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因此,让学生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感受生活,激发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发呆,或没有东西可写,或不知从何下笔。有的东找西找,拼凑资料,一交了之。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呢?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教师没有让学生从写作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没有打开学生生活的空间与思维天地。
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感受生活,激发兴趣。每次写作文时都有同学感叹“没什么好写的”“不会写”,为了完成作业,只好胡诌乱编。久而久之,就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可见,丰富的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朱熹也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都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之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是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一个对生活十分冷淡,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人,对生活的感受也是单调而枯燥无味的,写作时会感到无话可说。相反,一个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的人,就会对生活感受得深,观察得细,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会用心去观察,脑子里就会装满新鲜而丰富的材料。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鼓励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等多种方法观察生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去发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写出的文章才真实感人。把学生引向生活,寻找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体验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于是,有所触,有所悟。活动是写作的积累过程,还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给他们的写作提供鲜活素材。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于是有所触有所悟。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感饱含激情地写出来。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了。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将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还要教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那么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人们常说,环境育人,好的环境会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使人心情愉悦。那么,在写作教学中老师积极地创设写作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的一个良好开端。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老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那么,如何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去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因此,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利用眼耳鼻舌手全方位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才能使学生写出的东西富有真情实感。
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如班级举行厨艺大比拼活动,马上布置学生回家写作文。经历过的事,学生能将过程写得很生动具体,感受也很深刻。这样就使学生由“被动”发展到“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作文训练。
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观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根据表达的需要,合情合理地展开想象。如,在写作课前,老师可以准备一段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游玩的声音,播放录音并指导学生认真聆听,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讨论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是在一个怎样的地方,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中浮现着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写成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进行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创造性成果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再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时,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先进入真实的对话,而后引导回忆师生在此过程中是如何问答的,说话时双方的神态与动作,自己的心理活动等,并指出具体描写对话时,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提示语穿插其中,而后有详有略地按顺序将对话生动地写下来。就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学会了观察与描述的要领,较好地达到了习作目标。这些活动是学生所喜爱的;因此,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视阅读,厚积薄发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叶圣陶先生说:“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是说只有读大量的书,才能增加自己的阅读面,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要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学生写作时,就必须像蜜蜂采花蜜一样,吸取花蜜的清甜,多积累好词佳句,并将平时的好词佳句活用,才能写出好文章。
那么如何能引导学生做有效的阅读积累呢?
语文教材教科书中选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习作的范文,对学生的习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就要多鼓励和督促学生在书本中发现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的美,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写作的储备量。同时某些重点段落或易于仿写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仿写是指摹仿范文或例文进行一种创造性的作文训练。如教完《翠鸟》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个小动物,学生便用上了课文中的好词句,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会栩栩如生。 通过仿写,很好地掌握了写法,这样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应该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每天的语文作业要求学生至少半小时阅读课外书。低年级,主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彩绘本图书,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等。此阶段重在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到了中年级,重点鼓励学生读整本的课外书,如《爱的教育》,伍美珍的作品等,鼓励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并让学生在课前两分钟“好书推荐”时段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到了高年级,主要鼓励学生读一些世界名著和国际获奖小说,如《根鸟》《偷莎士比亚的贼》等,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要鼓励学生用所积累的好词写一段话和写读后感,并通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快乐的阅读中,学生不知不觉间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有了大量的阅读,他们写作文时就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学生有了自觉阅读的习惯后,还要提醒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如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一边读书,一边写批注;在旅游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做笔记;平时将所见所闻所想即时记录在笔记本上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积累到的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作文也会越写越好。
积极评价,鼓励参与
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 老师应该为学生积极搭建展示的舞台,给予学生成功的激励,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各种活动、比赛,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取成功的体验。
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 如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展出并交换阅读;还可以开辟班级作文园地,定期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产生成功的喜悦;每次课前抽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
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心灵的交流。用正面性的评价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生动亲切的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使他们喜欢表达,爱上写作。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也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教师一则好的评语能使学生倍受鼓舞,并铭刻在心灵深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另外, 评改作文的方式也力求多样化,可以采取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合作评改等;在批改过程中,注重面批、重批,让所有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实施分层要求,进行差异指导等。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万能钥匙。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视写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为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感受生活,激发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发呆,或没有东西可写,或不知从何下笔。有的东找西找,拼凑资料,一交了之。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呢?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教师没有让学生从写作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没有打开学生生活的空间与思维天地。
