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1月消费需求呈现“三高两低”
2008年将出现本轮周期中消费增长的最高峰值。截至发稿前,初步预计,2008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658亿元,同比增长21.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7%,增幅高于去年2.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信额将达到73942亿元,增长22.4%,县及县以下34715亿元,增长20.9%,2008年消费市场仍将实现20%以上的较快增长。
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皆创十余年的新高。2008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势头表明,目前处于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方针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在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居民商品消费逆势而行,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逐季加快。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59.2亿元,名义增长21.9%,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的新高。2003-2007年经济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为2008年消费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8、1994和1995年我国也曾出现过消费品零售额30%左右的高增长,但由于当时物价水平较高,因而消费实际增幅并不高。2008年在全球通胀加剧的不利条件下,中国政府及时、有效的对价格进行调控,目前物价水平已出现连续5个月的回落,1-10月商品零售物价上涨6.7%,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减小,提升了消费实际增长水平。1-11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2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2%,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创造了1994年以来消费实际增长的最高水平。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继2007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后,2008年三大需求增长关系继续得以改善。从增速看,1-11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增幅同比减慢6.5个百分点;1-11月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4.2%,增幅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消费和投资实际增速仅仅相差0.8个百分点,两者增长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从贡献率看,2008年在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小和投资实际增长明显减慢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实际增长稳步上升,促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2008年1-3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3%,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拉动前三季度GDP增长5.2个百分点。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经济增长由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开始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转变,符合我国宏观调控方向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速攀高。随着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居民服务消费增速明显加快,对总消费的贡献不断增大。2008年1-11月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905.1亿元。增长24.9%,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比批发和零售业增速高3.1个百分点。特别是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地餐饮市场持续火爆,消费规模强劲增长。北京、天津、西安和南京餐饮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3.6%、28%、30%和28%。2008年1-11月全国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4.2%,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对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为15.8%,拉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拉动作用高于去年同期0.95个百分点。旅游消费也呈现较快增长。
汽车和住房等消费升级产品销售额大幅降低。我国消费增速由2000年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20%以上,与最近5年汽车和住房等消费热点快速增长密切相关。但是,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上调、燃油税呼声越来越高、汽车消费税提高以及“单双号”用车限制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汽车消费增长明显回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占国产汽车7成以上的乘用车销量增长11.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2.5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6.1%。这是2008年以来连续第5个月环比下滑,更是4年来国内车市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欧美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国内房价前期涨幅过高也引发了国内商品房销售步入调整,许多地区商品房市场呈现“价量齐跌”的特征。2000-2007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年均增长35.3%,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26.7%,而2008年年初伊始,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便呈现负增长,前11个月累计增幅分别下降18.3%和19.8%,住房消费处于2000年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
消費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走低。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和未来支出等方面的判断是影响消费者信心高低的重要因素,200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物价水平高企、股市低迷、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减缓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较大,前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8,比上季回落1.7,二季度为94.1,比上季回落0.7,三季度为93.8,比上季回落0.3,10月份为92.4,再创新低。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
按照历次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2008年我国GDP增速和工业增速明显放慢,对2009年消费继续快速增长构成较大压力,经过一个滞后期,2009年消费增速出现下滑的概率很大。此外,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减慢,也将直接导致消费支出的减少,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2009年消费需求将步入调整和减速阶段,因此目前消费快速增长不具备持续性。
