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有资产是国家主要的经济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有资产改革的深化时期,如何进一步搞好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直接关系着国有资产的改革能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将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实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着重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改革取到些许启示作用。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核算;资产价值;体制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有资产改革的深化时期,如何进一步搞好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直接关系着国有资产的改革能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阶段来看,我国实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国有资产核算管理核算对核算单位的引导调控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来看,在分类上比较粗放,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在国有资产精细化分管理核算方面,应根据国有资产所在行业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对于一些国家垄断的行业,应加大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引进多种方法加强对核算单位的引导调控,以达到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促进国有资产单位更好更快地改革和发展。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相关部门应随时关注国有资产单位的发展现状和动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进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打破某些行业由国有资产单位垄断的局面。
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可以促进国有资产单位的进一步改革,让这些垄断行业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中完善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国家宏观引导和调控下自主经营管理,能真正做到自负盈亏,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从目前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实际来看,在对国有企业的引导调控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的管理核算问题
1、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管理核算的问题分析
一是现在的一些地区对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工作的认识不够,导致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核算流于形式,方式方法陈旧,没有深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对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的作用;二是在很多国有企业单位当中,国有资产管理的底子不清楚,账目细化不够,国有资产管理漏洞较多,国有资产损耗超过常规标准,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对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的管理核算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很多资产成本过高现象,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运营负担。
2、加强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管理核算的策略
这需要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在工作中应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长效机制,采用多种方式,把企业成本控制作为管理核算的基础性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和国有资产单位应增强资产成本控制意识。紧紧围绕资产成本控制健全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工作;二是做好国有资产的底子澄清工作,建立详细、真实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台账,并实时根据发展动态进行登记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和国有资产单位必须做到资产管理核算“底子清楚,台账完整、管理有序”。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对国有资产单位进行管理核算时,应重点查实国有资产的台账明细、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责令责任单位进行整改。三是严格实施国有资产成本控制责任追究制,相关责任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是具体责任人。实施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国有资产的正常使用、运营,杜绝国有资产管理的漏洞,确保国有资产得到安全、高效、合理的利用,为降低成本发挥积极地作用。
(二)国有资产运营风险的管理核算问题
风险性与效益共存,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无论是国有资产运营的企业还是私有资产运营的企业,都存在着运营的风险。从国有资产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在抵御资产运营的风险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国有资产运营风险的管理核算的问题分析
一是部分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资产运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习惯钻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漏洞,想方设法规避风险责任,加上国家在这方面的执行力度不够的原因,很容易逃脱责任追究;二是国有资产运营风险管理方法陈旧,机制不够健全,很难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政企不分的体制下衍生一些附属管理体系庞大,设计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只是资产风险管理机制遇到不小的障碍。加上我国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相对来说不太长,特别是国企改革方面缺乏可以借鉴的模式去执行,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2、加强国有资产运营风险管理核算的策略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应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核算时,应对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抵御市场风险的实际进行重点审核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应加大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风险机制的引导和调控,切实让国有企业的风险运营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工作,将其放在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进行管理,并在企业日常管理的常规工作中落实到位,以增强防患抵御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二是积极借鉴国外和国内私有企业一些先进的资产运营风险管理的经验,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资产运营风险控制机制,想方设法增强抵御资产运营风险的能力,降低国有资产风险成本。
(三)国有资产发挥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核算问题
1、国有资产发挥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核算问题分析
资产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从国有资产发挥效益最大化方面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国有企业的效益意识相对私有企业来说,较落后于私有企业。究其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企业效益受益分配体制上的欠公平合理性,甚至还存在着搞好搞坏一个样,搞和不搞一个样尴尬现状,导致了其积极性受挫;很多国有企业都存在不管企业效益多低,待遇却不能低的潜规则;二是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方法与社会的发展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了“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但还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
2、国有资产发挥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核算对策
积极改革国企效益受益分配机制,按照责任、权利、绩效统一的原则,使分配机制更为合理,更能提高有关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国有资产管理是否实现了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并明显提升了资产使用效益,需要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要求科学、完整、明晰、有效,并切实考虑不同资产管理组织在所处行业、地区、生命周期及组织属性等方面的差异,适时进行调整,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逐步完善与优化。绩效评价的重点包括:国有资产是否是以最低的成本或在能够接受的成本范围之内获得,即所谓是否有“效率”;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即所谓是否有“效果”;使用是否贡献了足够的价值,即所谓是否有“效益”;等等。应本着以评促改的原则,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改善国有资产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促进资产占有单位或部门节约经费开支,降低管理成本,科学调配与组合资产,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同时,本着以改促建的原则,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或部门管理团队的考核进行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激励与责任机制,促进单位或部门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此外,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应尽早将国家有关部门确立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导机构,突出其权威,使其他各个管理机构在主导机构的协调组织下,形成管理合力,将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不科学的局面改变。
