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社区康复现状仍不容乐观,人才因素是制约社区康复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康复人才队伍,宣传普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缺乏的康复技术知识,是完善社区康复的重要保证。本文就黑龙江省社区康复及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概况,探讨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对社区康复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康复团队;人才建设;社区康复
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2010年底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黑龙江省残疾人总数为218.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72%,截止到2013年6月3日,《中国残疾人统计年鉴》收入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黑龙江省(含垦区)残疾人口为919116人[1]。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1 黑龙江省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慨况
早在1976年,WHO就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康复形势——社区康复,简称CBR。CBR主要通过整合和利用该区域的相应资源,提供老、弱、伤、残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服务,因地制宜地进行残疾者的社区与家庭康复,同时也提供教育、职业、社区康复,鼓励残疾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因其具有投入低、覆盖广、可及性强等特点,社区康复不仅仅是对残疾者,对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都至关重要,被认做是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普及康复医疗服务的基础和主要形式[2]。
截止至2013年初,黑龙江省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76个,基本建成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居民满意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90%以上。然而,残疾人对社区康复认识存在偏差,社区康复训练接受率低,获得康复服务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白婧等[]对黑龙江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共监测1048人,并分析了监测对象1年内的康复情况,结果显示仅有20%的残疾人享受到了康复服务;8.3%的监测对象接受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5.25%的对象接受了康复治疗与训练服务;4.4%的监测对象认为社区康复效果很好;35.9%认为较好;57.5%认为一般;2.2%认为没有效果;61.9%的对象需求生活救助;53.3%需求医疗救助;26.0%需求康复救助。
总之,黑龙江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建设在大踏步前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康复现状仍不容乐观,残疾人对康复健康教育、康复治疗训练普遍缺乏认识,人才因素是制约社区康复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一个涵盖管理人员、医疗人员、志愿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基础康复系统,建设任务离不开人力资源,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康复人才队伍,宣传普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缺乏的康复技术知识,是完善社区康复的重要保证[4-6]。
2 黑龙江省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概况
在很大程度上,康复专业人员是病人康复进程的主导者,培养高素质的康复人才队伍,能更好的推动社区康复的发展。若根据卫生部康复医院建设要求,我国二、三级医院共需要康复医师5.8万人,治疗师11.6万人,社区综合康复人员需要90.2万人,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其康复人才缺口巨大[7]。近年来,对黑龙江省内各市县设立康复科室的179家医疗单位进行调研,共配有康复医师700人,康复治疗师1017人,康复护士496人,其中医师与治疗师两者间比例,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l:5到1:10的要求。省内有康复治疗的需求的残疾人约219万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46名康复治疗师。虽然,黑龙江省内各高校相继开设康复专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的缺乏。但黑龙江省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才流失较严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人员来源较为复杂,包括中医师、针灸师、推拿师、理疗师以及护士等,决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此外,黑龙江省因地处我国北方,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康复机构多以脑卒中为主要范围,从事心肺康复的较少,能够提供心理、精神等方面康复服务的医师更少。中医背景康复医师大多以针灸、推拿见长,对象基本上是颈肩腰腿痛的患者[8]。
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康复教育与培训,培训滞后也恰恰成为黑龙江省康复事业发展的瓶颈。就康复医师而言,需在康复医疗团队中发挥领导职能,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在美国,本科生在大学毕业后可进入医学院,并在4年学习时间内通过执业医师相关考试,之后转入临床住院医师专科培训阶段,4年后再通过第三部分执业医师和康复资格考试,才能正式成为康复医师[9]。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开设临床医学(康复方向)专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2010后,该类毕业生需先经过三年康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再分配到医院成为康复医师。然而,黑龙江省内仅有一家具备培训的资质的医疗单位,年培训人员量远不能满足康复发展的需要。
