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29日,重庆人民大礼堂。
伴随着雄壮的音乐,礼仪小姐将绣着“重庆市第二届劳动模范”几个烫金字的绶带披在他肩上,这一刻,他的热泪几乎掉下来。
从一名打工仔到带动3000名乡亲致富。他,就是奉节县鑫桥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经理林桥。
千里觅商机
1999年,身材瘦小的林桥只身一人来到山东寿光。
寿光,这个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地级市是“中国蔬菜之乡”。在市区的永辉农产品交易中心,林桥谋到了一份打小工的活儿,就是帮老板从蔬菜种植户那里购回蔬菜,然后进行处理。
老板把加工处理好的成品蔬菜发往广州。
“为什么这些根本值不了几个钱的蔬菜,到了广州就成了宝呢?”看着老板每完成一笔交易后都乐得合不拢嘴,长年生活在农村的林桥感到十分纳闷。
一直以来,林桥很想到广州看一下那里的蔬菜为何俏销。
2000年,林桥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愿不愿意到广州帮我做事?”一位做蔬菜生意的广州老板看到林桥机灵勤快,想把林桥拉过去。
听到这位老板的话,林桥满心欢喜,立即答应下来。在寿光呆了一年多后,林桥搭上运输蔬菜的大货车来到广州。
在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林桥见识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蔬菜销售景象,广州及周边各大超市的采购员都云集在这里,在寿光几分钱一斤的白萝卜和莲花白,在这里竟卖到一元左右一斤。
“尽管运输费用不低,但老板仍然愿意做,原来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林桥终于明白了。
林桥在江南蔬菜批发市场帮老板干起了蔬菜销售工作。由于之前在寿光从事过蔬菜采购和冷冻保管工作,加之机灵勤快、肯动脑子,林桥很快成了蔬菜营销高手,老板十分器重他。
一旦本领在身,林桥的心就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与自己家乡相邻的奉节县板桥镇,蔬菜产业就发展得不错,我为何不回去发展蔬菜种植,然后再卖到广州呢?”这个想法在林桥的脑海中越来越强烈。
2003年底,林桥带着满脑子蔬菜经和一笔积蓄,回到家乡奉节县龙桥乡龙桥村。
苦念“蔬菜经”
回到老家,林桥高涨的种菜热情同乡亲们的反应完全是两股道上的马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林桥到湖北长阳、五峰等与奉节自然条件相似的大型蔬菜基地考察,筹资100万元开办了鑫桥蔬菜加工厂。他设计了“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订单经营模式,准备和乡亲们一起,靠发展蔬菜产业奔向富裕之路。
当林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乡亲们时,没想到却被泼了一身冷水。
“种了一辈子的菜,卷心菜没卖上过一毛钱一斤,背到集镇上卖还不够人力费。”乡亲们不相信林桥。
“到时你不收咋办,要是你跑出去打工了,我们天天在家吃菜叶能填饱肚子吗?”乡亲们对林桥发展疏菜产业的想法提出质疑。
面对乡亲们的顾虑,林桥知道,解释是不管用的,只有靠事实才能说服他们。
2005年初,林桥和当地政府终于说服了奉节县龙桥乡蜀鄂村部分村民,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了800亩萝卜和莲花白。同时,成立了蜀鄂村蔬菜专业合作社。
正当林桥满心欢喜的时候,不料又遭了当头一棒。
由于冷藏库的制冷技术不到位,蔬菜的保鲜度不够,运出门的蔬菜由绿变黄,最后全都坏掉了。每天运出一车菜就要亏损一万多元。
本来就是借债创业,哪承受得住如此亏损。在外面负责销售的妻子李中蓉急得直哭,而在家里的林桥也心急如焚,只得在电话中安慰老婆。
“只能前进,绝不能后退,退却只会亏得更惨!”林桥心中只有这个念头,他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林桥联系了远在山东寿光的老板。老板非常热情地帮他从湖北找来蔬菜技术员,但技术员的月薪高达两万元。林桥一咬牙,聘请了两名技术员。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冷藏保鲜的难题终于解决。
一批批收获的蔬菜经过加工冷藏后,装上卡车运到山外,大把大把的钞票飞到种植户手上。村民们一算账,收入竟然是以前种菜的好几倍,而且蔬菜在地里一成熟,合作社就收购走了,根本不存在烂在地里的现象。直到这时,村民们才相信,林桥种菜不是闹着玩的。
