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舞蹈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促进舞蹈教育的同时,把思政教育渗透给学生。结合知识技能的讲授培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完成教学的育人目标中,实现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对如何促进红色舞蹈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教材进行详细地解读,认真设计教学思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探讨将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红色舞蹈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118-03
   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深远意义,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学生培养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任务。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工作彻底贯彻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坚守课堂主阵地,完成好历史赋予教师的责任以及党和人民郑重赋予的使命。红色革命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然而红色革命文化如何融入课堂、如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被誉为“中国红色音乐舞蹈史诗经典”,它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战争,实现民族独立,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故事。《东方红》于1964年正式演出,借助新中国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由上海、北京等艺术界3700多名专业人士创作,充满了对革命的歌颂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它不仅是一部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音乐、舞蹈家共同编创的经典巨作。本文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从红色文化含义、价值,红色舞蹈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意义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红色文化的含义以及价值
   红色文化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狭义上讲红色文化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这一时间段内,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反封建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官僚主义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形成历史遗存的精神瑰宝;在广义上来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所形成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瑰宝。红色文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信息载体,主要是用文字、声音、影像、符号等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1],它突出了新中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艺术工作者用歌剧、舞剧表现手法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人民创造的红色革命力量与精神。就算是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红色舞蹈文化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优质教学资源。红色舞蹈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红色舞蹈文化可以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向,尤其在当下国内外环境极度复杂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信仰丢失、信念不坚定、价值观扭曲等不良现象。而将红色资源中这种革命精神融入到政治教育中,渗透革命思想,加强理想信念建设,才能确保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向正确。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就蕴含着优秀的革命文化和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并且采用影像的方式、歌剧、舞剧的形式,充分体现了革命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有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奠定红色感情、操守,建立正确的革命思想价值观念。
   第二,能够丰富学校思政教育的形式。红色舞蹈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新鲜生动等特征。思想政治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身临其境感受中国革命党人的艰苦与不易,增强教学效果。《东方红》中“兴”的部分在序曲与第六场,“赋”的部分在第一到第五场。“兴”的部分在歌剧头尾,“赋”的部分在歌剧中间。“赋”的部分为歌剧铺陈,让歌剧有边界可寻;“兴”的部分增加了歌剧的烘托力,使歌剧富有感染力。表达了在新时代中,《东方红》对舞蹈歌剧的不同阐释,也彰显了红色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欣赏《东方红》,使学生了解经典舞剧的艺术性,了解红色基因,完成红色传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利用红色资源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东方红》文化底蕴的厚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尚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课堂的生动素材。改变丰富思政课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
   二、红色舞蹈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创新研究
   课堂教育是高校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把红色舞蹈文化融入课堂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下是笔者对红色舞蹈文化与课堂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一)创新教学形式
   在思政课堂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积极探求与学生相适应的方法与手段,打破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作为课堂主导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引用红色舞蹈文化作为课堂素材,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以红色史诗舞蹈剧《东方红》为例,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将学生带入到铮铮热血的革命年代,使学生切实感受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内心的热情与坚强。红色舞蹈文化所营造出来的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红色文化,切实感受到红色文化对自身思政能力的培养,发挥红色舞蹈文化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巨大作用。深入分析学生对红色文化背后存在的浓厚革命思想,充分发挥红色教育的优势。将红色舞蹈文化融入课堂的教授,最重要的是要精准把握红色舞蹈文化的内涵,并且将内涵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二)创新引领价值
