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拆除与重建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工业时代新革命的前提下,我国作为后发国家在极速的现代化建设浪潮中,追求批量化的生产和高度标准化带来的结果是千遍一律冷漠而缺乏情感的环境建设,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城市功能区域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新的产业对旧的城市功能区提出了新的要求,结构上有了新的重组,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的矛盾导致我们需要对历史文化重新审视创新,旧城区的改造工作发展趋势明显增强,被废弃的旧建筑旧空间以及旧的街区资源等待新的复原与新的定义,当下如何应对这些城市的“遗产”修建性问题,成为了环境设计工作者普遍认识的必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不同性质旧建筑与空间的对策方法上实践与调研工作中总结出微薄的理论观念,希望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为设计工作者解决一些问题。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 生态文明 拆除 重建 修复
  一、可持续性空间设计的困惑
  当下后现代主义时代“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设计能否实现可持续化已经成为环境美学研究是否科学合理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平衡标准。从“可持续设计”角度思考,目前的环境美学设计需避免几个误区:
  (一)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依托,走去资源浪费的旧机制效应。近年来“生态化”城市建设概念的提出越来越上升到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生态城市建设概念的要求是一种需求取向,尽可能降低对能源水等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也是以人类的现代活动行为为中心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生态城市与区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为指导下,反对对现代城市“高消耗,非循环”的运行举止,反对采用“掠夺”的方式换取城市环境的暂时“繁荣”,主张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满足当代社会建设与未来发展的需求,生态城市必须兼顾,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整体利益,强调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空间本性为依据,摆脱高端材料堆砌。空间本性化是空间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对于本性品质的理解很多设计师及业主有歪曲的理解,高价格豪华的装饰材料被大量的堆砌应用,达到珠光宝气的营造氛围,奢华而金碧辉煌的空间场所,这样的设计自然是不可恭维,无可厚非。诚然,环境设计表现力的发挥,很大比例上取决于装饰材料的选用,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适应领域和环境心理,在可持续设计机理中我们应该将材料的性质和空间的性质做合适的分析比对,善于挖掘普通材料的不平凡之美,因地制宜的运用,是真正提高一个建筑及空间品质的前提条件。
  (三)充分理解“环境与艺术的关系”,避免视觉泛滥遮盖功能美的误区。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是当代环境美学设计的必然要求。高品质的空间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舒适度。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的产物,从设计心理学,环境美学,材料学,空间构造以及科学技术等多角度去思考空间的视觉构成,空间美的构成心里是由内而外的功能舒适性,旧建筑空间改造更面临这样的问题,空间环境不仅仅是强调功能性的表述,而却艺术性占比与功能性占比失衡都会损害空间美学的建立,要做到视觉美与功能美要达到和谐统一。
  二、旧建筑及空间改造生态走向分析
  (一)继承与创新是对时代要求的尊重。旧建筑及空间的再利用是当今设计界和人文生活共同讨论的时代问题,拆除与重建的再利用不仅是理论上的问题探讨也是设计改造方法上的执行问题,从继承城市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精神角度都是具有重要的价值体现,做到城市废弃物排放和尽量减少生存环境污染等问题,充分体现在“当代语境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观念里,继承旧文化空间的优点的同时基础上根据新的要求做到创新发展。旧建筑及空間建立新的空间视觉效果,倡导将环境美学生态回归理论思考与实践结合到旧空间建筑改造再利用当中去,赋予旧建筑空间新的生命力。我们在不断通过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理论与实践的重视才能达到新的资源利用的高度,并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城资源的时代需求。
