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2
摘 要 围绕我国当代体育价值取向这一主题,用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点及哲学价值论阐述了体育价值取向的内涵。认为体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文化取向提之甚少,希望在以后继续深入研究;分析当代体育价值取向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为我国体育教育决策者提供意见,为体育同行做出参考。
关键词 体育 价值取向 体育教育
一、前言
著名心理学家西蒙认为,决策判断必须具备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这两种前提。价值是人们对需要满足的一种选择,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范畴[1]。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文化、教育等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受制于人们的理论水平以及对体育认识水平。由于价值更多的是主观层次的范畴,因此,有不相同的体育观,基本上就会有不相同的体育价值论,随之产生不相同的体育价值取向。如何处理和协调体育的内在与外在价值、社会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体育价值论需要认识与解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体育价值取向概念
价值是人们对需要满足的一种选择,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育价值更确切地说,是指体育这一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我国学者指出,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的总体趋向[2]。所以,作者认为体育价值取向指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表达的价值的总体趋势,综合反映了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以及普遍认识。
三、体育价值取向
体育具有社会价值、个人价值,这是人们普遍承认的两大价值取向。体育的人文价值,是关于体育中代表人的生存方式和状态的价值,是体育能够满足人的文化需要的程度。
(一)社会价值取向
体育的社会价值是指把体育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看其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它对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价值[3]。从社会视域看,体育价值主要是满足体育活动之外的社会目的,主要表现在爱国精神、社会安定和社会经济上。
(二)个人价值取向
体育的个人价值取向则主要是体现在个人生存价值、发展价值以及享受价值等,强调体育对于个人成长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健身、人际交往、休闲娱乐、教育等方面。
(三)向人文价值取向发展趋势
体育的人文价值,主要表现在体育满足人的文化需要的程度,是人们生存方式以及生存状态的体现。体育的人文价值是相对抽象和隐性的。它的外化形态是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与体育有关的精神文明或观念文化,它以对人性的尊重为出发点,关注人对不同需要的满足,注重人格完整和自我发展,有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蕴含。它是体育如何培养和塑造人的一种内在的标准,为我们构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指引方向。
四、当代体育价值取向特点分析
(一)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发展
在体育的问题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始终带有一种工具理性的色彩:比如参与体育是想要拿金牌、为国争光,体育成了政治和国家工具,始终未摆脱将体育作为一种手段,将人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一思维定势,但实际上,人才是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我们从来不否认体育的政治功能,中国的竞技体育在政治上发挥的功能是特殊历史时期必然的选择,但它不是体育根本的、永恒的属性。工具理性能够很好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技术水平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它的作用不容小觑,是我们现实生活所必需的。如果抛开工具理性而只追求其价值理性,那么对崇高价值理想的追求就会脱离现实,从而丧失它的现实基础。其实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是正确的价值自觉,在前者的有效指导下,发挥后者的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不利的影响。我们既不能抛开价值理性而盲目的崇拜其工具理性,也不能仅仅关注其价值理性而排斥其工具理性。因此,从工具理性逐渐转变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必须要以人的健康发展为中心,这也是时代赋予体育价值取向前进的动力[4]。
(二)“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发展相统一
社会本位着重强调的是非个体性化的社会化,重视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遵从,认为要将个体融解在整体之内。在此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下,逐渐形成了个体对社会的消极顺应性和依附性。与之相对,个人本位认为人的活动应当要把个人价值作为中心,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作用。在体育畛域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并存的,并且交错在一起,单独强调“社会本位”或者单说“个人本位”都是不可取的。使社会价值取向逐渐向把个人价值作为中心的个体价值取向发展,促进体育畛域内“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发展统一。
(三)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统一发展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体育价值取向的变革。体育发展以人为本,这是当代体育必须大力发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对人的重视驻足于个人的价值,对个人的价值的强调与尊重,是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体育对人独立人格以及主体价值的推动,并非抽象意义上的含义,它不仅表现在体育对我们人类的物质关怀上,更表现在体育对人的内心以及精神世界的关切上,这一要求推动了体育价值取向逐渐向科学和人文融合统一的方向发展[5]。
(四)外在显性与内在隐性的统一发展
