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传统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它能够紧紧抓住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个环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自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文化导向作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导向。而这种导向既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的政策法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等方面,也要体现在社会的思想文化层面。在思想文化层面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用什么来教育人、引导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和生存状态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应也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现实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等,都在发挥社会导向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确立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规则意识,培养社会发展所要求的道德理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和谐与进步。
2.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激励作用。没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条成功经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中心内容,要在宣传、组织、动员和凝聚群众中发挥激励和鼓舞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研究和把握每一类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现实社会中各类社会心理现象的深层原因和活动机理,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积极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干事业的激情,鼓励人们干事业的奋斗精神,积极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3.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调节整合作用。和谐的本质,就是各种关系的协调,各种利益的整合,各种社会运行机制的顺畅、有序,各种社会积极因素的有效发挥。但这一切,都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动态之中实现的。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途径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基本特征,由此而造成的差异和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协调,就会成为社会的不和谐。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执政党整合社会利益关系的主要工具,要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种社会纠纷,理顺人们情绪,协调人们利益关系方面发挥自己的调节与整合作用。
4.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育人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塑造一代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人的全面发展,除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智力和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通过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教育人等途径,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功能,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中体现出来,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来,也从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困惑、生活矛盾中体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要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代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不断探索规律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吸收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培养人方面的功能更加完善。这使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发挥传统政治优势的基础上,在指导原则、工作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调整与创新,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首先要把实现人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立足于“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政治宣传手段,甚至简单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突击性的“救火”行为来看待,这不仅严重低估了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作用,而且也严重扭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肯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促进人的发展、从思想上“解放人”和“发展人”上来,通过组织、动员、激励和协调手段来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监督、约束和教育方式来促进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智慧和潜力上来。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人的基础发展和人的理想发展相结合。所谓“解放人”、“发展人”,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和发展人驾驭自然和社会能力。人的素质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有层次的,其发展是依层次进行的。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却存在着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和颠倒层次递进关系的现象,只重视远大理想、宏伟目标等大道理的教育,而忽视了人的基础教育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结果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极端,“基础”与“理想”相脱节,不仅难于收到实效,而且还会使人向“畸形”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一些错误作法,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是人的高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首先进行基础性内容教育,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否则目标再大,口号喊得再响,也是空的。因此,要注意开展全方位教育,把基础教育和高层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倡导大道理大原则的同时,重点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和人格教育,使每个人首先打好“基本功”,学会做人、做好人,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才会更加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实“和谐”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回答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要干什么,用什么样的思想政治体系教育干部、党员和群众的问题,它必须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出发,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影响和谐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充实有关内容。
要把和谐发展理论的研究、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而尤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我们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这就要求实践主体在建设和谐社会时首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和谐发展观,把握科学的和谐发展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和谐发展理论的研究、宣传作为重要任务。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要激发人们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坚持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是和谐社会建设对实践主体的又一个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二是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以有利于社会和谐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大力宣传表彰构建和谐社会的典型,引导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把构建和谐社会当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努力推进公共权力与公民社会对社会事务的共同管理,带头成为民主的表率、法治的表率、善治的表率、宽容的表率、诚信的表率、合作的表率。
3.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不是随意制定的,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它必须与一定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相适应。我们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充实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手段。
要增加人文关怀手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虽然可以从指导思想层面阐述,但更多的是从实践层面、从方法手段上贯彻落实。和谐社会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造在社会基石之上的现代社会大厦,是根植于百姓生活之中的参天大树。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社会基层,立足于百姓生活,着力培育和谐的社会“细胞”。思想政治工作,不必处处摆出一副正儿八经的面孔,更不能板着面孔教训人,有时候不妨把形式搞得活一点,乐一点,美一点,轻松一点,尽量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给人一种宽松、和谐、融洽、亲切的气氛。
要结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手段。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彰显人性发展、社会和谐的一面,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增添新鲜血液,将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人的科学”、“软科学”,按照“人”的规律和特点去进行。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一门“人的科学”、“软科学”,以各门“人”的科学,如人学、价值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基本思想作指导,按照“人”、按照“软”的规律和特点去进行;同时把其他有关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如行为科学、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里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从多层次、全方位上去进行。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将会更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人的需求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谐社会应该是全方位的和谐,不仅包括真实空间,而且应当包括网络的虚拟空间。以广播、电视、通信、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而且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新领域。特别是网络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和谐社会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重各自的人格、以诚相待、传播健康向上的信息。然而,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平等性、虚拟性,使得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使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丧失殆尽,极易把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和罪恶因素诱发出来并恣意张扬。如网上谩骂、欺骗、低级庸俗语言大量存在,网上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些都是社会不和谐的一面,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到现实社会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看到这一点,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和谐状态延伸到虚拟空间。为此,要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抢占网络阵地,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制定必要的网络法规,加强对进入我国境内的互联网进行监管和控制,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责任编辑:谢先国)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它能够紧紧抓住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个环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自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文化导向作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导向。而这种导向既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的政策法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等方面,也要体现在社会的思想文化层面。在思想文化层面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用什么来教育人、引导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和生存状态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应也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现实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等,都在发挥社会导向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确立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规则意识,培养社会发展所要求的道德理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和谐与进步。
