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一个作家在旅行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最初的旅行是怎样开始的?
  陈丹燕:开始的旅行非常简单,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听短波,那个时候听得最多的是澳大利亚广播电台,我想有一天如果可以看到世界就太好了,所以我想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我的第一本书在日本出版,1990年我去了日本。后来就开始慢慢地用版税在世界各地旅行,用到最后版税不够了,有好几次飞机快要起飞了,行李超重,我拿不出罚款,然后会跟称行李的说,我这么远,旅行了这么长时间,就超重一点点。虽然每次遇到的是不同的人,但他们都会说,那好吧,下回不要超重了。好像大家都很理解。
  问:是什么让你对旅行如此热衷?
  陈丹燕:旅行让我最大程度地亲近自然。生活在大城市里面,自然离我们非常遥远。在上海最伟大的自然就是夏天下雷雨,这个雷从天上滚过,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自然。其实人作为一个动物,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可以和自然契合的那部分。在非常伟大的自然里面,你会发现你可以和它沟通,这种沟通的关系,让人的动物性得到了非常大的安慰。我觉得真正可以抚慰人的精神的,不是哲学,也不是人类产生的文明,但是自然是可以的。
  问:您的旅行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陈丹燕:我会把书当作字典和地图,比如我去都柏林读《尤利西斯》,非常享受,书里面很多地点在都柏林还存在,我就拿着那本书,乔伊斯写墓地的那一章就是去墓地读完的。《哈扎尔辞典》我就想去塞尔维亚读完。这是一个旅行的目的,然后开始找我怎么能够去那里,我去那里要在哪里读,有哪些东西要跟这些书联系在一起。如果能在地理上阅读,这是很大的享受。
  上个月在巴黎,我就去了梵高过世的地方,我想去看那个麦田,梵高画过很多次的麦田。梵高死去很多年,麦田还是留着那种特殊的气韵,你可以感受到。周围是寂静无声,旁边是梵高和他弟弟的墓地,还有就是常春藤,一直活到现在。一个人的感受非常好。
  问:您花了八年时间写上海三部曲,接着又花了10年时间写外滩三部曲,这和您的旅行有怎样的关系?
  陈丹燕:1990年代起的海外旅行促成了我后来写“上海”,因为我看到了世界,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跟上海相似,跟上海话里面的那些外来语相似,它启发了我对故乡的好奇。
  其实,我不是地道的上海人,我出生在北京,3岁随父母来到上海。正因为不是上海人,才对上海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好奇。有时,我觉得自己像个游客,尽管在上海长大,但并不了解它,于是就想了解自己生长的城市。我喜欢把城市当成人来写,这样,它就有了自己的性格,有好看的地方,有难看的地方。在我的笔下,上海是主要人物,而非故事背景。对街区的描写,就是对人物的描写。把城市当作人物形象来采访、对话、写作的时候,就会和它产生应有的距离,写作还是需要一定距离的。
  问:20多年的行走,给你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陈丹燕:旅行可以带给你对世界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深切体会,这种体会能够让你爱这个世界,而不是恨这个世界;变得宽容,而不是变得狭隘;能够容忍生活当中很多的遗憾,努力消解由于这些遗憾带来的内心怨愤,这慢慢让你变得广大和宽容。我就想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广阔的人……如果没有旅行我就是一条小水沟,是旅行让我变成了一条江。
其他文献
朋友圈中,有玩各种乐器的达人、美食家、旅行攻略牛人,以及能制造出各种让人惊骇的造型的艺术家,每天都有热闹事儿冒出来,让人点赞到手软。还有几位朋友则比较特别,他们像是云游者,与山水、草木、流云、森林为伴。在困倦的午后,喝两杯咖啡都止不住睡意时,看到他们发上来的山中泉流、飞鸟、雪山、草堂,立刻睡意全无,继续点赞。  我有个土家族朋友,从武汉漂移到杭州,早先青春期的叛逆退去,开始琢磨茶艺、传统手工艺。还
期刊