GDP减速和消费降温的滞后期大约为1年左右。从上世纪80年代两次周期和90年代上半期我国经济发展历史看,当经济增长进入收缩期后,经过一个滞后期,消费增长也将随之出现回落(参见图3)。
第一次:我国经济在1984年达到15.2%的高峰后,1985年开始回落,但消费品零售额在1985年继续增长,并达到顶峰。1986年出现回落,当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由1985年27.5%的高增长回落为1986、1987年的15%和17.6%,下降10个百分点。
第二次:1987-1988年经济增长达到11.3%的高点后开始回落,消费品零售额在1989-1990年出现回落。增速由1988年的27.8%降低为1989、1990年8.9%和2.5%,下降18-25个百分点。
第三次:1992-1993年经济增长达到14.2%的高增长后,1994年出现回落,消费品零售额在1995年出现回落,增幅由1993-1994年30%左右的高增长,回落为1996年的20.1%,再度下降10个百分点。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有较为明显的滞后关系,即经济增长出现减慢,经过大约一 年左右的时间。消费增速,必然出现回落。从2007年四季度算起。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持续回落近一年时间,初步判断。当前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09年将有所放慢。
工业增速放缓和消费回落的滞后期大约为4-6个月。服务消费增长慢、三产比重低决定了我国居民消费中商品实物消费仍占较大比重,在此前提下,工业产出增长快慢,直接影响到消费需求的大小,特别是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较强的关联性。对1987-2007年工业增加值和消费品零售额月度增长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是经济扩张期还是经济收缩期。消费品零售额的涨跌变化均滞后于工业增加值升降变化4-6个月左右的时间。
1987-1988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高峰,1988年底至1989年国家采取了治理整顿的措施。经济从高涨转入调整时期。图4表明,1988年底和1989年1-2月工业增速迅速下降,增速由20%以上降为不足10%。但消费仍保持17%-20%的较快增长。在工业降温4个多月以后,即1989年5月份以后消费增速才出现明显下降。
在1997年至2000年的经济调整期,工业生产继续先于消费需求的调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997年6月我国工业生产由上半年14%以上的增速降低为12%左右,但是在此之后的半年时间内,消费增速并未明显减慢,而是继续保持11%-13%的较快增长,直到1998年1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才出现大幅减缓的态势,增幅由11%-13%降低为7-8%,此后一直保持不足10%的增长。直到2002年本轮经济周期启动后。在工业生产连续两年保持15%-17%的较快增长之后,2003年11月消费品零售额才重新回归两位数的增速。
上述分析说明,在经济收缩期工业生产的减缓先于消费增幅的下降,滞后期大约为4-6个月,而在经济扩张期,工业增速提高后。往往需要更长的滞后期,才能带动消费的回升。如果经济按照固有规律运行,预计随着工业增速的减缓,经过4-6个月的滞后期,即2009年上半年前后,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出现减缓的可能性很大。該结论与经济增长和消费相关性分析的预测是基本吻合的。
对2000-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数量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系数为0.8491,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可以带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85%;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系数为0.7423,即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可以带动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74%。粗略计算,2008年1-9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将会使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量减少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降低3.8个百分点,将会使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量减少2.8%。2008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实际增幅不断减慢。
2009年消费需求将呈现稳中有落
2009年受世界经济轻微衰退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影响,消费将出现调整走势,增速比2008年有所下降在所难免。但是,在国家扩大消费政策扶持下,消费需求不会大幅下滑,稳中有落将是其主要走势特征。
2009年消费需求增势减慢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国内外总体经济增长减速不利于消费增长。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9%,预计全年增长9%左右。2009年由于次贷危机影响尚未见底,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因而将导致我国外需进一步减弱,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压力也在增大,预计2009年经济增长8%左右,比2008年回落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将使2009年就业更加困难,企业盈利再度减少,居民工资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消费增长将趋于缓慢。
GDP和工业增速放缓引发的消费需求降温将在2009年凸现。实证分析表明,在经历了经济增长减慢和工业生产大幅回调后,经过一至半年的滞后期,消费增速将出现回落,这在以往多次经济周期变动中已得到印证,因此2009年消费需求增速减慢,符合经济内在运行规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调整。
收入增长明显放慢,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购买力下降。2008年1-9月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8个百分点,收入增幅减慢对消费支出减少的实证分析在2009年将有所表现。受全球金融市场拖累,中国股市难以摆脱震荡下行走势,股指大幅下降和房价回落将造成居民财产进一步缩水。居民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增长放缓将严重影响未来的购买力水平,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有可能明显减慢。
汽车和住房消费短期难以摆脱低迷,消费快速增长缺乏支撑。但是,2009年消费增长也存在有利条件。
一是物价回落有利于消费增加。目前CPI和PPI涨幅均开始回落,为2009年物价涨幅低于2008年创造了良好基础,预计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低于2008年2个百分点。物价水平降低有利于恢复消费者的信心,也将吸引低收入群体和部分消费品消费需求的扩大。
二是国家近日出台的减轻购房者负担的组合系列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房地产交易的冷清局面。降息、减少居民购房中间环节的支出费用,对扩大部分住房消费有一定作用。
三是发改委出台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扩大消费。面对国际粮价回落和农民收入实际增幅减慢。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主要包括: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09年将统筹考虑化肥等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等等。在农业连续5年丰收的大好形势下,国家继续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扭转前三季度农民实际收入增幅减缓的态势有积极作用,也将促进农民消费的扩大。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初步预计。2009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7130亿元,名义增长17%,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5%和16%。虽然2009年消费增速比2008年有所回落,但消费名义增长仍高于2004-2008年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高于2004-2008年平均增幅0.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依旧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
