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计算机类专业近600名学生求职择业心态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求职择业方面存在许多矛盾心态,并获取了进一步开展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类专业 求职择业心态
[作者简介]张文孝(1961- ),男,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学生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教学。(陕西 西安 710032)
[课题项目]本文系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040614)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93-03
为真实、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心态,提高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们在计算机类专业本、专科的学生中进行了求职择业心态问卷调查。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1~4年级、专科(高职)1~3年级在校生,抽样情况见表1(各年级学生中男女生人数按4∶1的比例选取)。调查采取无记名、完全志愿签写、集体组织、当场测试并回收问卷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5份,有效率为92.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学生对目前总体就业形势的认识、把握和了解情况
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调查中,有71.6%的学生选“形势严峻、就业难”,12.2%选“形势正常”,8.4%选“形势较好、就业容易”,选“不了解”的占7.8%。这一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明显地意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2.对于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客观方面强调的人多,而从主观方面查找的人少。在回答“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这一问题时,59.7%的学生选择“高校扩招,应届毕业生供给过多”;48.1%的学生选择“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32.2%的学生选择“应届毕业生还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28.9%的学生选择“应届毕业生心态不现实”;19.5%的学生选择“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有偏见”;16.0%的学生选择“渠道不通畅”;还有11.6%的学生选择“其他”。从主观方面查找原因的学生只有28.9%。
3.“考研族”的出现与连年的“考研热”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在对当前毕业生中“考研热”的原因选择中,有60.2%的学生选“就业压力”;17.6%的学生选“用人需求的‘误导’”;13.7%的学生选“个人追求”;6.2%的学生选“家长要求”;还有2.3%的学生未做出选择。
(二)关于学生求职择业的心态、标准及其价值取向情况
1.看重单位发展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在薪酬问题上则表现出矛盾的心态。在“你认为大学生择业时要优先考虑的因素(最多可选两项)”问题上,59.5%的学生选择“单位发展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37.3%选“自我实际情况”;22.2%选“薪资福利”;12.2%选“单位地域”;11.9%选“是否专业对口”。在回答“你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哪些方面对你最具吸引力(最多可选三项)”的问题时,48.1%选“企业效益与发展潜力”;44.1%选“薪酬福利”;34.8%选“培训及提职、晋级机会”;33.5%选“企业性质和规模”;31.6%选“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6.7%选“企业文化及激励机制”;还有3.2%选“其他”。当问到“影响你择业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三项)”时,选“未来发展”的40.2%;选“爱好/兴趣”的32.1%;选“企业实力”“专业对口”“区域”“市场环境”“企业文化”“企业性质”“行业”的依次为29.5%、21.1%、13.2%、10.3%、9.4%、9.0%和7.9%。
2.沿海开放城市和外资或合资单位仍为学生的首选。调查中,我们发现沿海开放城市和四大直辖市是学生们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域,选择的学生比例分别高达40.9%和22.9%。而在职业的选择上,30.1%的学生想“读研究生”;29.7%的学生想去“外资或合资单位”;11.1%的学生想进“党政机关”等等。
3.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是求职择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下列因素对就业影响程度”的选择结果见表2;对“你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的重要程度”的选择结果见表3;当问及“你在求职择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学生们选择的结果见图1;当问及“你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学生们的选择结果见图2。这表明,学生对择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专业知识排第一位(79.2%),个人能力排第二位(79.0%),学习成绩排第三位(58.4%)。
4.在对待下基层的问题上存在矛盾心理。调查中,在回答“是否愿意到基层锻炼”问题时,51.7%的学生选“愿意”;15.7%的学生选“不愿意”;32.6%的学生选“无所谓”。在回答“愿意下基层的原因(限选3项)”时,选择“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的占64.0%;选择“改造自身弱点”的占47.4%;选择“向基层群众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和生产技术”的占37.3%;选“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的占24.6%等等。而在回答“不愿意下基层的原因(限选3项)”时,选“怕被埋没”的占31.0%;嫌“工资待遇不高”的占30.5%;嫌“文化生活不丰富”的占25.4%;“怕专业不对口”的占22.4%;嫌“生活太艰苦”的占20.2%等等。
5.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的选择结果依次为:专业水平(55.4%)、心理素质(47.4%)、适应能力(41.9%)、沟通能力(37.3%)、品德(24.0%)和组织能力(21.4%);对“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问题的选择结果,较多的是:专业能力(48.3%)、学历(29.9%)、所毕业学校(29.4%)、所学专业(27.9%)、潜力(23.5%)、社会经历(21.8%)。
6.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评价比较切合实际,对适应第一份工作比较有信心。调查中,认为自己专业技能很强、强、一般、较弱、很弱的学生分别为4.5%、14.9%、52.2%、16.0%和7.2%;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非常清晰、比较清晰、不好确定、比较模糊、非常模糊的学生依次为12.4%、34.3%、30.5%、16.5%和6.3%;对能适应第一份工作很有信心、比较有信心、没感觉、不太有信心、很没信心的学生分别为31.9%、39.8%、13.1%、11.1%和4.1%。
