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高段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采取艺术化的管理手段,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进行管理工作的细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群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以身作则,关注教育细节;基于学生本位,允许学生犯错。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学质量;策略
班级是开展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为了确保学生的进步,教师必须加强班级管理,并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那么,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小学高段班级管理,并以此为抓手提升教学质量?
一、关注学生群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1. 建设班级文化,形成集体氛围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经提出,对于个体的人性发展而言,绝不可能生成于孤独和隔绝的环境中,只有立足于集体环境生成多样的生活,才能够具备这种可能。除此之外,集体生活应具备典型的思想性及方向性,能够集中突出学习的动因、意愿及意向。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合,所以,教师应当营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使学生愿意来学校,高兴来学校。同时,教师应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班级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關怀。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层面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一是设计并组织具有典型班级特色的活动。例如,可以在开学初结合本学科特点组织以“制订班级规范”为主题的相关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制订班级公约。二是结合班级的特色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设计一个简短的小演讲,内容可以是经典的故事,也可以是名言警句等。在学习结束之后,创建具有本班典型特色的作品集或者班级档案。
2. 树立良好班风,培养集体荣誉感
目前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宠爱。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所以,班风的创建极为关键。
教师应当将树立班级正气作为首要任务,鼓励班级中具有正义感的学生,赋予他们更充分的说话权。同时,明确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对他们进行强化教育辅导,使他们能够结识新朋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后进生人数。教师还要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典型特征,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集体荣誉感,同时树立各种形式的榜样,使其成为班风创建的模范。
二、以身作则,关注教育细节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也充分证明了“身教”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身教”,规范自身行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带头和表率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言行感受到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
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学生的适应能力及可塑性逐渐提升。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不但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建设,也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必须具备诚心、爱心、信心和恒心,既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也要坚定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念。每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解决问题。
三、基于学生本位,允许学生犯错
在日常教学中,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敢管,更要善管,那么,怎样才能够善管?很多人认为教师一定要细心,但笔者认为更多时候教师要“粗心”。“粗心”是一种对待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学生年龄小,经验少,犯错误在所难免。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做的不仅是严加管束,更为重要的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使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从内心接受教师的处罚和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实际上并不在管理,而重在引导。
对待问题学生也是如此。问题学生的出现综合了多方面的原因,为了改变问题学生,教师首先要走进学生心里,使学生可以自愿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拓展教学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爱护。
总之,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骨干力量,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教学实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完善认知能力,使他们可以愉快地结束小学最后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明林.班级管理工作的三点思考[J].中小学教育,2016(11).
[2]杜清.优化班级管理工作“三策略”[J].班主任之友,2016(11).
作者简介:唐守军(1980 —),男,汉族,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杨振军(1973 —),男,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一级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学质量;策略
班级是开展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为了确保学生的进步,教师必须加强班级管理,并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那么,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小学高段班级管理,并以此为抓手提升教学质量?
一、关注学生群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1. 建设班级文化,形成集体氛围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经提出,对于个体的人性发展而言,绝不可能生成于孤独和隔绝的环境中,只有立足于集体环境生成多样的生活,才能够具备这种可能。除此之外,集体生活应具备典型的思想性及方向性,能够集中突出学习的动因、意愿及意向。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合,所以,教师应当营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使学生愿意来学校,高兴来学校。同时,教师应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班级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關怀。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层面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一是设计并组织具有典型班级特色的活动。例如,可以在开学初结合本学科特点组织以“制订班级规范”为主题的相关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制订班级公约。二是结合班级的特色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设计一个简短的小演讲,内容可以是经典的故事,也可以是名言警句等。在学习结束之后,创建具有本班典型特色的作品集或者班级档案。
2. 树立良好班风,培养集体荣誉感
目前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宠爱。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所以,班风的创建极为关键。
教师应当将树立班级正气作为首要任务,鼓励班级中具有正义感的学生,赋予他们更充分的说话权。同时,明确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对他们进行强化教育辅导,使他们能够结识新朋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后进生人数。教师还要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典型特征,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集体荣誉感,同时树立各种形式的榜样,使其成为班风创建的模范。
二、以身作则,关注教育细节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也充分证明了“身教”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身教”,规范自身行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带头和表率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言行感受到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
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学生的适应能力及可塑性逐渐提升。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不但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建设,也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必须具备诚心、爱心、信心和恒心,既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也要坚定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念。每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解决问题。
三、基于学生本位,允许学生犯错
在日常教学中,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敢管,更要善管,那么,怎样才能够善管?很多人认为教师一定要细心,但笔者认为更多时候教师要“粗心”。“粗心”是一种对待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学生年龄小,经验少,犯错误在所难免。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做的不仅是严加管束,更为重要的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使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从内心接受教师的处罚和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实际上并不在管理,而重在引导。
对待问题学生也是如此。问题学生的出现综合了多方面的原因,为了改变问题学生,教师首先要走进学生心里,使学生可以自愿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拓展教学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爱护。
总之,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骨干力量,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教学实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完善认知能力,使他们可以愉快地结束小学最后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明林.班级管理工作的三点思考[J].中小学教育,2016(11).
[2]杜清.优化班级管理工作“三策略”[J].班主任之友,2016(11).
作者简介:唐守军(1980 —),男,汉族,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杨振军(1973 —),男,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一级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