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4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7例,女5例,年龄16~37岁,病程7个月~7年。
  病例选择标准:符合2001年9月全国强直性脊柱炎研讨会提出的AS诊断方案的病人为入选病例。疾病活动期患者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增快,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
  治疗方法:①针刺:取穴:风池、大椎、华佗夹脊穴、天宗、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委中、昆仑、血海、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太溪。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前后依次针刺,大椎、天宗、肾俞、大肠俞、委中、血海、足三里、阴陵泉用1.5寸毫针,风池、华佗夹脊、膈俞、脾俞、胃俞、昆仑、太冲、太溪用1寸毫针,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泻法,平补平泻,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1次。华佗夹脊穴共34穴,并非每次每穴均选,每次酌情选用胸、腰段5~7穴,交替使用。②拔罐:针剌后沿腰、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拔罐,拔罐时间以皮肤潮红为度。
  嘱患者坚持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治疗1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半月,继续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标准:①痊愈:晨僵消失,腰骶痛症状完全消失,腰椎屈伸活动自如,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②显效:晨僵消失,腰骶痛症状基本消失,腰椎屈曲活动仍有轻度疼痛,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③好转:腰骶部疼痛减轻,关节功能改善,病情稳定,可坚持轻体力劳动;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不明显或增高。
  
  结果
  
  42例病人中,痊愈12例(28.6%),显效20例(47.6%),好转8例(19.0%),无效2例(4.8%),总有效率95.2%。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在祖国医学中属痹证之“骨痹”、“肾痹”、“妊痹”范畴,近代著名医家焦树德称之为“大偻”。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痹证总的外因。“邪气所奏,其气必虚”。内因禀赋不足,肾、督阳虚;外感寒湿或湿热之邪,身体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蕴,着于筋骨,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影响筋骨的营养淖泽,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证属本虚标实,多属肾虚寒证及风寒湿邪瘀阻之证,治当滋补肝肾,补肾强督,扶正祛邪。风池疏风解表;大椎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补元以壮阳,扶元兼调督脉之闭;天宗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天宗穴温通经络,舒筋活络,祛风止痛;膈俞为血会,血病可用,与血海合用,一上一下,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肝俞为肝的背腧穴,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肝藏血,肝肾同源,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太溪为肾经的原穴,功能滋阴补肾,肾俞为肾的背腧穴,四穴合用,滋补肝肾,培元固本;脾俞、胃俞为脾、胃的背腧穴,是脾、胃经气在背部汇聚之处,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合治内府”,阴陵泉为脾经的合穴,四穴合用,健脾化湿,培补后天,壮气血生化之源;大肠俞为治腰、腿痛的要穴;委中、昆仑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经脉所过,主之所及”,四总穴歌有“腰背委中求”,委中主治腰、背部疾病,昆仑属远端取穴;华佗夹脊穴位居背、腰部,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又位于“胸、腹气街”中,与督脉、足太阳经关系密切,并与足少阴肾经相联系(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且华佗夹脊穴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脑、髓、胞中联系密切,功能调整脏腑气血,疏经通络,属局部取穴,直达病所。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气皆会于督脉,它能统摄调节全身阳气,维系全身之阳;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系,为一身之巨阳,沿腰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拔罐,可以振奋阳气,行气活血,祛风散寒。针剌拔罐并用,共奏固本培元、扶正祛邪之功。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使用干扰素α1b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退热天数平均为1.6天,麻疹消退天数平均2.3天。有1例患者死于麻疹脑炎,其他患者临床上全部治愈。结论: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退热时间、麻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干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中成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以血塞通注射液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金钠多、川芎嗪、灯盏花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45%,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联合应用中成药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脑梗死 联合应用中成药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主要是由脑动脉血栓形成与脑动脉栓塞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0年以来使用0.9%生理盐水+开塞露用于便秘患者的灌肠,这一方法既减轻了病人因灌肠速度过快或过慢而造成的不必要痛苦,同时还避免了因消毒不严而引起的交叉感染。且使用方便,宜于观察。  用物:0.9%生理盐水500ml,开塞露2~4支,一次性输液器1个,一次性导尿管1个。  方法:0.9%生理盐水开启后加入开塞露2~4支,开塞露剩余1~2ml(>2支时,每多加1支开塞露排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05例,均于治疗前纤维胃镜检查确诊。胃溃疡4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复合性溃疡12例。中医辨证分型:①肝气犯胃证28例。②肝胃郁热证31例。③瘀血停滞证11例。④脾胃虚寒证35例。临床分组:105例患者按2:1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中,男52例,女18例;年龄16~65岁,平均32.5岁;病程1~34年。胃溃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虫草活血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疗效以及对肾血流动力学、血脂的影响。方法:120例CGN患者服用虫草活血胶囊2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栓素B2(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等各项指标的含量变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近期疗效达92.
期刊
扫日劳-7胶囊适用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证。  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扫日劳-7胶囊《新药临床研究批件》的要求,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国家药品研究临床基地为负责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试验参加单位,共同按统一方案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确切客观的评价。    试验目的    扫日劳-7胶囊由制北沙参、诃子、川楝子、栀子、紫草茸、紫草、茜草组成。具有清肺热、止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神阙膏治疗轻中度胃下垂的效果。方法:将7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神阙膏治疗;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3%,对照组有效率74.3%。结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神阙膏治疗轻中度胃下垂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神阙膏 胃下垂    资料与方法    2003年9月~2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宁肠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宁肠汤(炒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葛根、黄连、黄芩、补骨脂、木香、生甘草)加减,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加强的松、颠茄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判断疗效。结果:2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除腹痛外,治疗组其他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乙状结肠镜下肠
期刊
资料与方法    观察对象:61例病例均2002~2006年住院病人。均符合西安第十次全国肝病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  一般资料:治疗组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20~61岁,病程9个月~12年。其中乙肝22例,丙肝5例,慢性轻度6例,慢性中度19例,慢性重度6例。对照组29例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8~63岁,病程11个月~10年,其中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均15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结果:显效62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5%。结论: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辨证论治 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86例病人均符合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21~75岁,病程5个月~11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