二、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核算程序落实问题
(一)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核算程序落实现状简析
从目前我国国有资管理核算程序落实上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未能按照相关程序严格执行,有导致少数超出资产编配限额标准和未列入预算的国有资产项目也得到批准;部分财务部门对资产存量的摸底核实不到位,没有把好资产购置的关口等。
(二)加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核算程序落实的措施
在进行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核算时,相关部门应遵循“确定购置计划,编制明细预算.按权限审批,按规定购置”的程序,严格执行资本性支出预算与资产编配限额标准。对那些超出资产编配限额标注或未列入预算的国有资产项目一律不予批准。财务部门应认真核实资产存量,加强事前审查与监督,严格把好资产购置资金的支付关、结算关与报销关,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一是预算单位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台账,确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认真分析存量资产信息,明确各类资产需求的性质和数量,合理设置预算项目,准确反映各类资产的来源和去向;优化资产配置、使用、维护和处置的明细预算,既避免资产投入过多而导致资产闲置、贬值或浪费,又避免资产投入不足而影响组织或部门的正常运行;二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价值的优化配置与转移,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与完整实现。相关机构或部门在购置资产时,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比照相关预算进行认真审核,并签字确认符合预算的购置项目,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与稳定性。对于那些确因工作流程、任务结构或组织单元发生变化而确需调整预算的资产购置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申报,报批后方能实施资产购置。将各类国有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护费用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依照“论证、预算、申报、审批、实施”的程序进行管理,对相关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与反馈,以确保资产的充分使用并发挥最大效用;三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的增减动态进行全程监控与科学分析管理,以便有效调配与整合资产,实现资产结构配置的最优化配。对于各类国有资产结构处置,依照“业务部门提出计划,财务部门审核,上级部门审定,批准后实施”的程序进行办理。其中,对于大额资产或特殊资产进行处置,必须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对于资产处置收益,由财务部门实行统一收缴;对于资产转让,一般通过产权市场进行运作。
三、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存在着片面性
国有企业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又分为外购无形资产和自创无形资产。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往往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核算,而忽略了无形资产的管理核算。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产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传统企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资产形式主要是有形资产;而现行的知识类企业主要以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获得利益,其资产形式主要以无形资产为主:如品牌包装、经营理念、人力资源服务等。笔者认为应将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范畴,以确保管理核算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总之,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正处于深化改革实践的关键时期,我们不断研究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问题,提高资产管理核算的水平,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尉然. 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天津经济, 2011(03).[2] 刘卓,王吉,黄丽萍.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 吉林财税, 2003(05).
[2] 陈依航. 商誉资产会计处理探讨[J]. 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5(09).
[3] 芦素云.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 2008(10).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核算;资产价值;体制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有资产改革的深化时期,如何进一步搞好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直接关系着国有资产的改革能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阶段来看,我国实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国有资产核算管理核算对核算单位的引导调控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来看,在分类上比较粗放,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在国有资产精细化分管理核算方面,应根据国有资产所在行业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对于一些国家垄断的行业,应加大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引进多种方法加强对核算单位的引导调控,以达到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促进国有资产单位更好更快地改革和发展。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相关部门应随时关注国有资产单位的发展现状和动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进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打破某些行业由国有资产单位垄断的局面。
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可以促进国有资产单位的进一步改革,让这些垄断行业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中完善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国家宏观引导和调控下自主经营管理,能真正做到自负盈亏,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从目前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实际来看,在对国有企业的引导调控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的管理核算问题
1、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管理核算的问题分析
一是现在的一些地区对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工作的认识不够,导致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核算流于形式,方式方法陈旧,没有深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对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的作用;二是在很多国有企业单位当中,国有资产管理的底子不清楚,账目细化不够,国有资产管理漏洞较多,国有资产损耗超过常规标准,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对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的管理核算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很多资产成本过高现象,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运营负担。
2、加强国有资产成本控制管理核算的策略
这需要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在工作中应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长效机制,采用多种方式,把企业成本控制作为管理核算的基础性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和国有资产单位应增强资产成本控制意识。紧紧围绕资产成本控制健全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工作;二是做好国有资产的底子澄清工作,建立详细、真实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台账,并实时根据发展动态进行登记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和国有资产单位必须做到资产管理核算“底子清楚,台账完整、管理有序”。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对国有资产单位进行管理核算时,应重点查实国有资产的台账明细、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责令责任单位进行整改。三是严格实施国有资产成本控制责任追究制,相关责任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是具体责任人。实施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国有资产的正常使用、运营,杜绝国有资产管理的漏洞,确保国有资产得到安全、高效、合理的利用,为降低成本发挥积极地作用。
(二)国有资产运营风险的管理核算问题
