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叶肺结核X线2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下叶肺结核 X线 分析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标准:肺下叶有结核样浸润灶,病程在半年以上,有2张胶片对照,经抗痨治疗病情符合结核转归者。本组20例,12例肺内有结核灶,痰查到结核杆菌,8例虽然未查出结核杆菌者,但符合上述标准,X线诊断无误,但临床误诊率在80%以上。所以在定性诊断上X线显得非常重要。
  X线分析:下叶肺结核,在胸片上虽然同非特异性炎症在形态表现上容易混淆,难于区别,但是细致观察,具体分析,下叶肺结核也是有其特点,存在其本身固有的规律性。
  分析X线胶片时应抓好下列几点:①下叶肺结核的好发部位。具粗略统计右肺多于左肺,侵犯两肺者最少,以下叶背段(S6)发病最多,下叶侧基底段及后基底段(S9,10)次之,侵犯全下叶及下叶前及内基底段者最少。②下叶肺结核的形态特点:下叶肺结核的形态变化与成人上叶肺结核大致相仿,其形态表现不外乎肺小叶融合灶,团片状干酪状及大叶性干酪肺炎,这3种形态反映以肺小叶融合灶最多见。本组统计,小叶融合灶占下叶肺结核91.5%,团片状干酪灶次之(50%),大叶性干酪肺炎最少见。
  小叶融合灶的病理基础:是由腺泡状干酪坏死,小叶性病灶周围炎组成。在X线形态表现:腺泡状结核性干酪坏死中心,密度较高,呈点状或班点状约绿豆豌豆大,是肺腺泡的实体反映。表现于胶片上这种形态改变,具有特征性价值。干酪性坏死中心的周围,出现浆液性渗出炎症组成:即腺泡状干酪中心的病灶周围炎,它的密度较低,轮廓模糊。于每个小叶病灶之间常有健康的肺泡把它们间隔开来。因此,在X线片上表现,大片浸润灶中即有干酪坏死中心,又有病灶周围炎。在其间又有健康的肺组织,以此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团片状干酪灶,即大叶性干酪肺炎,其病理来源是小叶融合灶在较大范围的干酪性坏死,坏死组织连接成团片或大叶性干酪变而成。它们的形成与机体的免疫能力低下及肺组织过敏性增强有关。这一类表现需用高电压或断层照像常能发现密度不均,或有虫蚀状小空洞,据此也便于提供鉴别诊断依据。
  下叶肺结核空洞表现具备下列4个特点:①发生率较高。我院20例有空洞12例占60%多,与上海医学院统计的相仿。②空洞大部发生于背段(6)。③空洞大多数不具液平,同侧或对侧肺部较少播散。④下叶肺结核空洞性质,以干酪厚壁空洞多见(12:8),虫蚀空洞次之(12:4)。
  
  讨论
  
  下叶肺结核如何能做出正确诊断,重要是鉴别诊断问题;所以要从大体形态、X线片对象分析下叶肺结核的鉴别诊断,因此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①下叶肺结核的形态特点——“腺泡状多中心干酪灶”,是下叶结核病理形态学鉴别诊断的基础,凡单侧性或两下肺野局限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都不具备腺泡状干酪灶。况且青少年也不发生支气管肺炎。②下叶肺结核的好发部位——下叶背段(S6)及侧右肺段,特别是右肺,下叶背段细菌性肺炎,密度均匀,不具备腺泡状多中心干酷灶,不形成空洞,从形态结构上又难鉴别。右下野局限性非特异性肺炎,好发于下叶前内基底段。多呈片絮状浸润灶,不具腺泡状干酪中心,也可以区别。③下叶肺结核空洞率高达60%,极少有液平。临床血像不高,血沉快,这些不同于肺脓肿。与支气管扩张不同点在于结核病史短,无反复肺部感染史,具有腺泡状多中心干酪灶,空洞阳性率高,而支扩相反。④若上述3点还不足以鉴别,对活动性病灶,在未行抗痨治疗前,使用集菌法检查结核菌呈阳性率高达70%~80%以上,可做结核的定性诊断。
  
  参考文献
  1 上海医学院.胸部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1:76-8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神阙膏治疗轻中度胃下垂的效果。方法:将7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神阙膏治疗;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3%,对照组有效率74.3%。结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神阙膏治疗轻中度胃下垂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神阙膏 胃下垂    资料与方法    2003年9月~2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宁肠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宁肠汤(炒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葛根、黄连、黄芩、补骨脂、木香、生甘草)加减,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加强的松、颠茄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判断疗效。结果:2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除腹痛外,治疗组其他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乙状结肠镜下肠
期刊
资料与方法    观察对象:61例病例均2002~2006年住院病人。均符合西安第十次全国肝病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  一般资料:治疗组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20~61岁,病程9个月~12年。其中乙肝22例,丙肝5例,慢性轻度6例,慢性中度19例,慢性重度6例。对照组29例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8~63岁,病程11个月~10年,其中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均15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结果:显效62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5%。结论: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辨证论治 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86例病人均符合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21~75岁,病程5个月~11年
期刊
资料与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4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7例,女5例,年龄16~37岁,病程7个月~7年。  病例选择标准:符合2001年9月全国强直性脊柱炎研讨会提出的AS诊断方案的病人为入选病例。疾病活动期患者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增快,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  治疗方法:①针刺:取穴:风池、大椎、华佗夹脊穴、天宗、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委中、昆仑、血海、足三里、阴陵泉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0例。丹参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丹参注射液;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症状、肺部湿性啰音消失和疗程结束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为93%,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8.91±0.24天,丹参治疗组6.21±0.32天。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肺炎 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
期刊
关键词 大柴胡汤 胆道感染 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8月收治胆道感染患者68例,其中男17例,女51例;年龄19~75岁,其中30岁以下5例,50岁2例,51岁以上22例;病程3天~19年。  入院就诊时均有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或绞痛,且疼痛向右侧肩背部放射,或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厌食、右胁叩痛,莫菲氏征阳性,部份病例有黄疸,血分析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所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9月收治126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者,病程2~5个月,1周内均未用抗生素。白带常规检查排除滴虫、霉菌等病原体感染,化验肝肾功能正常,年龄19~56岁,平均37.5岁,有明显临床症状者104例,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宫颈糜烂、外阴瘙痒、下腹坠痛,有39例曾用过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而就诊。随机分3组,A组41例,B组40例,C组45例。各组年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仪对3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并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进行对比。 结果:下肢静脉髂股静脉血栓8例,其中3例完全阻塞,余为部分阻塞。股静脉、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其中完全阻塞8例,余为部分阻塞。全下肢静脉血栓9例,其中完全
期刊
关键词 TCD 降低误诊率  TCD,即颈颅多普勒检查,它是一项超声医学发展史上的又一大进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临床上应用。该项检查是通过低频超声波结合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A环上的各支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是一项无创性、无痛苦、可重复性的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但是由于TCD对技术人员依赖性强,所以正确使用TCD操作技术,避免技术人员在操作中的不规范和TCD报告中所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