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珍惜动植物,一旦发生火灾,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了生物多样性。同时,由于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蔓延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护林防火管理时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观念,及时排查火灾隐患,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森林自然保护区在护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随后就如何加强防火管理、确保自然保护区安全提出了几点建议。
關键词: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引言:
防火管理是森林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想切实提高防火管理成效,杜绝火灾事故发生,除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加强巡查外,还要采取综合措施,例如通过开展防火宣传,动员周边群众,或是建立火灾预警机制等,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的。
一、森林自然保护区防火管理的现状
1、护林防火的组织力量薄弱
森林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且内部交通不便,管理人员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火灾隐患排查时,多数情况还是通过实地查看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另外,在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很多保护区的基层管理人员没有经受过专门的防火培训,对于一些潜在的火灾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查,也容易增加自然保护区火灾的发生概率。从整体上来看,一方面是森林自然保护区防火工作的要求高、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则是现阶段基层管理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性不高,两者之间的矛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给护林防火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
2、处罚力度不足
在我国,森林资源属于国家财产,并不归属于任何个人或组织。因此,部分群众和人民认为,国家的财产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安全也不够重视,面对前来取证的工作人员及公安人员显示出冷漠、不配合的而态度。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对于森林火灾的防治研究起步较晚。所以,我国对于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方面的立法不足,对于造成火灾的违纪人员或者是涉及案件的肇事人员,都无法给予足够的惩罚,这种低成本的惩罚,不仅无法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引发更为严重的森林大火,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森林防火设备有待加强
在我国,只有少数大型林业区装备了先进的消防设施以及高科技的通讯技术。大多数林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并没有配备完整的森林防火设置,设备少、技术落后,缺少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导致了我国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不仅如此,保护区内的通讯设施比较单一,缺少可以启用的备用设施,一旦在防火救灾中发生问题,将会导致指挥部与工作人员失去联系,后过不堪设想。
二、强化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的有效措施
1、加强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不同于林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内不仅要做好护林防火工作,还要确保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因此,要确保二者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采用宣传教育的方法,对森林防火安全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在人民群众中,普及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使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2、建立防火隔离带
自然保护区内的林木构造并不同于林区,我国许多林区,尤其是原始森林中,林木茂密,周围多以山石为主。而自然保护区周围则以各类农作物为主,草木丛生,一旦发生火灾,便会向农作物蔓延,不仅使森林资源受到了损失,同时也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区与生活区的分界线处设置有效的防火隔离带,以免森林大火蔓延到生活区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排查与管理
根据过往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发生的记录来看,引发火灾的因素中,自然原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故意纵火,一种是无意纵火。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自然保护区内严禁使用明火。因此,保护区内的森林管护人员要加强巡逻,严格禁止任何人员在保护区内使用火,认真检测野外火源。
4、重视信息化设备在护林防火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护林防火管理的工作压力,而且提高了火灾隐患排查的及时性和动态性,对于提高管理成效起到了重要帮助。例如,可以在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安装大量的监控设备、传感设备,或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防火气象站,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保护区内的各项数据指标。例如,通过监控设备了解到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局部出现树木死亡,尽快安排管理人员采伐死亡干枯的树木,然后重新栽植新的树苗,从源头上消除了易燃材料。另外,即便是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发生了火灾,也可以通过监控设备了解火势和蔓延情况,指导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住火势,降低损失。
5、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
自然保护区的护林防火工作,单纯的依靠管护人员的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将自然保护区的护林防火工作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实现管护与发展并存,建立统一的森林防火展现,通过管护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实现护林防火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为了使群众在参与护林防火中掌握基本的防火尝试,还可以以保护区为单位设置的管理站,为群众与护林员提供必要的补给与培训;管理站之上还有管理局,主要负责重大决定的决策工作,并制定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的相关计划预案。通过齐抓共管,筑起牢固的火灾防线,最大限度的杜绝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
结语:
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工作,是发展建设林业事业的重点项目之一。从长远的角度看,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护林防火工作的重心除了构建基础设备以及护林防火体系以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多数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提高了,便解决了引发森林火灾的根源,使我国的林业事业最终走向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玉梅,刘文全.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现状及管理措施探析——以玉林市大容山林场为例[J].现代园艺,2014(22):210-210.
[2]李元鸿,张红吉.基于Super Map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14(04):212-213.
