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的是“盐与汤的启示”。“盐”,就是我们炒菜时放的那个盐;“汤”,就是我们用餐时喝的那个汤。我们知道,盐对人体很重要,那么,现在给每个人发15克盐,请大家吃下去,相信是没有人爱吃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餐时请每个人喝一碗汤,15克盐放在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爱喝。错误的做法是: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让人先吃盐,然后再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人们既不愿意喝汤,也无法吃盐。由此而引出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如果说德育是盐的话,教师对学生讲的每一节课,每一席话,包括学生参加的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是汤了。只要将适当的盐放到汤里,德育必然会有良好的效果。受此启发,笔者的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也变得生动起来。
一、将德育这把“盐”放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这碗“汤”中
1.把德育融入有趣的故事中。在音乐课上,笔者常常给学生讲一些中外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讲波兰钢琴诗人肖邦“把我的心脏运回祖国”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又如,讲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并鼓励学生做个意志坚强者,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把德育融入音乐游戏中。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大鹿》这首曲子表面描写的是大鹿救了一只被猎人追杀的小兔,其实隐含了我们要保护动物,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深刻道理。在教授这一课时,笔者精心进行了备课,将其间的德育这把盐放在了有趣的角色游戏这碗汤中,使学生在唱游中很容易明白了其间的深刻道理,这与单纯的德育说教有着天壤之别的效果。
3.将德育融入律动和歌唱表演中。律动、歌唱表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二、联系实际,寓德育这把“盐”于教学的全过程这碗“汤”中
在教学中,笔者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入手,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笔者首先制定了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是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则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在此过程中不追求形式生硬的说教,而是见缝插针联系实际。例如,有一个高年级班,每次来上音乐课都有大声喧哗的现象。有一次,他们正好和一个刚入学的一年级班走到一起,因为这个一年级还没形成好的课堂常规,他们进入教室,教师一弹琴他们便各顾各唱了起来,笔者就让这个高年级在走廊听他们唱,有的同学就捂起了耳朵,笔者问怎么了,有学生说:“老师,他们跑调了。”“老师,他们喊得真难听。”笔者趁机问:“这样的声音好不好?”他们异口同声:“不好!”“那你们刚才的声音和他们差不多,知道是什么效果了吗?”大家都不说话了,笔者接着说:“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学习只能使你的听力变差,使乐音变成噪音,长此以往会使你的注意力变差,而后会影响你的学习。所以,无论上什么课,良好的纪律是前提,大家知道该怎样做了吗?”此后,这个班级的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寓德育这把“盐”于教师的自身形象这碗“汤”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没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对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极强的学科。音乐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融艺术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对于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进行德育的生动形式。因此,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加强德育渗透,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让精神文明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开得更加灿烂。
一、将德育这把“盐”放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这碗“汤”中
1.把德育融入有趣的故事中。在音乐课上,笔者常常给学生讲一些中外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讲波兰钢琴诗人肖邦“把我的心脏运回祖国”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又如,讲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并鼓励学生做个意志坚强者,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把德育融入音乐游戏中。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大鹿》这首曲子表面描写的是大鹿救了一只被猎人追杀的小兔,其实隐含了我们要保护动物,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深刻道理。在教授这一课时,笔者精心进行了备课,将其间的德育这把盐放在了有趣的角色游戏这碗汤中,使学生在唱游中很容易明白了其间的深刻道理,这与单纯的德育说教有着天壤之别的效果。
3.将德育融入律动和歌唱表演中。律动、歌唱表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二、联系实际,寓德育这把“盐”于教学的全过程这碗“汤”中
在教学中,笔者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入手,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笔者首先制定了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是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则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在此过程中不追求形式生硬的说教,而是见缝插针联系实际。例如,有一个高年级班,每次来上音乐课都有大声喧哗的现象。有一次,他们正好和一个刚入学的一年级班走到一起,因为这个一年级还没形成好的课堂常规,他们进入教室,教师一弹琴他们便各顾各唱了起来,笔者就让这个高年级在走廊听他们唱,有的同学就捂起了耳朵,笔者问怎么了,有学生说:“老师,他们跑调了。”“老师,他们喊得真难听。”笔者趁机问:“这样的声音好不好?”他们异口同声:“不好!”“那你们刚才的声音和他们差不多,知道是什么效果了吗?”大家都不说话了,笔者接着说:“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学习只能使你的听力变差,使乐音变成噪音,长此以往会使你的注意力变差,而后会影响你的学习。所以,无论上什么课,良好的纪律是前提,大家知道该怎样做了吗?”此后,这个班级的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寓德育这把“盐”于教师的自身形象这碗“汤”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没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对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极强的学科。音乐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融艺术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对于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进行德育的生动形式。因此,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加强德育渗透,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让精神文明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