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效果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很多班主任都想方设法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此提升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素质水平,但是小学高年级的有些学生总是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不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致使德育效果有点差强人意。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班主任应当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灵活恰当地应用激励措施,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症下药”,稳步提升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而与此同时,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提升到新的境界,更加注重了人才综合素养的培育,更深层次的看重远胜于外在表现,如自律性、品格等。良好品格的形成需要从小学阶段着手,这也是班主任为何肩负重要使命的原因。相对应的,为承担好新时代和班主任角色赋予的神圣使命,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激励措施,尽可能提升班级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当前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存在问题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德育教育体系当中来。当前小学班主任尽管已经尝试应用不同的激励策略,但实际上获取的效果还是相当有限,究其原因,还是在落实德育激励策略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激励策略实施的持久性问题
班主任都是本着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期待着又好又快地提升德育水平,但是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对激励策略實施的持久性问题有待探究。由于受到影响范围与适用范围的限制,很多激励策略并不能与学生生活,或者学习紧密关联。例如,在针对五六年级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时,笔者通过奖励贴纸的形式以激励学生,但久而久之,学生们对贴纸的热情逐渐褪去,意味着这一激励策略也就“半路夭折”。经笔者班级管理实践发现,很多激励策略总是因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而被耽搁或暂停,最终难以达到持久的作用,实际获取的激励效果也并不理想。
2.激励策略实施方式存在问题
小学班主任作为激励策略的具体组织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接触的机会最多,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是一时半刻的,而是有可能是终生的。然而在选择激励策略的方式时,班主任总是成为主要的决定者,忽视了学生们的意见和参与。例如,当班主任构建的奖励与惩罚制度力度不合理时,可能就会招致学生的不满,效果往往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
3.缺乏完整的激励体系
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会有特殊性,这就要求班主任需以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构建完整的激励体系,但遗憾的是很多班主任忽视了体系的构建。很多班主任认为激励策略是独立的部分,各种激励策略之间也缺乏连贯性,导致在提升学生素质上难以发挥激励措施的作用。
二、小学阶段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激励策略
激励就是组织或个人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与工作环境,制订一些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以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到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过程。高年级的小学生依然是小孩子,班主任尽可能通过有效的激励策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以全面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1.利用激励策略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这是贯穿于德育教育自始至终的目标。基于此,运用激励策略得当与否首先表现在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上,班主任要发挥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作用,让学生明确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例如,在班级上可以设置轮流当班长的激励制度,提升学生在日常表现的自律意识,要在作业完成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卫生保持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在与人相处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在言谈举止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等。在经一周期的轮流后,可以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选出这一周期中表现最让学生满意的同学,并获得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在轮流当班长的激励制度下,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同学之间的情感也更加丰富,学生们慢慢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也能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处,学生们仿佛一瞬间长大,甚至也能够理解父母的辛苦,从而积极配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2.提升激励策略的真实性,将激励策略落实到位
小学班主任要发挥激励策略的有效性,首先要保障激励策略是真实的,是能实施的,这是发挥其激励作用的前提。倘若激励策略发挥了激励作用,学生们却没有受到相应的奖惩,激励策略的威力和班主任自身的公信力都会受挫。除真实性的保障之外,激励策略制定还要有足够的“诱惑力”,促使学生们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才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基于此,班主任要通过仪式感强调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同学适当表扬,对表现不理想的同学适当批评,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切实做到奖惩分明,以更好地为德育教育服务。
3.提升激励策略和实际的结合力度
诚然,德育教育是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制定激励策略时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考虑激励策略的现实价值,让学生们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普遍性。例如,在五六年级的德育教育中,要想锻炼学生们团队合作意识与素养,班主任可以组织拔河比赛,考察学生们在集体项目中的表现。这一项目和单人项目不同,对于参与者能否“劲往一处使”的考察远胜于对个人能力的考验,班主任可以提前设置好激励办法,并强调成功的一队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的文具奖品。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这一文具奖品的期待感非常高,这是学生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这一必需品的存在即是荣耀,瞬间对于这一集体活动充满兴趣。在活动中,学生们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之强大,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对于学生们未来学习或未来工作而言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不可否认,现阶段的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对激励策略的依赖程度很大,但激励策略的应用实践中依然有很多不足,以致不利于发挥激励策略的真正价值,既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又是物力资源的浪费。基于此,班主任要正视和重视激励策略在德育工作的价值,以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精准施策,才能不断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7):47.
