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协调一致,如果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出现分歧会使夹在两者中间的幼儿无所适从,而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的合力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意义重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事实情况并不尽人意。笔者在对一些幼儿园进行走访和观察之后,发现很多幼儿园对于与家长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是一些硬件软件都比较好的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合作工作时,也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交流中的地位不平等
平等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才能展开充分地交流与合作。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存在两种不平等倾向。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地位高的一方,常常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家长,家长们也认为教师是教育方面的权威,不对其意见提出任何异议,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害怕得罪教师对孩子有不利影响,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意见一味听从;另一种是家长处于地位高的一方,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将自己的工作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家长工作像是向家长汇报情况。这样的家园合作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单向信息输入,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没有平等的交流。
(二)家园合作不够深入,不够密切
家园合作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因此其中必然要有家庭的积极配合。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工作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来看,家长的参与配合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一表面水平,如仅仅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等,而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等还属凤毛麟角。
造成家园合作处于表面水平的原因首先在于教师及幼儿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园质量的价值。即使有的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家园合作有很多好处,但因为长期已经习惯了按自己的计划走,且害怕家长参与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太大麻烦,因此只愿意嘴上说说,表面上做做,不愿将工作深入进行。其次,一些教师、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各司其职,互不影响。此外,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教育缺乏自信,只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在家园合作中往往采取退缩、回避态度,这也影响了家园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二、家园合作有效性的建议
(一)树立新观念,是做好家园合作的前提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家园合作要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要求,但其核心是孩子,他们是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家园合作需要双方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对幼儿园及教育的信任、支持,也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
幼儿园是家园合作活动的主体。我们认为在幼儿教育方面幼儿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因此幼儿园始终是家园合作的主动方和指导方。由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学习的表现,明白了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逐步理解了一些教育原理。同时通过观摩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们的表现,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能较规范、有效地配合教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二)了解家长是家园合作的必要条件
家园合作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家园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如何整合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正确理解和把握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事实上,就幼儿园来说,家长是其积极主动的服务对象。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过程看,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和资源,幼儿园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从幼儿园的社会生存与对外交流看,家长是幼儿园走向社会,获得广泛理解支持,扩大教育和服务功能以及树立园所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因此要搞好家园合作,就必须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的习惯等情况。一般说来,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表现有三:一是家长的职业优势。家长的职业是幼儿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能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能产生倍增效应,使活动生动有趣。二是家长的个性优势。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不同的特长,若将家长个性优势资源结合到幼儿园的各方面工作中,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三是家长的家庭优势。家长教育资源同样也在家长创设的家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中体现出来,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信任与沟通是促进家园合作的基础
家园携手合作,实现共育,必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家长在孩子入园前总有许多担忧。所以,开第一次家长会时,我们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指导家长对幼儿入园有正确的心理准备,并请家长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生活设施、学习环境、安全保护等,让家长提出建议,在开放与沟通中让新生家长认识我们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信任感。孩子入园后,我们会定期或不定期向家长开放,通过一日活动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并了解教师工作的繁琐和辛苦。当每位家长在现实场景进行体验时,他们心中的那份信任感就会油然而生,并激发他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为家园合作架起桥梁。
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施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然而这一合作是否取得成功,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如何架设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呢?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是双方良好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园合作是否顺利进行的感情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是充满爱心、诚心、责任心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家园合作才能得到广大家长的真诚配合。
(四)畅通家园联系渠道是保持家园合作的途径
家园合作的目的是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密切配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家园合作的形式绝不仅仅是幼儿学习成果的展示、接送交谈、反映情况等这么简单。家园合作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合作,都要保证其及时有效。
为此,我们采取了几种有创新意义的合作方式:一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我们尝试利用电脑促进家园合作,在网站互发信息的过程中,不仅方便了家园交流,更是保证了这种交流及时有效。二是在巩固全园家委会的同时,进一步缩小范围,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家委会。在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之前或制定每一阶段目标之时,教师都会与家委会成员一同讨论,从活动设计、准备阶段开始就引导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吸收有益的建议。三是及时更新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栏不仅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和进行教育交流的一扇窗户,更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座桥梁。它能促进家庭与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家园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总之,只有幼儿园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参与家园合作的工作,才能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好,教育好,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多能力,特别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交流中的地位不平等