如今,就高校的形象宣传而言,印制简单的招生手册已经不够了,这些小册子即使再图文并茂,也抵不上光影声画同步的表达效果。高校逐渐将自我形象糅合进了更加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中。无论是高校官方制作,还是学生自发创作,高校形象的立体多面,都呈现在一幕又一幕的短片里了。  理工科的小清新  去年8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支名为《自由星空》的原创歌曲MV。这支“中国科大史上最强原创音乐MTV”
期刊
赖声川的话剧《暗恋桃花源》向全国高校征选青春版演员,“有Young就来”是本次大赛的口号,主要是为了给广大有业余戏剧和表演爱好的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梦想的舞台。李宇春现身北京师范大学为这一征集活动代言,并担任“young大使”。  去年,李宇春首次以主演身份出演了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在场所有大学生,不管是否是科班出身,只要热爱表演就能演好话剧,因此她鼓励所有有梦想的年轻
期刊
英国有一位89岁的老人费雷德·罗斯威尔,他是个已退休的奶酪师。他的心脏不好,而且有一条腿在11年前因从梯子上摔下来而跌跛了。这样一位病残老人,居然每天花6个小时,行程257公里,去探望他的住在护理院中养病的70岁老妻鲍琳。  护士贝蒂·洛根说:“他每天上午来,下午走,风雨无阻。甚至在下雪天,连邮差都不送信了,他仍照常来,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能做到这一点的。”  七年前,费雷德的妻子因中风入护理院之后,
期刊
KOU KOU,这六个字母在面前这张纸上签下,大概就有“生死在天”的决绝了。  诞生这个念头是在马来西亚的云顶高原。云顶除了赌场以外还有一些娱乐项目,其中有个叫windtunnel(风道)的项目,据说专门用于训练跳伞运动员。  设备不复杂,就是一个高大的中空圆柱,四周是坚硬的有机玻璃,底部是个巨大的鼓风机。经过一番简单的培训之后,参与者穿着一身连体服,在专业人员的陪同下被鼓风机吹起来,平躺在风上。
期刊
我从未想过,孩子一个简单的握手,竟会有这样的力量。  第一次领孩子参加聚会,我便给他介绍了许多叔叔阿姨。他礼貌地向他们鞠躬,问好,致谢。  回来的路上,他问我:“妈妈,下次再见到那些叔叔阿姨,我能和他们握手吗?”我想了想,点点头。说实话,我不太赞同孩子的提议。但我又不得不应允,毕竟,握手才是平等的交流。  这是我第一次向孩子伸出我的右手。他学着我在聚会时的模样,伸出自己的右手,紧紧地将我握住。显然
期刊
看钱海燕的水墨画,有一幅叫《芙蓉花与粉蒸肉》。画上一位泛舟采莲的古装美人,一个拧过来的背影,斜斜的眼风,甚是鲜活水灵。盛开的莲花清香淡雅,风骨嫣然。几笔波折绘成的涟漪更增添了些许灵动。这样的一幅采莲女,让人只愿一袭青衫,荡一叶扁舟,归魂青山绿水;再求一知己,弄弦花间,畅饮月下,远离这世事喧嚣。可是钱海燕却在画的留白处用娟秀小楷写下这样不搭边的流水账:  今夏南瓜玉米突然贵了,两元一斤,荸荠(摊主不
期刊
小时候,我没有多少朋友,因为他们觉得我很不同。  那时我不爱说话,总是沉默;并不是不想说,而是真正听我说话且能听懂的人特别少。我不爱穿裙子,不留长发,经常和男孩子一起爬单杠,所以女孩子们不愿和我玩。渐渐地,男孩子们也不和我玩了,觉得丢脸。我经常被人遗忘,孤单地站在人群外,索性开始不参加他们的活动。  后来长大一些,开始有人喊我“嘿,怪胎”“嘿,另类”。四年级,我初次明白原来与大家不一样是会受到孤立
期刊
亲爱的小南:  展信身体健康!  离家上大学之后,我开始喜欢叫你“小南”,也许是因为我开始想要以大人的心态来和你交流,也许只是冲着叫你“小南”时我  体会到的那种不能解释的幸福感。当然某些时候我还是更想要叫你“妈妈”,比如在我生病想家时。  说到生病,表姐一直都是我的偶像,因为她在外生病时从来不会让家人担心,每次都是痊愈之后再打个电话回家说说近况。曾经我也一直想效仿,想和姐姐一样体贴懂事,可是不管
期刊
上医学院的时候,一天,教授拿着一支新柳走进教室。啪的折断了柳枝。绿茸茸的顶端顿时萎下来,唯有青皮褴褛地耷拉着,汁液溅出满堂苦苦的气息。教授说,今天我们讲骨骼。医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名称,叫做”柳枝骨折”,说的是此刻骨虽断,却还和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职责,就是把这样的断骨接起来,它需要格外地冷静,格外地耐心……  一次,到了大兴安岭。老猎人告诉我,如果迷了路,沿着柳树,就能走出深山。  我问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