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教育的黄金期,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奠基时期,也是孩子们树立学科信心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时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这时,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化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逻辑性比较强,知识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死板、手段单一,数学学科本身又比较抽象枯燥,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课堂的参与度也不高,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存在着一些学困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困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转化。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习兴趣低,积极性低
由于数学本身就具有缜密思维和抽象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上更加困难,加上数学课枯燥无味,许多学生上数学课时提不起兴趣,甚至昏昏欲睡,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而成绩一直无法提高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一无所知,无法完成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动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随着长时间积累,成绩就会越来越低。
(二)学习方法错误,丧失学习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能力较差,课堂上对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随着越来越多知识点增加,旧的知识点没有巩固,又添加新的知识点,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理解与吸收,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找到平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效率降低,无法理解老师讲课内容,久而久之,就和“滚雪球”一样恶性循环,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三)家庭教育不够重视
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学生没有得到家庭的关心、爱护,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养成了厌学、弃学的态度和想法,越来越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应付考试,应付上课学习。对数学理解始终不透彻,导致学习更加艰难,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路径
(一)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体验出发,营造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打造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降低知识的难度,便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鸡兔同笼”这一内容时,这是一类典型的需要利用方程解决的数学应用题,并且这类题目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题目类型.因此,笔者在讲解该问题时应为学生详细地分析每句题干的内容,将题目的条件都罗列起来,找出对应的关系,设出未知数,进一步解决相关题目.由此可见,如果学困生利用方程解决相关应用题,那么不仅能降低应用题的难度,而且能培养自身的方程思想.
(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方程学习中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因此教师在各个环节中,注重对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有趣的课前导入、生动的课堂教学、充满乐趣的教学实践等,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兴趣。把课堂教学和学困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对“比例应用题”感觉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利用奶粉泡好两杯牛奶(质量相同,浓度不同),让两名学生分别品尝并询问他们的感觉,一名学生说:“太腻了,奶粉放得有点多.”另一名学生说:“没味道,就像白开水一样.”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将问题抛出来:“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才能保证牛奶的口感最好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1∶5的比例.”有的学生说:“1∶7的比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给出答案,说明书上提示按照1∶8的比例進行配制,并出示第一道例题:“一杯350毫升的白开水,应该加多少奶粉才是最合适的配置?”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远大于学困生被动地在课堂上讲题、练题,不仅能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模式。统一的教学任务、统一的教学目标,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这样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教学进度。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得不到更高层次的提升;有的学生能力有限,只能消化当堂的课程知识;有的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消化不了课程知识。统一教学模式,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讲快了,有跟不上进度的,讲慢了,有的已经会了,不感兴趣,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出现了矛盾。分层教学模式的引进,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都能有所提升。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把学习基础相近、学习能力相近、个性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方便在教学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或者退步的变化时,教师要及时地调整分层,确保学生在相应的层次教学可以得到关注和提升,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到努力学习的方向。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反复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和学困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指导,深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在实践引导中帮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困生的转化率,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小丽.探索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329-330.
[2]李慧.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J].文渊(中学版),2020(5):163.
[3]任琴琴.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J].文渊(高中版),2020(5):435-43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逻辑性比较强,知识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死板、手段单一,数学学科本身又比较抽象枯燥,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课堂的参与度也不高,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存在着一些学困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困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转化。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习兴趣低,积极性低
由于数学本身就具有缜密思维和抽象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上更加困难,加上数学课枯燥无味,许多学生上数学课时提不起兴趣,甚至昏昏欲睡,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而成绩一直无法提高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一无所知,无法完成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动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随着长时间积累,成绩就会越来越低。
(二)学习方法错误,丧失学习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能力较差,课堂上对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随着越来越多知识点增加,旧的知识点没有巩固,又添加新的知识点,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理解与吸收,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找到平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效率降低,无法理解老师讲课内容,久而久之,就和“滚雪球”一样恶性循环,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三)家庭教育不够重视
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学生没有得到家庭的关心、爱护,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养成了厌学、弃学的态度和想法,越来越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应付考试,应付上课学习。对数学理解始终不透彻,导致学习更加艰难,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路径
(一)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体验出发,营造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打造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降低知识的难度,便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鸡兔同笼”这一内容时,这是一类典型的需要利用方程解决的数学应用题,并且这类题目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题目类型.因此,笔者在讲解该问题时应为学生详细地分析每句题干的内容,将题目的条件都罗列起来,找出对应的关系,设出未知数,进一步解决相关题目.由此可见,如果学困生利用方程解决相关应用题,那么不仅能降低应用题的难度,而且能培养自身的方程思想.
(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方程学习中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因此教师在各个环节中,注重对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有趣的课前导入、生动的课堂教学、充满乐趣的教学实践等,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兴趣。把课堂教学和学困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对“比例应用题”感觉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利用奶粉泡好两杯牛奶(质量相同,浓度不同),让两名学生分别品尝并询问他们的感觉,一名学生说:“太腻了,奶粉放得有点多.”另一名学生说:“没味道,就像白开水一样.”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将问题抛出来:“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才能保证牛奶的口感最好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1∶5的比例.”有的学生说:“1∶7的比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给出答案,说明书上提示按照1∶8的比例進行配制,并出示第一道例题:“一杯350毫升的白开水,应该加多少奶粉才是最合适的配置?”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远大于学困生被动地在课堂上讲题、练题,不仅能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模式。统一的教学任务、统一的教学目标,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这样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教学进度。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得不到更高层次的提升;有的学生能力有限,只能消化当堂的课程知识;有的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消化不了课程知识。统一教学模式,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讲快了,有跟不上进度的,讲慢了,有的已经会了,不感兴趣,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出现了矛盾。分层教学模式的引进,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都能有所提升。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把学习基础相近、学习能力相近、个性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方便在教学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或者退步的变化时,教师要及时地调整分层,确保学生在相应的层次教学可以得到关注和提升,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到努力学习的方向。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反复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和学困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指导,深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在实践引导中帮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困生的转化率,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小丽.探索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329-330.
[2]李慧.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J].文渊(中学版),2020(5):163.
[3]任琴琴.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J].文渊(高中版),2020(5):4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