2008年将出现本轮周期中消费增长的最高峰值。截至发稿前,初步预计,2008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658亿元,同比增长21.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7%,增幅高于去年2.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信额将达到73942亿元,增长22.4%,县及县以下34715亿元,增长20.9%,2008年消费市场仍将实现20%以上的较快增长。
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皆创十余年的新高。2008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势头表明,目前处于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方针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在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居民商品消费逆势而行,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逐季加快。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59.2亿元,名义增长21.9%,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的新高。2003-2007年经济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为2008年消费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8、1994和1995年我国也曾出现过消费品零售额30%左右的高增长,但由于当时物价水平较高,因而消费实际增幅并不高。2008年在全球通胀加剧的不利条件下,中国政府及时、有效的对价格进行调控,目前物价水平已出现连续5个月的回落,1-10月商品零售物价上涨6.7%,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减小,提升了消费实际增长水平。1-11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2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2%,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创造了1994年以来消费实际增长的最高水平。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继2007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后,2008年三大需求增长关系继续得以改善。从增速看,1-11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增幅同比减慢6.5个百分点;1-11月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4.2%,增幅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消费和投资实际增速仅仅相差0.8个百分点,两者增长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从贡献率看,2008年在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小和投资实际增长明显减慢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实际增长稳步上升,促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2008年1-3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3%,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拉动前三季度GDP增长5.2个百分点。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经济增长由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开始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转变,符合我国宏观调控方向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速攀高。随着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居民服务消费增速明显加快,对总消费的贡献不断增大。2008年1-11月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905.1亿元。增长24.9%,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比批发和零售业增速高3.1个百分点。特别是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地餐饮市场持续火爆,消费规模强劲增长。北京、天津、西安和南京餐饮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3.6%、28%、30%和28%。2008年1-11月全国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4.2%,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对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为15.8%,拉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拉动作用高于去年同期0.95个百分点。旅游消费也呈现较快增长。
汽车和住房等消费升级产品销售额大幅降低。我国消费增速由2000年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20%以上,与最近5年汽车和住房等消费热点快速增长密切相关。但是,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上调、燃油税呼声越来越高、汽车消费税提高以及“单双号”用车限制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汽车消费增长明显回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占国产汽车7成以上的乘用车销量增长11.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2.5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6.1%。这是2008年以来连续第5个月环比下滑,更是4年来国内车市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欧美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国内房价前期涨幅过高也引发了国内商品房销售步入调整,许多地区商品房市场呈现“价量齐跌”的特征。2000-2007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年均增长35.3%,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26.7%,而2008年年初伊始,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便呈现负增长,前11个月累计增幅分别下降18.3%和19.8%,住房消费处于2000年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
消費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走低。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和未来支出等方面的判断是影响消费者信心高低的重要因素,200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物价水平高企、股市低迷、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减缓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较大,前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8,比上季回落1.7,二季度为94.1,比上季回落0.7,三季度为93.8,比上季回落0.3,10月份为92.4,再创新低。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
按照历次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2008年我国GDP增速和工业增速明显放慢,对2009年消费继续快速增长构成较大压力,经过一个滞后期,2009年消费增速出现下滑的概率很大。此外,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减慢,也将直接导致消费支出的减少,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2009年消费需求将步入调整和减速阶段,因此目前消费快速增长不具备持续性。
GDP减速和消费降温的滞后期大约为1年左右。从上世纪80年代两次周期和90年代上半期我国经济发展历史看,当经济增长进入收缩期后,经过一个滞后期,消费增长也将随之出现回落(参见图3)。