2.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激励作用。没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条成功经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中心内容,要在宣传、组织、动员和凝聚群众中发挥激励和鼓舞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研究和把握每一类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现实社会中各类社会心理现象的深层原因和活动机理,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积极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干事业的激情,鼓励人们干事业的奋斗精神,积极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3.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调节整合作用。和谐的本质,就是各种关系的协调,各种利益的整合,各种社会运行机制的顺畅、有序,各种社会积极因素的有效发挥。但这一切,都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动态之中实现的。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途径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基本特征,由此而造成的差异和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协调,就会成为社会的不和谐。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执政党整合社会利益关系的主要工具,要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种社会纠纷,理顺人们情绪,协调人们利益关系方面发挥自己的调节与整合作用。
4.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育人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塑造一代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人的全面发展,除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智力和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通过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教育人等途径,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功能,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中体现出来,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来,也从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困惑、生活矛盾中体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要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代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不断探索规律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吸收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培养人方面的功能更加完善。这使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发挥传统政治优势的基础上,在指导原则、工作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调整与创新,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首先要把实现人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立足于“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政治宣传手段,甚至简单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突击性的“救火”行为来看待,这不仅严重低估了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作用,而且也严重扭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肯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促进人的发展、从思想上“解放人”和“发展人”上来,通过组织、动员、激励和协调手段来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监督、约束和教育方式来促进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智慧和潜力上来。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人的基础发展和人的理想发展相结合。所谓“解放人”、“发展人”,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和发展人驾驭自然和社会能力。人的素质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有层次的,其发展是依层次进行的。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却存在着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和颠倒层次递进关系的现象,只重视远大理想、宏伟目标等大道理的教育,而忽视了人的基础教育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结果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极端,“基础”与“理想”相脱节,不仅难于收到实效,而且还会使人向“畸形”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一些错误作法,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是人的高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首先进行基础性内容教育,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否则目标再大,口号喊得再响,也是空的。因此,要注意开展全方位教育,把基础教育和高层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倡导大道理大原则的同时,重点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和人格教育,使每个人首先打好“基本功”,学会做人、做好人,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才会更加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实“和谐”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回答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要干什么,用什么样的思想政治体系教育干部、党员和群众的问题,它必须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出发,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影响和谐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充实有关内容。
要把和谐发展理论的研究、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而尤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我们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这就要求实践主体在建设和谐社会时首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和谐发展观,把握科学的和谐发展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和谐发展理论的研究、宣传作为重要任务。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要激发人们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坚持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是和谐社会建设对实践主体的又一个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二是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以有利于社会和谐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大力宣传表彰构建和谐社会的典型,引导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把构建和谐社会当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努力推进公共权力与公民社会对社会事务的共同管理,带头成为民主的表率、法治的表率、善治的表率、宽容的表率、诚信的表率、合作的表率。
3.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不是随意制定的,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它必须与一定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相适应。我们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充实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手段。
要增加人文关怀手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虽然可以从指导思想层面阐述,但更多的是从实践层面、从方法手段上贯彻落实。和谐社会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造在社会基石之上的现代社会大厦,是根植于百姓生活之中的参天大树。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社会基层,立足于百姓生活,着力培育和谐的社会“细胞”。思想政治工作,不必处处摆出一副正儿八经的面孔,更不能板着面孔教训人,有时候不妨把形式搞得活一点,乐一点,美一点,轻松一点,尽量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给人一种宽松、和谐、融洽、亲切的气氛。
要结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手段。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彰显人性发展、社会和谐的一面,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增添新鲜血液,将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人的科学”、“软科学”,按照“人”的规律和特点去进行。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一门“人的科学”、“软科学”,以各门“人”的科学,如人学、价值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基本思想作指导,按照“人”、按照“软”的规律和特点去进行;同时把其他有关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如行为科学、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里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从多层次、全方位上去进行。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将会更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人的需求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谐社会应该是全方位的和谐,不仅包括真实空间,而且应当包括网络的虚拟空间。以广播、电视、通信、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而且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新领域。特别是网络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和谐社会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重各自的人格、以诚相待、传播健康向上的信息。然而,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平等性、虚拟性,使得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使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丧失殆尽,极易把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和罪恶因素诱发出来并恣意张扬。如网上谩骂、欺骗、低级庸俗语言大量存在,网上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些都是社会不和谐的一面,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到现实社会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看到这一点,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和谐状态延伸到虚拟空间。为此,要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抢占网络阵地,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制定必要的网络法规,加强对进入我国境内的互联网进行监管和控制,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责任编辑:谢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