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需有行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人无行”作为一种个人道德缺失的现象,由于文学本身的特性,在礼法坏弛的年代以为求高位不择手段的方式一再出现。刘勰以儒家道德规范为准绳,批判文人品格普遍缺失的不正之风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本文试图从刘勰的文论中发掘这些反思,为理解《文心雕龙》文体划分的侧重点提供不同的角度。
  关键词:刘勰 《文心雕龙》 文人批评
  “三不朽”之说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将立言与立功、立德等同看待,称之“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典论·论文》亦盛赞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如此看来,耕耘这一事业的文人应当不愧于崇高的评价。然而,“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文人自身败坏的品行如附骨之疽,给这个群体蒙上阴影的同时也暗淡了文学的光辉。
  一、“文人无行”的现象与成因
  “文人无行”之说最早出自魏文帝曹丕,三国时局动荡,文人急于争功,大多各处逢迎,他将这一现象概括为:“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这一时期稍后的文坛乱象在《世说新语》中就有确切的记载:“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文人无行”并非仅仅出现在魏晋之间,盛世也有文人專选旁门左道,而当“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文人之疵”更是表露无遗。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曾历数前朝文人的过失:“阮籍无礼败俗,嵇康凌物凶终,傅玄忿斗免官,孙楚矜夸凌上,陆机犯顺履险,潘岳干没取危,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疏乱纪,王元长凶贼自诒,谢玄晖侮慢见及。凡此诸人,皆其翘秀者,不能悉记,大较如此。”如果说这是两晋以来国家分裂纲常废弛的表现,被后人目为盛世的大唐亦有“唐之才子,自李杜数人而外,其他人品多有可讥者”的批评。
  究其原因,以颜之推和姚察为代表有着文学特性使然的论断。他们认为,文学创作过程中“标举兴会,发引性灵”的特点会使文人不自持重、高傲浮躁,以至于产生不切实际的优越感,进而目中无人、恃才傲物,甚至“傲蔑朋党,凌慢侯王”,与儒家修身立德的要求背道而驰。除了文学自身,社会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所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罢黜百家以后占有思想统治地位的儒学将参与政事作为文人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目标,儒多位少,不论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还是科举制,都造成了文人间的激烈竞争。除了精神的追求,为官与否的物质条件也差别极大。来自生活与理想的双重压迫必然使得文人产生分化,或放弃二者,隐居山林以求隐逸;或接受现实,追求功名面对重重困难。古代社会不论处于哪个朝代,后者永远是绝对的主流,在克服艰巨阻碍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抛弃信条,不择手段的情况。
  此外,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不择手段钻营逢迎往往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占据上风,这种无行文人得肆其志的现象反过来又动摇了其他文人:既然仁义礼智信不为时所用,正直有节者沉寂下僚,那么只从个人荣辱出发,追求自己的功名事业又有何不可?
  二、《文心雕龙》的批判与反思
  (一)社会环境批判
  刘勰生活的时代相较于前述一般情况更为特殊。魏晋以来多以九品中正制取士,与文人个体努力相比,家世门第甚至更为重要。“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寒门文士建功立业、实现理想的机会更加渺茫,造成那个时代持重谨慎者更少、躁竞轻浮者更多。
  因此,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对“文人之疵”做了极为详尽的描述:“相如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而少算;敬通之不循廉隅,杜笃之请求无厌;班固谄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文举傲诞以速诛,正平狂憨以致戮;仲宣轻锐以躁竞,孔璋惚恫以粗疏;丁仪贪婪以乞货,路粹餔啜而无耻;潘岳诡祷于愍怀,陆机倾仄于贾、郭;傅玄刚隘而詈台,孙楚佷愎而讼府: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列出的都是汉魏以来的著名文人。
  然而,在历数“文士之瑕累”后,刘勰却笔锋一转,议论武夫道德败坏似乎在为文人开脱:“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王戎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况马、杜之磬悬,丁、路之贫薄哉!”这段解释之词与下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相通,实际上想表达的是:“故魏文以为‘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韦诞所评,又历诋群才;后人雷同,混之一贯,吁,可悲矣!”刘勰在此处并没有过多地指责文人,而是间接揭露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普通文人长期以来社会地位卑下,稍有出格就要承受世人众口一词的指责;高门大家的子弟利用声名与地位掩藏无行之举,却无人胆敢真正讽刺打击他们。
  这种士庶对立的不满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也可发现,其感情甚至更加激愤:“至于记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嗤埋,吹霜煦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故述远则诬矫如彼,记近则回邪如此,析理居正,唯素心乎!”时代如此,有谁能靠内心的真诚来判断事理呢?