第一次:我国经济在1984年达到15.2%的高峰后,1985年开始回落,但消费品零售额在1985年继续增长,并达到顶峰。1986年出现回落,当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由1985年27.5%的高增长回落为1986、1987年的15%和17.6%,下降10个百分点。
第二次:1987-1988年经济增长达到11.3%的高点后开始回落,消费品零售额在1989-1990年出现回落。增速由1988年的27.8%降低为1989、1990年8.9%和2.5%,下降18-25个百分点。
第三次:1992-1993年经济增长达到14.2%的高增长后,1994年出现回落,消费品零售额在1995年出现回落,增幅由1993-1994年30%左右的高增长,回落为1996年的20.1%,再度下降10个百分点。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有较为明显的滞后关系,即经济增长出现减慢,经过大约一 年左右的时间。消费增速,必然出现回落。从2007年四季度算起。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持续回落近一年时间,初步判断。当前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09年将有所放慢。
工业增速放缓和消费回落的滞后期大约为4-6个月。服务消费增长慢、三产比重低决定了我国居民消费中商品实物消费仍占较大比重,在此前提下,工业产出增长快慢,直接影响到消费需求的大小,特别是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较强的关联性。对1987-2007年工业增加值和消费品零售额月度增长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是经济扩张期还是经济收缩期。消费品零售额的涨跌变化均滞后于工业增加值升降变化4-6个月左右的时间。
1987-1988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高峰,1988年底至1989年国家采取了治理整顿的措施。经济从高涨转入调整时期。图4表明,1988年底和1989年1-2月工业增速迅速下降,增速由20%以上降为不足10%。但消费仍保持17%-20%的较快增长。在工业降温4个多月以后,即1989年5月份以后消费增速才出现明显下降。
在1997年至2000年的经济调整期,工业生产继续先于消费需求的调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997年6月我国工业生产由上半年14%以上的增速降低为12%左右,但是在此之后的半年时间内,消费增速并未明显减慢,而是继续保持11%-13%的较快增长,直到1998年1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才出现大幅减缓的态势,增幅由11%-13%降低为7-8%,此后一直保持不足10%的增长。直到2002年本轮经济周期启动后。在工业生产连续两年保持15%-17%的较快增长之后,2003年11月消费品零售额才重新回归两位数的增速。
上述分析说明,在经济收缩期工业生产的减缓先于消费增幅的下降,滞后期大约为4-6个月,而在经济扩张期,工业增速提高后。往往需要更长的滞后期,才能带动消费的回升。如果经济按照固有规律运行,预计随着工业增速的减缓,经过4-6个月的滞后期,即2009年上半年前后,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出现减缓的可能性很大。該结论与经济增长和消费相关性分析的预测是基本吻合的。
对2000-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数量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系数为0.8491,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可以带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85%;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系数为0.7423,即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可以带动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74%。粗略计算,2008年1-9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将会使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量减少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降低3.8个百分点,将会使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量减少2.8%。2008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实际增幅不断减慢。
2009年消费需求将呈现稳中有落
2009年受世界经济轻微衰退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影响,消费将出现调整走势,增速比2008年有所下降在所难免。但是,在国家扩大消费政策扶持下,消费需求不会大幅下滑,稳中有落将是其主要走势特征。
2009年消费需求增势减慢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国内外总体经济增长减速不利于消费增长。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9%,预计全年增长9%左右。2009年由于次贷危机影响尚未见底,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因而将导致我国外需进一步减弱,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压力也在增大,预计2009年经济增长8%左右,比2008年回落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将使2009年就业更加困难,企业盈利再度减少,居民工资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消费增长将趋于缓慢。
GDP和工业增速放缓引发的消费需求降温将在2009年凸现。实证分析表明,在经历了经济增长减慢和工业生产大幅回调后,经过一至半年的滞后期,消费增速将出现回落,这在以往多次经济周期变动中已得到印证,因此2009年消费需求增速减慢,符合经济内在运行规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调整。
收入增长明显放慢,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购买力下降。2008年1-9月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8个百分点,收入增幅减慢对消费支出减少的实证分析在2009年将有所表现。受全球金融市场拖累,中国股市难以摆脱震荡下行走势,股指大幅下降和房价回落将造成居民财产进一步缩水。居民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增长放缓将严重影响未来的购买力水平,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有可能明显减慢。
汽车和住房消费短期难以摆脱低迷,消费快速增长缺乏支撑。但是,2009年消费增长也存在有利条件。
一是物价回落有利于消费增加。目前CPI和PPI涨幅均开始回落,为2009年物价涨幅低于2008年创造了良好基础,预计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低于2008年2个百分点。物价水平降低有利于恢复消费者的信心,也将吸引低收入群体和部分消费品消费需求的扩大。
二是国家近日出台的减轻购房者负担的组合系列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房地产交易的冷清局面。降息、减少居民购房中间环节的支出费用,对扩大部分住房消费有一定作用。
三是发改委出台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扩大消费。面对国际粮价回落和农民收入实际增幅减慢。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主要包括: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09年将统筹考虑化肥等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等等。在农业连续5年丰收的大好形势下,国家继续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扭转前三季度农民实际收入增幅减缓的态势有积极作用,也将促进农民消费的扩大。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初步预计。2009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7130亿元,名义增长17%,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5%和16%。虽然2009年消费增速比2008年有所回落,但消费名义增长仍高于2004-2008年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高于2004-2008年平均增幅0.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依旧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