平等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才能展开充分地交流与合作。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存在两种不平等倾向。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地位高的一方,常常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家长,家长们也认为教师是教育方面的权威,不对其意见提出任何异议,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害怕得罪教师对孩子有不利影响,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意见一味听从;另一种是家长处于地位高的一方,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将自己的工作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家长工作像是向家长汇报情况。这样的家园合作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单向信息输入,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没有平等的交流。
(二)家园合作不够深入,不够密切
家园合作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因此其中必然要有家庭的积极配合。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工作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来看,家长的参与配合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一表面水平,如仅仅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等,而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等还属凤毛麟角。
造成家园合作处于表面水平的原因首先在于教师及幼儿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园质量的价值。即使有的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家园合作有很多好处,但因为长期已经习惯了按自己的计划走,且害怕家长参与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太大麻烦,因此只愿意嘴上说说,表面上做做,不愿将工作深入进行。其次,一些教师、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各司其职,互不影响。此外,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教育缺乏自信,只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在家园合作中往往采取退缩、回避态度,这也影响了家园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二、家园合作有效性的建议
(一)树立新观念,是做好家园合作的前提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家园合作要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要求,但其核心是孩子,他们是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家园合作需要双方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对幼儿园及教育的信任、支持,也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
幼儿园是家园合作活动的主体。我们认为在幼儿教育方面幼儿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因此幼儿园始终是家园合作的主动方和指导方。由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学习的表现,明白了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逐步理解了一些教育原理。同时通过观摩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们的表现,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能较规范、有效地配合教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二)了解家长是家园合作的必要条件
家园合作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家园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如何整合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正确理解和把握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事实上,就幼儿园来说,家长是其积极主动的服务对象。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过程看,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和资源,幼儿园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从幼儿园的社会生存与对外交流看,家长是幼儿园走向社会,获得广泛理解支持,扩大教育和服务功能以及树立园所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因此要搞好家园合作,就必须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的习惯等情况。一般说来,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表现有三:一是家长的职业优势。家长的职业是幼儿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能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能产生倍增效应,使活动生动有趣。二是家长的个性优势。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不同的特长,若将家长个性优势资源结合到幼儿园的各方面工作中,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三是家长的家庭优势。家长教育资源同样也在家长创设的家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中体现出来,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信任与沟通是促进家园合作的基础
家园携手合作,实现共育,必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家长在孩子入园前总有许多担忧。所以,开第一次家长会时,我们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指导家长对幼儿入园有正确的心理准备,并请家长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生活设施、学习环境、安全保护等,让家长提出建议,在开放与沟通中让新生家长认识我们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信任感。孩子入园后,我们会定期或不定期向家长开放,通过一日活动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并了解教师工作的繁琐和辛苦。当每位家长在现实场景进行体验时,他们心中的那份信任感就会油然而生,并激发他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为家园合作架起桥梁。
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施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然而这一合作是否取得成功,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如何架设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呢?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是双方良好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园合作是否顺利进行的感情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是充满爱心、诚心、责任心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家园合作才能得到广大家长的真诚配合。
(四)畅通家园联系渠道是保持家园合作的途径
家园合作的目的是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密切配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家园合作的形式绝不仅仅是幼儿学习成果的展示、接送交谈、反映情况等这么简单。家园合作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合作,都要保证其及时有效。
为此,我们采取了几种有创新意义的合作方式:一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我们尝试利用电脑促进家园合作,在网站互发信息的过程中,不仅方便了家园交流,更是保证了这种交流及时有效。二是在巩固全园家委会的同时,进一步缩小范围,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家委会。在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之前或制定每一阶段目标之时,教师都会与家委会成员一同讨论,从活动设计、准备阶段开始就引导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吸收有益的建议。三是及时更新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栏不仅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和进行教育交流的一扇窗户,更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座桥梁。它能促进家庭与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家园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总之,只有幼儿园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参与家园合作的工作,才能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好,教育好,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多能力,特别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