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核心素养下注重对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突出和愈加重要,学生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形成自学的能力,才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真本领。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都出于一个目的,讲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用不着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他们都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走上科学的学习之路。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知识如大海般浩瀚无边,新知识又不断出现,所以学校教育若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训练,则是舍本逐末。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两重大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 教育启发,使学生认识自学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形成自学习惯,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使学生愿意自学、喜欢自学,把自学当成一种乐趣。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启发教育。
(一) 领会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语文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自能读书,不等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时间长达12年之久,年年学语文,却一直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阶段,根本没有自学能力,那么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没有达到。因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这些“例子”使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自己能读书、会写作文,这才算学好了语文。
(二) 认识低年级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
自从今年接上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开始,我就注意结合同学们所处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培养自学习惯的教育。四年级既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又是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及时进行教育,使学生迅速完成由幼儿到童年的心理转换,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同时要注意,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轻,低年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比较多,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三) 正视社会需要和就业竞争的实际
当今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那种“一张文凭定终身,一种职业干一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若没有自学能力,不仅不能在改进后的考试中取胜,而且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失败。因为新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人们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而自学习惯和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二、 注重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思想认识的提高,固然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但光靠教育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还是不能形成。为此,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注意做到三个结合。
(一) 进行教育和采取措施相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必须把进行教育和采取必要的措施结合起来,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培养学生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时,我就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1. 动员学生购买《现代汉语词典》或《现代汉语小词典》,尽量做到人手一册,便于随时查阅。
2. 要求全体同学熟练掌握音序和部首两种检字法,自己动手查阅每课的生字、生词,做到会写、会拼,能解释、会运用。
3. 简介四角号码检字法,使有兴趣的同学初步掌握。
4. 循序渐进。低年级第一学期先由老师正字音、解词义,逐渐过渡为由优秀学生释词、老师补充订正,最终(第二学期后半学期)达到基本上由学生自行解决字词的学习。
(二) 提出要求和进行培养结合
为了养成自学习惯,教师当然要提出适当的要求,作为学生的努力方向。但是“性相近,习相远”,若不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就不易养成。只有把提出要求和进行培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努力方向又能形成习惯。例如,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需要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但同学们的发言却往往不够理想。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培养,既要使学生保持发言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思维准确、表达规范。如果说提出要求是习惯养成的目标,那么进行培养则是实现目标的必要的方法、途径。二者结合,才有利于自学习惯的养成。
(三) 养成习惯和形成能力结合
好的習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用,而适当的技术指导,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形成。比如学生自学课文,养成了自己分段、归纳段意的习惯,却又往往分不好段落,归纳不好段意。这就需要进行具体指导,既教给规律性的知识,如分段、拟段意的一般原则、方法、过渡段的归属等,又注重进行特殊情况的分析指导,使学生把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逐渐向“不需要教”的境界发展。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高效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学生养成自学的一种好习惯。本人对此认识不免肤浅,做法也不太成熟,又无突出业绩,为了求得指导帮助,并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便不揣冒昧,权作抛砖引玉,望能就正于专家和同仁。
作者简介:何树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翟家所镇教育管理中心。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都出于一个目的,讲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用不着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他们都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走上科学的学习之路。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知识如大海般浩瀚无边,新知识又不断出现,所以学校教育若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训练,则是舍本逐末。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两重大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 教育启发,使学生认识自学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形成自学习惯,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使学生愿意自学、喜欢自学,把自学当成一种乐趣。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启发教育。
(一) 领会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语文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自能读书,不等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时间长达12年之久,年年学语文,却一直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阶段,根本没有自学能力,那么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没有达到。因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这些“例子”使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自己能读书、会写作文,这才算学好了语文。
(二) 认识低年级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
自从今年接上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开始,我就注意结合同学们所处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培养自学习惯的教育。四年级既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又是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及时进行教育,使学生迅速完成由幼儿到童年的心理转换,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同时要注意,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轻,低年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比较多,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三) 正视社会需要和就业竞争的实际
当今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那种“一张文凭定终身,一种职业干一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若没有自学能力,不仅不能在改进后的考试中取胜,而且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失败。因为新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人们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而自学习惯和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二、 注重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思想认识的提高,固然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但光靠教育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还是不能形成。为此,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注意做到三个结合。
(一) 进行教育和采取措施相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必须把进行教育和采取必要的措施结合起来,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培养学生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时,我就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1. 动员学生购买《现代汉语词典》或《现代汉语小词典》,尽量做到人手一册,便于随时查阅。
2. 要求全体同学熟练掌握音序和部首两种检字法,自己动手查阅每课的生字、生词,做到会写、会拼,能解释、会运用。
3. 简介四角号码检字法,使有兴趣的同学初步掌握。
4. 循序渐进。低年级第一学期先由老师正字音、解词义,逐渐过渡为由优秀学生释词、老师补充订正,最终(第二学期后半学期)达到基本上由学生自行解决字词的学习。
(二) 提出要求和进行培养结合
为了养成自学习惯,教师当然要提出适当的要求,作为学生的努力方向。但是“性相近,习相远”,若不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就不易养成。只有把提出要求和进行培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努力方向又能形成习惯。例如,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需要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但同学们的发言却往往不够理想。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培养,既要使学生保持发言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思维准确、表达规范。如果说提出要求是习惯养成的目标,那么进行培养则是实现目标的必要的方法、途径。二者结合,才有利于自学习惯的养成。
(三) 养成习惯和形成能力结合
好的習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用,而适当的技术指导,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形成。比如学生自学课文,养成了自己分段、归纳段意的习惯,却又往往分不好段落,归纳不好段意。这就需要进行具体指导,既教给规律性的知识,如分段、拟段意的一般原则、方法、过渡段的归属等,又注重进行特殊情况的分析指导,使学生把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逐渐向“不需要教”的境界发展。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高效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学生养成自学的一种好习惯。本人对此认识不免肤浅,做法也不太成熟,又无突出业绩,为了求得指导帮助,并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便不揣冒昧,权作抛砖引玉,望能就正于专家和同仁。
作者简介:何树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翟家所镇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