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总有老师抱怨学生难教,学生抱怨课程难学的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老师应该认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在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境教学的运用以及合理完善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批判性思维 情境教学
一、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指一个人对于所学知识的真实性、正确性以及精确性进行自己的判断,从而对自己要相信什么和要做什么做出合理的裁决。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新课改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增强历史洞察力”,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等等。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历史教学课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我国传统的历史教育观念是一种本本主义,强调老师的权威性,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历史教科书而言,受编者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影响,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老师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同化学生的思维,抵制学生对历史的质疑和挑战,这都是十分有害的。人类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一种对当前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而不是最终答案,它们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在不断改变的。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突出师生间平等的关系,使学生之身于自由、平等、民主的教育情境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引导学生的质疑精神
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重点展现不同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突出新旧教科书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主动追问为什么,辨析不同观点其中的原因,并最终得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要鼓励老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让学生敢于质疑老师的观点,并合理地对其进行引导,集思广益,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重视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独立的人格是指不依附于任何现实政治力量,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历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贯彻这一宗旨。要破除学生对教科书、老师等的迷信,张扬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也不能因为权威就要批判。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和实时去审视教科书上的观点,判断它们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道理,这才是批判性思维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重视情境教学的运用
情境教学是老师根据所教授课程,设置与当时相同的情境,然后师生共同融入这种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新课改以来,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它成为老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当时的历史环境,帮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探索能力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情境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丰富情境教学手段的变化
历史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主体的认知需要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创设丰富多样的、适应教学需求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挖掘知识,使历史新课改的目标落到实处。具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包括:创设实物情境;创设影视教学情境;扮演角色情境;创设实地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等等。通过丰富的情境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差距,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我们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時,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还可以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加强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理性分析,使得他们从低层次的知识学习逐渐转向高层次的主动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达到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同时,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合理完善教学手段
历史教学的内容纷繁,且头绪众多,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望而生畏,产生畏缩情绪。教师必须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用历史素材,化抽象为直观
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史部分往往比较抽象,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引用直观的历史素材,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形象转为抽象,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寻找突破点,化繁为简
对于同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众多历史事件,往往头绪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采用齐头并进的教学方式,而是先从某一点上寻找突破,然后逐个击破,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复杂,都可以使学生清楚理解。
(三)重视图形、表格的辅助教学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常规的语言讲授之外,还应该辅之以图形、表格,对各种历史事件加以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从而防止学生混淆,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简化了老师的教学难度。
(四)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把握教学重点和进度的同时,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还应该适当地穿插生动的历史故事,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使得学生对于严肃的史实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
[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邹顺宏.批判性思维与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7(1).
[4]刘立新.历史教学应提倡批判性思维[J].历史教学,2008(11).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批判性思维 情境教学
一、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指一个人对于所学知识的真实性、正确性以及精确性进行自己的判断,从而对自己要相信什么和要做什么做出合理的裁决。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新课改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增强历史洞察力”,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等等。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历史教学课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我国传统的历史教育观念是一种本本主义,强调老师的权威性,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历史教科书而言,受编者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影响,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老师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同化学生的思维,抵制学生对历史的质疑和挑战,这都是十分有害的。人类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一种对当前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而不是最终答案,它们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在不断改变的。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突出师生间平等的关系,使学生之身于自由、平等、民主的教育情境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引导学生的质疑精神
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重点展现不同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突出新旧教科书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主动追问为什么,辨析不同观点其中的原因,并最终得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要鼓励老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让学生敢于质疑老师的观点,并合理地对其进行引导,集思广益,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重视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独立的人格是指不依附于任何现实政治力量,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历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贯彻这一宗旨。要破除学生对教科书、老师等的迷信,张扬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也不能因为权威就要批判。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和实时去审视教科书上的观点,判断它们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道理,这才是批判性思维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重视情境教学的运用
情境教学是老师根据所教授课程,设置与当时相同的情境,然后师生共同融入这种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新课改以来,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它成为老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当时的历史环境,帮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探索能力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情境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丰富情境教学手段的变化
历史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主体的认知需要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创设丰富多样的、适应教学需求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挖掘知识,使历史新课改的目标落到实处。具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包括:创设实物情境;创设影视教学情境;扮演角色情境;创设实地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等等。通过丰富的情境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差距,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我们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時,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还可以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加强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理性分析,使得他们从低层次的知识学习逐渐转向高层次的主动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达到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同时,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合理完善教学手段
历史教学的内容纷繁,且头绪众多,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望而生畏,产生畏缩情绪。教师必须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用历史素材,化抽象为直观
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史部分往往比较抽象,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引用直观的历史素材,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形象转为抽象,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寻找突破点,化繁为简
对于同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众多历史事件,往往头绪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采用齐头并进的教学方式,而是先从某一点上寻找突破,然后逐个击破,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复杂,都可以使学生清楚理解。
(三)重视图形、表格的辅助教学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常规的语言讲授之外,还应该辅之以图形、表格,对各种历史事件加以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从而防止学生混淆,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简化了老师的教学难度。
(四)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把握教学重点和进度的同时,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还应该适当地穿插生动的历史故事,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使得学生对于严肃的史实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
[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邹顺宏.批判性思维与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7(1).
[4]刘立新.历史教学应提倡批判性思维[J].历史教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