这时,林桥又给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实行保护价收购。如此一来,主动要求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2006年2月,林桥注册成立了奉节县鑫桥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当年,公司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2008年达到3000亩,覆盖了龙桥乡的蜀鄂和龙桥两个村。2009年,公司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种植农户达到600户,3000多个村民通过种植蔬菜致了富。
但是,仅仅进行普通种菜并不是林桥最终的梦想。
争做“蔬菜王”
2010年的一天,林桥站在自己的蔬菜加工厂前发呆。
原来,龙桥乡海拔较高,无霜期短,蔬菜每年只有半年的生长适宜期,加工设备有段时间只能闲置着。
“怎样才能保证加工设备与种植规模相匹配呢?”林桥一直寻思着。
最终,林桥想出了循环种植、即时加工的好办法。即每年3月20日到8月20日之间播种,5月20日至10月20日之间进行回收加工。播种时,由公司制订种植计划,种植户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按先后次序播种,回收时也依此次序进行。同时,回收一批,加工处理一批,外销一批。在第一茬回收后,紧接着安排第二茬播种,如此循环往复。这样,既保证了生产设备不至于闲置,又保证了村民种植的蔬菜能得到及时的回收。
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林桥还建立了养殖基地,正在尝试以蔬菜的下脚料饲养牲畜,再以牲畜的粪便作蔬菜底肥的良性循环模式,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如今,林桥的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
“我要让乡亲们住上小洋楼,我要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蔬菜大王’。”林桥颇有信心地说。
伴随着雄壮的音乐,礼仪小姐将绣着“重庆市第二届劳动模范”几个烫金字的绶带披在他肩上,这一刻,他的热泪几乎掉下来。
从一名打工仔到带动3000名乡亲致富。他,就是奉节县鑫桥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经理林桥。
千里觅商机
1999年,身材瘦小的林桥只身一人来到山东寿光。
寿光,这个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地级市是“中国蔬菜之乡”。在市区的永辉农产品交易中心,林桥谋到了一份打小工的活儿,就是帮老板从蔬菜种植户那里购回蔬菜,然后进行处理。
老板把加工处理好的成品蔬菜发往广州。
“为什么这些根本值不了几个钱的蔬菜,到了广州就成了宝呢?”看着老板每完成一笔交易后都乐得合不拢嘴,长年生活在农村的林桥感到十分纳闷。
一直以来,林桥很想到广州看一下那里的蔬菜为何俏销。
2000年,林桥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愿不愿意到广州帮我做事?”一位做蔬菜生意的广州老板看到林桥机灵勤快,想把林桥拉过去。
听到这位老板的话,林桥满心欢喜,立即答应下来。在寿光呆了一年多后,林桥搭上运输蔬菜的大货车来到广州。
在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林桥见识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蔬菜销售景象,广州及周边各大超市的采购员都云集在这里,在寿光几分钱一斤的白萝卜和莲花白,在这里竟卖到一元左右一斤。
“尽管运输费用不低,但老板仍然愿意做,原来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林桥终于明白了。
林桥在江南蔬菜批发市场帮老板干起了蔬菜销售工作。由于之前在寿光从事过蔬菜采购和冷冻保管工作,加之机灵勤快、肯动脑子,林桥很快成了蔬菜营销高手,老板十分器重他。
一旦本领在身,林桥的心就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与自己家乡相邻的奉节县板桥镇,蔬菜产业就发展得不错,我为何不回去发展蔬菜种植,然后再卖到广州呢?”这个想法在林桥的脑海中越来越强烈。
2003年底,林桥带着满脑子蔬菜经和一笔积蓄,回到家乡奉节县龙桥乡龙桥村。