   将红色舞蹈文化融入课堂,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更要把红色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合理利用红色舞蹈文化直观的优势,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意义。一方面可以从各种历史事件入手,发掘其中的红色革命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歌剧舞剧等形式,了解红色文化,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例如,《东方红》中的舞蹈“葵花向阳”的队形,隐喻象征着全国人民热爱党拥护党的向心力。它所流露的高度真誠的情感和呈现出的精湛舞蹈美学形态,两者完美结合产生气势长虹的艺术氛围。在课堂中,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讲述《东方红》舞蹈美学理论,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舞蹈艺术有全面地了解,同时对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只有了解祖国的历史发展和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体会到当今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并珍惜当下,从而使学生坚定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三)创新社会实践
   在思政课堂的实践中,普遍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结合红色文化,让学生开展积极的社会实践,但这种社会实践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参观走访等单一的活动内容中。进行社会实践就像走马观花一样,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也会大打折扣。现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探讨如何创新红色文化活动的形式,如何将红色文化的精髓展现给学生。以《东方红》为例,可以组织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以《东方红》为主题让学生切实感悟创作背景,挖掘《东方红》的时代意义。活动过程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活动,或者举行以《东方红》为主题的红色演讲,这样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帮助学生积极实践、深化实践感受,使红色育人落到实处。
   (四)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结合线上学习资源进行融合创新
   在思政课堂可以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例如,利用“MOOC+SPOC+翻转课堂”。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红色舞蹈文化与思政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将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把重点与核心重新总结、重新设计教学内容。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主要的指导方针与目的是深入学习毛泽东理论和思想,所以,《东方红》歌剧中的每一场都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并展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毛泽东思想与六场的主题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学设计可以采用PBL与UbD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UbD(Understandding by Dsign)。教师应该抓住新时代网络便捷的优势,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将红色舞蹈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同时构建起一个“融合发展,贯通世界”的体系,借助红色舞蹈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达到“四位一体”的教学效果[4]。
   三、红色舞蹈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实践意义
   第一,现代社会环境不断改变和发展,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互联网日益发达,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与碰撞,导致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奢靡享乐逐渐占据了学生思想的主流,学生们不再努力奋斗而是沉迷于现有的成就。这就需要教师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红色舞蹈文化除了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很好地体现出我们老一辈革命者具有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优良美德。而这些美德正是当代青年所缺乏的,即使现在身处和平年代,这种精神品质仍需要新一代大学生去发扬和传承。
   第二,大学生个人道德素养全面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高校的思政课堂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需要积极把它们进行融合,保障思想教育工作的正确开展。丰富思政课堂的内容,拓展思政课堂教育学生的途径,设立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在高校思政课堂,我们需要改变课堂传授的单一性,需要发展各种形式,深度发掘红色文化的深刻意义。将红色舞蹈文化融入到高校的学习中,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东方红》使学生充分理解到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人民的压迫,以及共产党是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取得最后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国、为家、为人民的情怀。让学生接受这种优秀红色文化的熏陶,更有利于学生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并立志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四、结语
   红色舞蹈文化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充分融合,不仅丰富了思政课堂的素材,使思政课更加生动,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理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红色舞蹈文化积极融入课堂理论的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关注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不仅要擅于弘扬过去的红色文化,也要擅于宣传今天的红色精神,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讲活当代的红色精神。努力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透彻红色文化中的宝贵精神与珍贵品质。深度扩展教育资源的维度,将学生培养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思政课堂“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唐禹.红色资源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31.
  [2]谭亚群.红色教育融入艺术专业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2018(33):17-18.
  [3]孙菡,蔡桂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与《复兴之路》的时代特征[J].南通大学学报,2015(06):54-56.
  [4]吴明.中国革命的颂歌毛泽东思想的颂歌革命史诗《东方红》气势磅礴[N].人民日报,1964-10-04.
