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目前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生源质量普遍偏低,这就使得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与今后就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从目前社会就业市场分析,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竞争较为激烈,学生就业困难并非市场紧张,而是其自身缺少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没有企业需要的能够尽快上手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技能型、符合经济发展的人才,是目前中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1+X”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创新应用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1+X”;中职;会计专业;创新应用
长久以来,就业问题是影响我国民生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多数中职生就业困难主要是因为其自身技能水平难以达到社会发展所需标准。1+X证书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部分实践技能,其注重将企业所需技能融入到教学与考核中,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率。
一、“1+X”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会计专业是较为注重实践与操作的专业,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具体技能的培养,但受到教师在实际岗位经验的限制,很多训练课程与理论知识课程可能会和实际岗位出现一定偏差,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与适应性较为不足。在1+X证书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之处选取证书的方向与高度,或者对自己制定相应高度的目标,借助阶梯性证书提升自己,这样不仅可以获取专业相关证书,证明自身专业技能实力,还可以获得企业的认可,提升自身就业能力。不仅是对学生,此教学模式对学校与企业同样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借助此形式定期检查证书中的职业标准与内部岗位的适应程度,及时对内部岗位门槛进行调整,对职业技能训练进行优化,实现产业技术的提升与技能的规范化,让人才培养始终与技术保持共同发展步伐。
二、“1+X”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创新应用路径
(一)立足实际岗位发展,重构培养目标
目标是整体培养过程的核心所在,其引导着整个培养过程与活动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质量。针对中职会计专业来说,虽然各学校的目标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都是以行业实际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设立的,在“1+X”模式重构培养目标中要注重这几点:一是正确认识“1+X”,其中“1”可以说是学生的基础,注重与职业相关的基础技术,“X”则代表了学生的无限可能,以新技术与新证书为代表的能力强化,注重与职业未来发展的应用能力。二是等级标准设定,证书难度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专业技能的标准,因此要将相关证书标准结合到教育培训中。三是广度与深度,广度是指学生获取证书的数量,深度则是学生获取证书的技术高度,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不断提升技能熟练程度。综合上述理念,中职会计专业要培养出能够面对区域中小微等企业,具备财务核算、票据制单与审核等能力,取得X证书,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会计人才。
(二)实现证书考核融合,重构专业课程
在该教学模式下,其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X证书板块,其注重以就业为指引的课程结合,体现了课程安排上的灵活性,主要针对某个专业或专门化方向设定,促使专業核心课程与证书课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及时根据市场变化与岗位技能进行调整,对学生的教学与就业来说较为稳定。二是毕业证书板块,此类课程相较于上一板块灵活性特点更为明显,其建立于专业课程内在科学性与证书课程多重选择性特点之上,体现出充分的弹性,以提升学生就业适应能力。根据毕业生应具备的岗位技能,开设一定的课程,如电算化实训、综合训练等。三是技能大赛板块,参照相关技能大赛要求,设置相应的手工课程,如手工记账项目、点钞项目、珠算等技能,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如模拟实习、综合实训等。此模式可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的应试心态,解决学校考核中存在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等问题,使得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三)结合职业教育方向,重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方式应与技术资格考试相结合,更好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可采取分阶段、分板块评价方式,让考核贯穿在上述三类课程中,促使过程与结果的综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与途径,包括专业知识评测、专题报告考核、实际操作等,注重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建立与目标相契合的评价体系,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学生在不断发展壮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中职会计中采取“1+X”教学模式,可以借助企业化制度,引进社会化训练与考核机制,推进财务知识与财税技能的改革,进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朱晴.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及其价值指向分析——以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3):133-134.
[2]李桥英,陈志雄.探索“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的深度融合——以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会计专业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20(17):48-49.
关键词:“1+X”;中职;会计专业;创新应用
长久以来,就业问题是影响我国民生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多数中职生就业困难主要是因为其自身技能水平难以达到社会发展所需标准。1+X证书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部分实践技能,其注重将企业所需技能融入到教学与考核中,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率。
一、“1+X”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会计专业是较为注重实践与操作的专业,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具体技能的培养,但受到教师在实际岗位经验的限制,很多训练课程与理论知识课程可能会和实际岗位出现一定偏差,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与适应性较为不足。在1+X证书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之处选取证书的方向与高度,或者对自己制定相应高度的目标,借助阶梯性证书提升自己,这样不仅可以获取专业相关证书,证明自身专业技能实力,还可以获得企业的认可,提升自身就业能力。不仅是对学生,此教学模式对学校与企业同样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借助此形式定期检查证书中的职业标准与内部岗位的适应程度,及时对内部岗位门槛进行调整,对职业技能训练进行优化,实现产业技术的提升与技能的规范化,让人才培养始终与技术保持共同发展步伐。
二、“1+X”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创新应用路径
(一)立足实际岗位发展,重构培养目标
目标是整体培养过程的核心所在,其引导着整个培养过程与活动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质量。针对中职会计专业来说,虽然各学校的目标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都是以行业实际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设立的,在“1+X”模式重构培养目标中要注重这几点:一是正确认识“1+X”,其中“1”可以说是学生的基础,注重与职业相关的基础技术,“X”则代表了学生的无限可能,以新技术与新证书为代表的能力强化,注重与职业未来发展的应用能力。二是等级标准设定,证书难度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专业技能的标准,因此要将相关证书标准结合到教育培训中。三是广度与深度,广度是指学生获取证书的数量,深度则是学生获取证书的技术高度,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不断提升技能熟练程度。综合上述理念,中职会计专业要培养出能够面对区域中小微等企业,具备财务核算、票据制单与审核等能力,取得X证书,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会计人才。
(二)实现证书考核融合,重构专业课程
在该教学模式下,其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X证书板块,其注重以就业为指引的课程结合,体现了课程安排上的灵活性,主要针对某个专业或专门化方向设定,促使专業核心课程与证书课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及时根据市场变化与岗位技能进行调整,对学生的教学与就业来说较为稳定。二是毕业证书板块,此类课程相较于上一板块灵活性特点更为明显,其建立于专业课程内在科学性与证书课程多重选择性特点之上,体现出充分的弹性,以提升学生就业适应能力。根据毕业生应具备的岗位技能,开设一定的课程,如电算化实训、综合训练等。三是技能大赛板块,参照相关技能大赛要求,设置相应的手工课程,如手工记账项目、点钞项目、珠算等技能,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如模拟实习、综合实训等。此模式可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的应试心态,解决学校考核中存在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等问题,使得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三)结合职业教育方向,重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方式应与技术资格考试相结合,更好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可采取分阶段、分板块评价方式,让考核贯穿在上述三类课程中,促使过程与结果的综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与途径,包括专业知识评测、专题报告考核、实际操作等,注重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建立与目标相契合的评价体系,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学生在不断发展壮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中职会计中采取“1+X”教学模式,可以借助企业化制度,引进社会化训练与考核机制,推进财务知识与财税技能的改革,进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朱晴.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及其价值指向分析——以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3):133-134.
[2]李桥英,陈志雄.探索“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的深度融合——以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会计专业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20(1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