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情推理是学生的一种数学能力与素养。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需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合情推理的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合理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扎实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才能使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得以发展。
关键词:合情推理;示范;“说法”;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版)》指出: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第)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经历着直观形象思维逐渐上升为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正处于发展思维的关键时期,合情推理很适合他们这种年龄和思维能力的孩子。
一、正确示范,教给学生推理的方法
‘年级学生刚接触数学,不懂什么是推理,更没有推理能力,抽象的概念和语言他们没法理解,但他们模仿性大,要學会推理,只有由教师给出范例,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比大小》时,同时认识了“=”、“>”和“<”。按照以往的经验,等号很好认,但大于号和小于号由于形状接近,很多孩子总是分不清楚。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这样设计:
师:因为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相等,所以两横一样长,不偏向任何一边。你们知道大于号为什么要长这样吗?
孩子就会从得到启发,说出:大于号前而的数大,所以它是大头在前;小于号前而的数小,所以它是小头在前。
为了帮助孩子们区分这两个符号,我还引导他们编出了儿歌:“大头在前大于号,小头在前小于号。”“大头对着大的数,小头对着小的数。”
通过学习,孩子们掌握了三个比较大小的符号,还模仿学习了推理的方法。
二、重视“说法”,培养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在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判断、推理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少,缺乏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则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通过适当的示范和追问,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并养成言之有理的好习惯。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二册《十几减9》第二课时时,我先整理所有“十几减9”的题目:l1-9=()……l8-9=()
经过启发,学生很快就说出r算式的一个规律:减数都是9。接着我让学生把上而的算式都计算出来:11-9= (2)……18-9= (9)
我适时引导:“为什么差会从小到大?”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减数相同,被减数增加1,差也增加l。我乘胜追击:“还有一个规律,只有最聪明的同学才会发现。”孩子们被激发了热情,我适时引导:“被减数是几位数?差和被减数的哪个数位有关系?为什么?”这几个问题为孩子们指明了思考的方向,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终于达成了共识:“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因为十位上的数减9还剩下l,所以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这半节课的教学不但让学生巩固了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还学会了更简便的方法:直接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1就是差,更让学生学会了用完整、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出头脑中的逻辑思维过程,初步学习了合情推理的方法。
三、学会类推,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迁移
合情推理的主要方式是归纳和类比。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合情推理,从而发现新知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教学了“十几减8、7、6”之后,我先让学生回顾,前而整理总结的“十几减9”的规律,再让学生总结模仿总结“十几减8”的计算规律。
经历了前而的学习之后,孩子们很容易就总结出来这样的规律:“十几减8”的题目,差都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2。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总结“十几减7、6”的规律。
经过这节课,孩子们不但对“20以内的遐位减法”的算理理解更深,计算更熟练,对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的运用更得心应手,真正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四、学以致用,让推理走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想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要想办法让学生把推理知识运用到他们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去,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时,我用了一节课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发现生活中需要用到分类整理知识的地方。课堂开始,我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超市里的货物是按一定标准分类摆放的。所以顾客就能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接着我问:超市那么大,我们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可是有的同学经常找不到放在书包里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没有把书包里的东西分类整理。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书包,以后就不会找不到东西了!
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得出了不同的标准,有的是按用途分,有的是按科日分,还有的是按大小分,只要说的有道理,我都给予表扬,并让他们当场整理书包。
这节课让孩子们把课堂上学到的分类整理的知识运用到r生活中,不仅巩固了书本的知识,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是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潜移默化。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不管是教学计算、解决问题、认识图形,还是教学认识钟表、分类整理,不论是榆查复习、教学新知,还是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以及课堂的每个环节上,只要教师有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意识,深度挖掘教材中合情推理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推理的素材和空间,使学生敢猜想,会推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版)》
关键词:合情推理;示范;“说法”;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版)》指出: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第)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经历着直观形象思维逐渐上升为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正处于发展思维的关键时期,合情推理很适合他们这种年龄和思维能力的孩子。
一、正确示范,教给学生推理的方法
‘年级学生刚接触数学,不懂什么是推理,更没有推理能力,抽象的概念和语言他们没法理解,但他们模仿性大,要學会推理,只有由教师给出范例,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比大小》时,同时认识了“=”、“>”和“<”。按照以往的经验,等号很好认,但大于号和小于号由于形状接近,很多孩子总是分不清楚。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这样设计:
师:因为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相等,所以两横一样长,不偏向任何一边。你们知道大于号为什么要长这样吗?
孩子就会从得到启发,说出:大于号前而的数大,所以它是大头在前;小于号前而的数小,所以它是小头在前。
为了帮助孩子们区分这两个符号,我还引导他们编出了儿歌:“大头在前大于号,小头在前小于号。”“大头对着大的数,小头对着小的数。”
通过学习,孩子们掌握了三个比较大小的符号,还模仿学习了推理的方法。
二、重视“说法”,培养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在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判断、推理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少,缺乏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则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通过适当的示范和追问,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并养成言之有理的好习惯。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二册《十几减9》第二课时时,我先整理所有“十几减9”的题目:l1-9=()……l8-9=()
经过启发,学生很快就说出r算式的一个规律:减数都是9。接着我让学生把上而的算式都计算出来:11-9= (2)……18-9= (9)
我适时引导:“为什么差会从小到大?”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减数相同,被减数增加1,差也增加l。我乘胜追击:“还有一个规律,只有最聪明的同学才会发现。”孩子们被激发了热情,我适时引导:“被减数是几位数?差和被减数的哪个数位有关系?为什么?”这几个问题为孩子们指明了思考的方向,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终于达成了共识:“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因为十位上的数减9还剩下l,所以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这半节课的教学不但让学生巩固了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还学会了更简便的方法:直接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1就是差,更让学生学会了用完整、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出头脑中的逻辑思维过程,初步学习了合情推理的方法。
三、学会类推,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迁移
合情推理的主要方式是归纳和类比。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合情推理,从而发现新知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教学了“十几减8、7、6”之后,我先让学生回顾,前而整理总结的“十几减9”的规律,再让学生总结模仿总结“十几减8”的计算规律。
经历了前而的学习之后,孩子们很容易就总结出来这样的规律:“十几减8”的题目,差都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2。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总结“十几减7、6”的规律。
经过这节课,孩子们不但对“20以内的遐位减法”的算理理解更深,计算更熟练,对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的运用更得心应手,真正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四、学以致用,让推理走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想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要想办法让学生把推理知识运用到他们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去,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时,我用了一节课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发现生活中需要用到分类整理知识的地方。课堂开始,我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超市里的货物是按一定标准分类摆放的。所以顾客就能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接着我问:超市那么大,我们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可是有的同学经常找不到放在书包里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没有把书包里的东西分类整理。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书包,以后就不会找不到东西了!
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得出了不同的标准,有的是按用途分,有的是按科日分,还有的是按大小分,只要说的有道理,我都给予表扬,并让他们当场整理书包。
这节课让孩子们把课堂上学到的分类整理的知识运用到r生活中,不仅巩固了书本的知识,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是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潜移默化。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不管是教学计算、解决问题、认识图形,还是教学认识钟表、分类整理,不论是榆查复习、教学新知,还是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以及课堂的每个环节上,只要教师有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意识,深度挖掘教材中合情推理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推理的素材和空间,使学生敢猜想,会推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