  (二)“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诉求。对于环境美的设计的本质上将就是为人设计“生活”、“生产”、“生命”舒适的空间艺术。不论怎么界定环境设计以及空间改造行为等,一个最基本的准则是非遵循不可得,这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人是空间的主体和服务对象,建筑改造及空间设计是满足人以及人际活动的需求,如果脱离人本的概念去营造空间那是理想国的设计,不同人的使用心理需求,以及新旧空间的功能要求不一样,导致新的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改变。“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全方位的安全性。对于新旧建筑的变化势必导致结构的调整以及空间心理给使用者带来的安全威胁,这样的问题需要对旧空间进行全方位的技术与环境深入考察;多层次的舒适性。将自然,人文,艺术有机结合,创造出新的具有高文化内涵的空间;装饰与经济的协调性。从生态角度考虑,追求经济性和装饰性的平衡统一,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三、后工业社会生态设计背景:走向艺术与科学的设计行为
  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当下社会正经历着不同质的变化,其影响所及,并不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还波及到哲学和认识领域以及人本生活回归的概念,成为当代设计语境中重要的命题,使得设计工作和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感增强,也就是自然与历史时代感复魅成为当代设计命题的真正任务。大数据信息时代导致社会形态和人类的社会意识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从环境角度看,设计学科也正面临着“内在”的质的变化。
  同比上一个工业时代,后工业社会最核心的改变还是在思想意识和观念的改变。着眼于现代社会中,都依赖于实施社会控制机制,使社会产生了计划和预测的需要。人们对创新性质的定义有了不同的解释,才使相关环境美学理论研究上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当代社会中,不同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都受到其理论研究工作的进展速度的影响。环境美学理论研究工作将现有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指出用数据经验来通过定量和定性等重要手短进行总结。实际上,环境理论研究日益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核心原则问题。后工业社会将社会变革的新方法进行控制,这就是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先行。后工业设计体系中有害的“不定因素”随之增加的同时,就会更加依赖技术和创新本身。开创环境设计史上的新阶段,即预先自觉地规划技术变革,从而减少未来经济与人文环境损失的不确定因素。   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从对立逐渐走向统一和谐,随着这种对立的消失,设计的本性“能引起诗意情绪反应的物品”。显而易见,这种价值正是后现代艺术追求的东西。这表明在当今社会生产中,艺术环境化与环境艺术化的趋势明显加强,设计产品本身所带来的内在气质所属性也趋于感性的表达与理想相融合的过程。人们已经证明“设计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的或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独立的学科实践活动。后现代设计——以乎在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环境中间架起了一道桥梁”,成为通往环境永画发计的必经之路,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正不断地走向消亡边界,二者之间的新生命大陆正在形成。
  四、旧建筑体由内而外的美学基础
  不同的事物之间都有不同的内在联系,不同事物各自都有各自的内在气质和外在感受力,空间环境对身体和情感两方面都有影响力是通过对旧建筑空间的设计改变人的环境,创造对人有价值的东西。通过可持续设计思维的介入,审视,想象一个空间,重新赋予空间内主体人的新的活动和情景变化定义,使用户的情绪与身体需求得到新的体验平衡,使新的空间得到应有的尊重。传统理论指导下的建筑及空间建造特点,就是理论上满足人的需求,而实际上,不但没有满足任何人的需求,还给人强加上了行为的影响,重新定义旧建筑空间到“新”的转换需要“由内而外”的建筑设计活动的思考,有必要试图改变传统的设计思路与观念,在时代的需求脉络里寻找可行之路。
  在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活动中,“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是环境设计现状的一个核心挑战。如今很多设计以市场价值为衡量对象,抽象的个人审美和技术标准为主导,机械化重复表面样式。与其说这种设计方法是病态的,不如说是残缺不全的一一这种设计方法缺少对原有空间的新思考,缺乏对人,身体,以及对情感等重要性的关注。
  旧建筑空间的改造与再利用所体现出的生态美学是环境设计哲学的重点。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从旧建筑到新建筑空间的转换角度出发,在自然美学回归的今天其特有的内在气质正是建筑生命由内而外的时代感的带入与带出的命题要求,是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现力度。在旧建筑空间的空间构成上区别原有空间和现实需求状态的叙事空间和附属空间的相结合特点形成新的内在美学构造设计。旧建筑艺术原有的风格、特征、流派,其形式、体量、材料、色彩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都具有建筑内在美学原始的审美价值,这也证实时空历史对建筑内在气质的长期修复结果。需要我们从艺术哲学,自然美学,环境美学等不同角度去综合感悟。
