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的小学宪法教育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学宪法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设计丰富多样的情境式微课能有效提高课堂效果,帮助学生增强宪法观念,培养宪法意识。
关键词:宪法教育 情境式微课
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适应满足时代的需求,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焕发课堂的活力。因此我们尝试在小学宪法教育中运用情境式微课,由教师设计将宪法知识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情境中体验思考,形成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一、小学宪法教育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而从目前的小学宪法教育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学宪法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创新教学模式, 设计帮助学生增强宪法观念,培养宪法意识。
二、情境式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情境式微课是一种通过聚焦特定情境和问题开发的微课形式,通过真人表演、模拟动画等手段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一定条件的情景下感受、体验知识。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情境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直观化、趣味化、情境化和故事化的特征。在小学宪法教育中设计情境式微课,能有效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对知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理解、分析、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宪法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获得感悟和提升。
三、小学宪法教育中情境式微课内容的设计策略
(1)以案说法,把知识转化为真实情境。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由此鼓励基于案例学习等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式微课内容时,可以充分考虑运用案说法的形式,在宪法教育案例中选取真实和典型的案例,通过把宪法教育内容引人案例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积极投人其中。比如在设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可利用网络新闻中的老太太状告三个儿子的案件,让学生分析事件的行为,明确不履行义务将受到惩罚的后果,同时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2)隐喻启迪,把知识转化为故事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基于这种理念,教师可以把宪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难以通过简单识记理解的内容,创编成有情节的故事,并设计成微课故事脚本,再运用动画设计模拟情境或请学生表演的方式,制作成情境式微课。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根据2018新修订宪法第四条第一款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增加的“和谐”两字,是本课民族关系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怎么样才是和谐的关系,对学生来说,了解得比较少,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去感悟。教师在设计情境式微课内容时,首先通过创设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大脑接收了情境化的故事内容,在听觉、视觉等多个器官参与互动的情况下,把抽象的概念和运用的具体场景连接起来,完成从表象的故事情节到深入内在知识点的过程,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运用问题导向策略, 把知识转化为问题情境。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情境式微课内容中,创设问题情景,运用问题导向策略, 把知识转化为问题情境,设计循序渐进的、有梯度的的问题学习,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才能更有效地学习知识。比如教师在设计《宪法为义务教育保驾护航》情境式微课内容时,可先设计让学生观看视频《乐乐该上学吗?(上)》,引发学生思考:乐乐应该上学吗?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视频《乐乐该上学吗?(下)》,思考:为什么乐乐的父亲最后答应给乐乐上学呢?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产生各种问题意识,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地了解宪法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特殊保护的内容,有助于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伸展、深化和扩展,有利于提高宪法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4)模拟体验,把知识运用到现实情境。体验学习理论认为,体验学习是指一个人直接透过体验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式微课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依托技术手段模拟真实情境,把宪法知识放到具体应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角色意识,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在学用相结合中思考和实践。比如设计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与监督》的第一课时微课时,其中“行政机关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约束”及“不同的行政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学校周边环境为切入点,首先出示校门口的各种杂乱现象的模拟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找一找需要治理的地方。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设出来情境中的进行小组模拟体验活动,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行政部门、代表行政机关说说该怎样治理改善校园周围环境。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明白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由此可见,通过设计模拟体验活动,能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体验各种不同的角色的行为和情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理解,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宪法教育中情境式微课内容的设计应充分发挥其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将单一的宪法教育知识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体验中,获得切身的感知和领悟,引发主动思考和探究,在学与用的结合中深入认识理解学习内容,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宪法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文德.情境微课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02-01
[2]王妮妮.从认知到情境:学习成就理论及启示[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3]张琼,胡炳仙.知识的情境性与情境化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26-32.
关键词:宪法教育 情境式微课
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适应满足时代的需求,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焕发课堂的活力。因此我们尝试在小学宪法教育中运用情境式微课,由教师设计将宪法知识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情境中体验思考,形成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一、小学宪法教育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而从目前的小学宪法教育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学宪法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创新教学模式, 设计帮助学生增强宪法观念,培养宪法意识。
二、情境式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情境式微课是一种通过聚焦特定情境和问题开发的微课形式,通过真人表演、模拟动画等手段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一定条件的情景下感受、体验知识。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情境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直观化、趣味化、情境化和故事化的特征。在小学宪法教育中设计情境式微课,能有效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对知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理解、分析、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宪法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获得感悟和提升。
三、小学宪法教育中情境式微课内容的设计策略
(1)以案说法,把知识转化为真实情境。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由此鼓励基于案例学习等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式微课内容时,可以充分考虑运用案说法的形式,在宪法教育案例中选取真实和典型的案例,通过把宪法教育内容引人案例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积极投人其中。比如在设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可利用网络新闻中的老太太状告三个儿子的案件,让学生分析事件的行为,明确不履行义务将受到惩罚的后果,同时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2)隐喻启迪,把知识转化为故事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基于这种理念,教师可以把宪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难以通过简单识记理解的内容,创编成有情节的故事,并设计成微课故事脚本,再运用动画设计模拟情境或请学生表演的方式,制作成情境式微课。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根据2018新修订宪法第四条第一款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增加的“和谐”两字,是本课民族关系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怎么样才是和谐的关系,对学生来说,了解得比较少,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去感悟。教师在设计情境式微课内容时,首先通过创设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大脑接收了情境化的故事内容,在听觉、视觉等多个器官参与互动的情况下,把抽象的概念和运用的具体场景连接起来,完成从表象的故事情节到深入内在知识点的过程,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运用问题导向策略, 把知识转化为问题情境。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情境式微课内容中,创设问题情景,运用问题导向策略, 把知识转化为问题情境,设计循序渐进的、有梯度的的问题学习,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才能更有效地学习知识。比如教师在设计《宪法为义务教育保驾护航》情境式微课内容时,可先设计让学生观看视频《乐乐该上学吗?(上)》,引发学生思考:乐乐应该上学吗?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视频《乐乐该上学吗?(下)》,思考:为什么乐乐的父亲最后答应给乐乐上学呢?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产生各种问题意识,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地了解宪法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特殊保护的内容,有助于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伸展、深化和扩展,有利于提高宪法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4)模拟体验,把知识运用到现实情境。体验学习理论认为,体验学习是指一个人直接透过体验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式微课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依托技术手段模拟真实情境,把宪法知识放到具体应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角色意识,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在学用相结合中思考和实践。比如设计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7课《权利受到制约与监督》的第一课时微课时,其中“行政机关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约束”及“不同的行政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学校周边环境为切入点,首先出示校门口的各种杂乱现象的模拟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找一找需要治理的地方。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设出来情境中的进行小组模拟体验活动,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行政部门、代表行政机关说说该怎样治理改善校园周围环境。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明白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由此可见,通过设计模拟体验活动,能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体验各种不同的角色的行为和情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理解,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宪法教育中情境式微课内容的设计应充分发挥其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将单一的宪法教育知识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体验中,获得切身的感知和领悟,引发主动思考和探究,在学与用的结合中深入认识理解学习内容,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宪法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文德.情境微课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02-01
[2]王妮妮.从认知到情境:学习成就理论及启示[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3]张琼,胡炳仙.知识的情境性与情境化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