要考虑到动态静态、词性转化、细节白描等,这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我们注意到语境、形式、情感、内容、手法等,就可以较好地解答出此类题目。
  【实战演练】
  1.2015年高考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第1题:
  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2分)
  2.2015年高考北京卷《说起梅花》第1题:
  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
  A.游说 B.说和
  C.话说 D.学说
  3.2015年高考湖南卷《童年随之而去》第17题:“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6分)
  附参考答案:
  1.既表现甘森的明显、清晰,又突出沙海中甘森的令人难以置信。
  2.C(本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A.“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
  3.①母亲的话含意丰富:美好的东西要珍惜,但未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对待。②母亲的话是深谙世事的感喟,这句很轻很轻的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其他文献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写作构思】  材料中普希金的话着眼于“过往”,而黄永玉的话侧重于“未来”。“过往”指向事物的起点,“未来”指向事物的终点,而这两者的联结点是“当下”。如果孤立地看待二
期刊
从古到今,炙手可热都为嚣张跋扈之意,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了该词的本义。  “劳燕”最惯是“分飞”  “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多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
期刊
“司法黄牛”“马拉松鉴定”“谁出钱帮谁说话”……原本想通过科学鉴定帮助人们维权,但司法鉴定中的种种猫腻,却吞噬着公平公正,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力。  “司法黄牛”也疯狂  “打官司”中也有“黄牛”,那就是司法鉴定“黄牛”。  2012年5月,侯某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住院期间,“司法黄牛”张某便找上门要代为侯某索赔:张某垫付诉讼相关费用,收取赔偿金的50%。  侯某觉得这样也方便,便把涉案件所有证据材料以
期刊
大家告辞出门时金日成推周总理走在前面,彭总推金日成首相走在前面,因此彭总走在最后。此时,斯大林要我把彭总请到他的身旁,他们离开大家站在大厅的一角,开始交谈起来。  师哲亲历了中苏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诸多重大事件。他曾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五次访苏。以下是他对周恩来、彭德怀与斯大林会谈时的回忆。  周恩来的睿智  虽然1951年7月10日在朝鲜战场上敌我双方开始谈
期刊
所谓“异质对比”,就是对两个不同特质或存在差异的素材进行组合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增添素材的厚度和强度,而且抓住对比点深入分析,能特别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强化说服力,更有利于突出主旨。  下面以人物素材为例,谈谈“异质对比”巧妙拓展运用素材的四种技法:  运用技巧一:相反发散,“纵向”拓展——将人物自身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质进行对比,是非得失,一目了然。  【例文1】英国“蒸汽大王”瓦特,出身于木匠
期刊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争”的解释是“引也”,也就是对拉的意思。从其字形会意,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像两人争一样东西。“争”的本义就像两只手相拽,所以后人注为“言争者,皆谓引之使归于己。”(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由这一本义引申开来,“争”有“力求获得,互不相让”的意思,如争夺、竞争、争长论短等。“争”还可当“力求实现”讲,如争取、争气、争胜等。至于“争”还可作
期刊
一、注意生难字的偏旁部首。例如:韩愈《马说》“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dn)死于槽(ca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句中的“祗”(左面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槽(cáo)枥(lì)”都是木字旁。  二、注意领悟字的含义。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幽愁”义为“深重的愁思”,不能写成“忧愁”;又如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
期刊
蒋介石的德国顾问们花了10年时间试图帮助中国建立一支德式军队。这支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加上于长江流域初步整建起的国防工业,使中国达成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最低标准”。  对日本有着深刻研究  1938年7月8日,德国军事总顾问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在广州挥泪登船返国,告别了工作四年零三个月的中国。他的离去标志着德国顾问团在中国活动的彻底结束。行前,法肯豪森等向中方官员保证,决不向日本泄露
期刊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解读2015年高考作文特点时指出,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试题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借助这“六项指标”来进行作文备考呢?  一、可写性——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试题的内容是考生熟悉的,甚至是社会热点、国家大事。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
期刊
我们同学口说现代语,笔写白话文,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距离我们日益遥远,文言文的学习也成为一大难题。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  根据长期的研究和讲授文言文的实践,笔者提出如下“五字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著,许多经典作家都是通过读而成才的,如白居易的日诵千言、口舌生疮,张溥的七诵七录等。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