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展开良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为幼儿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惊讶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作出分析,以便提升幼儿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特点;教育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先进,人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对于孩子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培养,全面发展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幼儿园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以此来为其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力并非一种抽象的、看不见的东西,它是一种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发现问题,适应新环境,同时也能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发散,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要想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就需要对其创造力发展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对策,帮助幼儿更好的培养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一、幼儿创作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有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事物的探求。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属于自己创造力,这是幼儿自身人格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和家长,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满足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幼儿创造力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幼儿的创造力单纯从自身喜好角度出发。例如,喜欢小动物的孩子会经常在脑海中想象各种动物,同时也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新的动物,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搭建动物乐园。他们会自己想象哪种动物是强壮的,哪种动物是虚弱的,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动物之间的故事。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则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
其二,幼儿的创造力不受客观事实约束。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的想象力不会受过多客观因素限制,现实生活对于他们的影响非常小。例如在让幼儿设计一架飞机时,他们不会考虑飞机飞行需要的硬件,也不会考虑限制飞机飞行的因素,而是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将飞机的翅膀设计成各种形状、各种颜色。也正是他们充分的想象力,让自己所设计的东西更加别具一格。
二、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教学对策
(一)开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各种教学活动
在實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需要从幼儿的兴趣角度出发,不断创新各种教学方式,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针对性培养,通过展开各类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作为。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的创造力,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各类游戏活动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科学培养,例如可以在教室的游戏角放置一些积木、画本、各类工具,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寻找这些游戏的乐趣,帮助其全面成长。
(二)注重生活中创造力的培养
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各类各样事物的存在,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创造力因素,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幼儿年龄小,处于思维发展的旺盛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幼儿很喜欢提出各种疑问,在这一阶段,作为老师,应该耐心回答幼儿的各种疑问,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的疑问进行思考,保障想象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同时能够激发他们的探求欲,保护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使其积极探索未知事物。除此之外,作为老师还要对幼儿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来保障教学行为的良好性,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思想,帮助幼儿在未来生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创造力。例如,幼儿在生活中看到各式各样的房屋造型,此时他们就会有疑问如何建造房子。针对幼儿的问题,老师应该查阅相关资料,给予他们详细的解答,有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保护他们的求知精神。
(三)鼓励引导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考验和难题,作为老师,应该适当鼓励和引导幼儿转变他们的思维,积极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手工活动时,有位小朋友想纸板制作茶壶,但是纸板材质偏硬,幼儿力气偏小,所以制作壶嘴时容易失败。当幼儿想放弃时,老师应该多引导鼓励幼儿帮助他们转换思维方式,茶壶嘴太小,纸板不容易实现,那么可以用纸板做一个洒水壶,也不失为好方法。幼儿在听到老师的意见和鼓励后,就会观察班级洒水壶的样子,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完成手工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既得到了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又建立起自信心,对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挖掘幼儿的天赋,积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其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对幼儿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春茜. 浅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 好家长,2019,000(49):86.
[2]李鑫,李琳. 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 时代教育,2017,000(010):234.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特点;教育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先进,人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对于孩子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培养,全面发展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幼儿园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以此来为其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力并非一种抽象的、看不见的东西,它是一种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发现问题,适应新环境,同时也能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发散,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要想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就需要对其创造力发展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对策,帮助幼儿更好的培养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一、幼儿创作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有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事物的探求。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属于自己创造力,这是幼儿自身人格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和家长,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满足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幼儿创造力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幼儿的创造力单纯从自身喜好角度出发。例如,喜欢小动物的孩子会经常在脑海中想象各种动物,同时也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新的动物,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搭建动物乐园。他们会自己想象哪种动物是强壮的,哪种动物是虚弱的,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动物之间的故事。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则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
其二,幼儿的创造力不受客观事实约束。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的想象力不会受过多客观因素限制,现实生活对于他们的影响非常小。例如在让幼儿设计一架飞机时,他们不会考虑飞机飞行需要的硬件,也不会考虑限制飞机飞行的因素,而是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将飞机的翅膀设计成各种形状、各种颜色。也正是他们充分的想象力,让自己所设计的东西更加别具一格。
二、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教学对策
(一)开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各种教学活动
在實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需要从幼儿的兴趣角度出发,不断创新各种教学方式,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针对性培养,通过展开各类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作为。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的创造力,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各类游戏活动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科学培养,例如可以在教室的游戏角放置一些积木、画本、各类工具,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寻找这些游戏的乐趣,帮助其全面成长。
(二)注重生活中创造力的培养
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各类各样事物的存在,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创造力因素,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幼儿年龄小,处于思维发展的旺盛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幼儿很喜欢提出各种疑问,在这一阶段,作为老师,应该耐心回答幼儿的各种疑问,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的疑问进行思考,保障想象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同时能够激发他们的探求欲,保护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使其积极探索未知事物。除此之外,作为老师还要对幼儿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来保障教学行为的良好性,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思想,帮助幼儿在未来生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创造力。例如,幼儿在生活中看到各式各样的房屋造型,此时他们就会有疑问如何建造房子。针对幼儿的问题,老师应该查阅相关资料,给予他们详细的解答,有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保护他们的求知精神。
(三)鼓励引导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考验和难题,作为老师,应该适当鼓励和引导幼儿转变他们的思维,积极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手工活动时,有位小朋友想纸板制作茶壶,但是纸板材质偏硬,幼儿力气偏小,所以制作壶嘴时容易失败。当幼儿想放弃时,老师应该多引导鼓励幼儿帮助他们转换思维方式,茶壶嘴太小,纸板不容易实现,那么可以用纸板做一个洒水壶,也不失为好方法。幼儿在听到老师的意见和鼓励后,就会观察班级洒水壶的样子,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完成手工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既得到了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又建立起自信心,对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挖掘幼儿的天赋,积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其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对幼儿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春茜. 浅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 好家长,2019,000(49):86.
[2]李鑫,李琳. 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 时代教育,2017,000(01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