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尽竿头更进一步”。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所上的课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不足之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寻找教学中的“遗憾”,并通过寻找教学中的“遗憾”,对教学过程作一次全面的回顾和反思,这对一个教师有极大的帮助。寻找“遗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那么,我们该如何寻找教学中的“遗憾”反思自我呢?
一、及时发现自己教学活动中的遗憾,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是教师的日常工作,每天都在实践着具体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活动,有很多的教学感受和经验,如果因为我们的无心,让这些经验就这样白白流失,确实可惜。而如果我们抓住并深究它,那么这些经验和感受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反思,学会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客观地评价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会寻找其他教师的教学“遗憾”,检查、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
工作中,其他教师的教学“遗憾”,可以让我们从中总结得失,以取得经验教训,并及时改进,少走弯路。
例如,我听过的一节“小数乘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计算36.9×3。课上,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看有哪些不同的计算方法,经过学生讨论、教师的引导,总结如下:
(1)36.9(元)=369角
369角×3=1107角=110.7元
(2)36.9+36.9+36.9=110.7
(3)30×3+6.9×3=110.7
(4)40×3-3.1×3=110.7
(5)37×3-0.1×3=110.7
(6)36×3+0.9×3=110.7
交流多样化的算法后,教师总结说:“大家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后面的练习运用中,我发现旁边几个学生有的在用第(3)、第(4)种方法时,因为中间的步骤算错了;而导致结果错了,有的学生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点错了位置。
从这位教师的教学中,我觉得“遗憾”在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出多种算法,但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和我们需要的方法却没有得到优化。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
1.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在教学计算时,算法多样化是以基本方法为基础的,因为基本方法具有普遍性,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而且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上述教学中,算法的展示一闪而过,有的学生可能一种都没有掌握。在教学时,应该达到这样一个基本要求:对于一些基本算法,在学生回答算法后有必要请其他学生进行适当的复述,使学生理解并记住其中一种基本的算法。
2.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时,不能忽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承担着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是教学过程的引领者。所以,当学生茫然面对多种方法时,教师应该及时出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和调整,才会使学生的构建活动富有意义而不是杂乱无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但不能放任不管。
三、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遗憾”,反思我们的教学
对一位教师来说,用学生的眼睛去寻找教学“遗憾”,这更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不足,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反思提高。
例如,“简单的单名数互化”课堂教学总结部分的教学片断: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单名数互化的方法,并学了如何改写单名数,谁来说说该怎么互化、改写?
生1:在互化之前,判断是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
生2: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乘法,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用除法。
生3:然后确定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那么,“互化”的步骤是这样的:1.看单位;2.比高低;3.想进率;4.定乘除;5.再互化。你们会做吗?
生5:我不会,我记不住,太多了。
生6:是啊,做一题要好几分钟。
……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只顾照着教材和教案亦步亦趋地进行教学,居然没有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太慢、太麻烦了。反思后,在“简单的单名数互化”的练习课上是这样安排的:
师:上一堂课同学们学习了单名数互化,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单位大的,数字就小;单位小的,数字就大。
(其他学生发出赞同声)
师:很好。可以举例说明吗?
生2:就像一堆沙子,用大卡车运,次数就少;用小卡车运,次数就多。
师:那么,根据这个道理,单名数互化时,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交流)
生3:单位变小了,数字应变大,所以要乘进率。
师:反过来呢?
生4:单位变大了,数字应变小,所以要除以进率。
……
引导学生自己想出单名数互化的方法后,学生不再抱怨太慢、太多了。从学生的抱怨声中反思: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毕竟年龄较小,逻辑、推理能力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学习一些较复杂的知识时,需要用巧妙、灵活的方法去理解、记忆。
教学是一项遗憾的艺术,让我们通过寻找、反思,使我们的教学得到提高。教学正因为遗憾才让我们不断进取!
一、及时发现自己教学活动中的遗憾,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是教师的日常工作,每天都在实践着具体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活动,有很多的教学感受和经验,如果因为我们的无心,让这些经验就这样白白流失,确实可惜。而如果我们抓住并深究它,那么这些经验和感受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反思,学会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客观地评价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会寻找其他教师的教学“遗憾”,检查、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
工作中,其他教师的教学“遗憾”,可以让我们从中总结得失,以取得经验教训,并及时改进,少走弯路。
例如,我听过的一节“小数乘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计算36.9×3。课上,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看有哪些不同的计算方法,经过学生讨论、教师的引导,总结如下:
(1)36.9(元)=369角
369角×3=1107角=110.7元
(2)36.9+36.9+36.9=110.7
(3)30×3+6.9×3=110.7
(4)40×3-3.1×3=110.7
(5)37×3-0.1×3=110.7
(6)36×3+0.9×3=110.7
交流多样化的算法后,教师总结说:“大家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后面的练习运用中,我发现旁边几个学生有的在用第(3)、第(4)种方法时,因为中间的步骤算错了;而导致结果错了,有的学生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点错了位置。
从这位教师的教学中,我觉得“遗憾”在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出多种算法,但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和我们需要的方法却没有得到优化。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
1.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在教学计算时,算法多样化是以基本方法为基础的,因为基本方法具有普遍性,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而且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上述教学中,算法的展示一闪而过,有的学生可能一种都没有掌握。在教学时,应该达到这样一个基本要求:对于一些基本算法,在学生回答算法后有必要请其他学生进行适当的复述,使学生理解并记住其中一种基本的算法。
2.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时,不能忽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承担着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是教学过程的引领者。所以,当学生茫然面对多种方法时,教师应该及时出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和调整,才会使学生的构建活动富有意义而不是杂乱无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但不能放任不管。
三、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遗憾”,反思我们的教学
对一位教师来说,用学生的眼睛去寻找教学“遗憾”,这更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不足,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反思提高。
例如,“简单的单名数互化”课堂教学总结部分的教学片断: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单名数互化的方法,并学了如何改写单名数,谁来说说该怎么互化、改写?
生1:在互化之前,判断是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
生2: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乘法,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用除法。
生3:然后确定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那么,“互化”的步骤是这样的:1.看单位;2.比高低;3.想进率;4.定乘除;5.再互化。你们会做吗?
生5:我不会,我记不住,太多了。
生6:是啊,做一题要好几分钟。
……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只顾照着教材和教案亦步亦趋地进行教学,居然没有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太慢、太麻烦了。反思后,在“简单的单名数互化”的练习课上是这样安排的:
师:上一堂课同学们学习了单名数互化,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单位大的,数字就小;单位小的,数字就大。
(其他学生发出赞同声)
师:很好。可以举例说明吗?
生2:就像一堆沙子,用大卡车运,次数就少;用小卡车运,次数就多。
师:那么,根据这个道理,单名数互化时,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交流)
生3:单位变小了,数字应变大,所以要乘进率。
师:反过来呢?
生4:单位变大了,数字应变小,所以要除以进率。
……
引导学生自己想出单名数互化的方法后,学生不再抱怨太慢、太多了。从学生的抱怨声中反思: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毕竟年龄较小,逻辑、推理能力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学习一些较复杂的知识时,需要用巧妙、灵活的方法去理解、记忆。
教学是一项遗憾的艺术,让我们通过寻找、反思,使我们的教学得到提高。教学正因为遗憾才让我们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