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但是由于教学资源开发难度大 ,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难度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额太少,缺乏浓烈的教学氛围等原因,使思品课的教育功能受到严重制约。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功能;教学方式;学额;教学氛围
G633.2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该时期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阶段,学生结束小学时代的生活升入初中,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初中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基础教育的核心阶段是初中生至关重要的“灵魂发育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价值归宿是注重初中生感性心灵丰富与细腻和理性思维自主与开放的培育,其最大功能是:一、建构学生思想品德意识形态领域; 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让学生初步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权;三、了解我国国情,了解我国根据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和战略、各种具体制度,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但是农村中学现有的教学条件、环境和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严重阻碍了这些功能的完全实现。主要表现为:
一、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难度大
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观念,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而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困难严重束缚了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育内容狭隘,基本局限于书本,教学方式单调,课堂死气沉沉;另一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和发挥,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听从教师的说教。例如,课前收集资料环节基本不能落实,原因是网络不普及,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学校又数量不够,即使数量够,也没有学生查资料的时间,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搜集资料成难题,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激发和调动,甚至被压抑。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常常成为一句口号,同时也限制了教师的视野,教师创造性的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也受到了制约。
二、教学资源开发难度大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围绕教材知识点,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的课外教学资源,主要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充分挖掘课外资源。
在学校的课程实施中,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接受课本知识,有利于化解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德修养,消除学生“做”与“不做”的困惑,符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需要,符合地区、学校的实际的新闻报道和新闻图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报道的国内外重大时事都可以开发为课程资源。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但农村思品教学资源却主要来源于书本。其症因则是缘于:
1.信息封闭。思品的许多课堂活动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开展的,尤其是每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而学生自身就是很好的资源。并且,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资源更是要利用好。作为思品教师,我认为,须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哪些活动需要什么样性格什么能力水平的学生来参加,思品老师要心中有数。农村中学的学生居住分散,除了学校所在地的学生外,其余的全部来自于离学校较远的村庄,因此,住宿生多,住宿生接触不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封闭。而本地学生除了电视外,报刊、广播、网络同样接触不到,还是封闭。只有星期天才能看到电视,极少数能接触到网络。这样的客观条件造成学生闭目塞听,能力低下,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个别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让人担忧,这种现状逼迫教师放弃了一部分探究活动,更加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恶性循环”。
2.网络不普及。网络资源的利用很重要,初中思品的内容,看上去薄薄的一页甚至某些课只有半页,但却要求老师去丰富它,实现课堂教学的饱满。怎么做才能使课堂饱满?只有有效利用网络上相应的教学资源,才能尽量的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我所在学校只有一台电脑,二十几名教师争抢一台电脑查询资料,其结果可想而知。很多时候教师在无奈中放弃了教学资源的开发,重新回到书本中。
三、理論与实践脱节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的重要教学原则,可是农村思品教育严重缺乏实践的机会。严重束缚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感情的升华。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是实践状况怎样呢?各种各样的习题代替了实践活动。所以在初三的思品教学中就会出现这样的场面:让学生为宣传某某国策设计活动形式时,学生居然设计不出来,为某事提合理化建议,学生是天马行空不知所以,让教师真是哭笑不得,只得为学生代劳。
总之,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尽管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但从长远眼光来看,对学生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品德修养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功能;教学方式;学额;教学氛围
G633.2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该时期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阶段,学生结束小学时代的生活升入初中,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初中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基础教育的核心阶段是初中生至关重要的“灵魂发育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价值归宿是注重初中生感性心灵丰富与细腻和理性思维自主与开放的培育,其最大功能是:一、建构学生思想品德意识形态领域; 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让学生初步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权;三、了解我国国情,了解我国根据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和战略、各种具体制度,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但是农村中学现有的教学条件、环境和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严重阻碍了这些功能的完全实现。主要表现为:
一、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难度大
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观念,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而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困难严重束缚了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育内容狭隘,基本局限于书本,教学方式单调,课堂死气沉沉;另一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和发挥,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听从教师的说教。例如,课前收集资料环节基本不能落实,原因是网络不普及,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学校又数量不够,即使数量够,也没有学生查资料的时间,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搜集资料成难题,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激发和调动,甚至被压抑。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常常成为一句口号,同时也限制了教师的视野,教师创造性的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也受到了制约。
二、教学资源开发难度大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围绕教材知识点,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的课外教学资源,主要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充分挖掘课外资源。
在学校的课程实施中,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接受课本知识,有利于化解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德修养,消除学生“做”与“不做”的困惑,符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需要,符合地区、学校的实际的新闻报道和新闻图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报道的国内外重大时事都可以开发为课程资源。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但农村思品教学资源却主要来源于书本。其症因则是缘于:
1.信息封闭。思品的许多课堂活动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开展的,尤其是每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而学生自身就是很好的资源。并且,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资源更是要利用好。作为思品教师,我认为,须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哪些活动需要什么样性格什么能力水平的学生来参加,思品老师要心中有数。农村中学的学生居住分散,除了学校所在地的学生外,其余的全部来自于离学校较远的村庄,因此,住宿生多,住宿生接触不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封闭。而本地学生除了电视外,报刊、广播、网络同样接触不到,还是封闭。只有星期天才能看到电视,极少数能接触到网络。这样的客观条件造成学生闭目塞听,能力低下,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个别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让人担忧,这种现状逼迫教师放弃了一部分探究活动,更加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恶性循环”。
2.网络不普及。网络资源的利用很重要,初中思品的内容,看上去薄薄的一页甚至某些课只有半页,但却要求老师去丰富它,实现课堂教学的饱满。怎么做才能使课堂饱满?只有有效利用网络上相应的教学资源,才能尽量的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我所在学校只有一台电脑,二十几名教师争抢一台电脑查询资料,其结果可想而知。很多时候教师在无奈中放弃了教学资源的开发,重新回到书本中。
三、理論与实践脱节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的重要教学原则,可是农村思品教育严重缺乏实践的机会。严重束缚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感情的升华。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是实践状况怎样呢?各种各样的习题代替了实践活动。所以在初三的思品教学中就会出现这样的场面:让学生为宣传某某国策设计活动形式时,学生居然设计不出来,为某事提合理化建议,学生是天马行空不知所以,让教师真是哭笑不得,只得为学生代劳。
总之,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尽管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但从长远眼光来看,对学生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品德修养的培养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