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汉学家长泽规矩也辑集、1974年由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收录有《谈征》一书,然其作者不详。长泽规矩也解题:
谈征四卷(部)[清]□□(西压)清嘉庆二十年(一八一五)柯古堂刊本五册本书仿《释常谈》、《通俗文》之例,系注目于日常用语并作诠释之书。分为名(又分上、下)、言、事、物四部分,各部之首均冠以目录。有嘉庆二十年外方山人自序,嘉庆十六年王玉树、嘉庆九年吴煊序,十二年成一夔跋。
此书系昭和二年(一九二七)夏北京厂肆翰文斋高某携至笔者寓所求售者。当时索价六元。笔者视其多俗语解说,实属杂考珍本,当即购下。其后未于他处再见此书。
著者在自序末题“外方山人”,其它序跋作“西压先生”,姓名无考。据成跋,成氏为性好搜求奇书善本之藏书家,曾仕宦于岭南。嘉庆十二年曾在广东与著者再次晤面。
按,《谈征》王(王玉树)序:“昔余著《说文拈字》成,西压序之;今西压著《谈征》成,余亦序之。”查王玉树《说文拈字》,书前有伊秉绶序,书后有段长基跋。伊秉绶序谓:“岁己未,余守惠州,王君松亭适权通判,观其进退以礼,循循然君子也,意必有所撰著。久之,出所撰《说文拈字》七卷……嘉庆六年夏五月,汀州伊秉绶拜撰。”
伊秉绶,清乾隆十九年——嘉庆二十年(1754-1815),福建汀州府宁化人,人称”伊汀州”。字墨似,号墨卿,亦号南泉,别署秋水,又称默庵,居室日留春草堂。以书画名世。先后官惠州知府、扬州知府等。(李光德2000)《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八《伊秉绶传》:“伊秉绶,字墨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嘉庆三年,出为广东惠州知府,问民疾苦,裁汰陋规,行法不避豪右,故练刑名,大吏屡以重狱委之,多所矜恤。秉绶承其父朝栋学,以宋儒为宗。在惠州,建丰湖书院,以《小学》、《近思录》课诸生;在扬州,宏奖文学。殁后士民怀思不衰,以之配食宋欧阳修、苏轼及清王士祯,称四贤祠。”可见其为清代较有名望之学者。
王玉树序、吴煊序、成一夔跋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都与史书一致。如吴序说:“嘉庆甲子春,西压先生以摄篆任别驾,予以薄游馆道南,两人适同日抵雄州,相遇于县舍。”成跋谓:“西压先生淹博好古,其书满家,既宦岭南,风尘劳攘间,遇奇书善本,如得珍珠船,拳拳然不能释,必勉购之或假而抄之而后快。故论诗文,评书画,靡不原原本本无遗义。”
书中内容也与其经历一致。如《谈征·言部》“潮汐”条记录:“广人以潮汐为水节,或日一潮而一汐,或日两潮而两汐,皆谓之节。番禺之都,朝潮未落,暮潮乘之……”《谈征·事部》“绕髻妆”条形码:“今粤中女子,日夕买花,穿之,绕髻为饰。其俗由来已久。……”又《事部》“濠畔朱楼”条:“粤东广州城濠水自东西水关而入,逶迤城南,径归德门外。背城昔有平康十里,南临濠水,朱楼画榭连属不断,皆优伶小唱所居。……”皆与伊秉绶经历或学识一致。
关于伊秉绶的“号”。伊秉绶在《谈征》自序末署“嘉庆二十年冬外方山人自序”,而王玉树序、吴煊序、成一夔跋则称其为“西压先生”。伊秉绶号“西压先生”,其原因当是因为追慕明代书法家、诗人李东阳。清末杨守敬《学书迩言》云:“桂未谷馥、伊墨卿秉绶、陈曼生鸿寿、黄小松易四家之分书,皆根柢汉人,或变或不变,巧不伤雅,自足超越唐宋。墨卿行书学李西涯,尤为超妙。”向燊《虹卢画谈》云:“墨卿楷书法《程哲碑》,行书法李西涯,隶书则直入汉人之室。即邓完白亦逊其醇古,他更无论矣。”李西涯,即李东阳(1447-1516),明朝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伊秉绶行书师法李东阳,故去其号中“涯”字之三点水而号“西压”,殆自以为不如之自谦。至于其自称“外方山人”,一方面是因为他是福建宁化人,又曾官广东惠州,远离中原地区;另一方面,也是文人追求“心远地自偏”之境界使然。