  旧建筑及其空间有必要存在的原因之一是不同建筑空间所承担和组织不同人类的活动,支持和提高日常生活的种种场景,最早的顶棚,墙壁维和构造,地面铺装效果的修缮,都是它应有的功能,似乎人们的活动和活动空间模式很可能首先进一步发展,接着是以身体支配空间来支持新的命题定义促进新的空间的产生。“学校以一个人站在大树下与其他几个人讨论它的悟道开始,它不知道自己是老师,那几个人也不知道他们就是学生,空间随之搭建起来了。首先在当下的社会需求里,需要一个新的能够支撑这个空间的活动开始,很可能在构建结构之前,这样的活动以及模式已经开始产生了,这就是时代赋予了旧建筑应有的使命感。
  五、基于旧建筑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迈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的今天,我们必然选择可持续性设计。
  根据可持续环境设计的五种构成原则(即再认识、更替改造、再利用、循環利用、降耗。在城市新功能提出原始要求的前提下,很多旧建筑及空间因为产业结构模块调整进行新的重组整合,在很多旧的建筑及空间的生命力角度底考还没有失去它应有的价值,结构力学的期限还在使用和改造的范围之内,它们应该继续承担应有的责任,我们在不完全拆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保护改造再利用,这类建筑若采取完全拆除和重建的方法必然会造成资源和环境的浪费。更应该从新的角度思考重新审视随便拆除重建的行为,应该不断地寻找旧建筑的价值所在。
  在旧建筑空间的改造和再利用过程中,从材料科学角度可持续环境设计理念角度审视,来自旧的建筑改造拆除下来的原有装饰材料、建筑结构配件、等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得以二次利用或多次利用的效果,从环境美学陈设角度思考原有设备、陈旧家具,在新的空间理念指引下可以循环利用于新的设计中形成新的视觉装饰语言。旧建筑及空间经过拆除后留下的重质量材料钢筋、水泥不易于回收的材料不利于再建房屋,可以对材料处理后作为装饰语言材料致力于空间的四壁周围,由于我国的黠土砖是粗糖质地性,拆除破损过程中砖块很容易粉碎破裂,很难作为再建房屋的材料,将大大减少资源及能量的消耗,甚至能扭转环境遭受破坏的局面,更能改变城市用地资源浪费的局面,形成城市建立在精神意识层面的研究,它还包括综合性的目标,其中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景观美学、建筑美学、交通环境等,核心问题就是以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优化升级和改造再造为中心,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的持续性发展。
  六、把握旧建筑空间的再造性、功能性和“人的主体性”及“环境美学的整体性”的当代统一性原则内容
  我们在对旧空间进行改造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周围的自然景观现状和效果,使其内部空间与外部景色合二为一,随着后工业时代设计思考的介入,设计风格逐渐模糊,诗意性情绪化的表达更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并不拘于某种风格的限制,把各个风格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割裂再次重组,如残留的工业管道与现代装饰家具的结合,并不使人感到冰冷无感,更多增添了某种融合的情感。内心的感受总是通过事物的外在形态,色彩,质地等表象的外露来影响我们,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在同一原则的情况下,填补后现代设计情绪的文化鸿沟,创造一个新的由躯体,灵魂,环境意识的设计,创造严格意义上的,由内而外的可持续建筑和环境,并如诗一般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赋予一种追求个性、向往自由的生活方式,有可能是乌托邦的情怀,后现代自然主义的体现,也可能是超然现实的体验,然而这些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更关注人与环境的有机组合,使它成为—种理想的工作居住环境赋予它更多的内容:   (一)从再造的角度讲,旧空间改造无论是成为公共办公空间还是家的概念都需要关注人的舒适度,未来空间设计首要三项功能层次是宜居,利居,乐居,做到关乎人们的生存,关注我们的发展,使得生活和工作创业更便捷方便,最后新的空间应该关注的是人在该空间的活动与生活生存质量问题,达到生态景观场域宜人,历史文化体验独特的新空间,这就为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改造空间的思考性。
  (二)从功能创新的角度讲,我们可以借助它原有的独特性质对现代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发展的现状方式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解读,将工作和居住两个传统分开的空间性质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在繁华忙乱的城市中穿流的困扰,在同一个空间里居住、办公,并且体验新后工业空间带给人们的放松感,将工作压力在同一时空中打开了一个宣泄的突破口,从而减轻人们心中的疲劳,重新激起人们的工作热情,这也许是后工业时代内核变换速度带给我们的生理要求。
  (三)设计场域角度思考,空间场域即设计气场是对人与空间的关系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它是人能把握到的自然规律的多少。人越顺应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大,越背离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小,自然规律正好与人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是一致的。新空间新场域的建立,气场的概念承认物质世界及其特点是自主存在的,这不是被动事故的结果,而是主动的,相互关联的力量的结果,新的气场的建立有助于个人对于似乎不喜欢的东西不再那么主管臆断,我们根据旧空间的材料和空间形态做新的气场设计,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个气场组成的世界,万事皆有联系,新空间和旧空间皆有联系,然而我们也要根据设计主旨,使用者和和新旧空间的各自的气场以及恨植于各自内心的深处的共同法则与特点发生共鸣。