风险性与效益共存,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无论是国有资产运营的企业还是私有资产运营的企业,都存在着运营的风险。从国有资产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在抵御资产运营的风险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国有资产运营风险的管理核算的问题分析
一是部分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资产运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习惯钻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漏洞,想方设法规避风险责任,加上国家在这方面的执行力度不够的原因,很容易逃脱责任追究;二是国有资产运营风险管理方法陈旧,机制不够健全,很难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政企不分的体制下衍生一些附属管理体系庞大,设计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只是资产风险管理机制遇到不小的障碍。加上我国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相对来说不太长,特别是国企改革方面缺乏可以借鉴的模式去执行,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2、加强国有资产运营风险管理核算的策略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应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核算时,应对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抵御市场风险的实际进行重点审核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应加大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风险机制的引导和调控,切实让国有企业的风险运营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工作,将其放在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进行管理,并在企业日常管理的常规工作中落实到位,以增强防患抵御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二是积极借鉴国外和国内私有企业一些先进的资产运营风险管理的经验,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资产运营风险控制机制,想方设法增强抵御资产运营风险的能力,降低国有资产风险成本。
(三)国有资产发挥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核算问题
1、国有资产发挥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核算问题分析
资产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从国有资产发挥效益最大化方面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国有企业的效益意识相对私有企业来说,较落后于私有企业。究其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企业效益受益分配体制上的欠公平合理性,甚至还存在着搞好搞坏一个样,搞和不搞一个样尴尬现状,导致了其积极性受挫;很多国有企业都存在不管企业效益多低,待遇却不能低的潜规则;二是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方法与社会的发展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了“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但还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
2、国有资产发挥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核算对策
积极改革国企效益受益分配机制,按照责任、权利、绩效统一的原则,使分配机制更为合理,更能提高有关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国有资产管理是否实现了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并明显提升了资产使用效益,需要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要求科学、完整、明晰、有效,并切实考虑不同资产管理组织在所处行业、地区、生命周期及组织属性等方面的差异,适时进行调整,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逐步完善与优化。绩效评价的重点包括:国有资产是否是以最低的成本或在能够接受的成本范围之内获得,即所谓是否有“效率”;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即所谓是否有“效果”;使用是否贡献了足够的价值,即所谓是否有“效益”;等等。应本着以评促改的原则,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改善国有资产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促进资产占有单位或部门节约经费开支,降低管理成本,科学调配与组合资产,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同时,本着以改促建的原则,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或部门管理团队的考核进行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激励与责任机制,促进单位或部门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此外,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应尽早将国家有关部门确立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导机构,突出其权威,使其他各个管理机构在主导机构的协调组织下,形成管理合力,将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不科学的局面改变。
二、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核算程序落实问题
(一)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核算程序落实现状简析
从目前我国国有资管理核算程序落实上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未能按照相关程序严格执行,有导致少数超出资产编配限额标准和未列入预算的国有资产项目也得到批准;部分财务部门对资产存量的摸底核实不到位,没有把好资产购置的关口等。
(二)加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核算程序落实的措施
在进行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核算时,相关部门应遵循“确定购置计划,编制明细预算.按权限审批,按规定购置”的程序,严格执行资本性支出预算与资产编配限额标准。对那些超出资产编配限额标注或未列入预算的国有资产项目一律不予批准。财务部门应认真核实资产存量,加强事前审查与监督,严格把好资产购置资金的支付关、结算关与报销关,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一是预算单位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台账,确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认真分析存量资产信息,明确各类资产需求的性质和数量,合理设置预算项目,准确反映各类资产的来源和去向;优化资产配置、使用、维护和处置的明细预算,既避免资产投入过多而导致资产闲置、贬值或浪费,又避免资产投入不足而影响组织或部门的正常运行;二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价值的优化配置与转移,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与完整实现。相关机构或部门在购置资产时,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比照相关预算进行认真审核,并签字确认符合预算的购置项目,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与稳定性。对于那些确因工作流程、任务结构或组织单元发生变化而确需调整预算的资产购置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申报,报批后方能实施资产购置。将各类国有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护费用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依照“论证、预算、申报、审批、实施”的程序进行管理,对相关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与反馈,以确保资产的充分使用并发挥最大效用;三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的增减动态进行全程监控与科学分析管理,以便有效调配与整合资产,实现资产结构配置的最优化配。对于各类国有资产结构处置,依照“业务部门提出计划,财务部门审核,上级部门审定,批准后实施”的程序进行办理。其中,对于大额资产或特殊资产进行处置,必须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对于资产处置收益,由财务部门实行统一收缴;对于资产转让,一般通过产权市场进行运作。
三、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存在着片面性
国有企业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又分为外购无形资产和自创无形资产。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往往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核算,而忽略了无形资产的管理核算。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产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传统企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资产形式主要是有形资产;而现行的知识类企业主要以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获得利益,其资产形式主要以无形资产为主:如品牌包装、经营理念、人力资源服务等。笔者认为应将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范畴,以确保管理核算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总之,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核算正处于深化改革实践的关键时期,我们不断研究国有资产管理核算问题,提高资产管理核算的水平,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尉然. 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天津经济, 2011(03).[2] 刘卓,王吉,黄丽萍.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 吉林财税, 2003(05).
[2] 陈依航. 商誉资产会计处理探讨[J]. 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5(09).
[3] 芦素云.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