体育的个体和社会价值是外在显性的,与体育的个体和社会价值比较,其人文价值是相对隐性的。体育的个体和社会价值作为外在显性的价值,是主体从事体育活动最直接的表现,而体育的人文价值则代表了人类对体育未来发展的崇高理想,它是融合以及补充体育多种价值取向的指引,能够指引其他价值观念。体育的人文价值涉及体育如何塑造人的发展方向,起到联结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重要作用,标志着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外在显性价值和内在隐性价值的协调统一发展。 五、体育价值的实现
体育价值的实现,其实就是从体育的应然范围转入实然领域的过程。价值不同于价值实现,人们活动的终极目的不在于价值而是在于价值实现。
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过程,它应使人真切地意识到体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育观念虽是无形的,但它却指导我们的大部分活动,它是我们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灵魂,对体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体育价值的实现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强烈的价值追求,是个体行为内在最为强大的驱动力量。它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人的认识也许片面写,有些人的认识也许全面些;有些人看的近些,有的人看的远些,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领悟,才能加深对体育的认识,提升对体育的感情,从而实现体育的价值。
六、启示
时代在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改变了我国体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使其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依据。“社会本位”“个人本位”“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显然不能满足主体对体育的需要。新的体育价值取向应是以满足个体体育需求为基础,坚持以为人本的基本理念,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多元化体育价值取向。本文围绕我国当代体育价值取向这一主题,以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点及哲学价值论方面阐述了体育价值取向的内涵。认为体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文化取向提之甚少,希望在以后继续深入的研究;分析当代体育价值取向的特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为我国体育教育决策者提供意见,为体育同行做出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玉梁.当代中国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韩功华.试论价值取向视野中的真理观[J].社会科学论坛.
[3] 黄凯峰.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4]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 侯典云.以人为本与弘扬体育人文精神[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6] 马卫平.体育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7] 陈琦,杨文轩.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
[8] 孙月霞.我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价值观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摘 要 围绕我国当代体育价值取向这一主题,用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点及哲学价值论阐述了体育价值取向的内涵。认为体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文化取向提之甚少,希望在以后继续深入研究;分析当代体育价值取向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为我国体育教育决策者提供意见,为体育同行做出参考。
关键词 体育 价值取向 体育教育
一、前言
著名心理学家西蒙认为,决策判断必须具备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这两种前提。价值是人们对需要满足的一种选择,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范畴[1]。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文化、教育等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受制于人们的理论水平以及对体育认识水平。由于价值更多的是主观层次的范畴,因此,有不相同的体育观,基本上就会有不相同的体育价值论,随之产生不相同的体育价值取向。如何处理和协调体育的内在与外在价值、社会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体育价值论需要认识与解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体育价值取向概念
价值是人们对需要满足的一种选择,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育价值更确切地说,是指体育这一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我国学者指出,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的总体趋向[2]。所以,作者认为体育价值取向指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表达的价值的总体趋势,综合反映了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以及普遍认识。
三、体育价值取向
体育具有社会价值、个人价值,这是人们普遍承认的两大价值取向。体育的人文价值,是关于体育中代表人的生存方式和状态的价值,是体育能够满足人的文化需要的程度。
(一)社会价值取向
体育的社会价值是指把体育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看其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它对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价值[3]。从社会视域看,体育价值主要是满足体育活动之外的社会目的,主要表现在爱国精神、社会安定和社会经济上。
(二)个人价值取向
体育的个人价值取向则主要是体现在个人生存价值、发展价值以及享受价值等,强调体育对于个人成长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健身、人际交往、休闲娱乐、教育等方面。
(三)向人文价值取向发展趋势
体育的人文价值,主要表现在体育满足人的文化需要的程度,是人们生存方式以及生存状态的体现。体育的人文价值是相对抽象和隐性的。它的外化形态是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与体育有关的精神文明或观念文化,它以对人性的尊重为出发点,关注人对不同需要的满足,注重人格完整和自我发展,有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蕴含。它是体育如何培养和塑造人的一种内在的标准,为我们构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指引方向。