(三)关于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急需了解的信息和急需提供的服务方面的情况
1.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在择业过程中,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依次为就业政策和形势分析(25.9%)、提供就业信息(23.2%)、求职技巧培训(17.7%)、职业生涯设计(14.8%)、就业心理咨询(10.6%)和其他(7.8%)。
2.学生获取急需信息的主要渠道为新闻媒体,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亲属或朋友。调查中,关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的哪类信息(限选3项)”,学生们选择的结果如图3所示;关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谁”,选择的结果见图4;关于“你觉得获得就业信息比较有效的渠道是那些(限选3项)”,选择的结果如图5所示。
三、建议
1.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矛盾心态,其实质是价值观及理想信念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念。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他们树立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切实加强大学生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确定自己合理、科学的就业期望值,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准确把握自己的前提下,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地参与竞争。再次,要提高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逆境不气馁、顺境不自傲,积极进取,百折不挠。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学校应主动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规律,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并把它贯穿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一年级的就业指导,要结合入学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思想、适应性和修身养性教育。二年级的就业指导,重点应放在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规划的系统指导上。三年级的就业指导要以正确的求职择业观教育为重点。四年级的就业指导,应重点进行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宣传,开展求职择业技巧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陈成文,谭日辉.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基于2003、2004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2]任丽,窦胜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3]张文孝.“鸡头”乎?“凤尾”乎?——我院毕业生求职择业心态透析[J].高教研究学报,2005,38(3).
[4]文东茅.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5]武毅英,王影.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关系的定量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6).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类专业 求职择业心态
[作者简介]张文孝(1961- ),男,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学生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教学。(陕西 西安 710032)
[课题项目]本文系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040614)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93-03
为真实、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心态,提高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们在计算机类专业本、专科的学生中进行了求职择业心态问卷调查。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1~4年级、专科(高职)1~3年级在校生,抽样情况见表1(各年级学生中男女生人数按4∶1的比例选取)。调查采取无记名、完全志愿签写、集体组织、当场测试并回收问卷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5份,有效率为92.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学生对目前总体就业形势的认识、把握和了解情况
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调查中,有71.6%的学生选“形势严峻、就业难”,12.2%选“形势正常”,8.4%选“形势较好、就业容易”,选“不了解”的占7.8%。这一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明显地意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2.对于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客观方面强调的人多,而从主观方面查找的人少。在回答“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这一问题时,59.7%的学生选择“高校扩招,应届毕业生供给过多”;48.1%的学生选择“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32.2%的学生选择“应届毕业生还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28.9%的学生选择“应届毕业生心态不现实”;19.5%的学生选择“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有偏见”;16.0%的学生选择“渠道不通畅”;还有11.6%的学生选择“其他”。从主观方面查找原因的学生只有28.9%。
3.“考研族”的出现与连年的“考研热”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在对当前毕业生中“考研热”的原因选择中,有60.2%的学生选“就业压力”;17.6%的学生选“用人需求的‘误导’”;13.7%的学生选“个人追求”;6.2%的学生选“家长要求”;还有2.3%的学生未做出选择。
(二)关于学生求职择业的心态、标准及其价值取向情况