[3]李树学,刘丽杰,张森博,等.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航空护林现状与对策[J].森林防火,2015(17):148-150.
關键词: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引言:
防火管理是森林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想切实提高防火管理成效,杜绝火灾事故发生,除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加强巡查外,还要采取综合措施,例如通过开展防火宣传,动员周边群众,或是建立火灾预警机制等,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的。
一、森林自然保护区防火管理的现状
1、护林防火的组织力量薄弱
森林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且内部交通不便,管理人员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火灾隐患排查时,多数情况还是通过实地查看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另外,在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很多保护区的基层管理人员没有经受过专门的防火培训,对于一些潜在的火灾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查,也容易增加自然保护区火灾的发生概率。从整体上来看,一方面是森林自然保护区防火工作的要求高、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则是现阶段基层管理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性不高,两者之间的矛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给护林防火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
2、处罚力度不足
在我国,森林资源属于国家财产,并不归属于任何个人或组织。因此,部分群众和人民认为,国家的财产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安全也不够重视,面对前来取证的工作人员及公安人员显示出冷漠、不配合的而态度。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对于森林火灾的防治研究起步较晚。所以,我国对于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方面的立法不足,对于造成火灾的违纪人员或者是涉及案件的肇事人员,都无法给予足够的惩罚,这种低成本的惩罚,不仅无法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引发更为严重的森林大火,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森林防火设备有待加强
在我国,只有少数大型林业区装备了先进的消防设施以及高科技的通讯技术。大多数林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并没有配备完整的森林防火设置,设备少、技术落后,缺少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导致了我国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不仅如此,保护区内的通讯设施比较单一,缺少可以启用的备用设施,一旦在防火救灾中发生问题,将会导致指挥部与工作人员失去联系,后过不堪设想。
二、强化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的有效措施
1、加强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不同于林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内不仅要做好护林防火工作,还要确保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因此,要确保二者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采用宣传教育的方法,对森林防火安全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在人民群众中,普及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使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2、建立防火隔离带
自然保护区内的林木构造并不同于林区,我国许多林区,尤其是原始森林中,林木茂密,周围多以山石为主。而自然保护区周围则以各类农作物为主,草木丛生,一旦发生火灾,便会向农作物蔓延,不仅使森林资源受到了损失,同时也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区与生活区的分界线处设置有效的防火隔离带,以免森林大火蔓延到生活区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排查与管理
根据过往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发生的记录来看,引发火灾的因素中,自然原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故意纵火,一种是无意纵火。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自然保护区内严禁使用明火。因此,保护区内的森林管护人员要加强巡逻,严格禁止任何人员在保护区内使用火,认真检测野外火源。
4、重视信息化设备在护林防火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护林防火管理的工作压力,而且提高了火灾隐患排查的及时性和动态性,对于提高管理成效起到了重要帮助。例如,可以在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安装大量的监控设备、传感设备,或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防火气象站,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保护区内的各项数据指标。例如,通过监控设备了解到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局部出现树木死亡,尽快安排管理人员采伐死亡干枯的树木,然后重新栽植新的树苗,从源头上消除了易燃材料。另外,即便是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发生了火灾,也可以通过监控设备了解火势和蔓延情况,指导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住火势,降低损失。
5、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
自然保护区的护林防火工作,单纯的依靠管护人员的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将自然保护区的护林防火工作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实现管护与发展并存,建立统一的森林防火展现,通过管护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实现护林防火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为了使群众在参与护林防火中掌握基本的防火尝试,还可以以保护区为单位设置的管理站,为群众与护林员提供必要的补给与培训;管理站之上还有管理局,主要负责重大决定的决策工作,并制定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的相关计划预案。通过齐抓共管,筑起牢固的火灾防线,最大限度的杜绝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
结语:
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工作,是发展建设林业事业的重点项目之一。从长远的角度看,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护林防火工作的重心除了构建基础设备以及护林防火体系以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多数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提高了,便解决了引发森林火灾的根源,使我国的林业事业最终走向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玉梅,刘文全.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现状及管理措施探析——以玉林市大容山林场为例[J].现代园艺,2014(22):210-210.
[2]李元鸿,张红吉.基于Super Map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14(04):212-213.
[3]李树学,刘丽杰,张森博,等.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航空护林现状与对策[J].森林防火,2015(17):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