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萧绎《金楼子.戒子篇》的教育思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萧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著有《金楼子》一书。《金楼子·戒子篇》集中体现了萧绎的教育学思想。笔者从《金楼子·戒子篇》的写作背景、内容、特点等角度入手,阐述萧绎的教育思想,以期对今日之教育学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萧绎 《金楼子》 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天监十三年(515年),封湘东郡王,后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侯景叛乱,萧绎奉命讨伐,克平侯景后,即帝位于江陵,改元承圣,史称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为西魏所害,后被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
  萧绎生前著述甚多,惜多已亡佚,流传至今的,以《金楼子》一书最为重要。本文拟从《金楼子·戒子篇》入手,浅析萧绎的教育思想。
  一 《金楼子·戒子篇》写作背景
  第一,魏晋南朝战乱频仍,朝代更替频繁,官学兴废无时,对子弟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家庭承担,家学日渐勃兴。教子学儒是家学的重点。明人张一桂在《颜氏家训》序中说:
  “迨夫王路陵夷,礼教残阙,悖德覆行者接踵于世。于是,为之亲者恐恐然虑教敕之亡素,其后人或纳于邪也,始丁宁饬诫,而家训所由作矣。”
  第二,南朝重门第,而人们品评门第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是否具备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以及家法门风。因为文化素养在当时是衡量人才优劣的标准,对于家族子弟未来的仕宦生涯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多重视家学。研究者叶妙娜认为:东晋南朝崇尚风流人物,大族把学术与门第结合起来,作为维持地位不坠的重要手段。如:南朝时期,谢氏在军事、政治上的影响虽逐渐丧失,但仍可凭借文豪、诗人名世。孟繁冶在《论颍川鄢陵庾氏之崛起》中亦论及:“早在政治发展的重要积累期,颍川庾氏的文化特征就已十分突出。东晋时期,庾氏不但在政治上举足轻重,而且家族文化也最为发达。”因此,南朝门阀士族为提高其家族地位并维持其门第之不衰,高度重视家族、家庭教育。
  第三,萧氏家族具有优良的文化家风与儒学品格。萧绎与其父萧衍,其兄萧统、萧纲并称“四萧”。对于萧氏父子四人,史称“一门能文”,“人人有集”,足见其文化家风之厚重。萧氏家族素来讲求做人的操守与品格,并逐渐形成世代传承的门风与品格。萧氏家族推崇的品格主要是仁孝。如史载萧衍年六岁时,其母去世,三天水浆不入口,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其子昭明太子萧统,史书记载他“性仁孝”、“仁德素著”、“性宽和容众”。其弟萧纲,“器宇宽宏”。萧统之子萧察,安于俭素,事其母以孝闻。萧绎亦深受其家族门风与品格的影响,如他在《金楼子·后妃篇》中,就深切表达了其对亡母的无限哀思。由此可见,萧氏是典型的儒学士族的作派,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受此熏陶,萧氏子弟多践守儒家道德,守孝尊仁,颇有厚道君子之风,而且他们又将此门风品格付诸对后代子孙的教育,世代相传。
  二 萧绎教育思想的内容
  1 修身之道
  萧绎《戒子篇》中训诫后辈修身之道所用引文篇幅最大,其中又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立志
  萧绎开篇通过批驳东方朔诫子之言以鼓励儿子们立志。东方朔《诫子书》开篇即云:“明者处世,莫尚于中”,这里的“中”可理解为中庸,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准则。他以“首阳为拙”,以老子“饱食安步,以仕易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之举为巧智。萧绎不赞成东方朔这种消极的教子哲学,他说“方今尧舜在上,千载一朝,人思自勉,吾不欲使汝曹为之也。”可见,他希望儿子们能够奋发图强,建功立业。萧绎勉励儿子们积极入世,然而,在如何对待功名这一问题上,他又是清醒的,他引用任之言“人皆有荣进之心,政复有多少耳。然口不及,迹不营,居当为胜。”肯定人有“荣进之心”,但又强调求取功名一定要“居当”,反对急功近利。
  (2)慎言
  在篇中,萧绎先引后稷庙堂金人铭:
  “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又引崔子玉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
  告诫儿子习诵这两铭。此外他还引用了马援《诫兄子马严马敦书》以教子慎言。
  (3)慎独
  萧绎引用枚乘的话“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勿为。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告诫其子要“自修”、“内省”。又引用王昶《家诫》,“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已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反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也。”指明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毁谤,不应“反报”,“默而自修”才是上策。另外,萧绎还告诫儿子要勤于自省,他引颜延之所言教子,希望儿子们如颜氏一样“日省吾躬,月料吾志”。
  萧绎特别重视慎独,在篇中,他引子夏之言: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必使长者安之,幼者爱之,朋友信之。是以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近,至于远也。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可不慎乎!”
