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ao8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边探索、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积累了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始终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把人民作为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定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百年政党,寥若晨星。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不仅同早期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一样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在自身历史发展中实现了一系列的伟大创新,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与新机遇,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建设是在统筹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中进行的,是包括党的内部建设和党与外部重大关系建设的总体党建,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走向更高级社会历史诉求的创造性回答。百年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立党”“建党”“管党”“治党”“强党”“兴党”等实践序列和理论概括中不断推进完善,正确处理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治理国家,制度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之制”得以不断成就“中国之治”的新辉煌,靠的就是制度。在这一意义上,“中国之治”就是“制度之治”。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政治、經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凝聚了全党智慧,经受了历史和时代的检验,是支撑“中国之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制度支撑。“中国之治”不仅是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的回答,更使得中国有更大力量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引领“世界之治”,照亮国家治理新方向。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现在,已行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驶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将胸怀千秋伟业,不负百年华章,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以“恰是百年风华”自我激励、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值此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本刊专题策划,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围绕“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展开深入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服务了三项关键的人类功能。“电子化横行”的时代,老式印刷文学日趋消亡。即便如此,新媒介也不能弥补印刷文学消亡的危机。  关键词:修辞阅读;电子化横行的时代  非常感谢王逢振和周敏从我多年的写作中编选、翻译了这里收录的20篇文章,能够把这20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 呈现给中国读者我深感荣幸。这对我真是慷慨之举。王逢振和周敏比我更加清楚中国读者会对哪些文章感兴趣,哪些文章对你
摘 要:当代的女性主义写作,总体上具备了颠覆(解构)和建构的双重性功能,但这种总体的双重性极少在一位作家创作中体现,而日本当代女作家柳美里的文学世界恰好具备了这种颠覆和重构的二重性,这一点弥足珍贵。本文立足于后女性主义写作的视角,通过对柳美里小说的细读和详解,揭示她对男权主义的彻底解构,呈现她的小说中新生命的降生,她对以女性为主体和中心的新型人间伦理的呼唤,以及对新人类、新世界理想的朦胧预言。  
不久前。清华大学的一些同学成立了“好读书”协会,主旨是在清华校园里推广钱钟书先生“好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倡导清华同学们养成读好书的习惯,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品位。大概是听说我过去曾经对钱先生的小说有所评论吧,所以负责的同学约我给他们自编的《好读书》杂志写点关于读书的文字。尽管琐事缠身,我还是欣然应允了。因为在多媒体当了教学之道、视觉术抢了人眼之球的今天,还有不少同学想好好读书、读读好书,委实是难得的
【摘要】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宣告了古典产权制度病入膏肓,西方社会开始了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的过渡。这一过渡的实质是经济权力和生产资料私有权的分离与背离,并在一定程度上向勞动者的过渡;本质是对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渐进式否定。西方国家向现代产权制度过渡,是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潜在表现形式。但是,这并没改
当前文学理论学科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有排斥理论的,认为理论只会生搬硬套,伤害真确的美感,鼓吹不带理论的阅读;有轻视文艺理论没有具体研究对象的,认为文艺理论缺乏学科根基,飘忽不定;有以批评代替理论的,认为批评就是理论,没有脱离批评的理论;有工具化文艺理论的,认为一种文艺理论的好坏主要看它是否有助于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将文艺理论限制在现代性“文艺”范畴之内,割断了其与社会现实的直接性关系;有灰色化文艺理
摘 要: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所写的自传、同时代中日两国知识分子的读书体验、留日教育环境、文坛环境、同时代人的回忆录等材料的梳理,对郁达夫留日期间的留学生活、日语学习以及他对日本文学、外国文学的接受情况进行了考察。同时,本文把郁达夫这一异文化体验者当作对日本大正时期文学情况侧面考察的一个视角。  关键词:郁达夫,读书体验,阅读环境,大正文学  一、沉溺读书的郁达夫  郁达夫于大正二年(1913)至十一年
【作者简介】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经理论与政策。  主要著作:《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转轨时代的执着探索》等。  张晓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教研室主任、研究员。  摘要 对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热点问题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的雇员薪酬比重与“期望值”相比不是低了而
【关键词】道德哲学 认识论 道德律 必然与自由  【中图分类号】B51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5.013  人能够认识什么?人应当如何行事?人依凭何者而认识美好?于《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中,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康德定义了“人”的概念。然而,这并不代表给出了康德哲学的全
臧克家曾经说:“如果说,童年环境的气氛对于一个人的事业与爱好有着重大的关系,如果说,遗传对于一个人的气质、性情、天才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我将把我学诗的故事在这上面扎根了。”  童年的乡村生活是诗的摇篮  臧克家的故乡是山东诸城,这个县属古琅玡,秦始皇东巡,曾在这儿刻石记功,即有名的琅玡刻石。臧克家所居住的村子——臧家庄,离城18里路,孤高地盘踞在一个小岭头上。苏东坡在密州做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
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是国际政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西方国家对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与对国内以及西方世界内部的自由民主话语体系,就是“双重标准”的话语体系。西方国家利用源自西方的价值观念和自由民主制度的话语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横加指责,大搞“双重标准”。  在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前,非西方国家在相当时期内还将处于西方“双重标准”的阴霾中。在国际关系实践中,西方国家尤其是美欧在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