1.看重单位发展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在薪酬问题上则表现出矛盾的心态。在“你认为大学生择业时要优先考虑的因素(最多可选两项)”问题上,59.5%的学生选择“单位发展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37.3%选“自我实际情况”;22.2%选“薪资福利”;12.2%选“单位地域”;11.9%选“是否专业对口”。在回答“你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哪些方面对你最具吸引力(最多可选三项)”的问题时,48.1%选“企业效益与发展潜力”;44.1%选“薪酬福利”;34.8%选“培训及提职、晋级机会”;33.5%选“企业性质和规模”;31.6%选“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6.7%选“企业文化及激励机制”;还有3.2%选“其他”。当问到“影响你择业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三项)”时,选“未来发展”的40.2%;选“爱好/兴趣”的32.1%;选“企业实力”“专业对口”“区域”“市场环境”“企业文化”“企业性质”“行业”的依次为29.5%、21.1%、13.2%、10.3%、9.4%、9.0%和7.9%。
2.沿海开放城市和外资或合资单位仍为学生的首选。调查中,我们发现沿海开放城市和四大直辖市是学生们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域,选择的学生比例分别高达40.9%和22.9%。而在职业的选择上,30.1%的学生想“读研究生”;29.7%的学生想去“外资或合资单位”;11.1%的学生想进“党政机关”等等。
3.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是求职择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下列因素对就业影响程度”的选择结果见表2;对“你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的重要程度”的选择结果见表3;当问及“你在求职择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学生们选择的结果见图1;当问及“你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学生们的选择结果见图2。这表明,学生对择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专业知识排第一位(79.2%),个人能力排第二位(79.0%),学习成绩排第三位(58.4%)。
4.在对待下基层的问题上存在矛盾心理。调查中,在回答“是否愿意到基层锻炼”问题时,51.7%的学生选“愿意”;15.7%的学生选“不愿意”;32.6%的学生选“无所谓”。在回答“愿意下基层的原因(限选3项)”时,选择“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的占64.0%;选择“改造自身弱点”的占47.4%;选择“向基层群众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和生产技术”的占37.3%;选“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的占24.6%等等。而在回答“不愿意下基层的原因(限选3项)”时,选“怕被埋没”的占31.0%;嫌“工资待遇不高”的占30.5%;嫌“文化生活不丰富”的占25.4%;“怕专业不对口”的占22.4%;嫌“生活太艰苦”的占20.2%等等。
5.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的选择结果依次为:专业水平(55.4%)、心理素质(47.4%)、适应能力(41.9%)、沟通能力(37.3%)、品德(24.0%)和组织能力(21.4%);对“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问题的选择结果,较多的是:专业能力(48.3%)、学历(29.9%)、所毕业学校(29.4%)、所学专业(27.9%)、潜力(23.5%)、社会经历(21.8%)。
6.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评价比较切合实际,对适应第一份工作比较有信心。调查中,认为自己专业技能很强、强、一般、较弱、很弱的学生分别为4.5%、14.9%、52.2%、16.0%和7.2%;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非常清晰、比较清晰、不好确定、比较模糊、非常模糊的学生依次为12.4%、34.3%、30.5%、16.5%和6.3%;对能适应第一份工作很有信心、比较有信心、没感觉、不太有信心、很没信心的学生分别为31.9%、39.8%、13.1%、11.1%和4.1%。
(三)关于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急需了解的信息和急需提供的服务方面的情况
1.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在择业过程中,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依次为就业政策和形势分析(25.9%)、提供就业信息(23.2%)、求职技巧培训(17.7%)、职业生涯设计(14.8%)、就业心理咨询(10.6%)和其他(7.8%)。
2.学生获取急需信息的主要渠道为新闻媒体,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亲属或朋友。调查中,关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的哪类信息(限选3项)”,学生们选择的结果如图3所示;关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谁”,选择的结果见图4;关于“你觉得获得就业信息比较有效的渠道是那些(限选3项)”,选择的结果如图5所示。
三、建议
1.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矛盾心态,其实质是价值观及理想信念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念。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他们树立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切实加强大学生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确定自己合理、科学的就业期望值,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准确把握自己的前提下,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地参与竞争。再次,要提高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逆境不气馁、顺境不自傲,积极进取,百折不挠。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学校应主动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规律,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并把它贯穿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一年级的就业指导,要结合入学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思想、适应性和修身养性教育。二年级的就业指导,重点应放在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规划的系统指导上。三年级的就业指导要以正确的求职择业观教育为重点。四年级的就业指导,应重点进行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宣传,开展求职择业技巧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陈成文,谭日辉.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基于2003、2004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2]任丽,窦胜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3]张文孝.“鸡头”乎?“凤尾”乎?——我院毕业生求职择业心态透析[J].高教研究学报,2005,38(3).
[4]文东茅.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5]武毅英,王影.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关系的定量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