[2]张琳.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情感读本,2017(32):26.
[3]火克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5):150.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而与此同时,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提升到新的境界,更加注重了人才综合素养的培育,更深层次的看重远胜于外在表现,如自律性、品格等。良好品格的形成需要从小学阶段着手,这也是班主任为何肩负重要使命的原因。相对应的,为承担好新时代和班主任角色赋予的神圣使命,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激励措施,尽可能提升班级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当前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存在问题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德育教育体系当中来。当前小学班主任尽管已经尝试应用不同的激励策略,但实际上获取的效果还是相当有限,究其原因,还是在落实德育激励策略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激励策略实施的持久性问题
班主任都是本着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期待着又好又快地提升德育水平,但是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对激励策略實施的持久性问题有待探究。由于受到影响范围与适用范围的限制,很多激励策略并不能与学生生活,或者学习紧密关联。例如,在针对五六年级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时,笔者通过奖励贴纸的形式以激励学生,但久而久之,学生们对贴纸的热情逐渐褪去,意味着这一激励策略也就“半路夭折”。经笔者班级管理实践发现,很多激励策略总是因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而被耽搁或暂停,最终难以达到持久的作用,实际获取的激励效果也并不理想。
2.激励策略实施方式存在问题
小学班主任作为激励策略的具体组织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接触的机会最多,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是一时半刻的,而是有可能是终生的。然而在选择激励策略的方式时,班主任总是成为主要的决定者,忽视了学生们的意见和参与。例如,当班主任构建的奖励与惩罚制度力度不合理时,可能就会招致学生的不满,效果往往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
3.缺乏完整的激励体系
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会有特殊性,这就要求班主任需以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构建完整的激励体系,但遗憾的是很多班主任忽视了体系的构建。很多班主任认为激励策略是独立的部分,各种激励策略之间也缺乏连贯性,导致在提升学生素质上难以发挥激励措施的作用。
二、小学阶段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激励策略
激励就是组织或个人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与工作环境,制订一些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以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到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过程。高年级的小学生依然是小孩子,班主任尽可能通过有效的激励策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以全面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1.利用激励策略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这是贯穿于德育教育自始至终的目标。基于此,运用激励策略得当与否首先表现在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上,班主任要发挥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作用,让学生明确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例如,在班级上可以设置轮流当班长的激励制度,提升学生在日常表现的自律意识,要在作业完成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卫生保持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在与人相处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在言谈举止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等。在经一周期的轮流后,可以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选出这一周期中表现最让学生满意的同学,并获得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在轮流当班长的激励制度下,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同学之间的情感也更加丰富,学生们慢慢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也能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处,学生们仿佛一瞬间长大,甚至也能够理解父母的辛苦,从而积极配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2.提升激励策略的真实性,将激励策略落实到位
小学班主任要发挥激励策略的有效性,首先要保障激励策略是真实的,是能实施的,这是发挥其激励作用的前提。倘若激励策略发挥了激励作用,学生们却没有受到相应的奖惩,激励策略的威力和班主任自身的公信力都会受挫。除真实性的保障之外,激励策略制定还要有足够的“诱惑力”,促使学生们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才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基于此,班主任要通过仪式感强调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同学适当表扬,对表现不理想的同学适当批评,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切实做到奖惩分明,以更好地为德育教育服务。
3.提升激励策略和实际的结合力度
诚然,德育教育是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制定激励策略时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考虑激励策略的现实价值,让学生们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普遍性。例如,在五六年级的德育教育中,要想锻炼学生们团队合作意识与素养,班主任可以组织拔河比赛,考察学生们在集体项目中的表现。这一项目和单人项目不同,对于参与者能否“劲往一处使”的考察远胜于对个人能力的考验,班主任可以提前设置好激励办法,并强调成功的一队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的文具奖品。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这一文具奖品的期待感非常高,这是学生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这一必需品的存在即是荣耀,瞬间对于这一集体活动充满兴趣。在活动中,学生们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之强大,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对于学生们未来学习或未来工作而言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不可否认,现阶段的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对激励策略的依赖程度很大,但激励策略的应用实践中依然有很多不足,以致不利于发挥激励策略的真正价值,既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又是物力资源的浪费。基于此,班主任要正视和重视激励策略在德育工作的价值,以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精准施策,才能不断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7):47.
[2]张琳.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情感读本,2017(32):26.
[3]火克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