  从而告诫儿子要慎独。
  (4)孝敬仁义
  萧绎引王昶所言:
  “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
  他指出儒家经典之“孝敬仁义”不但是“立身之本”,而且还能令“宗族安”并为“乡党重”,以扬名显亲、永全福禄。
  (5)谦让
  萧绎引王昶所言: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也。”又引单襄公之言:“君子不自称也,必以让也。恶其盖人也。”
  以示矜夸凌人的弊端。他还回忆自己“弱年重之中朝,名士抑扬于诗酒之际,吟咏于啸傲之间,自得如山,忽人如草,好为辞费,颇事抑扬”的经历,并语重心长地表明对此“末甚悔之,以为深戒”。
  (6)中庸
  这是萧绎对后辈的举止修养提出的劝诫。他引颜延之所云:
  “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识。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能以恬漠为体,宽愉为器者,善矣。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小忍则歇。故动无响容,举无失度,则为善也。”
  认为要“以恬漠为体,宽裕为器”,避免过喜和过怒,以合乎于礼法的要求。
  (7)贵和
  萧绎引向朗戒子遗言:
  “贫非人患,以和为贵。汝其勉之,以为深戒。”
  以此告诫后人处世之道重在以和为贵。
  2 齐家之道
  萧绎分别引用颜延之语教子以齐家之道,颜延之语如下:
  “欲求子孝,必先为慈;将责弟悌,务念为友。虽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夫和之不备,或应以不和,犹信不足焉,必有不信。倘知恩意相生,情理相出,可以使家有参、柴,人皆由、损。”
  萧绎自云:“淫华怪饰,奇服丽食,慎毋为也。”教导子孙治家要崇尚俭约。
  3 兄弟之道
  萧绎引用陶渊明之言:
  “汝辈既稚小,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为兄弟之义。鲍叔、敬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颖川陈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范稚春,晋时积行人也,七世同居,家人无怨色。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汝其慎哉!”
  萧绎想以此告诫子孙处理兄弟关系务以和睦、团结为重。
  4 治学之道
  在指导儿子读书治学方面,萧绎自有其独到之处。其《戒子篇》云:
  “处广厦之下,细毡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岂与夫驰聘原兽同日而语哉?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所谓非圣人之书勿读。读之百遍,其义自见。此外众书,自可泛观耳。正史既见得失成败,此经国之所急。《五经》之外,宜以正史为先。谱牒,所以别贵贱,明是非,尤宜留意,或复中表亲疏,或复通塞升降,百世衣冠,不可不悉。”
  在这段文字中,萧绎为子孙指明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萧绎为后代开具的必读书目包括:《五经》、正史、谱牒。其中《五经》为“圣人之书”,故“必以《五经》为本”。而读史书可“见得失成败,此经国之所急”,故“五经之外,宜以正史为先”。此外,还要读谱牒,以“别贵贱,明是非”。
  萧绎推崇的学习方法可概括为:第一,循序渐进:五经为先,正史次之,再次谱牒,最后是“此外众书”;第二,“读之百遍,其义自见”;第三,博览群书。萧绎勉励后辈于精读《五经》、正史、谱牒之外,还要泛观众书。
  5 交友之道
  萧绎引曾子言诫子以交友之道,如下: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也。”
  后文又引具体事例加以劝诫。如引潘承明教子事“归义隐蕃为豪杰所善,潘承明子翥与之善。承明问曰:‘何故与轻薄通,使人心震面热?’”萧绎借先贤之语教导子孙要谨慎择友,又引郑衮、王仲回、朱公叔等例,并于篇末再三叮嘱儿子:“此有深意,最宜思之。”
  6 为政之道
  萧绎引用高季羔之例戒子,原文如下:
  “高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于此有室!’季羔入焉。既追者罢,季羔将去,问刖者曰:‘今吾在难,此正子报怨之时,而子逃我何?’曰:‘曩君治臣以法,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臣又知之。君岂私于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待君子。’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
  由此可见,萧绎认为:为君为臣者,执法必须公正严明,然而,仅有这点还不够,还必须同时怀有一颗恻隐之心,惟此方能得到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三 萧绎教育思想的特点
  1 《戒子篇》多采旧说。萧绎大量引用前人名言警句教子,全文共约两千两百字,引用名言却多达二十多段,堪称为一篇汇聚前人教子箴言的名人语录。而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训诫子孙,萧绎在《戒子篇》中亦有论及,他在引用马援戒子名言后曾言:
  “然戒龙伯高之美言,杜季良之恶行,吾谓托古人以见意,斯为善也。”
  可见,萧绎赞同马援教子之法,并引用马氏诫子之言以教子,他认为自己这种借古人警句以抒己胸臆的方法,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子方法。所以他通篇大量引用名言诫子,并叮嘱儿子“习诵”这些名言。
  2 重视对儿子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戒子篇》中,关于修身齐家之道的内容,所占的篇幅最大,其中又尤以修身为先。而修身齐家所尊奉的规范,主要是儒家伦理道德,以中庸之道为核心。至于治国平天下所必须的为政之道,萧绎具体只列举了高季羔严明执法的例子。但他在训诫子孙读书治学之道时,曾言:
  “正史既见得失成败,此经国之所急。《五经》之外,宜以正史为先。”
  可见,他把正史作为学习治国之道的重要教科书,希望儿子们通过读史明得失成败,并将其运用于治国实践中。萧绎身为梁代皇帝,其后代亦注定为帝,而皇帝的首要任务就是治国为政,对于这一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萧绎却仅用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不免失之于空泛。其子孙后来在政治上多遭遇败亡厄运,恐怕与此亦难逃干系。
  3 萧绎教育儿子,以劝诫为主。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一方面是采用警句、典型事例加以引导;另一方面则是言传身教。《戒子篇》可谓警语连珠,这一教子方法的优点在于:令后人读来如沐春风,倍感亲切,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除此之外,萧绎还引用典型事例教子。如援引高季羔严于执法一事及潘承明、邓衮、王仲回、朱公叔等人教子的事例。萧绎亦重视以言传身教诫子。如他劝诫子孙谦让之道一段:
  “吾弱年重之中朝,名士抑扬于诗酒之际,吟咏于啸傲之间。自得如山,忽人如草。好为辞费,颇事抑扬。末甚悔之,以为深戒。”
  回忆往事,语重心长,不失为是一种极富人情味的教子方式。由此可见,萧绎主张温和慈爱的教育方法,不以严厉的家法戒律教子,唯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参考文献:
