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益气汤加味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5位鼻渊患者,患者主要采取益气汤加味进行治疗,在治疗以后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治疗,在35位鼻渊患者中,有9例患者治疗有效,有26例患者痊愈。
结论:鼻渊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鼻病,有虚证和实证之分,用益气汤加味治疗鼻渊虚证,疗效满意。
关键词:益气汤加味鼻渊虚证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71-02
鼻渊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鼻流浊涕,量多,鼻塞以及头昏头痛等,同时会有嗅觉减退。在现代医学中,属于慢性鼻窦炎或者化脓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益气汤加味治疗鼻渊的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5位鼻渊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0到65岁,病史均在5年以上。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面色偏黄,疲乏、脉搏细数无力,鼻部检查:鼻腔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x线鼻腔摄片有阳性表现。
1.2方法。方剂组成:黄芪30克、白术15克、太子参(原方为人参)15克、当归30克、麦冬15克、藿香15克、生地黄30克、熟地黄3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服用,疗程为四到八周。
1.3病案举例。男性,42岁,反复鼻塞,间断流浊涕16年,伴间歇性头昏、头痛,嗅觉迟钝,鼻腔检查见粘膜充血、肿胀,有粘性分泌物,x线鼻腔摄片有阳性表现,经过抗生素治疗及多次鼻腔穿剌冲洗治疗,效果不明显,到我处治疗时临床表现如前述,并见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脉细数,用益气汤加味治疗二周后症状明显改善。复诊时,鼻塞减轻,脓涕减少,臭觉有明显改善。鼻部检查:粘膜充血肿胀明显减轻,脓性分泌物减少比较明显,根据病情,原方继进,六周后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1.4诊断标准。
(1)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
(2)鼻腔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3)X线鼻腔摄片有阳性表现。
1.5疗效判定标准。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有效: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充血、粘膜肿胀等表现减轻,经x线鼻腔摄片有明显改善。治愈:症状消失,X线鼻片无异常。
2结果
通过治疗,在35位鼻渊患者中,治疗有效9例,有26例患者治疗后痊愈,无治疗无效患者。
3讨论
鼻渊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的以鼻腔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有虚证和实证之分。本组病例,病程多在五年以上,反复迁延,为虚证。《素问·气厥论》说:“胆热移行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精血津液同源,都化生于水谷精微,肾藏精,肝藏血,久病鼻渊必肝肾亏虚,“肾水虚则胆中之火无制,而上逆于脑,脑热蒸蒸气化,浊涕走空窍而出于鼻。”肺在窍为鼻,在液为涕,肺气虚亦致鼻流浊涕,嗅觉迟钝,病程越长,流涕越多,阴精越耗,肝肾越亏损。肝肾亏损于下,肺气亏虚于上,方中黄芪、白术、太子参、炙甘草补益脾肺之气,黄芪并能托毒排脓,排出鼻之浊涕。麦冬、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生津清热,滋补肝肾,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滋肝肾,藿香轻而辛散,通利九窍,尤善通鼻窍。藿香是本方不可或缺之药。“益气汤”出自《杂症会心录》,对于鼻渊的治疗比较全面,我在临症中,在原方基础上加上生地黄和熟地黄:黄芪30克、白术15克、太子参(原方为人参)15克、当归30克、麦冬15克、藿香15克、生地黄30克、熟地黄3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能起到很好的止痛、镇静、减轻水肿以及消炎抗菌的效果。其中黄芪包含黄酮类、皂苷以及多糖类等,具有较强的活性,皂苷类与多糖类能使细胞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在临床实践中,以益气汤为基础方剂,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加生地黄、熟地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金叶,李宁文,李新龙.药性赋新解[M].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2010,10,(10):122-124
[2]方药中,许家松,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02,(02):178-180
[3]《杂证会心录》清.汪文琦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71.益气汤组成: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麦冬、炙甘草、藿香、五味子
[4]《杂证会心录》清.汪文琦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70