3 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对社区康复发展的影响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康复医学,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仍集中于二级、三级医院,约56%的社区医院没有设立康复科,每年紧约25%的康复人员参加培训,无法提供广大残疾者“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需求[10]。社区康复机构建设不足也阻碍了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具体落实。社区康复所在基础,但却涉及多项学科,既要运用医疗、教育等手段,又要运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既要选择简便可行的方案,又要运用高科技的成果。因此,社区康复的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确保各层级各阶段康复人员配置达标,是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纵向康复网络建设的基石[11]。
黑龙江省残疾者中以肢体残疾最多,约为91.7万人,占41.90%,且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开展以慢性病、老年病康复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为其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还能够避免残疾人、老年人到院就诊不便的情况,极大限度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在社区中,运用专业康复知识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残疾的防治。社区康复教育是对社区康复技术服务不足的一种补充。因此,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应参与社区康复,大型康复机构有义务承担普及社区康复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大规模、高频率的帮助社区伤残患者和医院周边群众提高康复意识,了解康复治疗的作用,能使医疗康复得以延续,提高社区康复服务质量[5]。 结束语
近年来,黑龙江省老年病、慢性病以及退行性病变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省内有关部分应该积极协调,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坚持“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的理念;探索社区康复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方法;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专家组加强指导各层级康复技术水平;加快健康教育的专业化与普及化,逐步建立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服务网络,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2]。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丛梅,周大勇.黑龙江省残联,社区康复进万家--黑龙江省残联社区康复工作体会[A].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3:6.
[3]白婧.黑龙江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白婧.黑龙江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张乐怡,苏效珏,刘洁华.康复医师以健康教育者参与社区康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1,02:124-125.
[7]任艳苹,郭琪,李雨晴等.我国社区康复医疗资源的现状与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08:757-759.
[8]唐强,谢云龙,朱路文.黑龙江省康复医学资源现状与对策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2012:2.
[9]潘燕霞,黄炳强,林诚等.康复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33-36+63
[10]张诗敏,杜雪平,胡海鹰.社区康复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A):2918-2920.
[11]徐依依,吕军,陈刚等.康复队伍建设对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7:52-53.
关键词:康复团队;人才建设;社区康复
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2010年底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黑龙江省残疾人总数为218.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72%,截止到2013年6月3日,《中国残疾人统计年鉴》收入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黑龙江省(含垦区)残疾人口为919116人[1]。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1 黑龙江省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慨况
早在1976年,WHO就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康复形势——社区康复,简称CBR。CBR主要通过整合和利用该区域的相应资源,提供老、弱、伤、残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服务,因地制宜地进行残疾者的社区与家庭康复,同时也提供教育、职业、社区康复,鼓励残疾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因其具有投入低、覆盖广、可及性强等特点,社区康复不仅仅是对残疾者,对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都至关重要,被认做是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普及康复医疗服务的基础和主要形式[2]。
截止至2013年初,黑龙江省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76个,基本建成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居民满意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90%以上。然而,残疾人对社区康复认识存在偏差,社区康复训练接受率低,获得康复服务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白婧等[]对黑龙江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共监测1048人,并分析了监测对象1年内的康复情况,结果显示仅有20%的残疾人享受到了康复服务;8.3%的监测对象接受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5.25%的对象接受了康复治疗与训练服务;4.4%的监测对象认为社区康复效果很好;35.9%认为较好;57.5%认为一般;2.2%认为没有效果;61.9%的对象需求生活救助;53.3%需求医疗救助;26.0%需求康复救助。
总之,黑龙江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建设在大踏步前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康复现状仍不容乐观,残疾人对康复健康教育、康复治疗训练普遍缺乏认识,人才因素是制约社区康复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一个涵盖管理人员、医疗人员、志愿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基础康复系统,建设任务离不开人力资源,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康复人才队伍,宣传普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缺乏的康复技术知识,是完善社区康复的重要保证[4-6]。