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感受生活,激发兴趣。每次写作文时都有同学感叹“没什么好写的”“不会写”,为了完成作业,只好胡诌乱编。久而久之,就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可见,丰富的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朱熹也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都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之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是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一个对生活十分冷淡,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人,对生活的感受也是单调而枯燥无味的,写作时会感到无话可说。相反,一个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的人,就会对生活感受得深,观察得细,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会用心去观察,脑子里就会装满新鲜而丰富的材料。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鼓励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等多种方法观察生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去发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写出的文章才真实感人。把学生引向生活,寻找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体验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于是,有所触,有所悟。活动是写作的积累过程,还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给他们的写作提供鲜活素材。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于是有所触有所悟。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感饱含激情地写出来。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了。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将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还要教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那么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人们常说,环境育人,好的环境会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使人心情愉悦。那么,在写作教学中老师积极地创设写作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的一个良好开端。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老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那么,如何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去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因此,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利用眼耳鼻舌手全方位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才能使学生写出的东西富有真情实感。
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如班级举行厨艺大比拼活动,马上布置学生回家写作文。经历过的事,学生能将过程写得很生动具体,感受也很深刻。这样就使学生由“被动”发展到“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作文训练。
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观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根据表达的需要,合情合理地展开想象。如,在写作课前,老师可以准备一段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游玩的声音,播放录音并指导学生认真聆听,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讨论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是在一个怎样的地方,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中浮现着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写成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进行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创造性成果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再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时,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先进入真实的对话,而后引导回忆师生在此过程中是如何问答的,说话时双方的神态与动作,自己的心理活动等,并指出具体描写对话时,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提示语穿插其中,而后有详有略地按顺序将对话生动地写下来。就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学会了观察与描述的要领,较好地达到了习作目标。这些活动是学生所喜爱的;因此,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视阅读,厚积薄发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叶圣陶先生说:“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是说只有读大量的书,才能增加自己的阅读面,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要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学生写作时,就必须像蜜蜂采花蜜一样,吸取花蜜的清甜,多积累好词佳句,并将平时的好词佳句活用,才能写出好文章。
那么如何能引导学生做有效的阅读积累呢?
语文教材教科书中选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习作的范文,对学生的习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就要多鼓励和督促学生在书本中发现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的美,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写作的储备量。同时某些重点段落或易于仿写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仿写是指摹仿范文或例文进行一种创造性的作文训练。如教完《翠鸟》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个小动物,学生便用上了课文中的好词句,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会栩栩如生。 通过仿写,很好地掌握了写法,这样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应该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每天的语文作业要求学生至少半小时阅读课外书。低年级,主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彩绘本图书,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等。此阶段重在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到了中年级,重点鼓励学生读整本的课外书,如《爱的教育》,伍美珍的作品等,鼓励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并让学生在课前两分钟“好书推荐”时段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到了高年级,主要鼓励学生读一些世界名著和国际获奖小说,如《根鸟》《偷莎士比亚的贼》等,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要鼓励学生用所积累的好词写一段话和写读后感,并通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快乐的阅读中,学生不知不觉间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有了大量的阅读,他们写作文时就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学生有了自觉阅读的习惯后,还要提醒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如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一边读书,一边写批注;在旅游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做笔记;平时将所见所闻所想即时记录在笔记本上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积累到的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作文也会越写越好。
积极评价,鼓励参与
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 老师应该为学生积极搭建展示的舞台,给予学生成功的激励,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各种活动、比赛,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取成功的体验。
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 如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展出并交换阅读;还可以开辟班级作文园地,定期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产生成功的喜悦;每次课前抽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
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心灵的交流。用正面性的评价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生动亲切的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使他们喜欢表达,爱上写作。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也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教师一则好的评语能使学生倍受鼓舞,并铭刻在心灵深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另外, 评改作文的方式也力求多样化,可以采取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合作评改等;在批改过程中,注重面批、重批,让所有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实施分层要求,进行差异指导等。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万能钥匙。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视写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为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