  (四)从个性始然角度出发,将旧建筑及空间改造成为工作空间,可以作为是发挥自我和各自生活生存性情的展示空间。这样的空间完全不受世俗、家族的羁绊,使它成为人们释放各自潜能的独立自我的空间。
  七、方法与对策——修复/拆除/重建空间疗法
  修复(restoration),拆除(dismantle),與重建(reconstruction)的空间疗法的。就空间扩建改造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建筑师普遍熟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提前经历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到保护意识的明确,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处理问题的方法的结果优先于我们不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从国际视角做到先意识问题的存在性,提前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从意识形态教育层面,以及环境设计工作的角度提出工作的任务重心,资源与环境到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更是环境设计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在环境改造和建筑活动建造中,为了持续使用旧的建筑及空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设计行为方向,不论是修整,修复,拆除,与重建,再循环利用,可持续设计等行为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形成地位,这也是当代设计语境下新的要求,新的设计生产力的解放,当下社会环境美学的需求,拆除与重建的理念会带给旧空间新的尺度特点,新的特殊品质追求。
  (一)修复即修缮,修整等是对旧建筑空间的即有现状做最少和最适当的改动,在修建性的原则下,设计师可以使从旧的基建空间激发出旧建筑空间应有的气质。从装饰美学角度讲新元素可以以两种不同的方法添加到已存在的空间中去,新旧同类元素组合从材料和质感等不同性质的角度考虑,也可以用完全不同的装饰语言对比旧点装饰语言特点形成新旧对比,产生新的时空对立特点。从旧空间进行历史性文化再现的角度出发,主要目的消除较少时空中不同时间段添加的不适宜部分,在空间结构上,修缮结构及建筑构建中损坏部分,简单说:“修旧如旧”。这样的手段通常情况下是修复只减少加,只修少建。
  修建旧的建筑及空间,严格说不能流于空间表面意义的表象修容,应该体现旧空间的生命初衷,让时间赋予空间的真正价值和历史内涵流露到现实的视觉中,使得该空间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
  (二)拆除旧的结构,重创新的空间形态。通过使用功能的改变,和新的人动行为关系的建立而获得新的空间使用形态,实现对原有建筑空间的主结构保存。功能转换是更具现实需求将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建筑及空间改造再利用中普遍可行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工程初期改造实践当中最为常见。利用拆除与重建的方式方法将旧空间转换成具有现代需求设施的旅馆、艺术馆、博物馆,办公区,艺术体验形酒店等。
  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城市的背景下,城市生活以第二大产业为核心支柱,以往工厂企业拥有极高的地位,往往占据城市空间中的关键地理位置,那么在当代城市建设的原则下,工业工厂等这样的旧建筑及空间为其在新的经济条件和城市环境下向第三产业转化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契机。但我们仍旧面临实际问题,存在实践项目数量与比例较小、不正确的理论以及建造措施不科学的原因,还没有真正从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保护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掌握。我们应该从大量的实践中走出去,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参数总结,将新思路运用到新的建造活动中,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中这些旧建筑及空间的再利用关注,使得城市整体空间利用价值得到质的提升。
其他文献
2016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是强劲逆转负面趋势的有力证明。专业运营商和参展国家之间的会谈次数众多且多有裨益,也证实了该活动在俄罗斯和前苏联共和国之间的推动作用。  去年10月在莫斯科番红花世博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十二届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再次证明了其在俄罗斯高品质家具和配饰专业展览中的领导作用。该展会由意大利木业和家具工业联合会与ICE(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联合组织,四天内创下了3万多人次的参
期刊