总之,伊秉绶虽以书画名家,但俗语辞书《谈征》亦为其所作。大型工具书如《中华书学大辞典》《中国文物大辞典》等均未著录其《谈征》一书,亦不知其号西压先生、外方山人。
谈征四卷(部)[清]□□(西压)清嘉庆二十年(一八一五)柯古堂刊本五册本书仿《释常谈》、《通俗文》之例,系注目于日常用语并作诠释之书。分为名(又分上、下)、言、事、物四部分,各部之首均冠以目录。有嘉庆二十年外方山人自序,嘉庆十六年王玉树、嘉庆九年吴煊序,十二年成一夔跋。
此书系昭和二年(一九二七)夏北京厂肆翰文斋高某携至笔者寓所求售者。当时索价六元。笔者视其多俗语解说,实属杂考珍本,当即购下。其后未于他处再见此书。
著者在自序末题“外方山人”,其它序跋作“西压先生”,姓名无考。据成跋,成氏为性好搜求奇书善本之藏书家,曾仕宦于岭南。嘉庆十二年曾在广东与著者再次晤面。
按,《谈征》王(王玉树)序:“昔余著《说文拈字》成,西压序之;今西压著《谈征》成,余亦序之。”查王玉树《说文拈字》,书前有伊秉绶序,书后有段长基跋。伊秉绶序谓:“岁己未,余守惠州,王君松亭适权通判,观其进退以礼,循循然君子也,意必有所撰著。久之,出所撰《说文拈字》七卷……嘉庆六年夏五月,汀州伊秉绶拜撰。”
伊秉绶,清乾隆十九年——嘉庆二十年(1754-1815),福建汀州府宁化人,人称”伊汀州”。字墨似,号墨卿,亦号南泉,别署秋水,又称默庵,居室日留春草堂。以书画名世。先后官惠州知府、扬州知府等。(李光德2000)《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八《伊秉绶传》:“伊秉绶,字墨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嘉庆三年,出为广东惠州知府,问民疾苦,裁汰陋规,行法不避豪右,故练刑名,大吏屡以重狱委之,多所矜恤。秉绶承其父朝栋学,以宋儒为宗。在惠州,建丰湖书院,以《小学》、《近思录》课诸生;在扬州,宏奖文学。殁后士民怀思不衰,以之配食宋欧阳修、苏轼及清王士祯,称四贤祠。”可见其为清代较有名望之学者。
王玉树序、吴煊序、成一夔跋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都与史书一致。如吴序说:“嘉庆甲子春,西压先生以摄篆任别驾,予以薄游馆道南,两人适同日抵雄州,相遇于县舍。”成跋谓:“西压先生淹博好古,其书满家,既宦岭南,风尘劳攘间,遇奇书善本,如得珍珠船,拳拳然不能释,必勉购之或假而抄之而后快。故论诗文,评书画,靡不原原本本无遗义。”
书中内容也与其经历一致。如《谈征·言部》“潮汐”条记录:“广人以潮汐为水节,或日一潮而一汐,或日两潮而两汐,皆谓之节。番禺之都,朝潮未落,暮潮乘之……”《谈征·事部》“绕髻妆”条形码:“今粤中女子,日夕买花,穿之,绕髻为饰。其俗由来已久。……”又《事部》“濠畔朱楼”条:“粤东广州城濠水自东西水关而入,逶迤城南,径归德门外。背城昔有平康十里,南临濠水,朱楼画榭连属不断,皆优伶小唱所居。……”皆与伊秉绶经历或学识一致。
关于伊秉绶的“号”。伊秉绶在《谈征》自序末署“嘉庆二十年冬外方山人自序”,而王玉树序、吴煊序、成一夔跋则称其为“西压先生”。伊秉绶号“西压先生”,其原因当是因为追慕明代书法家、诗人李东阳。清末杨守敬《学书迩言》云:“桂未谷馥、伊墨卿秉绶、陈曼生鸿寿、黄小松易四家之分书,皆根柢汉人,或变或不变,巧不伤雅,自足超越唐宋。墨卿行书学李西涯,尤为超妙。”向燊《虹卢画谈》云:“墨卿楷书法《程哲碑》,行书法李西涯,隶书则直入汉人之室。即邓完白亦逊其醇古,他更无论矣。”李西涯,即李东阳(1447-1516),明朝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伊秉绶行书师法李东阳,故去其号中“涯”字之三点水而号“西压”,殆自以为不如之自谦。至于其自称“外方山人”,一方面是因为他是福建宁化人,又曾官广东惠州,远离中原地区;另一方面,也是文人追求“心远地自偏”之境界使然。
总之,伊秉绶虽以书画名家,但俗语辞书《谈征》亦为其所作。大型工具书如《中华书学大辞典》《中国文物大辞典》等均未著录其《谈征》一书,亦不知其号西压先生、外方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