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每堂主题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它最能体现课堂教育的价值和课堂艺术的魅力,可谓课堂的“龙睛之珠”。然而表现主题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现象的罗列和人云亦云遥老生常谈。正确的做法应是在运用典型材料表达主题时,及时地对材料的本质内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炼、延伸,并通过富于理性色彩的语言点拨、渲染,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深邃、更崇高的境界,使课堂主题得以升华。
一、由点及面的扩展
课堂教学中的事实材料是灵活多样的,诸如一次亲身经历,一个小故事,一段人物描写,甚至片言只语等,都是很典型的材料,往往就能成为升华课堂主题的“点”。由对“这一个”事实的叙述推及包含“这一类”事实的全部或部分事实内涵的概括,就是由点及面的扩展。例如,学习了材料“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李素丽的事迹”后,我对此进行了扩展:李素丽仅是一名普通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个“李素丽”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筑起了祖国的大厦;正是她们在平凡的岗位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祖国的蓝图。
这样以一例为基点,然后推而广之,联想到像她一样的千百万个普通劳动者共绘祖国蓝图,使单一的事例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得到扩展、升华,从而使学生对职业选择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由表及里的深化
有些蕴涵着深层意义的事实材料,不经点破,学生也许理解不透其主旨,而一旦经过教师的提示与深化提炼,就如同在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思。这种客观事实的叙述升华为内在思想或深层含义的表达方式,就是由表及里的深化主题的技巧。
例如,在教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知识点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本世纪初,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元的华侨富商,一次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学生听后惘然若失,不解其意。于是我趁机点拨:“日本妓女虽穷,但她祖国很强盛,所以地位也高,行动也自由。这位华侨虽然很富有,但当时我们中国不强盛,所以华侨的地位还不如一位日本妓女。只有祖国强大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才能提高,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我的国际地位。”
在此,我对一个典型材料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剖析,提示出国家贫弱人民受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了学生“振兴中华,强我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升华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课堂教学主题。
三、由此及彼的引申
在教学中,有时也可以以某一典型的事件或自然现象作出发点或媒介来加以引申,联想引申到另一相关事物或事理,以此来升华课堂的主题。这种由此及彼的引申从而升华主题的技巧,通过形象化的渲染,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洞察力,还可以创设充满哲理美的境界和氛围。
例如,在教学“理想的实现是艰苦奋斗的过程”这一内容时,教材中有一则登泰山的材料——“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顶点,站在“玉皇顶”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但要登上“玉皇顶”得爬完很长一段崎岖陡峭的山路,包括最险峻的“十八盘”。“十八盘”好似一架云梯,垂挂在南天门之上,不少人对此望而却步,留下终身遗憾。——读完这则材料后,我满怀激情地说:“登临泰山顶峰,需要不畏艰难的精神,任何理想的实现也都不会一帆风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更需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望而却步,抱憾终生。”
这样教学,通过对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事例进行由此及彼的引申,形象地阐发了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升华了主题,使课堂教学具有一种隽永的感召力。
四、由陈及新的点化
即在教学中,可以模拟一些过去的材料,并且推陈出新,加以点化,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一种较好的升华主题的技巧。例如,在教学“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这一内容时,我把马克思的引言加以点化引申:“‘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那么知识经济将产生以我们当代青年为主的社会。我们不辱使命,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振兴中华,早日实现跨世纪的宏图伟业。”
这样教学,把马克思富有理性的语言,进行了由陈及新的点化,赋予其更深刻的现实意义,把学生“肩负使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推向高潮,深刻提示了教学主题。
五、由境及情的交融
即在教学中,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渲染,创设出一种紧扣题旨的情境,并由此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例如,教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我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不会忘记九八洪水的肆虐,我们的家园被洪水吞没,我们同胞被激流夺走生命,我们的战士在抗洪中牺牲……“用纯洁的清流浇灌的国土”和“用巨大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长江,再也受不了它所养育的人们对它的一次次无情的摧残,它报复了我们。残酷的现实正告诉我们:再不能将我们酿造的苦酒留给我们的后代,再不能走吃祖宗饭、断子孙粮、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了。此情此景,师生感概万千,很好地升华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课堂主题。
