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比如情境设置、游戏竞赛、实物操作、模型图片、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教学手段,能够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亲身体验、自主探索中化抽象的结论性知识为形象的过程性知识,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条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形象化教学
一、开展形象生动的游戏,提出数学问题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后续学习的一种神秘动力,而且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新知。
例如在教《可能性》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师生共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环节,当第一轮比出结果,学生兴奋地准备玩第二轮时,教师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一句问话:"你们说这一次老师会出什么?"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思索后得出"不知道会出什么","三种都有可能","可能是石头,可能是剪刀,也可能是布"。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可能性",在第二轮比完后老师接着"随意"一问:"小朋友们,如果咱们再玩一次,结果会如何?"根据前两次游戏体验,学生知道了"结果不确定"。"我可能会赢,可能会输,也可能跟老师平手。"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揭示课题,引入新知,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 用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智慧
数学本身从生活中来,在课堂上经过加工整理再应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是形象化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是形象化的。我们可从身边的、现实的、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材料入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世界。我在数学课堂中,用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智慧,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对称图形》教学中,可以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天坛、脸谱、风筝、中国结、灯笼等对称的建筑物和工艺饰品,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对称图形的特点。《观察物体》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现场拍下学生各个方向的照片。"照相"这一环节很有创意,学生非常感兴趣。练习中"帮小摄影师找照片",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形象化的生活,如咱们到公园去玩一玩射击好不好?如果你射中两次,最多得( )分?最少得( )分?如果得60分,可能射中( )和( )?如果一共得80分呢?有可能射中几次?每次的分数是多少呢?这样的形象化素材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使课堂开放和高效!
三、用形象化的教学拓展学习空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借助其他学科的形象直观、相互渗透,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显示多学科相互融合的魅力。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思考方法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语文、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中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有效整合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其实走出数学课堂之后,很少用到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倒是从小就养成的数学思维对于人生有着重要的应用。形象化思维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再现形象化生活情境,在实践中巩固数学,对儿童来说,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我们要让儿童认识到,数学知识就是源于他们普通的社会生活的常识,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这些知识.要让儿童在接触属于他们的物质世界和接触其他儿童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能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有可能去建立数学概念,形成数学结构"。将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1、在形象化的生活情境中认识数。
数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在认数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儿童展示数概念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数数》。可以创设游乐园里的生活情境,欢乐、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他们兴趣盎然地去数: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在形象化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
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研究计算,能够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气盎然。如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肯德基商店推出的套餐,让学生为自己和妈妈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由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诸如6 9、6 25、20 10、20 18、25 27此类的算式,简单的题目老师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理解决掉,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索研究,通过学生摆小棒说理、交流展示计算方法等形式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获得基本的算法。这样的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计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借住形象化作为小学数学解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了学生一座桥梁,其作用在于"从直观上来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关系,形成再现性想象,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展开,甚至产生创造性的活动。从其模式来看,视觉-形象和语言-逻辑模式有着不同的特征,但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它们是互相联系和作用的。"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借助形象化所得到的数学关系、数学规律、数学形式结构、数学知识系统和推证模式等,比其起他方式来,更能保持记忆。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一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适时的加以引导,使之能真正使学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用形象化的手段教学小学数学 -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小学数学的形象化教学 -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形象化教学
一、开展形象生动的游戏,提出数学问题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后续学习的一种神秘动力,而且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新知。
例如在教《可能性》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师生共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环节,当第一轮比出结果,学生兴奋地准备玩第二轮时,教师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一句问话:"你们说这一次老师会出什么?"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思索后得出"不知道会出什么","三种都有可能","可能是石头,可能是剪刀,也可能是布"。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可能性",在第二轮比完后老师接着"随意"一问:"小朋友们,如果咱们再玩一次,结果会如何?"根据前两次游戏体验,学生知道了"结果不确定"。"我可能会赢,可能会输,也可能跟老师平手。"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揭示课题,引入新知,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 用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智慧
数学本身从生活中来,在课堂上经过加工整理再应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是形象化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是形象化的。我们可从身边的、现实的、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材料入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世界。我在数学课堂中,用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智慧,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对称图形》教学中,可以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天坛、脸谱、风筝、中国结、灯笼等对称的建筑物和工艺饰品,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对称图形的特点。《观察物体》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现场拍下学生各个方向的照片。"照相"这一环节很有创意,学生非常感兴趣。练习中"帮小摄影师找照片",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形象化的生活,如咱们到公园去玩一玩射击好不好?如果你射中两次,最多得( )分?最少得( )分?如果得60分,可能射中( )和( )?如果一共得80分呢?有可能射中几次?每次的分数是多少呢?这样的形象化素材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使课堂开放和高效!
三、用形象化的教学拓展学习空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借助其他学科的形象直观、相互渗透,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显示多学科相互融合的魅力。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思考方法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语文、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中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有效整合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其实走出数学课堂之后,很少用到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倒是从小就养成的数学思维对于人生有着重要的应用。形象化思维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再现形象化生活情境,在实践中巩固数学,对儿童来说,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我们要让儿童认识到,数学知识就是源于他们普通的社会生活的常识,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这些知识.要让儿童在接触属于他们的物质世界和接触其他儿童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能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有可能去建立数学概念,形成数学结构"。将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1、在形象化的生活情境中认识数。
数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在认数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儿童展示数概念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数数》。可以创设游乐园里的生活情境,欢乐、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他们兴趣盎然地去数: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在形象化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
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研究计算,能够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气盎然。如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肯德基商店推出的套餐,让学生为自己和妈妈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由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诸如6 9、6 25、20 10、20 18、25 27此类的算式,简单的题目老师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理解决掉,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索研究,通过学生摆小棒说理、交流展示计算方法等形式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获得基本的算法。这样的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计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借住形象化作为小学数学解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了学生一座桥梁,其作用在于"从直观上来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关系,形成再现性想象,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展开,甚至产生创造性的活动。从其模式来看,视觉-形象和语言-逻辑模式有着不同的特征,但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它们是互相联系和作用的。"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借助形象化所得到的数学关系、数学规律、数学形式结构、数学知识系统和推证模式等,比其起他方式来,更能保持记忆。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一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适时的加以引导,使之能真正使学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用形象化的手段教学小学数学 -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小学数学的形象化教学 -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