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式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一种教与学的方法。它具体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问题教学得到了愈发广泛的运用,并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我们将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的运用加以分析与探究,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教学 意义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97-01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并就自己和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加以解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现象,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总结历史规律,并且学会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2.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能够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钻研,认真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掌握先进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扩大课堂容量。
二、高中历史教学实施问题教学法应重视的几点问题
1.突出重点、难点
课堂时间的限制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追求高效。教师设计问题应做到目的明确,指向清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领学生把握教学要点。备课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并据此寻找能创设情境教学的材料,然后围绕这些材料,设计一套由浅入深的问题方案,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思维。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就是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新鲜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还可以渲染历史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品质。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在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这是历史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所有同仁的共同追求。
4.注重学生差异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学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有坡度地设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为学生创设思维的阶梯。既要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较困难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当自主学习的重要角色,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积极创造问题情境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灵活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突破教材束缚,创造性地使用图片、实物、模型来直观地创设情境。如讲埃及金字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建造金字塔》插图,并适时提问:从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从图上230万块磨光的石块、金字塔的精密度、监工手中的鞭子、奴隶的暴死等,就能认识到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时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2.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设置问题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从好奇心、疑问开始的。教师要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掌握教材的基本史实和表达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在思考中培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是重点教学内容,围绕这个内容,可以精心设计以下四个疑问:
(1)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2)“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3)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有何联系,有何区别?
(4)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我们设计问题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正确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善于导答,使学生的思维由现有区域向最近发展区过渡。教师可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采用分解问题,化整为零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该如何才能做好质疑引导工作呢?首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因为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能够大胆质疑的先行条件。在教学中,可采取激励机制,因人施向,有的放矢,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成为胜利者,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还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要及时给以简短而确切的评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的言外之意都是现场的评价,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思维最活跃,教师应给学生心理安全感,进而使之思想自由驰骋。注意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水平、思考习惯来横加干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实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而问题教学的实施,恰好能够满足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保障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钧.高中历史问题教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06.
[2]付艳云.新课改后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蒋碧勇.浅论历史教学中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与创新——兼谈高中历史新教材中的有关问题[J].历史教学,2002,12:50-53.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教学 意义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97-01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并就自己和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加以解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现象,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总结历史规律,并且学会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2.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能够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钻研,认真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掌握先进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扩大课堂容量。
二、高中历史教学实施问题教学法应重视的几点问题
1.突出重点、难点
课堂时间的限制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追求高效。教师设计问题应做到目的明确,指向清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领学生把握教学要点。备课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并据此寻找能创设情境教学的材料,然后围绕这些材料,设计一套由浅入深的问题方案,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思维。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就是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新鲜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还可以渲染历史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品质。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在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这是历史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所有同仁的共同追求。
4.注重学生差异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学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有坡度地设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为学生创设思维的阶梯。既要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较困难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当自主学习的重要角色,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积极创造问题情境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灵活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突破教材束缚,创造性地使用图片、实物、模型来直观地创设情境。如讲埃及金字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建造金字塔》插图,并适时提问:从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从图上230万块磨光的石块、金字塔的精密度、监工手中的鞭子、奴隶的暴死等,就能认识到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时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2.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设置问题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从好奇心、疑问开始的。教师要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掌握教材的基本史实和表达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在思考中培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是重点教学内容,围绕这个内容,可以精心设计以下四个疑问:
(1)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2)“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3)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有何联系,有何区别?
(4)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我们设计问题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正确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善于导答,使学生的思维由现有区域向最近发展区过渡。教师可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采用分解问题,化整为零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该如何才能做好质疑引导工作呢?首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因为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能够大胆质疑的先行条件。在教学中,可采取激励机制,因人施向,有的放矢,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成为胜利者,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还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要及时给以简短而确切的评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的言外之意都是现场的评价,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思维最活跃,教师应给学生心理安全感,进而使之思想自由驰骋。注意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水平、思考习惯来横加干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实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而问题教学的实施,恰好能够满足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保障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钧.高中历史问题教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06.
[2]付艳云.新课改后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蒋碧勇.浅论历史教学中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与创新——兼谈高中历史新教材中的有关问题[J].历史教学,2002,1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