其他文献
摘要:京剧是我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之为“国粹”。自京剧诞生以来,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其内涵、底蕴等愈发深厚,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但近些年来,随着地方剧种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京剧的发展举步维艰。将京剧引入到高中音乐课堂中,有利于京剧的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新,同时,还有助于丰富高中音乐课堂知识,提升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整體提高高
期刊
摘要:济南大学音乐学院以高校美育建设为指导,以“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将理论指导实践”为核心,以培养规范性、示范性、师范性的中小学艺术教师为目标,建立健全音乐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本文以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为例,介绍了“乐”“思”融合的师范教育课程建设方案,阐释了欧洲三大音乐教学法理论实践化的课程设置优势,着重说明各教学法运用于实践、作用于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作用于美育思想提升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艺术考级已成为提高国民艺术综合素质、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手段。随着艺术考级活动的日益火爆,艺术考级市场出现了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的局面。2018年国家机构重组后,对全国艺术考级工作进行了重拳改革。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天津音乐学院将模块化管理理念运用到艺术考级工作中,强化主体责任,把各项考级工作进行层级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考级管理制度,使艺术考级活动进一步朝着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期刊
摘要:当艺术趋向成熟时,批判性的理论观点会随之出现。18世纪狄德罗对艺术的探讨,肯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之后20世纪的弗雷德继承发声,“戏剧性”概念的艺术具有一种理想式的自律,除去“戏剧性”艺术概念还有与之相近的艺术概念,它们在艺术发展的动力需求、深层内涵的探讨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关键词:戏剧性概念 狄德罗 弗雷德  一、戏剧性概念   在18世纪的欧洲学者,特别是法国学者,尤为关注艺术绘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博物馆馆藏书画的保护与开发都是业内十分关注的焦点,许多博物馆虽然认识到馆藏书画对博物馆本身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准确地找到合理的管理方法,博物馆馆藏书画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这不仅是博物馆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些藏品都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也是博物馆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博物馆必须先分析自身资源和自身藏品情况,可以适当地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博物
期刊
摘要: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使音乐实践课程的线上教学反映出实践平台的单调及云端资源的失衡,而以室内乐为首的音乐实践课程亟需重视音乐的技能实训及舞台呈现。面对过往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单一存在的内心听觉不丰满、演奏基础不扎实、课堂反思力不足、音乐作品社会传播度低等问题,文章通过重新建构4个教学模式和2个舞台活动板块,以课堂教学良性交互舞台实践,以云端合奏新方式拓展室内乐演奏时空,或许可在后疫情时期“互
期刊
摘要:2015年以来,西安地区出现了演出校史剧的热潮。南山剧社的《庄严的审判》就是其中较优秀的剧目。该剧在内容上凸显了西北政法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依法治国的时代精神,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舞台呈现上,该剧在编、导、演,特别是舞台美术上达到了一个校园剧社所能达到的最高艺术水平。  关键词:南山剧社 戏剧社团 校园戏剧 陕北公学 校史剧   1937年10月5日,延河河畔,一桩惨案让陕北公学一
期刊
摘要:19世纪对于钢琴艺术史来说,这是一个辉煌灿烂的黄金阶段,是一个感性逐渐战胜理性主导位置的时期,是一个幻想与希望并存的时段,是一个人们对美有着向往并且勇于面对自己内心、大胆追求理想的浪漫派主义音乐时代。本文以李斯特的一首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为例,浅析其风格特点,侧重从乐曲各部分旋律的发展角度,逐一列举乐曲中即兴伴奏的常见钢琴技巧,举例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在即兴伴奏中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练
期刊
摘要:实践在高师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表现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表现而进行的综合评价,音乐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反思等都包含了教学评价,此举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加评价活动,让学生明白并亲身体验积极参与的重要性,通过老师的指导,然后学生注重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以及非结构化的音乐学习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 师范生实习 表现性评价  
期刊
摘要:陕西地区作为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乐器古筝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历史音乐文化背景,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古筝作品以及优秀的作曲家和古筝演奏家。千年以来,陕西风格的音乐文化及风格受到了众多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的青睐,都在研究、创作、演奏古筝作品,感受陕西音乐风格的魅力。本文将以陕西传统筝曲《姜女泪》与现代筝曲《秦土情》为例,对陕西风格的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之间的联系与不同进行研究对比,从不同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