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尝了一次犯错误的苦头
  
  我的一位朋友邀儿子矿矿去高山滑雪场滑雪。不巧的是,矿矿四天前得了重感冒,还没有完全好。
  我告诉矿矿:滑雪时汗水合着雪水,又冷又热;滑完雪后,如果没有一套干的衣服换,会很不舒服,甚至会让病情加重。
  矿矿的年龄正是青春叛逆期,常常是我们的话还没说完,他就在心里本能地持反对意见。所以无论我们怎么说,他就是不愿多带一套衣服。
  对此,我有三个方式可选择:一是不管他愿不愿意,这套衣服非带不可,否则就不要去;二是把衣服交给朋友,让他在矿矿滑完雪后,给他换上;三是把道理说清楚后,如果他仍不愿带,就由他去——让他尝一次犯错误的苦头。
  第一个方式不可取。因为这不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不就是玩耍吗?孩子兴致勃勃,这一强迫命令,雪也滑得索然无味,何苦呢?第二个方式也不可取。一来是父母包办,孩子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体会”;二来如果矿矿心里不愿意,这就变成用外人来“压”服他,穿上这套衣服,身上没病,心里却有“病”。于是,我采取了第三个方式。
  矿矿回来,虽然很兴奋,但脸色不好,我问他:“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
  他没正面答我。但我清楚,以他的犟脾气,没有正面否认,就已经是回答了。一量体温,果然快40℃。一股强烈的负罪感蓦地涌上我的心……但想想,路总是要孩子自己走的,老是由父母“罩”着,永远也长不大。
  儿子痊愈后,懂事了许多。不用说,下次再滑雪,他一定知道该怎么做准备了。
  
  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矿矿上小学时,老师经常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有一次,矿矿做的是古埃厦文化研究,他决定做那个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雕像。
  矿矿和他妈妈用蜡在家里搞起了雕塑工程。做模子,浇筑,定型,母子俩干得有滋有味。可是到了后期,两人开始不断发生争论。雕像已初其规模,往下细雕,粗手粗脚的矿矿尽出错。卷入太深的妻子,好像忘了是谁最终对这个项目“负责”,她担心矿矿前功尽弃,所以关键的地方就不让他动手。
  矿矿不愿意了。他毫不客气地对妈妈嚷道:“这是您的课题研究,还是我的课题研究?”
  妻子急了:“就因为是你的课题,我才这么费心帮你。如果做坏了,你拿什么交作业?”
  争多了,我也不能袖手旁观。我对妻子说:“儿子这么想是对的。就让他自己干吧,好坏都是他自己做的。”
  孩子单干了一阵,终于赶在交“货”期前完成了雕像。看看儿子的作品,还真像那么回事。当然不能细看:斯芬克斯的下巴少了一块,脸部一边大一边小,两条前腿从根部断了下来。不过还好,拼好了放在桌子上,不细看看不到断痕。
  尽管带有缺陷,但它是孩子自己做的。老师对矿矿有“缺陷”的作品赞不绝口,还让矿矿同他的斯芬克斯合影留念。
  家长都爱孩子,所以不忍心看自己的孩子“孤军作战”,不忍心看到孩子失败。但是,从于心不忍到“拔刀相助”,然后到包办代替,表面上是帮了孩子一把,实际上是从孩子的手里夺走了实践失败的机会和尝试失败的权利。
  不如试试容忍孩子的失败,这是一种更深沉的爱。
  
  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鼓励孩子大胆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包办代替,是对是错,是甜是苦,让孩子自己去尝。
  ◆让孩子安排一些活动,如一次全家的旅游,即使发现孩子的安排有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重大错误,也不要事先指出来。让孩子实践一次犯错误的过程。
  ◆孩子遭到失败挫折,父母不应该抱怨孩子,更不应该抱怨他人。正确的方法是用信任来鼓励孩子,微笑着对孩子说:“站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相信你能行。”
  ◆孩子遭到失败挫折,情绪低落,父母不应该以怜悯态度对待,或心痛地抱着孩子长吁短叹,更不应该从此把孩子呵护得更紧。正确的方法是,告诉孩子人人都会经历失败,失败是可以理解的、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勇敢的人应该懂得从失败中学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让孩子明白失败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近十年来,在研究领域方面,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已经扩展到社会认知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知觉、社会态度和归因评价等层面。研究的具体内容集中在探讨内隐态度、内隐自尊、内隐刻板印象、内隐自我等方面,其中以内隐自尊和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更为丰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内隐态度;内隐自尊;内隐刻板印象;内隐自我  作者简介:齐丹(1987-),女,河南周口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靠山村的林老汉,一生养了三个儿子和一个闺女,大儿子是局长,二儿子是乡长,三儿子是董事长,就一个闺女,也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林老汉一辈子对几个儿女真是关怀备至,三儿一女平时最爱吃什么,他都了如指掌,比如说,老大爱吃马铃薯,老二爱吃花生米,老三爱吃西红柿,宝贝女儿爱吃细细长长的豆角。就这样,马铃薯、花生米、西红柿和豆角,成了林老汉一辈子的追求。他开荒地,种上马铃薯;麦地的麦垅里,他套种上花生;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