摘要:有人说中国没有设计风格,倘若现在中国有一批设计师能解决中国“人多资源少”的问题,找到生活的主体,提倡分享,那么在未来,这个解决中国根本问题的设计,在历经沉淀后的形式语言将会是中国的设计风格。本文从中国本土品牌“无用”的设计哲学理念出发,它勇敢地跨出商业,有着全新的品牌理念和营销策略,塑造了一个以人为本的阐释设计价值的品牌。  关键词:设计风格 设计哲学 人本主义 无用 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
期刊
摘要:利用电影《变形金刚》研究影视特效创意和设计的目的,旨在从这一国外经典特效电影的创意和设计环节挖掘出影视特效的代表性元素,进而找到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影视特效技术的途径。本文分析了影视特效创意与设计的原则,并以《变》入手,分别就其中的创意和设计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影视特效 创意 设计 电影《变形金刚》  引言  影视特效,顾名思义就是电影电视的特殊技术效果,也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技术手段使电影
期刊
在当今的中国,乡村正以每天三位数的速度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而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均GDP的上升又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如何将对乡村及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城市周边短假游的商业模式有机结合,为客栈民宿,农场农庄,有机农业和手作艺术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群落,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因此2016年AIM关注乡村、创客以及竹材料,希望设计师们以自然共生为理念,充分发挥竹材料的特性与想象空间,为乡村
期刊
摘要:乐谱作为承载乐曲的载体,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其通过视觉图形对听觉信息进行转换,追求对音乐作品的完整记录与流传。乐谱的研发是站在作曲人的角度而发展起来的,其中过于专业的音乐符号以及所承载的多维度音乐信息使得初学者难以入门。随着近年来音乐实践的不断推进以及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为易学的乐谱记录和展现方式,从而彻底摆脱传统记谱法带给音乐初学者的困扰。因此文章将从乐谱的概念出发,结合认
期刊
摘要:荷包作为配饰的一种,在服饰的发展历史中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清代的统治者源自游牧民族,荷包成为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饰,因此清代荷包以其丰富的形制,典雅的配色,精致的工艺而成为历代荷包中的一朵奇葩。文章通过对清代荷包形制的介绍和其文化内涵的剖析,使荷包的功用与价值进一步被了解,旨在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关键词:清代荷包形制文化内涵引言  荷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以致更
期刊
摘要:坭兴陶艺术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极具地方特色和地域风貌的文化样态之一。坭兴陶是北部湾海洋文化的产物,地域文化特征独特,坭兴陶艺术本身体现出平民化、世俗化和生活化的特征,其造型和装饰人文气息浓厚。对坭兴陶文化样态的整理研究对其生产性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非遗保 护钦州坭兴陶 文化样态  前言  钦州坭兴陶艺术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极具地方特色和地域风貌的文化样态之一,坭兴陶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
期刊
摘要:现代都市不断扩展,古镇受到很大的冲击,保护古镇为了发展,而发展古镇才能更好地保护。由于空间的生产理论可以洞悉空间变迁的内在动因,因而成为分析的空间变迁特征及机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以“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础研究乌镇的再生模式的目的是通过乌镇的再生模式分析从而对其他古镇保护方式的借鉴具有深刻意义,乌镇的再生研究能够为都市再生相关理论做有益补充,乌镇的“再生空间”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式为
期刊
iF设计新秀奖是全球设计领域中,规模最大、最具声望的新秀设计竞赛之一。本奖项一年举办两次(第一期+第二期),每半年将聚焦不同的参赛主题;每项主题之获奖者将可分享5000欧元的奖金(八个主題总奖金为40000欧元)。评审团将iF标志授予全球最具天赋的年轻新锐设计师。  2017年iF 设计新秀奖第一期评选结果已正式揭晓。本次奖项共收到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8721件参赛作品,最终有58件作品获得iF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手机游戏营销的评价体系设计。方法通过阐述游戏评价体系的作用,指出其对电商营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對AISAS理论的原理进行解读,指出互联网营销思维下的商品评价体系可以独立成为一种营销模式;接下来通过举例说明,总结了当前主流电商评价体系的特点和问题,并引用博弈论的概念概括游戏社区的基本特征结论提出了基于博弈系统构成四要素的游戏评价体系四大设计策略。  关键词:手机游戏营销 评价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