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5位鼻渊患者,患者主要采取益气汤加味进行治疗,在治疗以后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治疗,在35位鼻渊患者中,有9例患者治疗有效,有26例患者痊愈。
结论:鼻渊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鼻病,有虚证和实证之分,用益气汤加味治疗鼻渊虚证,疗效满意。
关键词:益气汤加味鼻渊虚证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71-02
鼻渊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鼻流浊涕,量多,鼻塞以及头昏头痛等,同时会有嗅觉减退。在现代医学中,属于慢性鼻窦炎或者化脓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益气汤加味治疗鼻渊的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5位鼻渊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0到65岁,病史均在5年以上。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面色偏黄,疲乏、脉搏细数无力,鼻部检查:鼻腔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x线鼻腔摄片有阳性表现。
1.2方法。方剂组成:黄芪30克、白术15克、太子参(原方为人参)15克、当归30克、麦冬15克、藿香15克、生地黄30克、熟地黄3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服用,疗程为四到八周。
1.3病案举例。男性,42岁,反复鼻塞,间断流浊涕16年,伴间歇性头昏、头痛,嗅觉迟钝,鼻腔检查见粘膜充血、肿胀,有粘性分泌物,x线鼻腔摄片有阳性表现,经过抗生素治疗及多次鼻腔穿剌冲洗治疗,效果不明显,到我处治疗时临床表现如前述,并见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脉细数,用益气汤加味治疗二周后症状明显改善。复诊时,鼻塞减轻,脓涕减少,臭觉有明显改善。鼻部检查:粘膜充血肿胀明显减轻,脓性分泌物减少比较明显,根据病情,原方继进,六周后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1.4诊断标准。
(1)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
(2)鼻腔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3)X线鼻腔摄片有阳性表现。
1.5疗效判定标准。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有效: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充血、粘膜肿胀等表现减轻,经x线鼻腔摄片有明显改善。治愈:症状消失,X线鼻片无异常。
2结果
通过治疗,在35位鼻渊患者中,治疗有效9例,有26例患者治疗后痊愈,无治疗无效患者。
3讨论
鼻渊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的以鼻腔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有虚证和实证之分。本组病例,病程多在五年以上,反复迁延,为虚证。《素问·气厥论》说:“胆热移行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精血津液同源,都化生于水谷精微,肾藏精,肝藏血,久病鼻渊必肝肾亏虚,“肾水虚则胆中之火无制,而上逆于脑,脑热蒸蒸气化,浊涕走空窍而出于鼻。”肺在窍为鼻,在液为涕,肺气虚亦致鼻流浊涕,嗅觉迟钝,病程越长,流涕越多,阴精越耗,肝肾越亏损。肝肾亏损于下,肺气亏虚于上,方中黄芪、白术、太子参、炙甘草补益脾肺之气,黄芪并能托毒排脓,排出鼻之浊涕。麦冬、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生津清热,滋补肝肾,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滋肝肾,藿香轻而辛散,通利九窍,尤善通鼻窍。藿香是本方不可或缺之药。“益气汤”出自《杂症会心录》,对于鼻渊的治疗比较全面,我在临症中,在原方基础上加上生地黄和熟地黄:黄芪30克、白术15克、太子参(原方为人参)15克、当归30克、麦冬15克、藿香15克、生地黄30克、熟地黄3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能起到很好的止痛、镇静、减轻水肿以及消炎抗菌的效果。其中黄芪包含黄酮类、皂苷以及多糖类等,具有较强的活性,皂苷类与多糖类能使细胞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在临床实践中,以益气汤为基础方剂,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加生地黄、熟地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金叶,李宁文,李新龙.药性赋新解[M].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2010,10,(10):122-124
[2]方药中,许家松,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02,(02):178-180
[3]《杂证会心录》清.汪文琦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71.益气汤组成: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麦冬、炙甘草、藿香、五味子
[4]《杂证会心录》清.汪文琦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