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为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2组,即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对照组,每组30人,对各组的治疗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的休克并发症发生率和恐惧、焦虑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能明显提高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护理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1]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持续或反复作用导致的局部或弥漫性肝脏纤维化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合并症也比较多,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2009年2月~2009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的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09年2月~2009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对照组,每组30人。2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及分组
1.2.1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2]对患者进行恐惧、焦虑的评估。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护理人员保持平稳的心境和良好的情绪,耐心听取患者和家属的倾诉,同情和关怀患者,使患者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心。主动介绍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感,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的同时,进行常规的一般护理。
1.2.2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一般护理,不进行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
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休克并发症、恐惧、焦虑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
1.3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x2检验,检验水准:ɑ=0.05
2结果
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作用见表2。
由表2可见,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的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恐惧焦虑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3讨论
3.1心理干预增强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认知态度
心理应激学认为当人的认知受到威胁、挑战及对其个体生存产生危害时,则出现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对患者来说,往往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随之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和自控力下降等。这些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转归。〔3〕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可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3.2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使护理工作更系统、更周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并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整个护理过程,增强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节约了卫生资源。
3.3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整体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干预在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护理质量在医院整个质量体系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4〕 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是新的医学模式和新的护理模式的优化组合,明显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5.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4.
[3]康丽艳,刁惠民,张立新,等.住院病人心理反应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5):383.
[4]史雯静,谢军娇,朱秀琴,等.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作用[J]護理学杂志,2004,19(13):6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心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护理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1]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持续或反复作用导致的局部或弥漫性肝脏纤维化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合并症也比较多,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2009年2月~2009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的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09年2月~2009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对照组,每组30人。2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及分组
1.2.1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2]对患者进行恐惧、焦虑的评估。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护理人员保持平稳的心境和良好的情绪,耐心听取患者和家属的倾诉,同情和关怀患者,使患者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心。主动介绍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感,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的同时,进行常规的一般护理。
1.2.2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一般护理,不进行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
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休克并发症、恐惧、焦虑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
1.3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x2检验,检验水准:ɑ=0.05
2结果
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作用见表2。
由表2可见,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的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恐惧焦虑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3讨论
3.1心理干预增强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认知态度
心理应激学认为当人的认知受到威胁、挑战及对其个体生存产生危害时,则出现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对患者来说,往往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随之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和自控力下降等。这些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转归。〔3〕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可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3.2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使护理工作更系统、更周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并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整个护理过程,增强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节约了卫生资源。
3.3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整体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干预在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护理质量在医院整个质量体系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4〕 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是新的医学模式和新的护理模式的优化组合,明显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5.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4.
[3]康丽艳,刁惠民,张立新,等.住院病人心理反应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5):383.
[4]史雯静,谢军娇,朱秀琴,等.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作用[J]護理学杂志,2004,19(13):6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