2 黑龙江省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概况
在很大程度上,康复专业人员是病人康复进程的主导者,培养高素质的康复人才队伍,能更好的推动社区康复的发展。若根据卫生部康复医院建设要求,我国二、三级医院共需要康复医师5.8万人,治疗师11.6万人,社区综合康复人员需要90.2万人,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其康复人才缺口巨大[7]。近年来,对黑龙江省内各市县设立康复科室的179家医疗单位进行调研,共配有康复医师700人,康复治疗师1017人,康复护士496人,其中医师与治疗师两者间比例,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l:5到1:10的要求。省内有康复治疗的需求的残疾人约219万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46名康复治疗师。虽然,黑龙江省内各高校相继开设康复专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的缺乏。但黑龙江省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才流失较严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人员来源较为复杂,包括中医师、针灸师、推拿师、理疗师以及护士等,决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此外,黑龙江省因地处我国北方,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康复机构多以脑卒中为主要范围,从事心肺康复的较少,能够提供心理、精神等方面康复服务的医师更少。中医背景康复医师大多以针灸、推拿见长,对象基本上是颈肩腰腿痛的患者[8]。
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康复教育与培训,培训滞后也恰恰成为黑龙江省康复事业发展的瓶颈。就康复医师而言,需在康复医疗团队中发挥领导职能,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在美国,本科生在大学毕业后可进入医学院,并在4年学习时间内通过执业医师相关考试,之后转入临床住院医师专科培训阶段,4年后再通过第三部分执业医师和康复资格考试,才能正式成为康复医师[9]。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开设临床医学(康复方向)专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2010后,该类毕业生需先经过三年康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再分配到医院成为康复医师。然而,黑龙江省内仅有一家具备培训的资质的医疗单位,年培训人员量远不能满足康复发展的需要。
3 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对社区康复发展的影响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康复医学,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仍集中于二级、三级医院,约56%的社区医院没有设立康复科,每年紧约25%的康复人员参加培训,无法提供广大残疾者“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需求[10]。社区康复机构建设不足也阻碍了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具体落实。社区康复所在基础,但却涉及多项学科,既要运用医疗、教育等手段,又要运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既要选择简便可行的方案,又要运用高科技的成果。因此,社区康复的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确保各层级各阶段康复人员配置达标,是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纵向康复网络建设的基石[11]。
黑龙江省残疾者中以肢体残疾最多,约为91.7万人,占41.90%,且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开展以慢性病、老年病康复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为其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还能够避免残疾人、老年人到院就诊不便的情况,极大限度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在社区中,运用专业康复知识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残疾的防治。社区康复教育是对社区康复技术服务不足的一种补充。因此,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应参与社区康复,大型康复机构有义务承担普及社区康复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大规模、高频率的帮助社区伤残患者和医院周边群众提高康复意识,了解康复治疗的作用,能使医疗康复得以延续,提高社区康复服务质量[5]。 结束语
近年来,黑龙江省老年病、慢性病以及退行性病变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省内有关部分应该积极协调,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坚持“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的理念;探索社区康复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方法;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专家组加强指导各层级康复技术水平;加快健康教育的专业化与普及化,逐步建立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服务网络,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2]。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丛梅,周大勇.黑龙江省残联,社区康复进万家--黑龙江省残联社区康复工作体会[A].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3:6.
[3]白婧.黑龙江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白婧.黑龙江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张乐怡,苏效珏,刘洁华.康复医师以健康教育者参与社区康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1,02:124-125.
[7]任艳苹,郭琪,李雨晴等.我国社区康复医疗资源的现状与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08:757-759.
[8]唐强,谢云龙,朱路文.黑龙江省康复医学资源现状与对策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2012:2.
[9]潘燕霞,黄炳强,林诚等.康复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33-36+63
[10]张诗敏,杜雪平,胡海鹰.社区康复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A):2918-2920.
[11]徐依依,吕军,陈刚等.康复队伍建设对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