总之,如何升华课堂主题,是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一种重要技巧。用好这种技巧,不仅可以使课堂掀起一次次波澜跌宕的高潮,而且使师生之间形成时起时伏的和谐呼应、感情共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召力、鼓动性和艺术魅力,确有画龙点睛之功。
一、由点及面的扩展
课堂教学中的事实材料是灵活多样的,诸如一次亲身经历,一个小故事,一段人物描写,甚至片言只语等,都是很典型的材料,往往就能成为升华课堂主题的“点”。由对“这一个”事实的叙述推及包含“这一类”事实的全部或部分事实内涵的概括,就是由点及面的扩展。例如,学习了材料“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李素丽的事迹”后,我对此进行了扩展:李素丽仅是一名普通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个“李素丽”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筑起了祖国的大厦;正是她们在平凡的岗位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祖国的蓝图。
这样以一例为基点,然后推而广之,联想到像她一样的千百万个普通劳动者共绘祖国蓝图,使单一的事例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得到扩展、升华,从而使学生对职业选择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由表及里的深化
有些蕴涵着深层意义的事实材料,不经点破,学生也许理解不透其主旨,而一旦经过教师的提示与深化提炼,就如同在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思。这种客观事实的叙述升华为内在思想或深层含义的表达方式,就是由表及里的深化主题的技巧。
例如,在教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知识点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本世纪初,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元的华侨富商,一次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学生听后惘然若失,不解其意。于是我趁机点拨:“日本妓女虽穷,但她祖国很强盛,所以地位也高,行动也自由。这位华侨虽然很富有,但当时我们中国不强盛,所以华侨的地位还不如一位日本妓女。只有祖国强大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才能提高,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我的国际地位。”
在此,我对一个典型材料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剖析,提示出国家贫弱人民受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了学生“振兴中华,强我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升华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课堂教学主题。
三、由此及彼的引申
在教学中,有时也可以以某一典型的事件或自然现象作出发点或媒介来加以引申,联想引申到另一相关事物或事理,以此来升华课堂的主题。这种由此及彼的引申从而升华主题的技巧,通过形象化的渲染,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洞察力,还可以创设充满哲理美的境界和氛围。
例如,在教学“理想的实现是艰苦奋斗的过程”这一内容时,教材中有一则登泰山的材料——“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顶点,站在“玉皇顶”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但要登上“玉皇顶”得爬完很长一段崎岖陡峭的山路,包括最险峻的“十八盘”。“十八盘”好似一架云梯,垂挂在南天门之上,不少人对此望而却步,留下终身遗憾。——读完这则材料后,我满怀激情地说:“登临泰山顶峰,需要不畏艰难的精神,任何理想的实现也都不会一帆风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更需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望而却步,抱憾终生。”
这样教学,通过对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事例进行由此及彼的引申,形象地阐发了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升华了主题,使课堂教学具有一种隽永的感召力。
四、由陈及新的点化
即在教学中,可以模拟一些过去的材料,并且推陈出新,加以点化,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一种较好的升华主题的技巧。例如,在教学“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这一内容时,我把马克思的引言加以点化引申:“‘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那么知识经济将产生以我们当代青年为主的社会。我们不辱使命,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振兴中华,早日实现跨世纪的宏图伟业。”
这样教学,把马克思富有理性的语言,进行了由陈及新的点化,赋予其更深刻的现实意义,把学生“肩负使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推向高潮,深刻提示了教学主题。
五、由境及情的交融
即在教学中,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渲染,创设出一种紧扣题旨的情境,并由此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例如,教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我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不会忘记九八洪水的肆虐,我们的家园被洪水吞没,我们同胞被激流夺走生命,我们的战士在抗洪中牺牲……“用纯洁的清流浇灌的国土”和“用巨大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长江,再也受不了它所养育的人们对它的一次次无情的摧残,它报复了我们。残酷的现实正告诉我们:再不能将我们酿造的苦酒留给我们的后代,再不能走吃祖宗饭、断子孙粮、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了。此情此景,师生感概万千,很好地升华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课堂主题。
总之,如何升华课堂主题,是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一种重要技巧。用好这种技巧,不仅可以使课堂掀起一次次波澜跌宕的高潮,而且使师生之间形成时起时伏的和谐呼应、感情共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召力、鼓动性和艺术魅力,确有画龙点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