  了解刘勰的经历,就不难理解《文心雕龙》对文人品行批判从个人到时代的转向。刘勰有“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的理想,现实却只给他“穷则独善以垂文”的困局。《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这样一个毫无家门可供依傍的贫苦僧人,在“文士以职卑多诮”的社会现实面前,哪里有“达则奉时以骋绩”的可能?他就算完成了《文心雕龙》这部后人眼中的经典,在当时也只有“未为时流所称”的处境。刘勰即便“自重其文”,为了不被埋没也只好遵从流俗:“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联想到当时商人卑下的地位,在闹市中手捧自己看重的文章,状若货郎只求高位者一读,这样的经历在刘勰眼中大约不仅“无行”,更是不得不吞下的奇耻大辱。
其他文献
摘 要:艾略特的特殊身份——基督教宗教哲学家诗人,使其诗歌中总是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意蕴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意象,为其诗歌增添了几分深沉感。基督教强调时间观念的不朽与永恒向度,在其《四个四重奏》中,艾略特赋予洪钟、玫瑰花以独特的意旨,对时间进行了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构建了历史进程中时间的拯救意义。目前国內外关于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意象研究更加倾向于玫瑰花,而对于洪钟则寥寥数笔带过,而笔者将从洪钟这个意
期刊
摘 要: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了“无待”的自由,自由即服从自己,不受外力束缚,体现了一种“自适其性”的审美的人生。庄子的这种审美观,在西方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中也得以呼应。庄子与康德都认为美具有无利害性、主体性。  关键词:庄子 康德 审美无利害 自由游戏  对审美活动的分析,从古至今都是哲学家关注的一大问题。在中国的先秦道家时期,庄子就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人们应在“适性之游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探讨2009年后网络文学女性观的呈现及流变。本文探讨了女性类型人物所体现的女性观,论述了不同题材作品中的女性观表达,研究现今网络小说中女性观的定位,将现有的网络文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普遍观点进行总结概述。  关键词:网络小说 女性观 女性意识  一、 引言  网络文学从20多年前开始萌生渐渐发展至今,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2442万部
期刊
摘 要:元轻白俗是苏轼对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诗歌风格的评价。笔者从作家生活、审美观念、时代风气等方面入手,结合相关诗文作品,旨在探索二人尚俗、写实的文学创作理念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元轻白俗” 尚俗 写实  “元轻白俗”这个评价最早出现在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祭柳子玉文》中,一经提出,大为后世赞同。中唐时期,元稹和白居易本就相交甚欢,又因二人在写诗风格和政治理念上观点相近,在当时齐名,世称“元白”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从情节、语言特色以及修辞特色等方面考察欧·亨利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所彰显的语言技巧和散发出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The Last Leaf 情节 语言特色 修辞特色 赏析  一、引言  欧·亨利(O.Henry,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Guy de Maupassa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步入疲软期的国产电视剧在审查制度与畸变市场的双重冲击下更显低迷,整体质量严重下滑,一度陷入“爆款虽多,鲜有佳作”的创作僵局。各大影视制作平台另辟蹊径,纷纷购入热门日本影视剧的版权,试图以翻拍的形式挽救作品口碑,现实却多是观众嫌恶,批评声不断。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比近期热门的翻拍作品与日式原作,从叙事逻辑与文化背景出发,聚焦剧情与人物,挖掘翻拍剧鲜受认可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提出行之有
期刊
摘 要:本论文结合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与国学经典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对地方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耦合逻辑与具体的实践途径予以阐述。  关键词:农圣文化 国学课程 实践途径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从哲学思想到礼仪规范,从家国情怀到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对于国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修养品位等的养成,几千年来一直具有深刻的影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高校
期刊
摘 要:施叔青小说采用身体叙事,将“身体”与历史相联系,以此实现女性话语与历史的对话并表现女性在历史文化转变过程中产生的身份认同危机。而“身体”所具备的性别、身份、文化等多维度的隐喻则揭示了男性与女性、中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共谋交互、反转利用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施叔青 身体叙事 隐喻 价值与局限  施叔青从对身体的感性认知出发,以人物的形体、欲望、行为等为写作对象,构建了
期刊
摘 要:《遇见海明威》是马尔克斯对文学写作的自我理解。文章从写作视角探讨《遇见海明威》的独特感染力量。《遇见海明威》从一次街上偶然遇见作者心仪的文学大师说起,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对海明威提供给世人的写作模式做出一个评价。马尔克斯对文学大师的评价完全是个人化的,是从局部出发的文学写作偏见。如此的局部偏见,给后世人们的写作留下了鲜活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局部 偏见 马尔克斯 《遇见海明威》  马尔
期刊
摘 要:阴山岩画是目前我国已知最大的岩画宝库,在世界岩画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部弥足珍贵的形象史卷,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最可靠的形象资料。因此,阴山岩画的保护传承显得极为重要。在网络时代下,社交媒体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表情包作为一种视觉的感官载体符号,能够形象地表达人们所要表达的信息,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符号学和传播学的知识,将阴山岩画与表情包相结合,充分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