四、当代体育价值取向特点分析
(一)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发展
在体育的问题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始终带有一种工具理性的色彩:比如参与体育是想要拿金牌、为国争光,体育成了政治和国家工具,始终未摆脱将体育作为一种手段,将人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一思维定势,但实际上,人才是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我们从来不否认体育的政治功能,中国的竞技体育在政治上发挥的功能是特殊历史时期必然的选择,但它不是体育根本的、永恒的属性。工具理性能够很好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技术水平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它的作用不容小觑,是我们现实生活所必需的。如果抛开工具理性而只追求其价值理性,那么对崇高价值理想的追求就会脱离现实,从而丧失它的现实基础。其实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是正确的价值自觉,在前者的有效指导下,发挥后者的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不利的影响。我们既不能抛开价值理性而盲目的崇拜其工具理性,也不能仅仅关注其价值理性而排斥其工具理性。因此,从工具理性逐渐转变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必须要以人的健康发展为中心,这也是时代赋予体育价值取向前进的动力[4]。
(二)“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发展相统一
社会本位着重强调的是非个体性化的社会化,重视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遵从,认为要将个体融解在整体之内。在此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下,逐渐形成了个体对社会的消极顺应性和依附性。与之相对,个人本位认为人的活动应当要把个人价值作为中心,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作用。在体育畛域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并存的,并且交错在一起,单独强调“社会本位”或者单说“个人本位”都是不可取的。使社会价值取向逐渐向把个人价值作为中心的个体价值取向发展,促进体育畛域内“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发展统一。
(三)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统一发展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体育价值取向的变革。体育发展以人为本,这是当代体育必须大力发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对人的重视驻足于个人的价值,对个人的价值的强调与尊重,是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体育对人独立人格以及主体价值的推动,并非抽象意义上的含义,它不仅表现在体育对我们人类的物质关怀上,更表现在体育对人的内心以及精神世界的关切上,这一要求推动了体育价值取向逐渐向科学和人文融合统一的方向发展[5]。
(四)外在显性与内在隐性的统一发展
体育的个体和社会价值是外在显性的,与体育的个体和社会价值比较,其人文价值是相对隐性的。体育的个体和社会价值作为外在显性的价值,是主体从事体育活动最直接的表现,而体育的人文价值则代表了人类对体育未来发展的崇高理想,它是融合以及补充体育多种价值取向的指引,能够指引其他价值观念。体育的人文价值涉及体育如何塑造人的发展方向,起到联结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重要作用,标志着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外在显性价值和内在隐性价值的协调统一发展。 五、体育价值的实现
体育价值的实现,其实就是从体育的应然范围转入实然领域的过程。价值不同于价值实现,人们活动的终极目的不在于价值而是在于价值实现。
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过程,它应使人真切地意识到体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育观念虽是无形的,但它却指导我们的大部分活动,它是我们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灵魂,对体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体育价值的实现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强烈的价值追求,是个体行为内在最为强大的驱动力量。它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人的认识也许片面写,有些人的认识也许全面些;有些人看的近些,有的人看的远些,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领悟,才能加深对体育的认识,提升对体育的感情,从而实现体育的价值。
六、启示
时代在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改变了我国体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使其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依据。“社会本位”“个人本位”“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显然不能满足主体对体育的需要。新的体育价值取向应是以满足个体体育需求为基础,坚持以为人本的基本理念,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多元化体育价值取向。本文围绕我国当代体育价值取向这一主题,以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点及哲学价值论方面阐述了体育价值取向的内涵。认为体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文化取向提之甚少,希望在以后继续深入的研究;分析当代体育价值取向的特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为我国体育教育决策者提供意见,为体育同行做出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玉梁.当代中国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韩功华.试论价值取向视野中的真理观[J].社会科学论坛.
[3] 黄凯峰.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4]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 侯典云.以人为本与弘扬体育人文精神[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6] 马卫平.体育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7] 陈琦,杨文轩.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
[8] 孙月霞.我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价值观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