苦念“蔬菜经”
回到老家,林桥高涨的种菜热情同乡亲们的反应完全是两股道上的马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林桥到湖北长阳、五峰等与奉节自然条件相似的大型蔬菜基地考察,筹资100万元开办了鑫桥蔬菜加工厂。他设计了“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订单经营模式,准备和乡亲们一起,靠发展蔬菜产业奔向富裕之路。
当林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乡亲们时,没想到却被泼了一身冷水。
“种了一辈子的菜,卷心菜没卖上过一毛钱一斤,背到集镇上卖还不够人力费。”乡亲们不相信林桥。
“到时你不收咋办,要是你跑出去打工了,我们天天在家吃菜叶能填饱肚子吗?”乡亲们对林桥发展疏菜产业的想法提出质疑。
面对乡亲们的顾虑,林桥知道,解释是不管用的,只有靠事实才能说服他们。
2005年初,林桥和当地政府终于说服了奉节县龙桥乡蜀鄂村部分村民,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了800亩萝卜和莲花白。同时,成立了蜀鄂村蔬菜专业合作社。
正当林桥满心欢喜的时候,不料又遭了当头一棒。
由于冷藏库的制冷技术不到位,蔬菜的保鲜度不够,运出门的蔬菜由绿变黄,最后全都坏掉了。每天运出一车菜就要亏损一万多元。
本来就是借债创业,哪承受得住如此亏损。在外面负责销售的妻子李中蓉急得直哭,而在家里的林桥也心急如焚,只得在电话中安慰老婆。
“只能前进,绝不能后退,退却只会亏得更惨!”林桥心中只有这个念头,他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林桥联系了远在山东寿光的老板。老板非常热情地帮他从湖北找来蔬菜技术员,但技术员的月薪高达两万元。林桥一咬牙,聘请了两名技术员。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冷藏保鲜的难题终于解决。
一批批收获的蔬菜经过加工冷藏后,装上卡车运到山外,大把大把的钞票飞到种植户手上。村民们一算账,收入竟然是以前种菜的好几倍,而且蔬菜在地里一成熟,合作社就收购走了,根本不存在烂在地里的现象。直到这时,村民们才相信,林桥种菜不是闹着玩的。
这时,林桥又给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实行保护价收购。如此一来,主动要求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2006年2月,林桥注册成立了奉节县鑫桥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当年,公司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2008年达到3000亩,覆盖了龙桥乡的蜀鄂和龙桥两个村。2009年,公司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种植农户达到600户,3000多个村民通过种植蔬菜致了富。
但是,仅仅进行普通种菜并不是林桥最终的梦想。
争做“蔬菜王”
2010年的一天,林桥站在自己的蔬菜加工厂前发呆。
原来,龙桥乡海拔较高,无霜期短,蔬菜每年只有半年的生长适宜期,加工设备有段时间只能闲置着。
“怎样才能保证加工设备与种植规模相匹配呢?”林桥一直寻思着。
最终,林桥想出了循环种植、即时加工的好办法。即每年3月20日到8月20日之间播种,5月20日至10月20日之间进行回收加工。播种时,由公司制订种植计划,种植户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按先后次序播种,回收时也依此次序进行。同时,回收一批,加工处理一批,外销一批。在第一茬回收后,紧接着安排第二茬播种,如此循环往复。这样,既保证了生产设备不至于闲置,又保证了村民种植的蔬菜能得到及时的回收。
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林桥还建立了养殖基地,正在尝试以蔬菜的下脚料饲养牲畜,再以牲畜的粪便作蔬菜底肥的良性循环模式,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如今,林桥的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
“我要让乡亲们住上小洋楼,我要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蔬菜大王’。”林桥颇有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