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日益重视传统节日的今天,它是否会激起你心中的某种情感或某种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以“又到清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本题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特点。因此。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这个角度立意,结合现实背景,是能够写出好文章来的。有人说得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个角度如果把握得好,可能会写出有分量的文章来。
再就是,可以写一篇感物怀人的文章。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充满了哀伤情调的日子。亲人的远逝,朋友的永别,或是某个英雄人物的事迹,也是符合本次写作的要求的(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
还有一个角度也是可以的,如比较中外对祖先的态度(西方人信奉上帝,中国人信奉祖先),思考我们的祖先安排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的目的和意义。是否还有新的思考和发现?
[例文]
又到清明 杨 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道尽了清明时节的个中韵味,千百年来,依然让后人吟诵。
不知是哪位祖先,将清明作为祭奠祖先的节日。这是一个含烟吐翠的季节,是一个无边春雨细如愁的季节。在袅袅的香火氤氲中,行一个礼,鞠一个躬,祭洒一杯水酒,将心中的祈祷、思念倾注……
清明,是一个缅怀的节日,是一个让人伤感的日子,却又能生出许多的希望。那是活着的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所以,让人肝肠寸断的日子,也依然能生出许多诗情画意来。
清明节,最好能下点雨,那无边的丝雨,潇潇洒洒,淅淅沥沥,飞溅在屋檐上,池塘边,柳叶上,激起淡淡的水雾。袅袅婷婷,如同那淡淡的忧伤,丝丝缕缕,连绵不绝。
清明,是活人对死人的祭奠和缅怀。
曾几何时,祭奠逝者也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认为那是封建迷信,封建糟粕。我想,祭奠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感恩——感谢祖先赐予我们生命,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生存、生活、繁衍。所以,隆重的节日,我们总会习惯向祖先祈祷,希望他们能够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西方人喜欢祈祷上帝,认为人生所有均拜上帝所赐。这也无可厚非,信仰不同,文化氛围不同。可是,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却以过洋人的节日为荣耀,将自己本民族的节日置之脑后,这不能不让人深思感叹。
又到清明节了,又到了祭拜祖先的时候。在香火袅袅中,将自己的思念、忧伤、感慨、希望也一并奉上。
又到清明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很少看到那丝丝的细雨般的愁绪,还有那飞飞扬扬的杏花旗,很少听到那让人惆怅、使人伤感的声声竹笛了,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期待、渴盼,对自身生命的反躬自思。人生有时,何其贵乎!也许,这种祭奠,正好反映了我们东方民族的一种生命观,逝者已矣,长痛有时,珍惜生命,展示自我。这不是一种宿命,而是一种达观。
评点:
这类作文,通常学生写的是清明节这天祭奠自己的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真不知道有几个是真实的。也可见学生思维的闭塞、狭隘,打不开思路,只能顺着一种思路走到黑。就算是写怀人文章吧,难道非得写自己的亲人故友?那些英雄人物或偶像就不能进入自己的视野(如四月一日张国荣去世五周年,雪灾牺牲的英雄)?难道就不能多些理性思维,思考它的今天明天?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抛开众人推崇的以情动人的窠臼。在感性思维的空间里,拓展出理性思维的一抹天空。作者没有局限于对故友亲人的思念、缅怀,而是宕开一笔。思绪就如同那潇潇洒洒的雨丝发散开去:中华民族的这个传统节日。并不仅仅是表达对逝者的哀伤、怀念。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对生命的珍惜。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日益重视传统节日的今天,它是否会激起你心中的某种情感或某种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以“又到清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本题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特点。因此。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这个角度立意,结合现实背景,是能够写出好文章来的。有人说得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个角度如果把握得好,可能会写出有分量的文章来。
再就是,可以写一篇感物怀人的文章。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充满了哀伤情调的日子。亲人的远逝,朋友的永别,或是某个英雄人物的事迹,也是符合本次写作的要求的(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
还有一个角度也是可以的,如比较中外对祖先的态度(西方人信奉上帝,中国人信奉祖先),思考我们的祖先安排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的目的和意义。是否还有新的思考和发现?
[例文]
又到清明 杨 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道尽了清明时节的个中韵味,千百年来,依然让后人吟诵。
不知是哪位祖先,将清明作为祭奠祖先的节日。这是一个含烟吐翠的季节,是一个无边春雨细如愁的季节。在袅袅的香火氤氲中,行一个礼,鞠一个躬,祭洒一杯水酒,将心中的祈祷、思念倾注……
清明,是一个缅怀的节日,是一个让人伤感的日子,却又能生出许多的希望。那是活着的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所以,让人肝肠寸断的日子,也依然能生出许多诗情画意来。
清明节,最好能下点雨,那无边的丝雨,潇潇洒洒,淅淅沥沥,飞溅在屋檐上,池塘边,柳叶上,激起淡淡的水雾。袅袅婷婷,如同那淡淡的忧伤,丝丝缕缕,连绵不绝。
清明,是活人对死人的祭奠和缅怀。
曾几何时,祭奠逝者也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认为那是封建迷信,封建糟粕。我想,祭奠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感恩——感谢祖先赐予我们生命,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生存、生活、繁衍。所以,隆重的节日,我们总会习惯向祖先祈祷,希望他们能够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西方人喜欢祈祷上帝,认为人生所有均拜上帝所赐。这也无可厚非,信仰不同,文化氛围不同。可是,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却以过洋人的节日为荣耀,将自己本民族的节日置之脑后,这不能不让人深思感叹。
又到清明节了,又到了祭拜祖先的时候。在香火袅袅中,将自己的思念、忧伤、感慨、希望也一并奉上。
又到清明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很少看到那丝丝的细雨般的愁绪,还有那飞飞扬扬的杏花旗,很少听到那让人惆怅、使人伤感的声声竹笛了,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期待、渴盼,对自身生命的反躬自思。人生有时,何其贵乎!也许,这种祭奠,正好反映了我们东方民族的一种生命观,逝者已矣,长痛有时,珍惜生命,展示自我。这不是一种宿命,而是一种达观。
评点:
这类作文,通常学生写的是清明节这天祭奠自己的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真不知道有几个是真实的。也可见学生思维的闭塞、狭隘,打不开思路,只能顺着一种思路走到黑。就算是写怀人文章吧,难道非得写自己的亲人故友?那些英雄人物或偶像就不能进入自己的视野(如四月一日张国荣去世五周年,雪灾牺牲的英雄)?难道就不能多些理性思维,思考它的今天明天?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抛开众人推崇的以情动人的窠臼。在感性思维的空间里,拓展出理性思维的一抹天空。作者没有局限于对故友亲人的思念、缅怀,而是宕开一笔。思绪就如同那潇潇洒洒的雨丝发散开去:中华民族的这个传统节日。并不仅仅是表达对逝者的哀伤、怀念。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对生命的珍惜。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语言简练,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