   [1] 刘晟:《萧绎〈金楼子·立言〉主旨辨正》,《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2] 钟仕伦:《读〈金楼子〉书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作者简介:张蓓蓓,女,1981—,山东济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长的黑面纱》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著名短篇小说。本文从霍桑的家庭背景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来揭示黑纱的象征意义。揭开黑纱不仅可以让人们看到隐藏在人心中的罪恶,还可以揭示出在黑纱后面胡波教长孤独傲慢的心灵。  关键词:象征 罪恶 孤独 傲慢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施耐德教授曾在其《美国文学》一书
期刊
摘要19世纪的俄罗斯长篇小说史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以普希金和果戈理及其创作为代表的草创时期,以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构成的成熟时期。《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死魂灵》集中体现了草创时期的俄罗斯长篇小说体裁特征。  关键词:长篇小说 普希金 果戈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小说体裁研究,是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对于一向崇尚“内容压倒形
期刊
摘要兰斯顿·休斯的《初秋》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它以极其简单的情节和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矛盾与激烈的冲突。文中巧妙地运用景物的描写和对比的写作方法衬托出人物内心起伏的波澜。作者利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塑造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情节 对比 景物 语言 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
期刊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本文通过对伍尔夫女性意识的根源和她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的主要人物拉姆齐夫妇所代表的对立性格的分析,探讨了伍尔夫对传统父权制下两性二元对立的解构,并通过她的双性同体理论阐述了伍尔夫以一种新的视角和理念来关照两性关系,寻求并建立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 两性二元对立 双性同体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魏晋之际,向秀的“称情”说和王弼的“圣人有情”说皆对“情”的价值及其本体意义进行肯定和张扬,促使广大士族知识分子以情感为品评人物的标准,形成了以“重情适性”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模式。“重情适性”的思潮对同时代的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重情适性 本体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古代,“情感”历来是文人热衷的探讨话题。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
期刊
摘要曹操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喜爱的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卓越成就与贡献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本文试通过《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阐释,对其成就、贡献及影响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曹操 文治武功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成就 影响 分析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沛国谯县(今
期刊
摘要《论语·里仁》篇的 “事君数”章章旨,自汉代以降便存在不同训解,分歧的关键在于对该章中“数”字的含义理解不同。在关于“数”字的解释中,尤以“频繁、烦数,即屡次”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结合古代典籍中的具体情况,以及孔子的思想特点,可以发现在“事君数”章中“数”之含义当训释为“亲近、亲密”。  关键词:《论语·里仁》篇“事君数”章 异解 新解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论语·
期刊
摘要唐代诗人喜欢在七言诗句中运用一种以“时”字结尾的句法结构,这种结构的句子适合用于定格四季景色,适于描写追忆友人的内容,适于传达一种玄虚澹淡的禅境,也适于表现感伤的情绪。  关键词:“时”字结尾句子 时间 追忆 感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从诗歌的形式上研究古典诗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诗歌的句法。句法是诗人为创造诗的形式在运用语言文字时自觉形成的特殊的艺术技巧,缺少句
期刊
摘要本文以西美尔的“大都会与现代精神”思想为参照系,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大都会”文化研究。大都会的精神气质源于“货币经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喧哗、繁闹、碎片、瞬息万变的现代都市生活片段。由此,大都会更类似于一个巨大的“迷宫”。但“迷宫”之“网”,在实际意义上是美学的而非政治的。作为现代生存和体验空间的大都会,其间应运而生的是都市人的两种极端的精神状态:理性至上和自我隐退。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 大
期刊
摘要比喻是传统的修辞手段之一,是文学中非常丰富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尝试从认知角度探讨比喻,并对诗歌《To a Waterfoul》中的比喻用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意象性 暗喻 转喻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诗歌的形式和功能  诗歌(poetry)是传统意义上重要的文学表达方式,作为与小说不同的文学体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可以这样说,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如中国的《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