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就要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感兴趣的元素入手。
  一、用新奇的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播放蚊子吸血的视频。视频代替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视频更有趣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学生一下子被这个视频吸引了,很专注地看蚊子吸血的过程,目睹蚊子的小小口器插入人的皮肤的过程。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蚊子的口器很容易插入人的皮肤,这是因为蚊子口器的力很大的缘故对吗?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下了产生兴趣,显得很兴奋。然后使用多媒体展示几张图片,学生对图片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常见的气功表演(如“心口碎大石”):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用大铁锤打击石板,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这一情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人被锤打怎能不受伤?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如果气功师身上不压石板,而让大铁锤直接打击其胸腹,气功师会受伤吗?学生觉得很神奇,很想知道答案,自然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 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天性,学生对实验都是感兴趣的,有条件的实验都要让学生去做,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去观察、分析、总结。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使复杂深奥的物理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易懂。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学到了知识,身心也得到陶冶,不断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实现高效课堂。这节课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用两只手的中指分别压笔的两端的实验。先设计有关问题让学生猜想回答:用两个手指用力向中间压一直铅笔,两个手指的受到的压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压力越大,两只手指疼痛又有什么不同?回答完后让学生动手做,然后把实验结果和你的猜想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压力作用在同样的受力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个小实验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感性体会,更好理解压力和压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压力的作用效果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为完成下一个实验作好准备,为学好压强打下基础。
  合作学习。计算题比较枯燥,较多的学生不感兴趣,也比较害怕。为了使学生对计算有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压强的概念,在讲解例题后,我特意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一芭蕾舞演员体重为480N,她跳舞时脚尖与地的接触面积为10cm2。一头大象重为60000N,它站立时每只脚掌与地的接触面积为600cm2。两者对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哪个大?哪个压强大?学生看了这道后,有部分学生马上就回答大象对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大,理由是大象很重。老师不急于回答,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计算两者对地的压强。通过计算结果发现芭蕾舞演员对地的压强较大,也即对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较大。较多的学生表现得很惊奇之后转为会意的微笑,加深了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要看压力的大小,还要看受力面积的大小。三、应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片,拓展兴趣面
  图片对学生来说也是很感兴趣的,除了课本的图片外,还要适当增加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有关图片。将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有关物理现象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对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学好物理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物理很有用,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从而更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应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生产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图片,如菜刀、沙发、压路机、大货车的车轮、坦克的履带等,小组讨论归纳回答哪些是增大压强的例子,哪些是减小压强的例子,分别各用了什么方法。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后,接下来让学生列举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还要说明其中的方法,同时老师补充一些例子,并图文并茂加以说明。在小组讨论 和列举例子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饱满,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回答。最后回顾课前引入的几个现象,经过了压强的学习较多的学生能准确回答其中的道理。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教研活动是教研组织落实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培育教师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我们教研工作的主要载体。因此,为了保障和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近年来,我区着力创新教研活动,从常规教研、主题教研以及团队教研这三方面大力展开探索与实践,使得全区教研质量在广度、深度以及内驱力等方面均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优化常规教研,保障教研质量广度  要想提高教研质量的广度,必须要保障和提升常规
本文探讨模糊法则的翻译应用价值,旨在为模糊语言的分析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模板。文章首先从模糊语言学(包括模糊语义学和模糊语用学)、模糊美学、模糊逻辑学、模糊数学、模糊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词汇学习和记忆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更重要地是引导他们“会学”。  〓〓一、利用科学规律,提高单词教学效果  〓〓利用拼读规律和联想记忆单词,利用派生词、兼类词、合成词、同类词、缩略词等归纳、总结词汇。利用拼读规律教单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训练他们的科学记忆和联想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例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  一、生本对话,激发灵感  语文阅读课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际上就是学生要读书。正如张田若教授所言“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小学阶段要强调朗读和诵读,通过读出声音来与文本对话,如果能做到感情朗读,那是与文本有较高层次的对话了。如
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电子
“交通信息系统”是随着智能运输系统发展而开设的课程。它是一门面向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主要讲授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中应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分析了课程特点和学生基
全息理论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观照世界的理论, 它存在于自然界、社会、思维范围内,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事实上,不管是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本身,还是德育素材,抑或是德育的大环境,都具有全息特征,因而将全息理论用于指导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工作, 对于该学科教学现状的改善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将有利于我们以高效的整体观和发展观进行全方位的品德教学深入研究。  一、全息理论与小学品德学科教学  1.全息理论
基于MATLAB的Simulink仿真环境,设计实现了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直流电机数字实时控制系统,为数字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提供了教学实验平台。硬件驱动程序作为Simulink的一个模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